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表演)木瓜恰恰恰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学生能了解印度尼西亚一些相关的文化及“叫卖歌”的艺术形式。
2、用欢快、活泼的情绪,喜悦的心情,热情的声音演唱《木瓜恰恰恰》。
2学情分析
《木瓜恰恰恰》是印度尼西亚流传很广的一首歌曲。通过欢快、活泼的旋律唱出了卖瓜人的喜悦心情。由于歌曲运用了恰恰恰的节奏,使歌曲显得非常活泼并富有情趣。歌曲分三段体,大调式。歌词非常生活化,表现了卖瓜人挑着瓜到城里去卖的过程。特别是衬词“恰恰恰”的运用是这首歌曲最富情趣的亮点,同时也表现了卖瓜人喜悦的心情。
3重点难点
1、用热情、欢快的声音演唱《木瓜恰恰恰》2、正确演唱《木瓜恰恰恰》XX X和切分节奏X X X
3、尝试用歌曲典型节奏型编创歌词进行歌舞表演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用钢琴弹奏的方式进行师生问好。
师:在上课之前请同学和老师一起动起来吧。(播放音乐)
导入:
师:刚刚我们听到了一段欢快的音乐,而且还跟着它一起舞动起来了,我想问一下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听到这段音乐的最后一句唱的是什么呢?
生:“恰恰恰”
师:说的非常棒,耳朵很敏锐。那么这段音乐是一段“恰恰恰”舞曲。下面老师再请同学们看一小段视频。
2.播放一段视频《磨剪子来》
师:同学们刚刚这段视屏中,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生:有一位人正在叫卖,听到了“磨剪子来,锵菜刀”。
师:那你们觉得这个人是怎么样在贩卖他的东西的呢?
生:用唱歌的方式
师:对,他就在采用了“歌唱”的方式在推销着自己的东西,这种商贩们的吆喝声,而这些吆喝声就是我们要了解的一种歌曲体裁──“叫卖歌”,
2、教师讲解什么是叫卖歌?
“叫卖歌曲”是民间风俗歌曲的一种,也是人们进行商业活动的一种方式。有的沿街叫卖,有的摆摊坐卖,我们在生活中经常 能看到、听到。
师:有哪位同学能模仿一下刚刚那段叫卖声呢?例如:(磨剪子来,锵菜刀,收头发类,收长头发类………;)同学们你们真是表演的太好了。除了这一首“叫卖歌”,你们还听过哪些呢?(播放《卖汤圆》《卖报歌》)
师:刚刚我们说的呀,都是在中国的“叫卖歌”,那么你们知道国外的商贩是怎样叫的吗?下面啊,老师就要带着同学们来到一个美丽的国家,那里的人们为了让自己的产品能够有更多的人来购买,他们把“恰恰恰”舞曲和“叫卖歌”完美的融合了在一起,请同学们来听一段国外商贩们的叫卖歌吧?
活动2【讲授】学习歌曲《木瓜恰恰恰》
完整播放歌曲《木瓜恰恰恰》
同学们这首歌曲好听吗?那么我今天就要带着你们来到就来走进印度尼西亚这个国家吧。来学习那个国家的一首叫卖歌曲<<木瓜恰恰恰>>吧!(课件导入)
小结:印度尼西亚不仅风景秀美,并且特产也相当多,尤其是盛产各种各样的水果,可真是琳琅满目,市场上到处都有叫卖水果的吆喝声。大家看到这些水果了吗?印尼的人民在收获了水果之后,都是放到大集市上去卖的,他们为了吸引别人的注意力,就开始大声介绍自己的水果有多么棒,希望大家都去买。你们来看看你认识哪些水果?(边讲解边进行课件展示)、
三、教学过程
1、在学习演唱这首歌曲之前让我们再一次认真地聆听这首叫卖歌,听一听在这首歌曲中商贩们都叫卖了哪些水果呢?这首歌曲总共有几段音乐呢?(听全曲)、完整的感受《木瓜恰恰恰》,随乐在XX X处模仿老师拍手。
2、学生回答问题:有木 瓜、 芒果 、 香 蕉 、番 石 榴 、 菠 萝 、 榴 莲 、 苹果和 橘 子
师:那么你们在音乐中你还听到了什么特别之处?
生:回答有“恰恰恰” 的声音?
师:说得非常好,那你们听到的这个声音都在歌曲每一句的什么位置?
生:每一句的尾声
师:嗯,不错,听得很仔细。那这个声音是欢快的,还是低沉的? 大家一起回答“欢快的”
师:“恰恰恰”这三个字不但是欢快的,而且还要怎么样啊?对,还要求“轻”。(强调学生轻快的回答)师示范“恰恰恰”( 请学生也来模仿一下用轻快的声音读“恰恰恰”。)
师:那你们发现了我在每一个恰恰恰的声音处都做了什么动作呢?
生:拍手
师:那么下面我们一起来听着音乐把“恰恰恰”的部分和老师一样加入拍手的动作,试一试好吗?(边说边做动作)(适当表扬)
3、我们已经听过两遍了,那现在老师想请一位同学来模仿一下歌曲中的人们是怎样叫卖的?学生回答,师出示课件(适当表扬)
我们先来学习一下这段叫卖的节奏练习:
X X X . X X X X X X -
木 瓜 、 芒 果 、香 蕉 、番 石 榴
(示范朗读,学生跟读)(先读,再加上拍手打节奏读一遍)
师:让我们用同样的节奏来介绍第2句歌词里的水果:
菠 萝 、 榴 莲 、苹果和 橘 子
(首先让学生单独模仿,再集体模仿,或分男女模仿、分小组模仿。特别注意附点节奏的练习。)课件展示
3、第二段部分的切分节奏:X X X (先朗读,再加入歌唱)
重点:如果掌握的不好,切分节奏可以单独练一下,(X X X )通过图示、拍手等方法解决难点节奏。
4、按照节奏的方式把歌曲的歌词全部朗读一遍,师可以示范第一段,由学生读一读第二段。(可分组再把一、二段歌词读一遍。)
5、再次聆听歌曲,可以小声的跟着音乐学唱歌曲。
6、跟钢琴学唱,老师弹一句,学生们唱一句(注意先不要把“恰恰恰”加入到歌曲中。)
7、完整的跟琴演唱一遍,(也可以分男女分别演唱一二段)当遇到“恰恰恰”的时候请学生们加入拍手的动作。
8、用欢快的心情跟着音乐完整的演唱一遍,加入你们喜欢的动作跟着音乐一起动起来吧。
活动3【活动】拓展学习
三、拓展练习
1、即兴编创舞蹈动作。
同学们,要想把自己的水果卖出去,就要有好的创意办法,现在我们就各显神通,边唱边创编一些简单的动作,吸引行人来买。 学生再次用高兴热情的情绪演唱歌曲并即兴表演。
2、师:这首印度尼西亚的“叫卖歌“我们学完了,那同学们你们知不知道我们湖南有什么最特别的特产吗?(臭豆腐)你们听到过商贩是怎样叫卖的吗?请学生们来表演表演。
活动4【讲授】教学反思
这是一堂以唱歌为主的表演课。通过学习演唱歌曲,了解印尼的风土人情,把握歌曲的风格特点。在教学《木瓜恰恰恰》第一课时,我把座位安排成一个半圆状,学生紧紧的坐在一起,并且面对面,留出中间一块空的地方进行歌舞表演,使学生们顿时兴趣高涨,积极性十足。这样就让背景与主题的吻合,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感受更贴切。座位的安排,更有助于发挥合作精神。另外要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用各种形式给学生心理上的安全感和精神上的鼓励,把学生当作朋友,多一些理解、宽容,这样学生的思维就更加活跃,探索热情就会更高涨,合作的欲望就会更强,课堂就会更加生机勃勃。
为了让学生先聆听音乐对歌曲加深印象,在唱歌这一环节,同学们进行合作学习。学生学会了歌曲,并在“恰恰恰”的部分加入拍手的动作。首先学生集体演唱歌曲,教师示范加伴唱“恰恰恰”,然后学生小组讨论老师加伴奏的特点。接着教师唱歌曲,学生加伴唱。同学们在学习的时候都很认真,这样最大限度地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组织学生聆听、思考、讨论表演,保证学生主动参与的时间,使学生拥有充足、宽裕的发言、补充、更正、辩论与表现的时间,在动脑、动口、动手中找到表现乐曲的方法,让各种不同程度学生的智慧都得到尽情地发挥,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加出色地完成学习任务,最终产生一种成就感、自豪感。
最后拓展部分让同学进行音乐创编,在这个环节中会遇到一些小问题,特别是学生们要学会把自己编创的歌词加入到节奏中,然后快速的读出来,这样可能就会有一点困难。可以由老师引导学生们一起完成。在这个音乐情境中,每一位学生相互合作,无拘无束地表演,几乎达到了忘我的境界。通过音乐,彼此间的体验得到了交流,良好的合作氛围在无形中营造起来了。 再次要提供充裕的时空环境。
综上所述,合作学习是新课程理念下学生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合作精神是音乐教育的强音。作为新世纪的音乐教师,在新的课程环境下,我们应当时刻把在教学中我采用了多次聆听的方式,如听歌曲的情绪、节奏特点、歌曲的内容等,都是为了学生能够把握歌曲的风格,不仅减轻了学生学习的难度,也激发了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 一、范唱——歌曲风格的把握。 范唱不仅能给学生最直接的影响,对一堂课的成败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想:既然学生对歌曲都很了解了,印尼歌曲的风格是什么样的? 印尼歌曲唱起来的感觉很拖、很连,B段高潮处的演唱不是连续的切分音,而是介于切分和三连音之间的一种节奏,更贴近生活中的叫卖。 二、歌曲运用了恰恰恰的节奏,在 XX X 的地方除了用衬词唱出来外,还让学生用拍手的方式进行伴奏,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