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唱)在葡萄架下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在音乐活动中,了解新疆的民俗风情,学唱歌曲《在葡萄架下》。2.体会新疆人民丰收时的欢快心情,有感情的演唱歌曲。3.能用载歌载舞和打击乐器伴奏的形式来表现歌曲。
2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对音乐充满浓厚的兴趣,有一定的表演欲,在演唱歌曲时,能做到不喊唱,而且认识到气息的作用,但在情感表达方面还有欠缺,在教学中,教师注重情感引导,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演出歌曲。
3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歌曲,并使学生感受下滑音的唱法所表现的欢快情绪。
难点:歌曲中x x x│x x x |节奏的练习与掌握。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在葡萄架下
一、情境导入
师:老师很喜欢旅游,暑假时去了一个风景优美的地方,拍了一些照片和同学们分享。请同学听着音乐,猜猜老师是去了哪儿? 对了, 这是美丽的新疆。
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学习一首好听的新疆歌曲《在葡萄架下》。
师:下面请同学们仔细聆听歌曲,听听歌曲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心情?(播放第一段)
生自由回答。师总结:喜悦、高兴、欢快
师:我们再来听听歌曲里说了些什么 ?
(课件:背景图片新疆(风景 食物 服饰 乐器))学生自由回答
师:同学们听得很仔细。老师在新疆还看到了,能歌善舞的姑娘,蓝蓝的天空和辽阔的草原,还有成群的牛羊。手里拿着的打击乐是……?新疆人民使用的乐器—手鼓(课件出示手鼓图片),它又叫达普,和我们使用的铃鼓有些相似。新疆还有一种特殊的乐器叫冬不拉(课件:出示冬不拉图片)。劳作之余,新疆人民总爱聚在一起敲起手鼓,弹起冬不拉,载歌载舞欢庆丰收。
活动2【讲授】在葡萄架下
二、学习歌曲
1、学动作
老师在新疆学习了一些舞蹈动作,你们知道新疆有哪些典型的有特色的舞蹈动作吗?让我们一起来跳一跳!(用“啦”来哼唱教舞蹈)
动作:(1)拍手翻腕;(2)动脖子;(3)转圈;(4)脱帽
(课件展示少先队员,播放伴奏音乐第一段,学跳)
2、拍节奏
在葡萄园前,能歌善舞的新疆少先队员可要考考你们:在这首歌里,你能找找什么节奏型出现得比较多吗?(课件:出示第一段歌单,听第一段音乐)
新疆音乐有个最典型的节奏型——切分节奏,它反复的出现在乐曲中,非常的富有舞蹈动感。(课件:圈出节奏型)
2/4 x x x│x x x |(师板书,教学生学拍切分节奏)
听音乐,全班拍手感受切分节奏(播放第一段音乐)
师:我们还可以用拍肩的方式来感受切分节奏(左手叉腰,右手拍肩,抬头)只在出现了切分节奏型的地方拍,将铃鼓给两学生(一男一女)(播放第一段音乐)
师:还有一种节奏,在新疆音乐中也出现得比较多,它叫做附点节奏(圈出节奏型)带领学生拍腿打出附点节奏
全班听,将串铃给学生,有节奏型的地方教师拍(师示范动作大,准确)(播放第一段音乐)
活动3【活动】在葡萄架下
5、学唱歌曲(出示整首歌单)
师:好听的旋律如果加入适当的装饰音记号,会让旋律更加富有个性和生命力,
下面老师来为大家唱一遍,请来找找歌曲里都有哪些装饰音?(教师范唱,找下滑音)
“”下滑音记号 “>”重音记号 “﹋”波音记号
(圈出装饰音)
师:第一、二乐前面出现了下滑音,表现“我”的家在美丽的吐鲁番的自豪心情。就让我们带着自豪的心情来唱着两句。(教师指导学生唱第一、二乐句)
师:第三乐句既有下滑音又有重音记号,表达了少先队员热烈奔放的情感,同学们唱的时候要表现出新疆人民风趣、诙谐的韵味,充分体现丰收的满足和自豪。让我们充满激情来唱这一句。(教师指导学生唱第三乐句)
师: 波音记号起了什么作用?唱一唱有波音记号的这一句。(指导学生演唱)(有波音记号显得快活而俏皮)
活动4【练习】在葡萄架下
6、生跟琴唱
学唱歌曲中的切分节奏型旋律,注意上行旋律和下行旋律的对比,力度记号的唱法。
师:让我们带着欢快轻松的表情,加上装饰音记号演唱一遍歌曲,表现新疆少先队员的热烈欢快的情绪。(生跟琴唱第一段)
7、师教唱第二段和结束句
师:请同学们跟琴唱第二段。放慢结束句(完整跟原唱)
活动5【测试】在葡萄架下
8、综合表现,激情歌舞
师:让我们一起走进能歌善舞的新疆,唱起来,奏起来,舞起来吧!(完整原唱)
活动6【作业】在葡萄架下
三:总结与作业
师:同学们的表现真是太棒了!今天我们从歌曲中感受到了新疆人民的热情,老师希望同学们今后能有机会去到新疆,领略那里的美景,品尝那里甜美的葡萄。回家后请同学们把今天所学歌曲边唱边跳表演给爸爸妈妈看。
课件22张PPT。在葡萄架下铃 鼓手鼓 (达普)冬不拉跳一跳跳一跳x x x │2/4切分节奏新疆音乐在节奏上的一般特点:多出现切分节奏的现象同学们,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