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花篮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能用欢快、活泼的情绪演唱歌曲《编花篮》,从中感受到河南地方的民歌韵味。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学习歌曲的过程中,穿插音乐小知识,拓展学生对于民族音乐文化的视野。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民族音乐独特的韵味,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从欢快的节奏中,激发学生的精神面貌,从而让学生们充满活力与动力。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喜爱,传承中华民族音乐文化。
2学情分析
本班共57名同学,人数多,大班教学,难以注意到点,造成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程度不一。由于音乐教师欠缺,每个学年都要更换不同的音乐教师,同时又是兼职的,所以教学上没有音乐知识教学的连续性,更不要说培养学生的音乐思维能力了,往往是教会一首歌,就大功告捷,所以学生参差不齐,加上没有良好的音乐听课习惯,给五年级音乐教学带来了难度。本学期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进入规范音乐课教学,放慢课堂教学节奏,提高学生读谱能力,并注意点面结合,引领学生走入充满神秘的音乐殿堂。
3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掌握歌曲的风格特点,把握好旋律节奏。
2、教学难点:在基本掌握歌曲的情况下,可以融入歌曲想要展现的情绪,做到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编花篮
(一)、采取诗词导入法
1、展示出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赏牡丹》。
2、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这首诗中所描述的花是什么花么?(牡丹花)
3、过渡句:听说过,东都洛阳,西都京城么?下面我们一起去看一看,洛阳城里的牡丹花吧
4、展示洛阳牡丹视频(背景音乐《牡丹之歌》)
5、请学生谈谈对牡丹花的看法。
6、进而入到对牡丹花的介绍。
7、引导学生想象:在以前,牡丹花盛开的时候,人们都在干什么呢?
8、引出今日课题《编花篮》,介绍民歌概念。
活动2【讲授】编花篮
、学习歌曲
①初听歌曲,感受歌曲的整体旋律。
提出思考:歌曲的拍号是几几拍?你从歌曲中听出了怎样的情绪、有着什么样的情感表现?(河南民歌特点:热情、奔放、纯朴、优美,也表露出了河南人民的率真与质朴)
②再听歌曲,用la来进行模唱。
学习倚音(装饰音)。
概念:加在一个音的左上角的一个小音符被称之为倚音或者装饰音,亦有前倚音和后倚音。
演唱:在演唱时,越短促越好。
强调空拍节奏。采用弹跳的方式,展现歌曲欢快的情绪。对比歌曲中旋律相同歌词不同、歌词相同旋律不同的两组乐句。
①512321丨2171丨;5.125丨5.71丨
朵朵花儿开得艳朵朵花儿开得艳
②512321丨2171丨;512321丨2171丨
南山开满红牡丹,朵朵花儿开得艳
练习下滑音:5.125丨5.71丨强调练习,那哈依呀唉。
此乐句具有浓郁的河南梆子豫东调的韵味,散发着中原泥土的清香,深受人们的喜爱。
活动3【活动】编花篮
(三)、课外知识扩展:
回家自行欣赏河南豫剧《花木兰》选段《谁说女子不如男》。
活动4【作业】编花篮
回家自行欣赏河南豫剧《花木兰》选段《谁说女子不如男》。
课件15张PPT。编花篮赏牡丹【唐】
刘禹锡洛阳牡丹 牡丹被誉为花中之王,其中以洛阳牡丹最盛。它雍容华贵、国色天香、富丽堂皇,寓意吉祥富贵、繁荣昌盛,是华夏民族兴旺发达、美好幸福的象征。义务教育教科书湖南文艺出版社五年级音乐编 花 篮——河南民歌制作人:赵 文 浩什么叫民歌? 民歌原本是指在民间世代广泛流传的歌曲,是最大众化的音乐形式,是大众口头创作的、并在流传中不断丰富着的集体智慧的结晶,具有很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方色彩,是和人民生活紧密联合起来的歌曲艺术。 今天我们所说的民歌,大都是指流行曲年代的民歌,所指的是主要以木吉他为伴奏乐器,以自然坦率方式歌唱,唱出大家纯朴生活感受的那种歌曲。民歌有三个基本特征:是人民群众表现自己的生活,抒发自己的感情,表达自己的意志,愿望而创作的,。
民歌是经过广泛的群众即兴编作,口头传唱而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是无数人的智慧结晶。
民歌的音乐形式具有简明朴实,平易近人,生动灵活的特点。 认识倚音: 加在一个音的左上角的一个小音符叫单倚音。 倚音在演唱或演奏时,越短促越好,不能占主音太多的时间。 你还能找出来其他的倚音么?比一比:练练下滑音: 具有浓郁的河南梆子豫东调的韵味,散发着中原泥土的清香,深受人们的喜爱。感谢聆听。Thanks for listen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