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时 植树(十位能整除)
1.结合“植树”的现实情境,经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并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十位能整除)的口算方法,能正确计算。
2.经历实际分物的过程,再次体验分物过程与除法的内在联系,在与他人交流过程中体验算法的多样化。
3.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体会除法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提高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十位能整除)的口算方法。
理解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十位能整除)的口算算理。
教师:多媒体课件、笔、白纸、小棒。
学生:预习教材相应课时内容。
教学方法:观察法、迁移法。
学习方法:合作探究法。
出示教材情景图。
师:我们看看三年级同学们的植树情况吧。你们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
生1:三年级三个班准备植树。
生2:一共有36棵树苗,每捆10棵的有3捆,还有6棵散放着的树苗。
〔板书课题:植树(十位能整除)〕
探究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十位能整除)的口算方法。
(1)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
师:一共有36棵树苗,三(1)班、三(2)班、三(3)班共同参加植树,平均每班分到多少棵树苗?分一分,算一算。
生1:共有36棵树苗,平均分给3个班,求平均每班分到多少棵树苗,就是把36平均分成3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列式是36÷3。
师:请同学们独立思考后在小组内交流你是如何口算36÷3的,把你的想法说给同学听一听。
小组交流后,班内汇报。
生2:我是用分小棒的方法,先分3捆,再分剩下的6棵,每班分到12棵。
生3:他们的想法可以用算式表示。
30÷3=10 6÷3=2 10+2=12(棵) 36÷3=12(棵)
生4:还可以这样想,因为(12)×3=36,所以36÷3=12。
师:请同学们拿出小棒,摆一摆,体验36÷3的算理。
小组交流讨论,体验算法的多样化,并感受合作的快乐。
(2)巩固总结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师:三(3)班共有44人参加植树,每4人一组,可以分成几组?
生1:一共有44人,每4人一组,求可以分成几组,就是求44里有多少个4,用除法计算,列式为44÷4。
师:谁能算出44÷4等于多少吗?
生2:可以列出算式,把44分成40和4,
40÷4=10
4÷4=1
10+1=11
44÷4=11
生3:还可以这样想:因为(11)×4=44,所以44÷4=11。
师:请同学们观察画图的方法与算式口算的方法,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生4:都是先看40里面有多少个4,再看4里面有多少个4。
小结: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是把被除数看成几个十和几个一,再分别除以这个一位数,然后再把除得的两个商相加,就可以口算出结果。
完成教材相应课时“练一练”第1题。
本节课主要学习了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十位能整除)的口算方法。
1.完成教材相应课时“练一练”第5题。
2.完成相应课时的练习部分。
植树(十位能整除)
平均每班分到多少棵树苗?
36÷3=12(棵)
口算:30÷3=10
6÷3=2
10+2=12 可以分成几组?
44÷4=11(组)
口算:40÷4=10
4÷4=1
10+1=11
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学习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十位能整除)的口算方法,教材中的两个问题,解决的过程各不相同。第一个问题采用教师引导学生合作探究解决的方法,第二个问题采用学生自主学习、独立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的教学,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入手,让学生自我探索、体验和经历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使学生变得能学、会学、善学、乐学,从而实现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