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唐山市开滦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
一、单选题
2023年1月17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通过书伯空间望远镜发现了一颗行星,将其命名为LHS475b,直径与地球相当,距地球约41光年,其绕转的恒星是一颗红矮星(比太阳温度低很多),但这颗行星的表面温度比地球高。完成下面小题。
1.该行星比地球表面温度高最可能是因为( )
A.质量、体积大 B.大气层厚度大 C.地热资源丰富 D.行星密度大
2.该行星不可能有生命存在的原因是( )
A.演化时间较短 B.恒星光辐射强 C.下垫面陆地少 D.无液态水存在
《汉书·五行志》记载:“河平元年……三月已未,日出黄,有黑气大如钱,居日中央。”距离我们约1.5亿千米的太阳,表面非常活跃。下图中的①代表太阳内部,②③④代表太阳大气层从里到外的三个圈层。完成下面小题。
3.我们平时看到的像圆盘一样明亮发光的太阳大气层对应的是图中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4.材料中的“黑气”指代及位置对应正确的是( )
A.太阳耀斑一① B.太阳黑子一② C.日珥一③ D.太阳风—④
5.太阳活动的变化可以引发很多现象,下列现象可能与太阳活动有关的是( )
A.地球磁场不稳定出现磁暴现象 B.可以看到阴晴圆缺的月相变化
C.地球上的无线电长波通信中断 D.赤道地区夜空出现绚丽的极光
“深地一号”是我国地球深部探测领域的重大工程,近年不断刷新亚洲超深井记录。2023年5月2日,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的顺北10斜井,经过143天作业,钻井深达8591米,获得高产油气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顺北10斜井钻达的最深处位于( )
A.地壳 B.上地幔 C.软流层 D.下地幔
7.“深地一号”在地下深处钻探的过程中,需要克服的主要困难是( )
A.冻土分布 B.高温高压 C.地下暗河 D.岩浆活跃
下图示意某条河流上游河千的单侧断面。该河流两岸依次分布着海拔不同的四个平坦面TO、T1、T2、T3,平坦面上均堆积着河流沉积砾石。砾石的平均鞋径T3>T0>T2>TI。洪水胡河水仅能淹没TO。完成下面小题。
8.该断面河流流速最大的时期为( )
A.T3形成时期 B.T2形成时期 C.T1形成时期 D.TO形成时期
9.推测该河流所在区域地壳经历了( )
A.持续下降 B.持续抬升 C.间歇性下降 D.间歇性抬升
10.早期人类遗址多出现在河流阶地,最主要原因是( )
A.水运便利 B.气候湿润 C.军事防御 D.便于农耕
图1所示化石生物是距今5.6亿年前的寒武纪就出现的最有代表性的远古动物,前后在地球上生存了3.2亿多年。图2为地质历史时期物种数量变化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1.三叶虫完全灭绝的时期发生在( )
A.① B.② C.③ D.④
12.a地质时期( )
A.北美大陆雏形形成 B.物种数量持续增多
C.是重要的造煤时期 D.被子植物迅速发展
植物孢粉是植物在繁殖期间撒出的孢子和花粉的总称,当孢粉离开母体撒落在地面,就会被一层层地掩埋在土层或泥炭层中。孢粉数量巨大,在与空气隔绝的情况下,一部分孢粉可以长期留存下来。在辽宁省南部地区距今10000—8000年的泥炭层中,以桦木属花粉居多,而现在桦木林已经退缩至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区。桦树为喜冷耐旱植物。完成下面小题。
13.推测近8000年来,辽宁省南部地区的气候变化情况为( )
A.气温降低,降水增多 B.气温升高,降水增多
C.气温降低,降水减少 D.气温升高,降水减少
14.辽宁省南部地区桦树大量生长于( )
A.新生代 B.古生代 C.中生代 D.前寒武纪
电影《流浪地球》讲述太阳即将毁灭,因此人类开启“流浪地球”计划:第一步,中止地球自转;第二步,将地球推入木星轨道,弹射出太阳系;第三步,地球泊入比邻星宜居轨道,成为比邻星的行星。下图为地球泊入比邻星轨道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5.地球在“流浪”过程中依次经过的天体运行轨道是( )
A.水星、金星、火星、木星 B.金星、木星、火星、天王星
C.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 D.木星、土星、海王星、天王星
16.由于“流浪地球”计划第一步的成功实施,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将发生巨大变化的是( )
A.安全的宇宙环境 B.适宜的温度条件
C.适中的日地距离 D.稳定的太阳光照
下图是一款新型太阳能衣服,用天然纤维制成,衣服内有太阳能电池板,可以给很多设备(包括手机、平板电脑和GPS装置)充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我国下列地区中,太阳能衣服使用效率最高的是( )
A.四川盆地 B.长江中下游平原 C.东北平原 D.青藏高原
18.有关太阳辐射及其对地球影响的正确叙述是( )
A.太阳辐射的能量来源于太阳活动
B.太阳辐射与地球上某些自然灾害如地震、水旱灾害的发生有着密切关系
C.太阳辐射的电磁波对地球磁场影响明显,从而使地球上产生磁暴现象
D.太阳辐射能是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
下图为“某学生绘制的地球内部圈层结构模式图”,图中数字代表纬度。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9.图中阴影应该是( )
A.硅铝层 B.硅镁层 C.软流层 D.岩石圈
20.地震波向下传播过程中,横波和纵波明显加速的层次是( )
A.外核 B.地壳 C.莫霍界面 D.下地幔
读下图,分析地震波波速的变化以了解地球内部的圈层构造,完成下面小题。
2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地壳②—地幔③—地核 B.在①层中的地震波波速随深度加深而增快
C.甲波由①层进入②层波速急剧上升 D.乙波无法通过地幔
22.图中的X处即为( )
A.莫霍面 B.古登堡面
C.岩石圈与软流层交界 D.内核与外核交界
下图为八大行星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3.图中分别表示地球和土星的是( )
A.②⑦ B.③⑥ C.③⑤ D.④⑤
24.八大行星所处的最低级别的天体系统是( )
A.地月系 B.银河系 C.太阳系 D.河外星系
下图为国家天文台怀柔太阳观测基地拍摄的太阳活动示意图和1985~2001年太阳黑子数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25.关于太阳活动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太阳活动是地球上大气运动的主要动力
B.黑子和耀斑是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
C.左图中黑色斑点常出现于色球层
D.右图中太阳黑子数量变化周期约为15年
26.下列属于太阳活动对地球影响的是( )
①导致北极地区出现极夜现象 ②干扰地球电离层,影响无线电长波通信 ③影响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 ④两极地区上空产生极光现象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等,这些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结合地球圈层构造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27.图中所示的圈层A、B、C分别是( )
A.水圈、生物圈、岩石圈 B.生物圈、岩石圈、水圈
C.岩石圈、水圈、生物圈 D.生物圈、水圈、岩石圈
28.B圈层是一个( )
A.不连续、有规则的圈层 B.连续、不规则的圈层
C.连续、有规则的圈层 D.不连续、不规则的圈层
读“某河流流域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29.该河流上游段(a处以上)的剖面图最有可能是( )
A. B. C. D.
30.下列关于河流上游段(a处以上),该河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为“U”形谷 B.水流湍急 C.为“V”形谷 D.水深壁陡
下左图为河水中颗粒物质所受外力作用类型与河流流速、颗粒物直径之间的关系图,下右图为某区域地貌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1.左图中能够反映右图所示地貌成因的点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32.关于图示的理解,正确的是( )
①流速相同,粒径越大越易搬运 ②流速相同,粒径越大越易沉积
③粒径相同,流速越大越易沉积 ④粒径相同,流速越大越易搬运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我国是个多山的国家,随着山区经济发展,对滑坡、泥石流减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表为某地重点监测沟谷参数表。据表完成下面小题。
沟谷编号 集水面积(km2) 平均坡度(°) 流域落差(m) 植被覆盖率(%)
① 5.3 24.3 537.2 15.7
② 2.7 30.1 670.3 19.6
③ 20.0 40.8 1353.7 13.2
④ 4.5 26.l 384.7 20.5
33.根据表中参数推测,发生滑坡、泥石流可能性最大的沟谷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34.为了更及时、准确发布此类灾害预警,该地区还应密切关注( )
A.气温高低 B.风力强弱 C.光照强度 D.降水量大小
35.下列措施中,可防御此类地质灾害的是( )
①提高植被覆盖率 ②修建水利工程 ③修建护坡工程 ④清除河道淤泥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某校学生利用河道模型、饮料瓶、沙子和水进行“流水作用与河流地貌”的实验。先将颗粒大小不均的沙子均匀铺在“河道”的上部,然后将饮料瓶口对准“河道”正中央,匀速将饮料瓶中的水倒入“河槽”。读某同学绘制的“流水作用与河流地貌”实验装置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6.实验结果显示甲、乙、丙、丁四地中( )
A.甲处冲走的沙子最多 B.丙处小颗粒沙子堆积最多
C.乙处留下的沙子最多 D.丁处堆积的沙子比丙处多
37.该模型模拟的河段( )
A.位于河流的上游,常见U形峡谷地貌 B.乙处适合发展聚落
C.位于河流中下游,搬运堆积作用为主 D.甲处堤坝易溃堤
38.该模型模拟的自然河道中,沿丙、丁所作河流剖面最有可能与下列剖面图相一致的是( )
A. B.
C. D.
津巴布韦位于非洲南部,长期以来一直依赖传统化石燃料发电,能源成本高昂且电力供应不稳定。中国某企业助力其发展光伏(太阳能)发电,并协助该国在马斯温戈省建设了一个“光伏+储能+柴油发电站”的能源系统。下图示意马斯温戈多年平均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完成下面小题。
39.5-9月该能源系统光伏发电量大,主要原因是此时段( )
A.风力弱 B.气温高 C.温差小 D.降水少
40.与津巴布韦传统发电方式相比,该能源系统的主要优点是( )
①发电成本低②占地面积小③供电更稳定④技术要求低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二、综合题
41.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太阳辐射,是指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传递的能量,地球所接受到的太阳辐射能量仅为太阳向宇宙空间放射的总辐射能量的二十二亿分之一。下图为某地连续两天太阳辐射强度变化。
(1)说明该地太阳辐射强度在一天中的变化特征。
(2)比较前后两天太阳辐射强度的差异,分析可能的原因。
(3)说明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42.学完“地球的宇宙环境”,某同学整理自己的学习作品,并提出一些问题,以期更深刻的从时、空角度认识地球。阅读相关作品,回答下列问题,帮助这位同学完成整理任务。
活动一:读图1“太阳系模式图”、图2“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和图3“四大圈层联系示意图”,从空间角度看地球。
(1)据图1可知,地球上有生命存在的主要原因是____(双项选择题)。
A.大小行星各行其道 B.八大行星,公转方向相同
C.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 D.地球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
(2)地球从外向内进行了圈层结构的划分,图2中存在的错误之处是 ,修改后应是 。
(3)图3是地球四大圈层相互关系的另一种表示形式,其中圈层丁的名称是 圈。通过图3,说明各圈层之间的关系是 。
活动二:读“地球动物演化示意图”,从时间角度看地球。
(4)读图可知,地质历史时期动物演化的特点是: 、 。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D B B A A B A D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C B A C B D D C C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B B B C B C D B D A
题号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答案 B C C D D D C B D B
41.(1)太阳辐射强度自日出后随着太阳高度的增大而逐渐增强;并在正午前后达到最大值,此后又逐渐减小。(太阳辐射强度自日出至正午前后逐渐增强,正午前后至日落时分逐渐减弱)
(2)差异:第二天太阳辐射强度比前一天小。原因:第二天可能是多云或阴雨天气,云层较厚;云层削弱了大量的太阳辐射;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大大减少。
(3)直接为地表提供光能和热能,维持地表温度;为生物繁衍、大气和水体运动等提供能量;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能源。
42.(1)AC
(2) 岩石圈 地壳
(3) 大气 相互联系、相互渗透
(4) 由简单到复杂 由低级向高级(从水生到陆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