第5课时 快乐的动物(倍数的认识)
1.在情境中体会“倍”的意义。
2.初步建立“倍”的概念。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体会“倍”的含义。
会口头表述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
教师准备:课件。
学生准备:教材、圆纸片。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
学习方法:探究学习法。
师:同学们,经过了秋天收获的喜悦之后,小动物们决定举行一个盛大的聚会,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展示教材情境图)
师:同学们,参加聚会的小动物有哪些?
生:小鸟、小鸡、鹅、猴子、松鼠、孔雀。
师:它们各有多少只?
(展示“数一数,填一填。”)
生:鹅有6只。
生:松鼠有2只。
生:孔雀有1只。
生:猴子有3只。
生:小鸟有12只。
生:小鸡有8只。
师:我们用圆纸片代替猴子和鹅,将猴子摆成一排,将鹅摆成另一排,观察我们摆成的情况,你能发现什么呢?
(展示“画一画,圈一圈,认一认。”)
生:鹅的数量是6只,猴子的数量是3只,鹅的数量比猴子多3只。
师:同学们说得很对,鹅的数量是6只,猴子的数量是3只,那么6里边有多少个3呢?
生:6里边有2个3。
师:没错,6里边有2个3,我们就说6是3的2倍,所以,鹅的数量和猴子的数量是什么关系?
生:鹅的只数是猴子的2倍。
师:同学们,谁能用刚学的倍数的知识,提出一个关于倍数的问题,然后自己解答?
生:小鸟的只数是鹅的几倍?鹅有6只,小鸟有12只,小鸟有2个6只,小鸟的只数是鹅的2倍。
师:看来同学们已经掌握了关于倍数的知识,那么就来填一填吧。
(展示“画一画,圈一圈,填一填。”)
让学生自主解答,然后集体订正。
完成教材“练一练”第1题。
组织学生独立练习,教师巡视。
本节课主要学习了“倍”的含义。
相应课时的练习部分。
快乐的动物(倍数的认识)
猴子有3只
鹅有2个3只
6里边有2个3
鹅的只数是猴子的2倍
本课时的教学是在认识平均分的基础上,结合“快乐的动物”的具体情境,通过“摆一摆”“圈一圈”“画一画”这些具体的数学活动,让学生体会“倍”的意义,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