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时 分香蕉
1.结合平均分的具体情境与经验,抽象出除法算式,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
2.掌握除法算式的读法、写法,并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3.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并解释平均分的具体过程。
理解用除法表示等分的过程,了解除法算式的读法以及各部分名称。
在具体环境中建立除法算式与等分算式之间的联系,并加深体会。
教师准备:课件。
学生准备:教材。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
学习方法:自主学习法。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在《西游记》中,除了桃子,孙悟空最喜欢的食物还有什么吗?
生:香蕉。
师:没错,猴子是很喜欢吃香蕉的。看,这里有一些香蕉,让我们来分一分。
(展示教材情境图)
师:若香蕉一共有12根,每份都同样多,可以怎么分?
(展示“分一分,用算式记录分的过程和结果。”)
生:可以每2个分成1份,这样可以分成6份。用连减记录12-2-2-2-2-2-2=0。
生:平均分成3份,每份有4根,可记为(4)×3=12。
师:像这样的问题,我们可以用除法表示。请同学们把刚才的分法用除法算式表示。
生:12÷2=6(份)
生:12÷3=4(根)
师:除法算式中的各部分都叫什么?
(展示“结合分的过程和结果,认一认,说一说。”)
生:除法中的符号叫作除号。
生:除号前边的数叫作被除数。
生:除号后边的数叫作除数。
生:得到的结果叫作商。
师:那么12÷2读作什么呢?
生:12除以2。
师:同学们说一说除法算式中每个数字代表的意义是什么?
生:12÷2=6这个算式中,12代表的是12根香蕉,2代表的是每2根一份,6代表的是共分成6份。
师:那么另外一个算式呢?
生:12÷3=4这个算式中,12代表的是12根香蕉,3代表的是平均分成3份,4代表的是每份有4根。
师:现在让我们把“分物游戏”一课中解决的问题用除法算式表示。
(留出列算式的时间,集体订正)
反馈:4÷2=2(个),4÷2表示4个桃子平均分给2只猴子,每只猴子分2个桃;15÷3=5(根),15÷3表示15根骨头平均分给3只小狗,每只小狗分5根骨头。
完成教材“练一练”。
指定两位同学板演,其他学生自主练习,教师巡视,然后集体订正。
本节课主要体会了除法算式的意义,学习了除法算式的读法、写法,并认识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相应课时的练习。
分香蕉
12 ÷ 2 = 6(份)
12 ÷ 3 = 4(根)
┊ ┊ ┊ ┊
被除数 除号 除数 商
读作:12除以2,12除以3
教学中,通过创设具体问题情境“分香蕉”导入新课,结合“平均分”的意义,抽象出除法算式,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掌握除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并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让学生能用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在学习过程中,初步体验除法运算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