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学习更有效 新课备课备考 | 数学学科
2025-2026学年四年级上册数学单元高频易错培优卷(北师大版)
第4单元 运算律
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总分:100分;
学校: 班级: 姓名: 成绩:
注意事项:
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区域,注意书写工整,格式正确,卷面整洁。
一、单选题
1.下面的算式中,即使不用“[]”,其计算结果也不会变的是( )。
A.21÷[3×(13-6)] B.[43×(43-16)]÷27
C.93-[37+(14-8)] D.[56-(11+26)]×27
2.下列算式中,先算减法,再算乘法,最后算除法的是( )。
A.(1000-28)×(120÷30) B.(1000-28)×120÷30
C.1000-28×(120÷30) D.1000-[28×(120÷30)]
3. 86加512的和与153相乘,所得的积比一个数大89,这个数是多少 正确的列式是( )。
A.86+512×153-89 B.(86+512)×153-89
C.89-(86+512)×153 D.(86+512)×(153-89)
4.按照下图的运算顺序,列出的综合算式正确
A.410+(392÷56)×34 B.(410+392÷56)×34
C.(410+392)÷56×34 D.392÷56+410×34
5.在解决“花店包装一些玫瑰,每12枝捆一束,每6束装一盒,一共装了25盒,这些玫瑰一共有多少枝 ”这个问题时,同学们列出了不同的算式。下列算式中先算“一共有多少束”的是( )。
A.12×6×25 B.12×(6×25) C.25×12×6
6.,这种变化运用了( )。
A.乘法交换律
B.乘法结合律
C.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7.小马虎把错算成了,得到的结果与正确结果相差( )。
A.0 B.1950 C.10 D.2000
8.小马虎在运用乘法分配律计算时,错算成这样计算得到的结果比正确结果少( )。
A.23 B.25 C.48 D.100
9.下列等式不成立的是( )。
A.5×12-5×2=5×(12-2) B.100-24-26=100-(24+26)
C.75÷5+25÷5=(75+25)÷5 D.360÷18+360÷2=360÷(18+2)
10.淘气在用计算器计算“215×38”时,发现计算器上的数字键“8”坏了,而其他键均完好,他仍算出了正确结果,你认为他可能采用算式( )计算的。
A.215×39-1 B.215×37+1 C.215×37+37 D.215×37+215
11. 一个计算器上的数字键“4”坏了,其余按键均可正常使用。要用这个计算器计算下列计算方法错误的是( )。
A.1932×32×2 B.1932×8×8
C.1932×32+32 D.1932×70-6×1932
12.迎新晚会后,老师决定把糖分给同学们,并让每个同学拎一个装有相同数量糖的袋子。她在每个袋子里放了尽可能多的糖,她放完后,发现每个袋子里有20颗糖,并且还剩下12颗糖没有分完。老师原来至少有( )颗糖。
A.52 B.232 C.272 D.411 E.432
二、填空题
13.工程队修一条道路,第一天修了450米,第二天修了432米,还剩下49米未修,已修长度是未修长度的 倍。
14.小明买了一本336页的故事书,他第一天看了48页,计划接下来每天看36页。小明看完这本故事书还需要 天。
15.把算式34+4=38,38÷2=19,15×19=285,改写成一个综合算式是 。
16.“乡村振兴路先行,修路便民暖人心”,友谊村要修一条长752米的公路,已经修了16天,还剩下80米没修,平均每天修 米。
17.学校食堂买了71千克茄子和29千克豆角,茄子和豆角的单价都是5元/千克,买茄子和豆角一共花了 元。
18.张老师带500元现金去买一种笔袋,买18个还差22元。这种笔袋的单价是 元/个。
19.妈妈带的钱可以买24件上衣,或买30条裤子。如果每件上衣70元,那么每条裤子 元。
20.暑假里,小明一家开车去500千米外的甲地旅游,开了5小时后,距离目的地还剩50千米。这辆车平均每小时行 千米。
21.小马虎在计算140-×5时,将运算顺序弄错了,结果得到600。这道题的正确结果应该是 。
22.给“180-54+127÷9”加上括号,使它的运算顺序调整为“先算加法,再算除法,最后算减法”。 。
23.计算时,应先算 法,再算 法,最后算 法,计算结果是 。
24.某电影院的放映大厅里有24排椅子,每排有16个座位。某日放映电影《我和我的祖国》,每张票价40元,如果还有一半座位没坐满,那么放映这场电影可收 元。
三、判断题
25.计算“144÷8+17×4”时,除法和乘法可以同步计算。( )
26.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意义相同。( )
27. 125×(8+4)=125×8+125×4,运用了乘法分配律。( )
28.计算88×125时,可以按11×(8×125)计算,也可以按80×125+8×125计算。( )
29.200与150的和除以它们的差,列出综合算式是(200+150)÷(200-150)。(
)
30.算式232×25中,第二个因数增加3,积就增加696。( )
四、解决问题
31.湖畔小学组织全体师生去春游,共有326 名学生,24 名老师,提供的车辆有两种:大客车限载 50 人。租金 是 860 元;中客车限载 30 人,租金是450 元。请问怎样租车最省钱?最少需要多少钱?
32.一辆汽车运大米和面粉,每袋大米重90千克,每袋面粉重25千克,车上装了30袋大米和52袋面粉,这辆汽车上装的大米和面粉一共多少千克?(列综合算式解答)
33.“双十一”期间,天天健康水果店举行促销活动。已知苹果每箱138元,优惠信息如下图所示(可同时享受多重优惠)。妈妈购买了4箱苹果,优惠后每箱的实际价格比原来便宜了多少元?
34.李老师在读一本785页的教育理论书籍时,不小心将书合上了。她记得刚读完的连续两页的页码之和是93。如果李老师每天读18页,剩下的几天能读完
35.志愿者到社区指导居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现在共有300名志愿者,准备平均分成26组深入到各街道楼栋,但还差12人。你知道每组准备安排多少名志愿者吗
36.学校将从图书馆的藏书中调拨出864本图书,平均分配给全校24个班级,让各班的“小小图书角”吸引到更多的小读者。笑笑所在的班级原有存书多少本
37.春节快到了,养老院准备购买138张“福字贴”送给院中的老人们。“福字贴”每张12元,超市大促销,每买5张送1张。算一算养老院购买“福字贴”共需要多少钱
38.甲、乙两地相距320千米。大客车在甲地,小轿车在乙地,两车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大客车每小时行驶60千米,小轿车每小时行驶80千米。小轿车到达甲地时,大客车距离乙地还有多少千米
39.如图是王叔叔在公路上驾车时看到的一个标志牌,当前的车速是65千米/时。如果他想在经过这个标志牌6小时后到达石家庄,那么车速至少应该提高多少
40.王叔叔从成都出发自驾到九寨沟旅游,出发不久后他看到了一个指示牌(如图)。当王叔叔行驶到黄龙时正好是12:47,到达九寨沟时正好是15:47。如果这段路限速60千米/时,假设汽车一直保持相同的速度,中途没有停车,王叔叔超速了吗 (“都江堰57km”表示指示牌所在地点距都江堰有57千米)
41.王琳在参加完郫都区举行的“体惠蓉城,运动有你”为主题的中小学生田径运动后,直接从学校走回家,走了8分钟后,还剩下200米。
(1)王琳出发4分钟的时候,她的位置大概在哪儿,在图中用▲标出来。
(2)王琳平均每分钟走多少米
42. 一辆长途客车和一辆货车同时从北京出发去郑州,长途客车4小时行驶了312千米,货车3小时行驶了210千米。下表是北京出发的里程表。
北京至保定 192千米
北京至石家庄 277千米
北京至郑州 624千米
(1)长途客车和货车哪辆车行驶的快?
(2)行驶的路途中两辆车都没有休息,8小时后长途客车和货车都能到达郑州吗?如果没有到达,还差多少千米?
参考答案及试题解析
1.【答案】B
【解答】解:A:21÷[3×(13-6)],不使用中括号,先同时计算除法和减法,结果会改变;
B:[43×(43-16)]÷27,不使用中括号,不改变运算顺序,结果不改变;
C:93-[37+(14-8)],不适应中括号,先算两个减法,再算加法,结果会改变;
D:[56-(11+26)]×27,不使用中括号,先算加法,再算乘法,最后计算减法,结果会改变。
故答案为:B。
【分析】在含有中括号和小括号的混合运算中,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计算中括号外面的。由此判断去掉小括号后的运算顺序,再判断结果是否改变即可。
2.【答案】D
【解答】解:A:(1000-28)×(120÷30),先同时计算小括号里面的减法和除法,最后计算乘法;
B:(1000-28)×120÷30,先算减法,再算乘法,最后计算除法;
C:1000-28×(120÷30),先算除法,再算乘法,最后计算减法;
D:1000-[28×(120÷30)],先算除法,再算乘法,最后计算减法。
故答案为:D。
【分析】在含有中括号和小括号的混合运算中,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计算中括号外面的。
3.【答案】B
【解答】解:先算加法,再算乘法,最后计算减法,正确的列式是:(86+512)×153-89。
故答案为:B。
【分析】(86+512)×153-一个数=89,所以用所得的积减去89即可求出这个数。
4.【答案】B
【解答】解:先算除法,再算加法,最后计算乘法,根据运算顺序列出算式是(410+392÷56)×34。
故答案为:B。
【分析】含有同一级运算的要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含有两级运算的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含有小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根据运算顺序列出综合算式即可。
5.【答案】B
【解答】解:先算“一共有多少束”的算式是12×(6×25) 。
故答案为:B。
【分析】一盒装的束数×装的盒数=玫瑰的总束数。
6.【答案】B
【解答】解:8×4×5×3=8×(4×5)×3,这种变化运用了乘法结合律。
故答案为:B。
【分析】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不变。
7.【答案】B
【解答】解:40×(△+50)
=40×△+40×50
=40×△+2000
40×△+2000-(40×△+50)
=2000-50
=1950。
故答案:B。
【分析】计算40×(△+50)时,用乘法分配律,等于40×△+2000,然后减去40×△+50,求出结果。
8.【答案】C
【解答】解:25×102
=25×(100+2)
=25×100+25×2
25×100+25×2-(100×25+2)
=25×2-2
=50-2
=48。
故答案为:C。
【分析】计算25×102时,应用乘法分配律,等于25×100+25×2,然后减去100×25+2。
9.【答案】D
【解答】解:A项:应用乘法分配律,5×12-5×2=5×(12-2) ;
B项:应用连减的性质,100-24-26=100-(24+26) ;
C项:75÷5+25÷5=(75+25)÷5;
D项:360÷18+360÷2=200,360÷(18+2)=18,所以360÷18+360÷2≠360÷(18+2) 。
故答案为:D。
【分析】A项:应用乘法分配律,先计算12-2=10,然后再乘5;
B项: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后面两个数的和;
C项:两个数分别除以一个数,等于这两个数的和除以一个数;
D项:分别计算出结果后比较大小,左右两边不相等。
10.【答案】D
【解答】解:215×38
=215×(37+1)
=215×37+215。
故答案为:D。
【分析】计算215×38时,可以把38看作37+1,分别与215相乘后,再相加。
11.【答案】C
【解答】解:A项:32×2=64,计算正确;
B项:8×8=64,计算正确;
C项:32+1=33,计算错误;
D项:70-6=64,计算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一个因数1932不变,另一个因数只有通过计算等于64的,计算方法就是正确的。
12.【答案】A
【解答】解:20×1+12
=20+12
=32(颗)
20×2+12
=40+12
=52(颗)
故答案为:A。
【分析】老师原来至少有糖的颗数=平均每个袋子里面糖的颗数×袋子的个数+剩下没有分完的颗数,从1个袋子开始计算,选出最少的颗数。
13.【答案】18
【解答】解:(450+432)÷49
=882÷49
=18
故答案为:18。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先求出已修的米数,第一天修的米数+第二天修的米数=已修的米数,然后用已修的米数÷未修的米数=已修的长度是未修长度的几倍,据此列式解答。
14.【答案】8
【解答】解:(336-48)÷36
=288÷36
=8(天)
故答案为:8。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这本故事书的总页数-第一天看的页数=剩下的页数,然后用剩下的页数÷剩下每天看的页数=剩下还需要看的天数,据此列式解答。
15.【答案】15×[(34+4)÷2]
【解答】 把算式34+4=38,38÷2=19,15×19=285,改写成一个综合算式是15×[(34+4)÷2] 。
故答案为: 15×[(34+4)÷2] 。
【分析】观察算式可知,乘法、加法和除法混合在一起,要求先算加法,再算除法,最后算乘法,需要将加法添加小括号先算,再把除法部分添加中括号,据此列综合算式。
16.【答案】42
【解答】解:(752-80)÷16
=672÷16
=42(米)
故答案为:42。
【分析】根据题意,这条公路的全长-剩下的米数=已经修的米数,然后用已修的米数÷已经修的天数=平均每天修的米数,据此列式解答。
17.【答案】500
【解答】解:(71+29)×5
=100×5
=500(元)。
故答案为:500。
【分析】买茄子和豆角一共花的钱数=(学校食堂买茄子的质量+豆角的质量)×单价。
18.【答案】29
【解答】解:(500+22)÷18
=522÷18
=29(个)。
故答案为:29。
【分析】这种笔袋的单价=(张老师带的钱数+还差的钱数)÷买的个数。
19.【答案】56
【解答】解:70×24÷30
=1680÷30
=56(元)。
故答案为:56。
【分析】平均每条裤子的单价=妈妈可以买上衣的件数×上衣的单价÷裤子的单价。
20.【答案】90
【解答】解:(500-50)÷5
=450÷5
=90(千米)。
故答案为:90。
【分析】这辆车平均每小时行的路程=(总路程-距离目的地还剩下的路程) ÷行驶的时间。
21.【答案】40
【解答】解:140-600÷5
=140-120
=20
正确的结果:140-20×5=40。
故答案为:40。
【分析】错误的运算顺序是(140-)×5=600,用600减去5求出小括号里面的得数,然后用140减去这个数求出方框内的数。再按照正确的运算顺序计算出正确结果即可。
22.【答案】180-(54+127)÷9
【解答】解:给“180-54+127÷9”加上括号,使它的运算顺序调整为“先算加法,再算除法,最后算减法”。180-(54+127)÷9。
故答案为:180-(54+127)÷9。
【分析】含有同一级运算的要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含有两级运算的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含有小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由此给加法加上小括号即可。
23.【答案】减;乘;加;123
【解答】解:计算“23+(28-24)×25”时,应先算减法,再算乘法,最后算加法,计算结果是:
23+(28-24)×25
=23+4×25
=23+100
=123
故答案为:减;乘;加;123。
【分析】含有同一级运算的要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含有两级运算的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含有小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先确定运算顺序再计算即可。
24.【答案】7680
【解答】解:24×16÷2×40
=192×40
=7680(元)
故答案为:7680。
【分析】用每排座位的个数乘排数求出座位总数,再除以2即可求出坐的座位数,用坐的座位数乘每张票的钱数即可求出一共可收的钱数。
25.【答案】正确
【解答】解:计算“144÷8+17×4”时,除法和乘法可以同步计算。原题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正确。
【分析】含有乘除法和加法,可以先同时计算除法和乘法,最后计算加法。
26.【答案】错误
【解答】解: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意义不相同。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错误。
【分析】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27.【答案】正确
【解答】解:125×(8+4)=125×8+125×4,运用了乘法分配律。原题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正确。
【分析】乘法分配律:一个数乘两个数的和,等于这个数分别同这两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结果不变。
28.【答案】正确
【解答】解:计算88×125时,可以应用乘法结合律,把88分成8×11,8×125结合在一起先计算,然后再乘125;或者应用乘法分配律,把88分成80+8,分别与125相乘后再相加。
故答案为:正确。
【分析】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同第三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同第一个数相乘,结果不变。
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等于这两个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29.【答案】正确
【解答】200与150的和除以它们的差,列出综合算式是(200+150)÷(200-150),原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正确。
【分析】两个数的和除以两个数的差,要先分别计算出和与差,再相除。
30.【答案】正确
【解答】解:232×(25+3)-232×25
=232×3
=696
故答案为:正确。
【分析】第二个因数增加3,积就增加3个232。
31.【答案】解:860÷50=17(元)······10(元)
450÷30=15(元)
17>15
326+24=350(人)
350÷30=11(辆)······20(人)
11-1=10(辆)
30×10+50
=300+50
=350(人)
10×450+1×860
=4500+860
=5360元
答:租10辆中客车,1辆大客车最省钱,需5360元。
【分析】分别用除法求出大、中两种客车平均每人的单价,通过比较得出:中客车便宜,就要尽量多租中客车,并且使空余座位最少时,最省钱,租10辆中客车,1辆大客车最省钱,最少花的钱数=中客车的单价×中客车的辆数+大客车的单价×大客车的辆数。
32.【答案】解:90×30+25×52
=2700+1300
=4000(千克)
答:这辆汽车上装的大米和面粉一共4000千克。
【分析】这辆汽车上装的大米和面粉一共的千克数=每袋大米的千克数×大米的袋数+每袋面粉的千克数×面粉的袋数,代入数值计算即可得出答案。
33.【答案】解:138×3=414(元)
(414-50)÷4
=364÷4
=91(元)
138-91=47(元)
答:优惠后每箱的实际价格比原来便宜了47元。
【分析】买3箱送1箱,意味着购买4箱只需支付3箱的价格,同时,满400元减50元的优惠也适用于此购买情境,计算出在享受所有优惠后,每箱苹果的实际价格,然后与原价进行比较即可。
34.【答案】解:已读完:(93+1)÷2
=94÷2
=47(页)
(785-47)÷18
=738÷18
=41(天)
答:剩下的41天能读完。
【分析】此题主要考查了四则混合运算的应用,相邻的两个页码之间相差1,用李老师刚读完的连续两页的页码之和+1=第二页的页码的2倍,由此可以求出第二页的页码,也就是已经读的页数,再用(这本书的总页数-已经读的页数)÷剩下每天读的页数=剩下的需要读的天数,据此列式解答。
35.【答案】解:(300+12)÷26
=312÷26
=12(名)
答:每组准备安排12名志愿者。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现在的志愿者数量+还差的人数=总人数,然后用总人数÷平均分的组数=每组的人数,据此列式解答。
36.【答案】解:400-864÷24
=400-36
=364(本)
答:笑笑所在的班级原有存书364本。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笑笑所在班级现在存书的总本数-学校图书馆调拨的图书÷平均分配的班级数量=笑笑所在班级原来存书的数量,据此列式解答。
37.【答案】解:138÷(5+1)×5
=23×5
=115(张)
12×115=1380(元)
答:养老院购买“福字贴”共需要1380元钱。
【分析】养老院购买“福字贴”共需要的钱数=养老院准备购买“福字贴”的张数×平均每张的单价×买的组数,每买5张送1张,每组是5+1=6张。
38.【答案】解:320-60×(320÷80)
=320-240
=80(千米)
答:小轿车到达甲地时,大客车距离乙地还有80千米。
【分析】小轿车到达甲地时,大客车距离乙地还有的路程=甲、乙两地相距的路程-大客车的速度×(甲、乙两地相距的路程÷小轿车的速度)。
39.【答案】解:408÷6-65
=68-65
=3(千米/时)
答:车速至少应该提高3千米/时。
【分析】至少提高的车速=此时距离石家庄的路程÷计划的时间-当前的车速。
40.【答案】解:15时47分-12时47分=3时
(531-363)÷3
=158÷3
=56(千米/时)
56千米/时<60千米/时
答:没有超速。
【分析】12:47到15:47经过的时间=结束时刻-开始时刻,王叔叔的速度=(成都到九寨沟的路程-九寨沟到黄龙的路程)÷用的时间,然后与限速比较大小。
41.【答案】(1)解:
(2)解:(800-200)÷8
=600÷8
=75(米)
答:王琳平均每分钟走75米。
【分析】王琳平均每分钟走的米数=(王琳家到学校的路程-还剩下的路程) ÷走的时间。
42.【答案】(1)解:312÷4=78(千米/时)
210÷3=70(千米/时)
78千米/时>70千米/时
答:长途客车行驶的快。
(2)解:78×8=624(千米)
70×8=560(千米)
560千米<624千米
624-560=64(千米)
答:长途客车可以到达郑州,货车不能到达郑州,货车还差64千米。
【分析】(1)长途客车、货车分别的速度=分别行驶的路程÷分别用的时间,然后再比较大小;
(2)长途客车8小时行驶的路程= 长途客车的速度×行驶的时间=624千米,能到达;货车8小时行驶的路程=货车的速度×行驶的时间=560千米,然后与624千米比较大小,所以不能到达,还差的路程=624-560=64千米。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