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右方框中内容是某学生在历史课上所做的笔记,
颁布《大明律》
据此可以判断他学习的主题是()
建立八旗制度
A.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修建承德避暑山庄
B.政权并立与民族交融
颁布“禁海令”
C.民族关系的发展与社会变化
编修《四库全书》
D.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25.“看龙舟,看龙舟,两堤未斗水悠悠。一片笙歌催闹晚,忽然鼓棹起中流。”是南宋黄公绍反
映中国端午节南方赛龙舟习俗的诗句,但在我国北方不少地区却有着端午节赛马的习俗。造成
以上景象的原因是()
A.地理环境差异
B.中外交流加强
C.文化生活丰富
D.社会风气开放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
二、非选择题(第26题11分,第27题16分,第28题13分,共40分)
26.(11分)某市档案馆拟举办“中国古代经济发展”专题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①唐朝曲辕犁
②唐朝唐三彩
③明朝洪武丈量鱼鳞图
省品茅芝
④世界上最早的商标广告
⑤南宋纸币会子铜板拓片
⑥清朝织布图
材料二明清时期,中国的农业经济在宋元的基础上继续有所发展。明、清初年都曾采取过一
些鼓励垦荒的措施。当时朝廷重视水利事业,注重各地的农田水利灌溉工程和运河河道的疏浚
明清时期从国外引进了玉米和甘薯,并在各地广泛种植…从而增加了全国的粮食产量。
摘编自赵晓玲、张占军《论中国古代农业的产生与发展》
(1)以下是经济发展研究主题清单,请根据材料一为每个主题任选一则史料(填序号即可)。
(3分)
研究主题
推荐史料
农业
手工业
商业
第4页共6页
(2)根据材料二,概括明清时期中国农业发展的特点。(4分)
(3)结合这次专题和所学知识,请说明影响我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因素。(4分)
27.(16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是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主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王朝明确提出“华夷无别”“华夷同重”原则,对周边各少数民族的首领“示之以
礼”…加强了对四方民族的优待、册封、和亲以及以夷治夷政策的实施…在形式上保留当地原
有统治机构或实行“监管制”,使民族事务管理走上制度化。
—摘编自孙懿《中国民族区域自治的历史过程》
材料二辽宋夏金元时期,统治者实施的民族政策和文化政策…出现了很多新的气象…儒
家经典著作被翻译成蒙古文出版…中国首次出现了由中央政府批准成立的、全国性的少数民族语
言文字教育机构…藏传佛教在中原得以传播,海南黎族的木棉种植和纺织技术推动了中国棉纺业
的发展。
摘自周茶仙《中国民族史话》
材料三
清朝达赖金印和班禅金印
(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朝民族交往的方式。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唐朝民族关系融洽的影响。
(4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交融出现的新气象。(4分)
(3)根据材料三,写出清朝管辖的地区名称。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清朝治理西北和东南边噩的措施。
(6分)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与发展”的认识。(2分)
28.(13分)七年级同学以“中华文明的世界影响力”为主题开展项目式学习,请你参与并完成相
关任务。
任务一【溯源中华文明传播之由】
丝绸之路的开通,是中国主动走向世界和实施对外开放的必然结果。丝绸之路贸易的历史经验
已多次证明,国家强盛、社会安定及友好关系的建立,是对外开放、商贸发展和文化交流的前提和
基础。
—雍际春《丝绸之路:丝绸之路历史沿革》
第5页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