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5张PPT)
9* 我的战友邱少云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统编版
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
背景资料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美国悍然派兵进行武装干涉,同时派遣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以武力阻止中国的统一。1950年10月8日,中国应朝鲜政府的请求,做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决策,迅速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这就是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在这场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发扬了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战斗英雄,被祖国人民誉为“最可爱的人”。黄继光、邱少云烈士都是抗美援朝战争中的战斗英雄。
了解主人公
邱少云四川省铜梁县人,1931年生。
1949年12月25日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1年3月25日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1952年10月12日,在朝鲜平康以南铁原东北的“391”高地的战斗中光荣牺牲。同年11月6日,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决定追记一等功,并于1953年6月1日授予“一级英雄”称号。
自主学习要求:
①默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思考:本文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②先在文中找到表示时间的词语;
③抓住关键语句,提炼小标题;根据小标题,梳理事件的主要内容。
④默读课文,找出描写“我”心理活动的句子,体会邱少云是怎样一位“伟大的战士”
读准字音
山坳 干涸 蜷腿 伪装 居高临下
ào
hé
wěi
quán
处在上方,俯视下方。形容处于有利地形。
多音字
蔓:màn蔓延 wàn 瓜蔓儿 mán蔓菁
剥:bāo 剥皮 bō 毕毕剥剥
火苗子呼呼地蔓( màn wàn)延, 烧得枯黄的茅草毕毕剥剥( bāo bō)地响。
文中表示时间的语句有哪些?
“天亮以前”“太阳渐渐爬上山头”“约莫11点钟的时候”“黄昏时”。
时间顺序。
按照各部分的关键语句,我们可以概括出哪些小标题:
山沟潜伏
壮烈牺牲
冲锋报仇
整体感知
《我的战友邱少云》以( )为顺序,记叙了邱少云在( )时,为了( ),任凭( ),最后( )的故事。
时间
执行潜伏任务
整个战斗的胜利
烈火焚烧自己也一动不动
壮烈牺牲
课文写了邱少云为了不被敌人发现,为了战斗的胜利,忍受烈火煎熬,严守纪律、壮烈牺牲的经过。赞扬了邱少云是一个严守纪律、勇于牺牲,具有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的伟大战士。
读课文,你感觉邱少云是怎样的人?
自主学习
默读课文1—6自然段,想一想:“我们”在什么地方潜伏起来?志愿军战士潜伏隐蔽在怎样的环境下?
全班交流
天亮以前,我们在391高地的山坳里,找了一条比较隐蔽的山沟潜伏起来。
山沟
指借助别的东西遮盖掩藏。
地点
全班交流
我发现这条干涸(hé)的小山沟并不十分隐蔽。我们离敌人太近了,前面几十米就是敌人的前沿阵地。我们不但可以看见敌人设置的铁丝网和胸墙,而且可以看见敌人主阵地上的地堡和火力点,甚至连敌人的谈话声都听得见。
说明潜伏条件非常不利,稍有不慎就会被敌人发现。
全班交流
“可以想见,敌人居高临下,发现我们当然更容易。我们必须僵卧着一动不动,一声低低的咳嗽或者轻轻地蜷一下腿,都可能被敌人发觉。”
这是对志愿军战士的严峻考验
全班交流
我看了一下前面,班长和几个战士都伏在枯黄的茅草里,身上也披着厚厚的茅草作为伪装,猛一看去,很难发现他们。我又看了看伏在不远处的邱少云,他也全身伪装,隐蔽得更好,相隔这么近,我都几乎找不到他。
说明班长和几个战士隐蔽得很好,很难被发现。
说明邱少云的潜伏技术更高一筹。
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课文第7—13自然段,想一想:
1.邱少云是怎样壮烈牺牲的?
2.找出描写“我”心理活动的句子,想想邱少云是怎样一位“伟大的战士”。
全班交流
约莫11点钟的时候,突然一发烟幕弹飞来,在我们附近爆炸了,一排一排的炮弹跟着打过来。显然,狡猾的敌人对他们阵地前沿的安全极不放心,又没有胆量冒着我军的炮火到这一带来搜索,只好把看家本领“火力警戒”拿出来了。
说明潜伏部队身处险境,随时会有生命危险。
说明敌人的火力猛烈。
与我军战士勇敢无畏精神形成鲜明对比。
讽刺
全班交流
我们附近的荒草着火了,火苗子呼呼地蔓延着,烧得枯黄的茅草毕毕剥剥地响。恶毒的敌人竟使用燃烧弹来进行搜索了。
大火猛烈
燃烧
全班交流
忽然,一阵浓重的棉布焦味钻进我的鼻子,我扭头一看,哎呀!火烧到了邱少云身上!他的棉衣已经烧着了,浑身火苗乱窜,看样子是溅上了燃烧弹的油液。趁着风势,一团烈火把他整个包围了。
身陷火海
十分危险
这个时候,邱少云如果迅速从火堆里跳出来,就地打几个滚,身上的火是可以扑灭的。我们卧在他附近的任何一个人,如果跳过去把他拉出来,扯掉他着火的棉衣,也能救出自己的战友。但是这样一来,我们就会被山头上敌人的哨兵发觉,那么不仅是我们这一个班要牺牲在这里,也不仅是埋伏在我们身后的整个潜伏部队要受到重大损失,更严重的是我们准备了好久的这次作战计划要完全落空。
全班交流
可 能
舍己为人
我的心紧缩着,我担心这个年轻的战士会实在忍耐不住突然跳起来,或者突然叫出声来。我几次回过头来,不敢朝他那儿看,不忍看着我的战友被活活烧死,但是我又忍不住不看。我心里像刀绞一般,眼泪模糊了我的眼睛。
全班交流
心理描写
原文:盼望着出现什么奇迹——火突然间熄灭。
经受多么巨大的痛苦的煎熬
严守潜伏纪律。
烈火在我的战友邱少云身上烧了半个多钟头才渐渐熄灭。这个伟大的战士,像千斤巨石,伏在那儿纹丝不动,直到牺牲前的最后一息,都没发出哪怕是极轻微的一声呻吟。
全班交流
表现了邱少云钢铁般的坚强意志。
自读课文
读读课文第14—16自然段,说一说:战斗的结果怎么样?
黄昏时,我们勇猛地冲上了敌人的阵地。在391高地上沸腾着激动人心的口号:“为邱少云同志报仇!”
我当时的感觉,仿佛邱少云同志并没有牺牲,他和我们一起向敌人冲锋!
全班交流
表现了声势浩大,群情激昂的反击战场面。
读一读最后一个自然段,体会“我”的情感。
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1952年10月12日。 作者“忘不了”的是什么?
①忘不了邱少云在烈火中牺牲的壮烈画面。
②忘不了邱少云为了战友的安全,为了战斗的胜利而英勇献身的崇高品质。
小组探究
回顾课文,课文写了邱少云和战友们潜伏的山沟环境,又写了邱少云任凭烈火烧身纹丝不动。结合相关内容,说说两者之间有什么联系。
课文开头写了邱少云和战友们潜伏的山沟并不隐蔽,必须僵卧着一动不动,否则很容易被敌人发现。后来又写邱少云任凭烈火烧身纹丝不动,就是和前文提到的潜伏环境相照应,同时赞颂了邱少云顾全大局、不怕牺牲的精神。
读例句:
我们不但可以看见敌人设置的铁丝网和胸墙,而且可以看见敌人主阵地上的地堡和火力点,甚至连敌人的谈话声都听得见。
仿写:为了找资料,他不但跑图书馆借,而且跑新华书店买,甚至还托外地的亲友到处收集。
解析:这是递进关系句子,句中关联词:不但……而且……甚至……
点面结合:
开始就描写了班长和战士们潜伏的情况,勾勒出“面”的情况。然后写邱少云伪装的表现更好。这样点面结合、条理清楚。
u 仿写点面结合片段:
老师的一声哨声,比赛开始了。队员们一个个都涨红了眼,有的人脸憋得通红,有的人龇着牙、咧着嘴在使劲,还有的人双手紧握绳子铆足了劲向自己的方向拉。双方啦啦队的队员们,也齐声呐喊,不停地为自己队擂鼓助威。我的手都拽红了,脖子憋得通红,两只手像刀割一样疼,可绳子还是不动一下,双方进入僵持状态。我咬紧牙关,忍着疼痛,心想:一定要坚持下去,不能放松,要赢,一定要赢。
句子一:“邱少云如果迅速从火堆里跳出来,就地打几个滚,身上的火是可以扑灭的。我们卧在他附近的任何一个人,如果跳过去把他拉出来,扯掉他着火的棉衣,也能救出自己的战友。”
心理描写
句子二:“但是这样一来……这次作战计划要完全落空。”
句子三:我担心这个年轻的战士会实在忍耐不住突然跳起来,或者突然叫出声来。我几次回过头来,不敢朝他那儿看,不忍看着我的战友被活活烧死,但是我又忍不住不看。我心里像刀绞一般,眼泪模糊了我的眼睛。
(当邱少云烈火焚身的时候,他是有办法自救的,但是他们为了整个班不受损失,整个作战计划不受影响,都没有这样做。)
反映了在生死关头,英雄想到的不是个人安危,而是整个部队,整个作战计划。这体现了战士的高尚情操。)
(侧面描写。通过描写“我”的心理活动,写出邱少云用顽强的意志忍受着极端痛苦的煎熬。)
仿写这样的心理活动的句子:
我站在跳台上,向台下一看,只见下面水花飞溅,周围的建筑物都变得矮小了,像被我踩在脚下似的。湛蓝的跳水池全是小朋友的脑袋。哈哈,我是一个巨人了。但转眼一想:从这么高的跳台跳下去会不会淹死呢 要是砸到小朋友的身上,那可不是玩的。想到这里,我不由得打了一个寒颤,刚才那股高兴劲儿,早就飞到九霄云外去了。
小组探究
默读课外阅读材料《狱中联欢》,想想两篇文章有何异同?
几个戴着脚镣的同志,在往常放风的地坝中间扭起秧歌。沉重的铁镣,撞击得叮当作响,成了节奏强烈的伴奏。欢乐的歌舞里,充满了对黑暗势力的轻蔑。看啊,还有什么节目比得上这种顽强而鲜明的高歌曼舞!
狂热的掌声送走了一间牢房的节目,又迎来了另一间牢房的表演。人潮卷来卷去,地坝变成了绝妙的露天舞台。
楼下四室的“报幕员”用北京话宣布:“我们的节目是歌舞表演。表演开始!”只见铁门哗拉一开,一连串的人影,打着空心筋斗,翻了出来,博得同志们的齐声喝彩。接着,几个人聚拢来,站成一个圆圈,又有几个人爬上去站在他们肩上,又有人爬上去……一层、二层、三层……他们在叠罗汉。最上边站着一个人,满脸兴奋的微笑,站得比集中营的墙、电网更高,手里拿着一面红纸做的鲜艳的红旗,遥望着远处的山。
课堂小结
本文作者李元兴是邱少云同志的战友,他以目睹者的身份回忆了抗美援朝英雄邱少云在执行潜伏任务时,为了避免暴露目标,任凭烈火烧身纹丝不动,在烈火中,完成了他壮烈而绚丽的人生篇章。赞颂了邱少云同志为了战斗胜利,不惜牺牲自己的崇高革命精神。
自主作业
学了《我的战友邱少云》后,我想同学们一定有许多话想对邱少云叔叔说。那课后就以“邱少云叔叔,我想对您说”为题目,把你想说的话写下来。
邱少云叔叔,您牺牲时虽然是年仅21岁的年轻战士,但您将在烈火中得到了永生!您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中国人民志愿军有了这种精神是伟大而不可战胜的!有了这种精神的民族是伟大而不可战胜的!您的奉献精神一定会世代相传!一定会永放光彩!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9课 我的战友邱少云 分层作业
1.下列加点字的字形和读音完全不正确的一组是()
约莫 僵卧 山坳(ào) 千钧(jūn)一发
呻吟 隐蔽 蜷腿(juǎn) 纹丝不动
掀翻 蔓延 伪装(wěi) 干涸(hé)
2. 用“烈”字组成的词语填空。
( )的战斗打响了,我的心( )地跳动着。我军向敌人发动( )的进攻。敌人的燃烧弹引燃了荒草,火苗烧到邱少云身上了,但是为了整个战斗的胜利,邱少云忍着( )的疼痛,纹丝不动,直到最后( )牺牲。
3.说说下列句子采用的修辞手法。
(1)敌人控制的“391”高地,像一颗毒牙,揳入我军的阵地。( )
(2)这怎么忍受得了呢?( )
(3)为了整个班,为了整个潜伏部队,为了这次战斗的胜利,他趴在那里一动不动。( )
(4)太阳渐渐爬上山头,露出了微笑。( )
(5)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动也不动。( )
4.课文回顾:课文第3自然段介绍了我军隐蔽的山沟环境,这样写的作用是( )
A.表现了战斗环境非常恶劣。
B.说明敌人居高临下,占据地理优势。
C.为下文邱少云忍受烈火烧身而一动不动直至牺牲作铺垫。
【阅读与鉴赏】
我们附近的荒草着火了,火苗子呼呼地蔓延着,烧得枯黄的茅草毕毕剥剥地响。恶毒的敌人竟使用燃烧弹来进行搜索了。
……
这个时候,邱少云如果迅速从火堆里跳出来,就地打几个滚,身上的火是可以扑灭的。我们卧在他附近的任何一个人,如果跳过去把他拉出来,扯掉他着火的棉衣,也能救出自己的战友。但是这样一来,我们就会被山头上敌人的哨兵发觉,那么不仅是我们这个班要牺牲在这里,也不仅是埋伏在我们身后的整个潜伏部队要受到重大损失,更严重的是我们准备了好久的这次作战计划要完全落空。
我的心紧缩着,我担心这个年轻的战士会实在忍耐不住突然跳起来,或者突然叫出声来。我几次回过头来,不敢朝他那儿看,不忍看着我的战友被活活烧死,但是我又忍不住不看。我的心像刀绞一般,眼泪模糊了我的眼睛。烈火在我的战友邱少云身上烧了半个多钟头才渐渐熄灭。这个伟大的战士,像千斤巨石,伏在那儿纹丝不动,直到牺牲前的最后一息,都没发出哪怕是极轻微的一声呻吟。
1.“敌人竟使用燃烧弹”中的“竟”字能不能去掉?为什么?
2.选文中画“ ”的句子是对作者的________描写和_________描写,从这些句子中可以看出当时邱少云____________,“我”也___________,可是不能救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3.用“ ”画出表现“我”内心非常悲痛的句子。
4.结合全文,说一说为什么说邱少云是一个伟大的战士?
5.作者先说邱少云是“年轻的战士”,后又说是“伟大的战士”,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
A.称其为“年轻的战士”,是因为邱少云还没有经过长期严峻的革命战斗的锻炼。
B.称其为“伟大的战士”,是因为他为了战友的安全,为了战斗的胜利,忍受了常人难以忍受的痛苦,献出了自已宝贵的生命。
C.正因为邱少云的“年轻”,才更加突显其“伟大”。
D.因为“年轻”,所以没有经验,表明这个“伟大的战士”也是有缺点的
参考答案:
【识字写字】
1.B 2. 激烈 剧烈 猛烈 剧烈 壮烈 3.比喻 反问 排比 拟人 比喻 4.C
【阅读与鉴赏】
1.不能。因为“竟”字表示敌人使用燃烧弹完全出乎我们的意料
2.心理 动作 完全可以自己救自己,可以救他
我们一动的话就会使整个潜伏部队暴露,就会给这次行动造成重大的损失
3.我的心像刀绞一般,眼泪模糊了我的眼睛。
4.因为他严格遵守纪律,忍受着常人难以忍受的痛苦,牺牲自己,保证部队完成任务。
5.A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语文学科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9 我的战友邱少云教学设计
课题 9 我的战友邱少云 单元 第二单元 学科 语文 年级 六年级
核心素养 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理清课文顺序。 3.默读课文,找出描写“我”心理活动的句子,体会邱少云是怎样一位“伟大的战士” 4.能领悟环境描写和邱少云英勇行为之间的联系。
重难点 默读课文,理清课文的描写顺序。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邱少云自觉遵守纪律的伟大精神。 能领悟环境描写和邱少云英勇行为之间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了解背景,导入新课 1.播放音乐《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片段导入课文 2.背景资料: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美国悍然派兵进行武装干涉,同时派遣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以武力阻止中国的统一。1950年10月8日,中国应朝鲜政府的请求,做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决策,迅速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这就是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在这场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发扬了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战斗英雄,被祖国人民誉为“最可爱的人”。黄继光、邱少云烈士都是抗美援朝战争中的战斗英雄。 3.回顾:四年级学习的课文《黄继光》吗? 在上甘岭战役中,黄继光张开双臂,向喷射着火舌的火力点猛扑上去,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枪口。年仅21岁的黄继光牺牲在朝鲜战场上。今天,我们一起去认识另一位抗美援朝英雄——邱少云。 4.了解主人公。(课件出示) 邱少云四川省铜梁县人,1931年生。 1949年12月25日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1年3月25日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1952年10月12日,在朝鲜平康以南铁原东北的“391”高地的战斗中光荣牺牲。同年11月6日,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决定追记一等功,并于1953年6月1日授予“一级英雄”称号。 导入新课: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看看邱少云是怎样一位“伟大的战士”。 二:自主阅读,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1.自主学习要求: ①默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思考:本文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②先在文中找到表示时间的词语; ③抓住关键语句,提炼小标题;根据小标题,梳理事件的主要内容。 ④默读课文,找出描写“我”心理活动的句子,体会邱少云是怎样一位“伟大的战士” 2.同桌互相交换“自主预习卡”,检查“预习卡”中的第1题和第2题。 3.学生交流: (1)出示词语:山坳 干涸 蜷腿 伪装 居高临下 (2)学习多音字。 蔓:màn蔓延 wàn 瓜蔓儿 mán蔓菁 剥:bāo 剥皮 bō 毕毕剥剥 火苗子呼呼地蔓( màn wàn)延,烧得枯黄的茅草毕毕剥剥( bāo bō)地响。 4.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1)文中表示时间的语句有哪些? 预设:“天亮以前”“太阳渐渐爬上山头”“约莫11点钟的时候”“黄昏时”。 (2)本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叙述的? 预设:时间顺序。 (3)按照各部分的关键语句,我们可以概括出哪些小标题: 预设:概括为“山沟潜伏”“壮烈牺牲”“冲锋报仇”。 (4)请根据时间和小标题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预设:天亮以前,邱少云和他的战友们安静地潜伏在山沟。约莫11点钟的时候,邱少云被敌人的燃烧弹点燃了自己的棉衣,他被烈火包围,直至壮烈牺牲。黄昏时,战士们发起了冲锋,为邱少云报仇。 (5)读课文,你感觉邱少云是怎样的人? (课文写了邱少云为了不被敌人发现,为了战斗的胜利,忍受烈火煎熬,严守纪律、壮烈牺牲的经过。赞扬了邱少云是一个严守纪律、勇于牺牲,具有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的伟大战士。) 三:品读课文,感悟“伟大战士” (一)默读课文1—6自然段,想一想:“我们”在什么地方潜伏起来?志愿军战士潜伏隐蔽在怎样的环境下? 1.自主学习,简单做批注。 2.全班交流:(课件出示句子) (1)“天亮以前,我们在391高地的山坳(ào)里,找了一条比较隐蔽的山沟潜伏起来。” “山坳”就是“山沟”的意思,点明了潜伏的地点,说明潜伏的环境比较隐蔽。 (2)我发现这条干涸(hé)的小山沟并不十分隐蔽。我们离敌人太近了,前面几十米就是敌人的前沿阵地。我们不但可以看见敌人设置的铁丝网和胸墙,而且可以看见敌人主阵地上的地堡和火力点,甚至连敌人的谈话声都听得见。 “可以看见”“可以看见”“听得见”说明潜伏条件非常不利,稍有不慎就会被敌人发现。 (3)“可以想见,敌人居高临下,发现我们当然更容易。我们必须僵卧着一动不动,一声低低的咳嗽或者轻轻地蜷(quán)一下腿,都可能被敌人发觉。” 必须“僵卧着”“一动不动”这是对志愿军战士的严峻考验,因为“低低的咳嗽”“轻轻地蜷一下腿”都有可能暴露自己。 (4)“我看了一下前面,班长和几个战士都伏在枯黄的茅草里,身上也披着厚厚的茅草作为伪装,猛一看去,很难发现他们。我又看了看伏在不远处的邱少云,他也全身伪装,隐蔽得更好,相隔这么近,我都几乎找不到他。” “伏在枯黄的茅草里”“披着厚厚的茅草”说明班长和几个战士隐蔽得很好,很难被发现。 “全身伪装”“更好”“几乎找不到”说明邱少云的潜伏技术更高一筹。 小组合作学习课文第7—13自然段,想一想:邱少云是怎样壮烈牺牲的?找出描写“我”心理活动的句子,想想邱少云是怎样一位“伟大的战士”。 小组合作探究,勾画相关句子并做批注。 以小组形式交流: (三)读读课文第14—16自然段,说一说:战斗的结果怎么样? (四)回顾课文,课文写了邱少云和战友们潜伏的山沟环境,又写了邱少云任凭烈火烧身纹丝不动。结合相关内容,说说两者之间有什么联系。 1.小组内讨论探究 2.交流: 3.读一读最后一个自然段,体会“我”的情感。 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1952年10月12日。 作者“忘不了”的是什么? 四:总结写法,实践运用 1.读例句:我们不但可以看见敌人设置的铁丝网和胸墙,而且可以看见敌人主阵地上的地堡和火力点,甚至连敌人的谈话声都听得见。 解析:这是递进关系句子,句中关联词:不但……而且……甚至…… 仿写:为了找资料,他不但跑图书馆借,而且跑新华书店买,甚至还托外地的亲友到处收集。 2.点面结合:开始就描写了班长和战士们潜伏的情况,勾勒出“面”的情况。然后写邱少云伪装的表现更好。这样点面结合、条理清楚。 3.心理描写: 句子一:“邱少云如果迅速从火堆里跳出来,就地打几个滚,身上的火是可以扑灭的。我们卧在他附近的任何一个人,如果跳过去把他拉出来,扯掉他着火的棉衣,也能救出自己的战友。” (当邱少云烈火焚身的时候,他只要打个滚就会把火压灭,救活自己;卧在他附近的任何一个人只要扯掉他身上着火的棉衣,就能把火熄灭,救活他。但是他们为了整个班不受损失,整个作战计划不受影响,都没有这样做。) 句子二:“但是这样一来……这次作战计划要完全落空。” (这一心理描写,一方面说明了邱少云不去扑灭身上的火和“我们”不能去救战友的原因;另一方面反映了在生死关头,英雄想到的不是个人安危,而是整个部队,整个作战计划。这体现了战士的高尚情操。) 句子三:我担心这个年轻的战士会实在忍耐不住突然跳起来,或者突然叫出声来。我几次回过头来,不敢朝他那儿看,不忍看着我的战友被活活烧死,但是我又忍不住不看。我心里像刀绞一般,眼泪模糊了我的眼睛。 (侧面描写。通过描写“我”的心理活动,写出邱少云用顽强的意志忍受着极端痛苦的煎熬。) 仿写这样的心理活动的句子: 我站在跳台上,向台下一看,只见下面水花飞溅,周围的建筑物都变得矮小了,像被我踩在脚下似的。湛蓝的跳水池全是小朋友的脑袋。哈哈,我是一个巨人了。但转眼一想:从这么高的跳台跳下去会不会淹死呢 要是砸到小朋友的身上,那可不是玩的。想到这里,我不由得打了一个寒颤,刚才那股高兴劲儿,早就飞到九霄云外去了。 4.课外阅读材料《狱中联欢》,想想两篇文章有何异同? 组内交流,然后全班交流。 课堂小结: 本文作者李元兴是邱少云同志的战友,他以目睹者的身份回忆了抗美援朝英雄邱少云在执行潜伏任务时,为了避免暴露目标,任凭烈火烧身纹丝不动,最后壮烈牺牲的故事,赞颂了邱少云同志为了战斗胜利,不惜牺牲自己的崇高革命精神。 同学们,邱少云,这位年仅21岁的年轻战士,在烈火中,完成了他壮烈而绚丽的人生篇章,他被烧死了吗?不,他在烈火中得到了永生!他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中国人民志愿军有了这种精神是伟大而不可战胜的!有了这种精神的民族是伟大而不可战胜的!老师相信,这句碑文,一定会世代相传!这种精神,一定会永放光彩!
作业设计 学了《我的战友邱少云》后,我想同学们一定有许多话想对邱少云叔叔说。那课后就以《邱少云叔叔,我想对您说》为题目,把你想说的话写下来。
板书设计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9课 我的战友邱少云 学习任务单
一:课前查阅资料(故事、图片、影视作品等),了解抗美援朝,了解主人公邱少云。
1.背景资料: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美国悍然派兵进行武装干涉,同时派遣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以武力阻止中国的统一。1950年10月8日,中国应朝鲜政府的请求,做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决策,迅速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这就是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在这场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发扬了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战斗英雄,被祖国人民誉为“最可爱的人”。黄继光、邱少云烈士都是抗美援朝战争中的战斗英雄。
二:自主阅读,整体感知课文
1.读准字音,说说加点词语的意思。
山坳 干涸 蜷腿 伪装 居高临下
2.《我的战友邱少云》以( )为顺序,记叙了邱少云在( )时,为了避免( ),任凭( ),最后( )的故事。
3.按照各部分的关键语句,我们可以概括出哪些小标题:
预设:概括为 、 、
4.读课文,你感觉邱少云是怎样的人?
三:品读课文,感悟“伟大的战士”
(一)默读课文1—6自然段,想一想:“我们”在什么地方潜伏起来?志愿军战士潜伏隐蔽在怎样的环境下?
小组合作学习课文第7—13自然段,想一想:邱少云是怎样壮烈牺牲的?找出描写“我”心理活动的句子,想想邱少云是怎样一位“伟大的战士”。
(三)读读课文第14—16自然段,说一说:战斗的结果怎么样?
(四)回顾课文,课文写了邱少云和战友们潜伏的山沟环境,又写了邱少云任凭烈火烧身纹丝不动。结合相关内容,说说两者之间有什么联系。
四:总结写法,拓展阅读
1.文中开始就描写了班长和战士们潜伏的情况,是属于 的描写,然后写邱少云伪装的表现更好,是 的描写。这样 的写法是文章条理清楚。
2.找出一处心理描写的句子,试着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3.默读课外阅读材料《狱中联欢》,想想两篇文章有何异同?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