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科学学科
2.1《水到哪里去了》教学设计
1.教学内容分析 《水到哪里去了》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 《水》单元第1课,继学生认识水的基本物理属性(如形状、流动性)后,本课聚焦 “水的消失现象” ,引导学生探究蒸发的本质,为后续学习 水的沸腾、凝结、三态循环 奠定认知基础。 一、聚焦:从生活现象引发探究 以 “秋天树叶上的水珠消失” 为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 “水到哪里去了”。通过熟悉的自然现象,将 “水的消失” 从生活经验升级为科学问题,激发探究欲,让学生意识到 “水的消失是普遍现象,需科学解释” 。 二、探索:分层探究水 “消失” 的秘密 1. 联系生活,感知蒸发的普遍性 引导学生列举 “擦黑板的水消失”“湿衣服变干” 等实例,丰富对 “水消失” 的感性认知。通过归纳发现:蒸发是生活中常见的水的变化现象 ,为后续探究建立经验基础。 2. 直观观察,记录水的变化过程 在玻璃片和新鲜树叶上滴少量水,观察并记录水的变化(如 “慢慢变少”“最终消失”)。通过视觉追踪,让学生直观感知 “水在自然状态下会逐渐消失” ,初步猜想 “水变成了看不见的物质”。 3. 实验验证,揭示蒸发本质 设计 “温水 + 干燥大杯子” 的实验:将温水倒入小杯,用干燥大杯子罩住,观察温水杯里的水跑到哪去了。通过实验,学生发现温水杯里的水跑到大杯里了,并没有消失。引导学生探究原因,水在常温下会蒸发成水蒸气跑到空气中去,水蒸气又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气体。 三、研讨与拓展:深化对蒸发的认知 1. 研讨:解析实验现象的逻辑 围绕 “干燥大杯子里的水从哪来?水蒸发后去哪了?” 讨论: 温水蒸发产生水蒸气,水蒸气遇冷杯子(温度低)凝结成水珠(解释 “水从哪来”); 蒸发的水蒸气扩散到空气中(解释 “水去哪了”)。 通过推导,明确蒸发(液态→气态)和凝结(气态→液态)的双向变化关系 ,初步加深对水状态变化的理解。 2. 拓展:迁移应用,联系生活 引导学生观察 “酒精擦手变干”“路面积水消失” 等现象,对比水与其他液体的蒸发,发现 “蒸发是液体的普遍性质” 。
2.学情分析 学生在生活中频繁观察到 “水消失” 现象(如湿衣服变干、地面水渍蒸发、清晨露珠消散),但对变化的解释停留在 “水没了” 的直观判断,未意识到 “水转化为看不见的气态(水蒸气)”。这种 “前概念”(如认为 “消失就是物质不存在”)会阻碍对 “蒸发是状态变化而非物质消失” 的科学理解,需通过实验打破认知误区。
3.学习目标确定 科学观念:水蒸发会变成水蒸气,水蒸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科学思维:观察生活现象,推测水“消失”的原因。 探究实践:设计实验,观察现象,验证水蒸发现象。 态度责任:培养细致观察的习惯,树立“自然现象可用科学解释”的意识。
4.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实验观察“水到哪里去了”并解释观点。 难点:通过图画记录的方式呈现观察到的主要变化特征。
5.教学策略
6.学习活动设计 (一)情景导入 1.猜谜语: 用手拿不起,用刀劈不开, 煮饭和洗衣,都得请我来。 学生猜:水。 2. 我们在一年级时观察过水。还记的水有哪些特征吗? 回顾交流:①无色无味,②无固定形状,③会流动等。 3. 水是常见的液体。播放AI视频,引导学生观察自然界中的水不仅会流动,还会善变。 4. 水有时变成云,有时变成雨,有时变成冰和雪,这是怎么回事?——开启《水》单元学习之旅。 5. 秋天,在晴朗的早晨,植物的叶片上会出现露珠。过一段时间,这些露珠就消失不见了。这些水到哪里去了呢?(板书课题) (二)列举 1. 找学生到黑板用湿抹布写字,其他同学生实验现象。(水迹慢慢消失) 2. 鼓励学生列举更多水消失现象。 预测:湿衣服晾干了,敞口水杯的水减少,雨后的地面变干了,湿手烤干了,湿发吹干了,海水晒出盐了等。 3. 鼓励学生从列举的现象中任选一个,猜测水去哪里。 例如,以浇花的水消失为例,预测:被花喝进肚子里了,被土壤藏起来了,跑到空气里去了,被太阳晒干了等。 (三)解释 1. 指导学生实验 : 观察玻璃片和树叶上的水,寻找水消失的秘密! (1)实验器材:玻璃片、新鲜植物叶片、滴管、实验记录单 (2)实验步骤与要求 ①用滴管在玻璃片和叶片上各滴 1 滴水,形成清晰水迹。 ②注意观察,用图画记录水迹的变化。 ③轻拿玻璃片,避免划伤;水洒出及时擦拭。 (3)实验记录填写 ①在 “图画记录” 栏画水迹变化:初始—中间—最后。 ②在“我们的解释” 栏用简单语言描述发现 (4)实验现象交流 学生利用投影展示交流自己的实验记录:水迹从大到小、最后消失。同时开展互相评价活动。 (5)解释实验现象:我们将这种水消失的现象叫蒸发。 3. 追问:水在蒸发时变成了什么?它有什么特点? (四)证明 1. 指导学生继承实验。 (1)准备并领取实验器材:小玻璃杯、干燥的大玻璃杯、40度左右的温水 (2)学生边听讲解边按实验步骤操作 ① 小玻璃杯倒温水,做好标记。 ② 快速用干燥的大玻璃杯罩住 ③ 静置观察,温水杯水量变化 (3)交流实验现象:温水杯里的水少了,跑到大玻璃杯壁上去了。 2. 组织学生实验研讨 (1)播放AI视频,大杯内壁的水珠是怎么来的? 观看后回答:温水杯里的水蒸发变成水蒸气,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水滴。 (2)水蒸气是一种气体,看不见,摸不着。水蒸发后到哪里了? 回答:空气里。 (3)播放AI视频,你见过这样壮观的景象吗?水面的雾气是水蒸气吗? 学生观看后回答:不是。水蒸气是气体,看不见,摸不着的。水面雾气是水面蒸发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 (五)拓展 1. 水是一种液体,可以流动。观察不同容器里的水,有什么发现? 回答:水会随着容器形状改变自己的形状。 2. 很多液体也会像水一样蒸发,变成看不见的气体。比如酒精。 (1)出示酒精、水、脱脂棉和镊子 (2)实验步骤: 分别将酒精和水涂在手背上,比较二者变化。 (3)交流实验发现:蒸发掉了,但酒精蒸发速度快。 (六)课堂练习 1. 煮饺子时,小科发现锅里的水越来越少,主要原因是 ( )。 A.水被饺子吸收了 B.水漏到锅外去了 C.水变成水蒸气了 2.下面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属于蒸发现象的是 ( )。 A.叶上的露珠 B.湿衣服晒干 C.热水杯口内壁上的小水珠 3. 现在许多汽车都配备了后视镜加热功能,可让后视镜上的小水珠快速消失。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加热能加快小水珠蒸发 B.小水珠消失是变成了冰 C.小水珠消失是变成了雾气 4. 将大小相同的两杯子装等量的水,甲用塑料膜盖住杯口,乙不盖,一起放至通风向阳处 2 天后的现象是 ( ) 。 参考答案 CBAC
7.教学成效及特色亮点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