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买文具(除加、除减混合运算)(教案)2025-2026学年度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3 买文具(除加、除减混合运算)(教案)2025-2026学年度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22.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5-08-11 17:28: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3课时 买文具(除加、除减混合运算)
1.结合解决“买文具”问题的探索过程,感受画图策略的意义和价值,体验用“先算除法,再算加减法”解决两步运算问题的合理性。
2.理解并掌握除加、除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计算。
3.进一步学习借助直观图分析数量关系,会解决除加、除减两步运算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用意识。
掌握除加、除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计算。
在具体情景中理解除加、除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合理性。
教师:超市购物小票、多媒体课件。
学生:练习本、笔。
教学方法:谈话法、讲授法、讨论法。
学习方法:合作交流法、探究学习法。
出示情景图。
师:周末到了,笑笑和淘气一起去文具店购买学习用品,说说你们从图中了解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1:英语本每本4元,数学本原价每本3元,现价5本10元,3本作文本一共18元。
生2:淘气要买3本作文本。
生3:笑笑要买1本作文本和1本英语本。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那么你们想解决哪些问题呢?
生4:笑笑需要付多少元?
生5:每本数学本现价比原价便宜多少元?
〔板书课题:买文具(除加、除减混合运算)〕
1.探究“笑笑需要付多少元”的解题方法。
(1)师:谁能帮笑笑解决这个问题呢?
生:要求笑笑需要付多少元,只要把1本作文本和1本英语本的价钱加起来就行了。
师:我们不知道作文本的单价,怎样求1本作文本的价格呢?
学生交流后汇报:因为图片信息中有3本作文本一共18元,做除法运算,列式为18÷3=6(元),能求出1本作文本的价格是6元,所以1本作文本和1本英语本一共需要的钱数为6+4=10(元),可以用图示法来表示。
(2)出示问题,理解课本中的解题方法,在小组内交流讨论,再把解决问题的方法写在草稿本上,最后集体交流。
笑笑一共应花的钱数为4+6=10(元)
  (3)师提问:怎样用式子来表示解决的问题呢?
生汇报:我们可以得到两个混合算式。
18÷3+4或4+18÷3
(4)追问:你们能够计算出这两个混合算式的结果吗?怎样计算的呢?
学生通过交流得出下面的综合算式:
 18÷3+4
=6+4
=10(元)或   
4+18÷3
=4+6
=10(元)
答:笑笑需要付10元。
这是一道除法和加法的混合算式。
2.探究“按促销价,每本数学本便宜多少元”的解题方法。
(1)出示问题:每本数学本现价比原价便宜多少元?
这个问题该怎样解决呢?
引导学生思考:原价是3元,现价没有直接告诉我们,我们可以根据“5本10元”运用除法,做除法计算,能够求出现价为10÷5=2(元),再用原价减去现价,做减法计算,列式为3-2=1(元),能够求出便宜1元。
(2)师提问:除了上面用的分步计算,你们还可以用其他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吗?
生:这道题我们也可以列综合算式解答。列式为3-10÷5。计算过程如下:
 3-10÷5
=3-2
=1(元)  
(3)小结:这是一道有除法和减法的混合运算,要先算除法,再算减法。计算时,先计算的是除法,而减法没有参加第一步的计算,我们就要把它抄下来。
3.归纳除加和除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师:通过前面两道题的运算,发现一道题是除加混合运算,另一道题是除减混合运算,它们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学生通过交流得出:在做除加混合运算时,要先算除法再算加法;在做除减混合运算时,要先算除法再算减法。
得出结论:在做除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时,我们要先算除法,再算加减法。
师出示:下面请看这几道题,错在哪里?想一想,说一说。(课件出示)
 4×3+18
=12
=18    
25-10÷5
=15÷5
=3
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再互相交流订正。
左边:不参加运算的部分要抄下来,等号前后应该相等。
改正: 4×3+18
=12+18
=30
右边: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改正: 25-10÷5
=25-2
=23
完成教材相应课时“练一练”第1,3题。
本节课学习了除加、除减的混合运算,运用“先算除法,再算加减法”的运算顺序正确地进行计算以及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1.完成教材相应课时“练一练”中的第2题。
2.完成相应课时的练习。
买文具(除加、除减混合运算)
 18÷3+4
=6+4
=10(元)   
3-10÷5
=3-2
=1(元)
除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要先算除法,再算加减法。
教学中通过类比乘加、乘减的混合运算,创设情境(笑笑和淘气购买学习用品),引导学生列出综合算式计算,感受画图策略的意义和价值,体验混合运算中“先算除法,再算加减法”的合理性。进一步借助直观图表示有关除加、除减的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提升学生迁移类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