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关区第一中学2026届新高三年级入学调研考试
历史试卷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共20小题,满分100分,时间75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然.如要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监考员将答题卡按顺序收回,装袋整理;试题不回收。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仰韶文化最初在河南省渑池县仰韶村被发现,中原地区所发现类型相近的众多文化遗址皆以仰韶文化命名。它们的年代范围大约在距今7000至5000年,其农业、畜牧业、制陶业都已有相当程度的发展。据此推知,仰韶文化时期
A. 农业以种植小麦为主
B. 制陶业的代表器物是黑陶
C. 人们已走向定居生活
D. 社会不平等现象开始出现
2. 据湖北云梦秦律竹简记载,审理案件时“能以书从迹其言(口供),毋笞掠而得人情为上;笞掠为下;有恐为败”。审问时先让被告自己尽量陈述,“其辞已尽书而毋解,乃以诘者诘之;诘之有(又)尽听书其解辞,有(又)视其它(他)毋解者以复诘之”。上述记载表明秦律
A. 关注审讯的严谨性与规范化
B. 强调借助拷打来问出真相
C. 主张经过审理即可定性量刑
D. 重视证据验证而轻视口供
3. 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六朝的经学,由于受玄学的影响,特别重义解。北方则固守汉儒传统,比较重视章句名物的疏注。南北两方在文学艺术等方面也都有各自的特点。促成上述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民族交融的状况
B.经济类型的差异
C.佛教冲击的程度
D.政治局面的影响
4.北宋虽有不准辽朝商人私下赴宋经商的禁令,但实际情况是“北界甚有人户衷私兴贩”。宋朝商人、河北沿边州郡的百姓同样潜入辽境“私相贸鬻”,用粮食、布帛等换取皮裘之类的畜产品。这表明北宋时期
A.边境互市贸易活跃
B.榷场贸易适应双方边民需要
C.抑商政策有所松动
D.经济互补促进民间贸易发展
5.清朝曾多次削减地方财政存留比例。乾隆时期,地方所占比例极少,总的存留比例不到22%;嘉庆时期,各省存留比例不足19%。材料现象反映了当时
A.财政危机日益突出
B.中央加强控制地方
C.专制统治面临挑战
D.经济结构需要调整
6.晚清民国时期,江西人口大约在23 987 317人,1909年谘议局选民是62 681人;1913年的江西省议会选民为4 972 692人,选民占全省人口的比例从第18名升至第5名。这一变化
A.源于江西全民参政意识的高涨
B.说明江西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
C.直接导致了“二次革命”的爆发
D.表明江西的民主政治有所发展
7.1927年2月,广东省调查发现,知识青年信仰“主义”的热情甚高,“他们如果不研究主义,没有主义的信仰,人家说他是书呆子,甚至于给他一个‘时代落伍者’的头衔……于是大家都立意做一个‘新青年’,做一个‘思想进步’的青年,越‘新’越好,愈‘进步’愈好。”这反映了
A.新文化运动的发展进入高潮阶段
B.马克思主义学说得到广泛传播
C.时代发展提高知识青年政治意识
D.知识青年理解各种主义的内涵
8.1947年,毛泽东在某次会议上强调:“坚持土地改革不至于吓跑民族资本家,但不坚持土地改革势必会丧失农民,从而丧失革命战争,也丧失民族资本家。土地改革应该采取平分土地的方针,地主不要多分,但不能不分。”毛泽东发表此论意在
A.开辟民主革命的新道路
B.巩固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争取人民解放战争胜利
D.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9.1953年大规模经济建设开展以后,由于基本建设规模过大和经济增长指标过高,各种短缺接踵而至。政府为了保证经济建设需要和避免市场波动,以农产品统购统销为代表,对越来越多的生产资料实行计划供应。这一做法
A.使政府逐步掌握了资源配置权
B.解决了工业快速增长带来的问题
C.缘于计划经济管理体制的确立
D.使政府具备长期有效的管理手段
10.1998年10月,中共十五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再次明确必须长期坚持“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制度”。这一决定的实施
A.体现以国家根本大法形式保障制度稳定
B.推动了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迅速发展
C.有助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D.意味着国家允许土地所有权有偿转让
11.在地中海地区,腓尼基人的城邦比希腊人的城邦更早建立。但是,只有希腊人的城邦制度发展到极高的水平。腓尼基人的城邦主要是以港口为中心建立的,伴随着商业贸易的发展而兴起。希腊人尽管也是商业民族,但并不完全因商业发展而兴起,其经济基础还有农业与手工业。这说明
A.腓尼基人最早创立了城邦制度
B.腓尼基是古代西方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C.希腊人促进了腓尼基城邦发展
D.希腊人相比腓尼基人城邦基础更坚实
12.在中世纪西欧城市中,占有土地的市民虽然不是土地的主人,但却拥有处理土地的自由,可以将土地抵押、转让或转租。城市大都拥有自己相对独立的内部司法权,市民犯民法领主不能干涉,只能由城市的法庭按照城市法来处理。这反映出当时西欧
A.城市拥有完整的司法权
B.城市摆脱了封建领主的统治
C.封建割据局面开始出现
D.人身自由造就土地权的自主
13.1788年,法国仅有4家报纸在巴黎登记出版,外省报刊数目则不超过30家。到1790年,法国的报纸增加到355家。十年间(1789—1800年),法国全国的报刊数目一度达1350种,相当于此前150年创办报刊总数的两倍。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启蒙运动解放人们思想
B.封建势力遭到沉重打击
C.印刷技术出现重大进步
D.商业繁荣催生广告发展
14.有学者指出,英国在印度的殖民统治把政治民主制传到这个国度,却只是用作专制和高压统治的装饰物;英国殖民者以西方自由平等思想的传播者自居,却傲然高踞于印度人民头上,颐指气使。该学者意在说明
A.文明传播效果与接受者态度相关
B.殖民统治行为具有鲜明的矛盾性
C.殖民统治阻碍了殖民地的近代化
D.文明交流包容与排斥兼具的特点
15.20世纪上半叶,肯尼亚知识精英接受的文学教育是莎士比亚戏剧等,地理学习的是欧洲的山脉、河流和工业布局,历史学习的是英国16—17世纪的历史以及前往非洲的欧洲探险家。据此可推知
A.资本主义殖民体系形成
B.非洲民族解放面临困境
C.知识精英改革愿望迫切
D.非洲严重缺乏文化认同
16.下面的言论出自1989年美国学者布热津斯基的著作叙述。这表明
在过去40年中,依靠国家采取行动来对付经济和社会弊端的倾向四处流行……这种趋势不可避免地促使新创立的几十个原殖民地国家最初采用各种各样的国家社会主义建国方针。
A.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快
B.苏联模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C.美苏两国间冲突加剧
D.国际格局变动影响价值取向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明代江南苏州府吴江县的平望镇“耕桑食货熙攘盈繁,屹为吴江巨镇”,其经济支柱为米业。松江府上海县的新场镇是著名的盐业市镇,“以盐场新迁而名,赋为两浙之最” 。华亭县的青村镇为渔业市镇,“海渔者得鱼,悉于此鬻” 。杭州府余杭县的瓶窑镇为制陶业市镇,居民“自农桑外多以埏埴为业,故市廛之与陶穴相望栉比” 。正德年间《姑苏志》记载该府市镇达73个之多,万历年间《湖州府志》记载该府市镇有20多个。以苏州府吴江县盛泽镇为例,东南至新杭市5里,东至王江泾镇6里,北至平望镇15里,西南至新城镇30里,至濮院镇50里,西至震泽镇30里,至南浔镇50里。
——摘编自毛佩琦主编《中国大通史》
材料二 明清江南等一些地方社会出现大量农业型、产业型、商业型富户,这些富户依靠经营农业、手工业或商业积累大量财富。同时,在工商业中出现大批中小工商业者,他们广泛散布于江南乡村城镇中。在此基础上,从晚明到清朝,出于自身利益或道德追求,很多不受政府控制的公共机构,如行会、社仓、普济堂、育婴堂、敬节堂等地方自育组织普遍建立。这些机构在地方财政支持方面变得越来越强有力。到19世纪,中国城市中更是形成一种实质层面的市政管理和运行机构。
——摘编自中国历史研究院主编《中华文明史简明读本》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代江南市镇的整体特征。(6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江南市镇繁荣的影响。(8分)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1942年12月,毛泽东在西北局高级干部会议上作了《经济问题与财政问题》和《论合作社》的报告,强调要通过互助合作运动来发展农业生产和其他方面的经济。会后,根据中央方针,《解放日报》发表了《把劳动力组织起来》的社论。此后,陕甘宁边区的互助合作运动有较大发展。1943年边区有完全劳动力338 760人,进入各种形式的劳动合作组织的有81 128人,占到了24%。与1943年以前相比,边区的各种劳动合作组织至少有了四五倍的增长。1939年边区的植棉面积为3 767亩,到1945年时已扩大到35万亩,棉花消费已自给有余。
——摘编自王建朗、曾景忠《中国近代通史·抗日战争(1937—1945)》
材料二 土地改革前解放区就有了互助组。最初的互助组继承了土地革命时期根据地的“劳动互助社”“耕田队”“犁牛合作社”,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的“变工队”“扎工队”等。新解放区土地改革后,部分农户自发组织了互助组。1951年春,政务院颁布的《关于一九五一年农村生产的决定》中强调“劳动互助组,应受到人民政府的各种奖励和优待” 。1952年的《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关于一九五二年农业生产的决定》中明确规定:“在全国范围内,应普遍大量发展简单的、季节性的劳动互助组;在互助运动有基础的地区,应推广常年定型的、农副业结合的互助组。”土改后,互助合作组织在农村发展迅速。
——摘编自张健《中国社会历史变迁中的乡村治理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陕甘宁边区和新中国初期新解放区农民互助合作组织发展迅速的共同原因。(4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分析陕甘宁边区和新中国初期新解放区农民互助合作组织发展迅速的影响。(8分)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19世纪中后期,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学习需求,欧洲公共博物馆不断在服务与设施上作出改变,如英国的利物浦博物馆开始向学校分发标本,以供教育之用;博物馆使用地理全景图与动植物的栖息地群图来向游客进行解释说明;天然气与电力的普及,使博物馆将工作时间延长到晚上,为白天忙于工作的人们提供参观学习的机会。正如学者斯蒂芬所说:“博物馆通过其最受认可的教育职能,努力帮助人们提高他们的理解力与创造力。”欧洲公共博物馆试图通过对藏品的讲解,给公众提供新信息或帮助他们重构旧知识体系。
——摘编自尚莅雪《现代欧洲公共博物馆发展史小考》
材料二 19世纪后期,历史建筑被用于收藏重要藏品。1844年,法国克吕尼博物馆在一座建于15世纪的巴黎府邸中开幕,以展示中世纪藏品;1865年,佛罗伦萨建于13世纪的设防宫殿巴杰罗宫成为收藏中世纪和文艺复兴艺术的国立博物馆;1880年,巴黎卡纳瓦莱历史博物馆在一处建于17世纪的府邸中成立,其诞生要归功于负责巴黎现代化的奥斯曼男爵的推动。法兰西历史博物馆由国王路易 - 菲利普于1837年在凡尔赛宫成立,其所藏绘画和雕塑以时间排序,描绘重大事件和人物;1856年在伦敦成立的国家肖像馆用于展示——用其推动者、政治家史丹霍柏伯爵的话来说——“以战士、政治家身份在英国历史中被纪念,或因艺术、文化、科学贡献被纪念的显赫人物”的肖像。
——摘编自李万万主编《博物馆的历史:从欧洲原型到本土化发展的中国博物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洲公共博物馆不断在服务与设施上作出改变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欧洲各国公共博物馆建立的意义。(8分)
20.阅读材料,完成要求。(12分)
创断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2023年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会上强调: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创新性。中华文明的创新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的进取精种,决定了中华民族不惧新挑战、勇于接受断事物的无畏品格,
选择秦汉、隋唐、宋元、明清、近现代任一时段或者中国通史,围绕“中华文明突出的创新性”这一主题,自拟论题,写一篇小论文,并子以论证。(要求:观点鲜明,史论结合,逻辑严密)
山海关区第一中学2026届新高三年级入学调研考试
历史答案
注意事项:
1.本答案共20题,满分100分,时间75分钟。
2.阅卷老师应严格按照此答案进行阅卷,必要时可增加答案要点,但应该提前与阅卷组组长沟通并通知阅卷组。
3.请各位考生按照答案中评分标准认真核对。
4.阅卷结束后,阅卷老师请与阅卷公司核对阅卷结果是否已经上传,无误之后即可结束阅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序号 答案
1 C
2 A
3 D
4 D
5 B
6 D
7 C
8 C
9 A
10 C
11 D
12 D
13 B
14 B
15 B
16 B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 4 小题,共 52 分。
17.【参考答案】(1) 特征:专业性强;数量多,地域分布密集;是商品集散中心;构成市镇网络;以工商活动为主要功能。(6 分)
(2) 影响:商人依附于出生地的狭隘乡土观念日渐淡薄,城市意识日益鲜明;富民和中小工商业者形成具有市民特点的阶层,呈现出向市民社会发展的趋势;促进了地区间的经济分工与合作,加强了各区域市场之间的联系;诱发了商人集体自治活动,推动了地方自治机构的发展;推动了城市工商业发展;推动了社会救助事业发展;深化了理学的影响。(8 分)
18.【参考答案】(1) 原因:历史经验的传承与借鉴;党和人民政府的政策支持;个体农民耕地少、生产资料和生产资金匮乏,农民独立从事家庭经营的条件不够;恢复经济、稳定社会秩序的需要;农民互助合作与中共中央发展农村的思路相吻合。(4 分)
(2) 影响:陕甘宁边区,使抗日根据地的农业生产获得较大发展;有利于抗日根据地克服严重的经济困难,并积蓄一定的经济实力;为坚持抗战和夺取最后胜利提供了物质条件。(4 分) 新解放区,促进了新解放区农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为即将开展的工业化建设奠定了基础;为新中国的乡村治理作出了有益的探索。(4 分)
19.【参考答案】(1)原因:自然科学领域的突破性成就和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欧洲城市化进程加快和城市人口不断增加;适应博物馆已成为大众文化机构的时代需要;稳定社会秩序、发挥博物馆社会教育职能的现实要求。(6分)
(2)意义:扩大了博物馆的服务对象,由面向小部分群体到面向大众;承担和发挥了社会教化的功能(有利于开启民智、促进艺术发展和培养公民意识);提供了推行国民教育、科普宣传、传承历史文化和进行艺术熏陶的重要空间;构建了宣传国家和民族文化的重要窗口,有利于增强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有利于历史文化与艺术作品的收藏与保护。(8分)
20.【参考答案】示例 论题:中国近现代政治制度的创新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2分)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创新性。中国是一个统一多民族国家,边疆各民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重要成员。政治制度创新是中华文明突出的创新性的重要体现。鸦片战争后,民族危机日益严重,清政府被迫制度转型,以应对危机,政治制度在艰难创新中有了“现代化”迹象。如1861年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1901年又将“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改为“外务部”。1911年又废除军机处,实行“内阁制”。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建立,这是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我国政治制度出现重大创新。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建立,实行“三三制”抗日民主政权,解放区人民民主政权的建立等都是中国共产党在政治制度上的创新和实践,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历史体现。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创立了一系列政治制度,如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这些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典范,实现了“两个结合”的制度创新。(8分)
总之,中国近现代政治制度的创新是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创新性的重要体现,也是中华民族在民族复兴道路上的重大成果。(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