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欢乐购物活动
1.通过在购物节中售卖闲置物品,认识人民币,知道人民币1元=10角,1角=10分。
2.学生模拟购物,积累购物经验,记录买卖情况,正确地付钱和兑换人民币。
3.在实践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回顾和整理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自我反思能力。
认识人民币的面额及换算方法,熟练掌握人民币的单位及换算,正确进行简单的人民币计算,解决购物中的实际问题。
掌握简单的购物计算方法,在购物活动中灵活运用人民币知识解决复杂问题。
教师准备:课件、各种零钱若干。
学生准备:闲置物品、各种零钱若干。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
学习方法:合作交流法。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一个非常有趣的地方 —— 欢乐购物超市!(展示超市图片或视频)你们看,超市里有各种各样的商品,琳琅满目。大家平时有和爸爸妈妈去超市买过东西吗?
生:买过!
师:那你们知道去超市购物需要做些什么准备吗?
生:要带钱。
生:要知道买什么东西。
师:同学们说得都很对。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筹备一次欢乐购物节,看看在购物之前我们都需要做哪些事情。
(展示教材“筹备购物活动”)
师:售卖物品时,我们平时购物时都要用到人民币。
(展示教材情境图)
师:上面是一些各种面额的人民币,有纸币,面额为1元、5角、1角;还有硬币,面额为1元、5角、1角、1分。
教师向学生介绍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讲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1元=10 角,1角=10分。
(通过动画演示的方式,比如 1 元可以换成 10 个 1 角,帮助学生理解)
1.布置活动任务。
(1)借助附页中的图认一认人民币,并让学生亲自换一换人民币。
师:同学们,在购物的时候我们有时候会遇到不同单位的货币,比如我们知道 1 元 = 10 角,1 角 = 10 分。那如果我们有 5 元,换算成角是多少呢?
生:50角。
师:对啦!那 30角换算成元是多少呢?
生:3元。
(教师通过几道简单的货币换算题目,引导学生复习货币换算知识)
(2)同伴之间互相分享自己的购物经历。
(展示“模拟购物活动”)
教师出示教材“我的售货单”和“我的购物单”让学生尝试填写。
师:同学们,你们在填写的时候遇到了什么困难?
生:我卖的玩具狗不知道怎么定价,原价我也不知道是多少。
生:我准备买玩具小飞机,不知道该怎么付钱。
师:旧商品定的价格要合理,可以根据新旧程度来定价。新的没怎么使用的商品可以定得比原价低一些,如果比较旧的商品可以定一个低价,象征性地定个价也可以。
师:买卖双方要多准备一些小面值的人民币,方便找钱。
(教师讲评学生填的售货单和购物单)
2.开展购物活动。
(1)让学生把自己售卖的物品标上价,摆放在布置好的桌子上,准备售卖,让几位学生带上人民币准备去购买。
生:我有10元,买1辆汽车够不够?
生:我买1支笔和1个铅笔盒,需要多少元?
生:我买1把1元5角的尺子,给你5元。
生:你再付5角,我找你4张1元。
生:我有1张20元人民币,我要兑换2张5元和10张1元再去购物。
……
(2)小组合作,1人售卖,1人记录。
(3)小组中1人整理交易清单,核对买卖的物品钱数是否一致。
教师再评议购物过程有没有错误,有错误帮学生纠正,并让学生改正过来。
3.让孩子们分享购物经验。
学生从定价、计算找回的钱、没有零钱而没有买到想要的商品,或定价太高没人购买,或定价太低,学生抢着购买……
(关于人民币,你还知道些什么?读一读,说一说。课件展示教材人民币的知识,让孩子们认识大面额人民币)
4.总结和评价。
在活动中你的表现怎么样?评一评。
1.同桌互换人民币,老师巡视指导。
2.同桌进行虚拟购物,注意核对买卖的钱及找回的钱数。
本节课主要学习了认识小面额人民币,掌握并能够运用元、角、分之间的换算关系。通过让学生亲身参与模拟购物活动,学会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1.随父母到菜市场进行购物体验。
2.完成相应课时的练习。
参加欢乐购物活动
1.货币单位:元、角、分
2.人民币的单位及换算:
单位:元、角、分
换算:1元=10角,1角=10分
3.购物中的计算:
找零=付出的钱-商品总价
教学中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认识各种面额的人民币,掌握人民币之间的换算关系,并能解决简单的购物问题。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初步体会人民币的应用价值,养成爱护人民币以及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