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关区第一中学2026届新高三年级入学调研考试
地理试卷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共四部分,满分100分,时间75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然.如要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监考员将答题卡按顺序收回,装袋整理;试题不回收。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我国是全球范围内新增和累计光伏装机规模最大的市场,但光伏产业市场严重依赖外需。2024年上半年,我国光伏产品出口“量增价减”,亚洲超越欧洲成为我国光伏产品的最大出口市场。我国光伏市场面临需求增速放缓的挑战,光伏产业进入新一轮供需关系调整期。据此完成1—3题。
1. 我国光伏产业严重依赖国际市场的主要原因是
A. 国外劳动力成本较低 B. 我国太阳能资源匮乏
C. 国际光伏产品市场大
D. 国外环保政策较宽松
2. 对我国光伏市场需求增速放缓影响最弱的是
A. 国际环境导致产业环境恶化
B. 我国光伏市场海外产能降低
C. 产品同质化未形成竞争优势
D. 我国光伏产业出口政策调整
3. 为摆脱光伏产业面临的困境,我国应该
A. 构建产业协作趋同模式
B. 合理规划全球产业布局
C. 减产整改转向其他产业
D. 制定产品价格保护政策
韩城位于黄河西岸的黄土高原,整体地势北高南低。历史上该地许多财力雄厚的村落在本村附近购置新的土地修建专门用以防御的堡寨,形成了普遍的村、寨分离现象。下图示意韩城北部山岳地域和南部地域典型的村、寨位置关系。据此完成4—6题。
4. 与寨相比,韩城北部山岳地域村落选址时更多地考虑
A. 水运发达 B. 取水便利 C. 气候温和 D. 视野开阔
5. 推测与韩城北部山岳地域相比,韩城南部地域
A. 村的平均规模更小
B. 寨的防卫功能更强
C. 村的形态趋向团块状
D. 村、寨相对高差更大
6. 韩城村、寨分离的布局可能产生的影响是
A. 提高土地利用率
B. 稳定农业生产
C. 加快城镇化建设
D. 扩大耕地面积
地层接触关系是指新老地层在空间上的相互叠置状态,主要分为整合接触、假整合接触、不整合接触三种类型。其中,整合接触是指新老地层平行且连续,假整合接触是指新老地层平行但不连续。下图为某研究团队绘制的某地地质剖面图。据此完成7—8题。
7. 假整合接触出现于
A. ①与②之间 B. ②与③之间 C. ③与④之间 D. ④与⑤之间
8. 图中断层出现后,地层接着又经历了
A. 褶皱作用 B. 地壳抬升 C. 岩浆侵入 D. 地壳下沉
露点温度指在空气中水汽含量不变、保持气压一定的情况下,使空气冷却达到饱和时的温度。下图为2024年8月31日某时刻亚洲局部地区天气形势图。据此完成9—11题。
9. 受天气系统影响,甲地的天气是
A. 炎热的晴天
B. 温凉的晴天
C. 闷热的阴雨天
D. 凉爽的阴雨天
10. 图中庚地的气压可能是
A. 1008 hPa B. 1012 hPa C. 1001 hPa D. 998 hPa
11. 相对湿度是指某湿空气中所含水蒸气的质量与相同温度和气压下饱和空气中所含水蒸气质量的比值。下列四地相对湿度最小的是
A. ①地 B. ②地 C. ③地 D. ④地
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是指单位面积绿色植物在单位时间内所累积的有机物数量,是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所产生的有机质总量减去自养呼吸消耗量后的剩余部分。青藏高原天然草地分布面积广,其NPP受多种自然因素影响,整体分布呈现东南高、西北低的特征。研究发现,在气候变暖背景下,青藏高原天然草地NPP呈上升趋势。下图示意单个地形因子对青藏高原天然草地NPP平均值的影响。据此完成12—14题。
12. 青藏高原天然草地NPP平均值
A. 与坡度呈正相关 B. 受海拔影响较小
C. 阳坡多大于阴坡 D. 低海拔平坡较高
13. 青藏高原天然草地NPP平均值整体分布呈现东南高、西北低的主要原因有
①东南部植物生长期长 ②东南部水热条件较好
③西北部水分蒸发量大 ④西北部土壤较为贫瘠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14. 气候变暖使青藏高原天然草地NPP平均值呈上升趋势的原因是
A. 降水增多,植物光合作用减弱
B. 土壤水分条件改善,植物生产力高
C. 气温升高,有机物质积累增多
D. 植物呼吸速率减弱,消耗物质减少
某学校(约53°N,1.5°W)位于英国英格兰中部,每年冬至日日出时太阳光线从下图中该校橄榄球门正中间照射进去。据此完成15—16题。
15. 甲建筑物位于橄榄球门的
A. 东南方向 B. 东北方向 C. 西南方向 D. 西北方向
16. 该日当地日出时北京时间为16:36,则该日当地的昼长为
A. 6小时 B. 7小时 C. 8小时 D. 9小时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2分。
1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枇杷主要生长在亚热带地区,其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植物体不同器官对温度的敏感性各异,花蕾一般只能耐受-3℃以上的低温,而幼果在气温降至-1℃时即开始受冻,花果生长期集中在冬季。福建省枇杷种植历史悠久,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枇杷种植区逐渐向北扩展。下图为1971—2000年、2001—2020年福建省枇杷种植冻害危险性等级空间分布示意图。
(1)分析福建省枇杷种植受冻害影响大的主要原因。(6分)
(2)说明图示两时段福建省枇杷种植区中度、重度和极重度冻害危险区的空间分布变化特征。(6分)
(3)请为福建省枇杷种植区减少冻害提供合理措施。(4分)
1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铜陵市位于安徽省中南部,有3000多年的铜矿采炼历史,新中国成立后,铜陵市形成了较为完整的铜产业体系(采选—冶炼—加工—终端需求)。近年来,该市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吸引高端铜产业落户,延伸铜基新材料、电子信息等产业链,同时促进了当地城镇化的发展。铜陵市不断携“铜”创新,以“抓住铜、延伸铜、不唯铜、超越铜”为主线,深化全产业融合发展,完成了资源型城市的完美蝶变。下图示意铜陵市地理位置。
(1)说出铜陵市承接高端铜产业转移的自身产业优势条件。(6分)
(2)推测高端铜产业发展对铜陵市城镇化发展的影响。(6分)
(3)结合“抓住铜、延伸铜、不唯铜、超越铜”这一主线,为铜陵市发展相关第三产业提出合理化建议。(6分)
19.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材料一 辽河流域是农耕活动和畜牧活动的交错区域,该流域的主要农业种植区集中于上游和下游河段。在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影响下,辽河流域水土流失问题严重,辽河含沙量位列我国第三。
材料二 下图为辽河流域地形简图,下表为某年辽河流域主要水文站年径流量与年输沙量数据资料表。
(1)分析兴隆坡站上游河段的水文特征。(4分)
(2)指出兴隆坡站至六间房站河段河流输沙量的总体变化特征,并分析原因。(8分)
(3)从流域上、中、下游协作的角度,说出降低辽河流域含沙量的可行措施。(6分)
山海关区第一中学2026届新高三年级入学调研考试
地理答案
注意事项:
1.本答案共19题,满分100分,时间75分钟。
2.阅卷老师应严格按照此答案进行阅卷,必要时可增加答案要点,但应该提前与阅卷组组长沟通并通知阅卷组。
3.请各位考生按照答案中评分标准认真核对。
4.阅卷结束后,阅卷老师请与阅卷公司核对阅卷结果是否已经上传,无误之后即可结束阅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 2 3 4 5 6 7 8
C D B B C B C D
9 10 11 12 13 14 15 16
B C C D A B C B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2分。
17.【参考答案】
(1)我国东南部地区缺少东西方向的高大山地,冬季来自蒙古—西伯利亚的寒冷气流可长驱直入到达福建省,导致福建省冬季寒潮或低温冻害多发;福建省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枇杷种植区海拔较高,冬季降温显著;枇杷花果生长期集中在冬季,易遭遇寒潮或低温冻害。
【评分标准】(1)答出冬季寒冷气流影响得2分,答出福建省枇杷种植区海拔高、冬季降温显著得2分,答出枇杷的花果生长期集中在冬季得2分。
(2)中度冻害危险区范围扩大至三明市西部和南平市中北部地区;重度冻害危险区转移至三明市西北部、南平市西北部、宁德市西部等区域;极重度冻害危险区范围缩小至三明市西部、南平市西北部和东部、宁德市西部等地的高海拔山区。
18.【参考答案】
(1)铜矿资源丰富;铜矿开采经验丰富;铜产业基础好。
(2)可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提升城镇化水平;增加就业机会,吸引高素质人才迁入,提升城镇化品质;使工业用地增多、城市用地规模扩大,促进城市扩张。
(3)开发铜矿开采、冶炼等旅游体验项目;开发以铜文化藏品等为主题的博物馆游、铜器展等,传播产业文化内涵;开发铜艺术品等相关文创产品,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借助电商、新媒体等平台大力宣传铜文化产业,提升产业影响力。
19.【参考答案】
(1)位于东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量大,河流径流量较大;属于温带季风气候,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大;河流含沙量大;结冰期较短。
(2)特征:先减少后增加。
原因:兴隆坡站位于上游,地势起伏大,流水侵蚀能力强,输沙量大;兴隆坡站至铁岭站河段地势减缓,泥沙大量淤积,输沙量减少;铁岭站至六间房站河段接受支流的汇入,径流量增大,输沙量增加。
(3)上游河段平整土地,减少泥沙进入河流;中游河段沙地适当植树种草,防治荒漠化,减少入河泥沙;中下游河段修建水库等设施,拦截泥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