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大雁归来
请认真研读课文,按要求自主或合作完成学习任务,并填写下面的评价表。
表2-2 学习任务完成情况评价表
任务名称 自主完成/合作完成 小组评价 自我评价
学习任务一 补全字词,初步感知文意
学习任务二 梳理文章,了解大雁习性
学习任务三 合理想象,解读大雁语言
学习任务四 摘录品析,欣赏抒情笔法
学习任务五 走近“我们”,感受作者情怀
学习任务六 拓展阅读,了解作者观点
学习任务一 补全字词,初步感知文意
1.这是一篇富有文学色彩的科学观察笔记,小文同学阅读完课文后,摘录了其中的一些句子组成了小诗,请根据拼音选择文中的词语填空。
三月
一群定期迁徙的大雁
以生命为赌注
冲破暖流的wù ǎi___
低低地在zhǎo zé___和草地上空穿行
向每个刚刚融化的水洼和池塘问好
向每一群迁徙的雁群xuān rǎng___着发出邀请
返回的雁群
在一场高声而有趣的biàn lùn___后
像diāo líng___的枫叶一样
摇晃着从空中落下来
低语或争论
以生命jiàn xíng___联合信念
归来的大雁
从三月的天空洒下
一首野性的诗歌
学习任务二 梳理文章,了解大雁习性
请你梳理文章,圈点勾画,补全“大雁习性”的相关内容。
学习任务三 合理想象,解读大雁语言
3.作者笔下的大雁富有灵性,不仅熟悉人类的游戏规则,还会低声细语和高声辩论。细读文章,展开合理的想象,从以下三个句子中任选一句,根据上下文内容,发挥想象,设计大雁的内心独白或大雁间的对话。
①11月份南飞的鸟群,目空一切地从我们的头上高高飞过,即使发现了它们所喜欢的沙滩和沼泽,也几乎是一声不响。
②所有的孤雁都有一种共性:它们的飞行和鸣叫很频繁,而且声调忧郁。
③随后,一个深沉的声音算是最后发言,喧闹声也渐渐低沉下去,只能听到一些模糊的稀疏的谈论。
我选择第( )句。
学习任务四 摘录品析,欣赏抒情笔法
4.作者按照大雁行为的过程,辅以比喻、拟人、衬托、借代等修辞手法,有层次地、细细地对大雁加以描写,同时抒发情感,让人如见其形,如闻其声。仿照示例,摘录课文中一个优美的句子并加以品析
[示例]
摘录:一只燕子的来临说明不了春天,但当一群大雁冲破了3月暖流的雾霾时,春天就来到了。
品析:大雁是春天真正的使者、“冲破”一词表现出它们不顾一切阻挠及对春天的向往。在作者的心目中,大雁给人们带来了春天的生机和喜悦,美好且充满灵性。
摘录:
品析:
学习任务五 走近“我们”,感受作者情怀
5.课文中,除了指代大雁的“它们”外,“我们”一词也反复出现,“我们的大雁”“我们的农场”“我们的沼泽”……在文中画出含有“我们”的句子,仔细朗读,体会“我们”的情怀。
(1)一触到水,我们刚到的客人就会叫起来,似乎它们溅起的水花能抖掉那脆弱的香蒲身上的冬天。我们的大雁又回来了。(反复朗读这句话,关注加点字,说说这句话蕴含了“我们”怎样的情感。)
与秋天一样,我们的春雁每天都要去玉米地做一次旅行,但绝不是偷偷摸摸进行的。(加点词传递出“我们”怎样的心声?)
(3)*通过对含有“我们”的句子和段落的朗读和思考,我认为大雁是“我们”的 (请选择一个词语填在横线上:朋友、伙伴、客人、使者、诗人、榜样)。我的理由是: 。
学习任务六 拓展阅读,了解作者观点
【作者经历】
1887年1月11日,利奥波德出生于美国一个德裔移民家庭。
1909年、利奥波德从耶鲁大学毕业,获得森林学硕士学位,并加入了美国国家森林局。
1928年,利奥波德离开林业局,把兴趣转移到自己更为关心的野生动物研究上。
1933年,利奥波德成为威斯康星大学农业管理系的教授,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大地生态观念和大地道德观念。
1935年,利奥波德与著名的自然科学家罗伯特·马歇尔一起创建了“荒野学会”,其宗旨是保护和扩大面临被侵害和被污染的荒野大地以及荒野上的自由生命。
1935年4月,利奥波德在威斯康星河畔买了一块被废弃的农场,并开始着手恢复它的生态环境。在此后十几年里,这个被他称作“沙乡”的地方,便成了利奥波德和家人假日亲近自然的“世外桃源”。他还以“沙乡”的生活经历为素材写了很多随笔,后汇编成著名的《沙乡年鉴》。
1948年4月24日,利奥波德因心脏病猝发逝世。
(摘编自《生态伦理小常识》)
【作品推荐】
阅读《沙乡年鉴》,宛如一场美的旅行。我们可以跟随利奥波德在松树与橡树之间闲散漫步,在小溪中垂钓鳟鱼,在林间空地看丘鹬起舞,在晨曦中听群鸟争鸣。从作者日记式的行文中,我们也可以感受到四季的变换:1月冰雪消融,孕育生机;2月工人忙碌,大树挺拔;3月大雁北飞,阳光明媚;4月生机盎然,鸟语花香;5月候鸟回归,茁壮成长······一年的翔实记载,展示了大自然的生长荣枯,让读者清晰地感受到生命的律动。
6*.请课外阅读利奥波德的《沙乡年鉴》,摘录作者在书中的观点。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答案
1.雾霭 沼泽 喧嚷 辩论 凋零 践行
2.冲破三月暖流的雾霭,飞回威斯康星 笔直地向南飞行20英里,直达最近的大湖 沙滩和沼泽边 玉米 六只或六的倍数只
3.[示例一]① 虽然下面是我喜欢的沙滩和沼泽,可我不能停下,谁知道瞄准我的猎枪藏在哪个角落呢?[示例二]② 我失去了亲人,独自活在这悲惨的天空之中,伤心!无法独活![示例三]③ 领头雁:好!今天的打斗与论辩到此结束。大雁A:哇!今天这场战斗太精彩了!(赢了的)大雁B:哼!在这威斯康星的沼泽地里,谁是我的对手?大雁C:时间不早了,洗洗睡吧。
4.[示例一]摘录:一触到水,我们刚到的客人就会叫起来,似乎它们溅起的水花能抖掉那脆弱的香蒲身上的冬天。品析:“叫”表现出归来的大雁触到水的欣喜,而“抖”字表明归来的大雁让香蒲乃至万物摆脱了冬日的束缚,香蒲乃至万物从此迎来春天,欣欣向荣,显得生动形象。[示例二]摘录:在这种每年一度的迁徙中,整个大陆所获得的是从3月的天空洒下来的一首有益无损的带着野性的诗歌。品析:春分后大雁回归,它们离开食品丰足、冬季温暖的南方,来到阳光充足、夏季僻静的北极,生育小雁。迁徙中大雁的鸣叫,充满了生命的力量,给整个大陆带来诗意。表达了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
5.(1)[示例]“一……就……”体现大雁回归的喜悦,“又”字则体现出作者因大雁的欣喜而欣喜,因大雁回归带来万物的生机而喜悦。(2)[示例]秋天时的大雁是偷偷摸摸地去玉米地的,因为它们要提防敌人的猎枪。这句话传达出作者的心声:人类要珍爱有益无害的动物,与它们和谐共处,而不该凭借自己的优势去伤害它们。(3)*[示例]榜样 大雁有许多人类所不及的品性,向来有联合的观念,大雁对人类有益无害
6*、[示例]①伦理学正当行为的概念必须扩大到对自然界本身的关心,尊重所有生命和自然界。②人只是大地共同体的一个成员,而不是土地的统治者,我们需要尊重土地。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19 大雁归来
教学目标 1.运用默读把握文章基本内容,自主进行圈点勾画、作摘录、写批注。(难点)2.感受作者的情怀,理解文章的思想内涵。(难点)3.引导学生热爱自然,尊重生命。(重点)
课时安排 1课时
播放歌曲《鸿雁》:鸿雁天空上,对对排成行……师:秋去冬来,大雁南飞,孤独、平静、悠扬的曲调唱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对逝去往事的感怀,对人生和生命的感悟。同学们看到过春天的使者——大雁吗 你们是否听过“鸿雁传书”的说法 在古诗词中经常出现“大雁”的身影,回忆一下,你们能说出几句 学生发言后,教师大屏幕展示: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王维《使至塞上》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毛泽东《忆秦娥·娄山关》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大雁的文章。
板书课题、作者(大雁归来 利奥波德)
1.掌握生字词
(1)注意下列词语中画线字的读音和字形。
迁徙(xǐ) 雾霭(ǎi) 窥探(kuī)
缄默(jiān) 狩猎(shòu) 凋零(diāo)
滑翔(xiáng) 顾忌(jì) 赌注(dǔ)
沼泽(zhǎo) 瞄准(miáo) 盘旋(xuán)
喧嚷(xuān) 邀请(yāo) 枯燥(zào)
稀疏(shū) 弥漫(mí)
(2)解释下列词语。
①凋零:(草木)凋谢零落。
②迁徙:迁移。
③缄默:闭口不说话。
④窥探:暗中察看。
⑤雾霭:雾气。
⑥顾忌:恐怕对人或对事情不利而有顾虑。
⑦目空一切:一切都不放在眼里,形容骄傲自大,什么都看不起。
2.作者简介
利奥波德(1887—1948),美国生态学家,被称为“美国野生动物管理之父”。
【探究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步阅读,提取信息。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在课文旁边批注。说说你发现了什么样的大雁,按下面的句式回答。
我发现了 的大雁。
(1)学生自由读课文,作批注。
(2)全班交流。
(3)教师归纳展示。
[交流点拨](示例)①从南方归来的大雁;②觅食的大雁;③哀鸣的孤雁;④4月夜间鸣叫的大雁;⑤集会时喧闹的大雁:⑥向大地洒下野性诗歌的大雁;⑦富有联合观念的大雁;⑧每年3月,吹起联合的号角的大雁。
2.明确顺序,整合信息。
(1)根据文章描写的大雁归来的旅程,可以看出本文是按照什么说明顺序来写的
提示:抓住文中表时间、空间等的词语及体现事物发展变化的语句来梳理文章内容,判断说明顺序。
[交流点拨]本文大致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写的。
(2)作者对大雁的行为进行了细致入微的观察,请同学们从不同的角度把找到的有关大雁行为的信息进行分类,看看能从中发现什么。
提示:将找到的有关大雁行为的信息,从旅程远近、栖息地、组队、觅食、“集会”与鸣叫等角度进行分类整理。
(小组任选一个方面,分类整理,全班交流)
[交流点拨](示例)旅程远近——黑夜飞行200英里——坚强、有毅力。栖息地——沼泽地、池塘边——充满灵性。组队、觅食、“集会”与鸣叫等——具有团结精神,互相关爱。
【探究二】品味语言,感悟情怀
本文是一篇生物学“观察手记”,从内容上看,是记录大雁在每年三四月间北归的过程。作者观察得细致入微,记录得细腻生动,让人读来仿佛正在作者身边,与他一同凝神注视着归来的雁群。本文之所以有如此的感染力,关键在于作者对他观察和记录的对象,怀有深挚的热爱,他是一位“爱鸟者”。在他笔下,大雁像人类一样具有灵性。
细读课文,你从作者的哪些语言中读出了爱鸟的情怀
提示:(1)找出对大雁的称呼,体会蕴含的思想感情。
(2)品味细腻描写的句子。
(3)找出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句子,从修辞的角度赏析。
(4)找出运用对比手法的句子并加以分析。
(小组任选一个方面,分类整理,全班交流品析)
[交流点拨](1)对大雁的称呼中蕴含的思想感情:“我们的大雁”“我们的春雁”“我们的客人”等称呼,不仅表现了作者对大雁的喜爱,而且说明在作者的心目中,大雁就像自己的朋友一样。
(2)细腻描写的句子:在我们的沼泽上空做了几次试探性的盘旋之后,它们稳住翅膀.静静地向池塘滑翔下来,放下黑色的双足,它们的尾部在远方山丘的衬托下显得分外洁白。
分析:“试探性的盘旋”“稳住翅膀”“静静地向池塘滑翔”“放下黑色的双足”不但写出了大雁降落的具体过程,富有动感,而且写出了大雁动作的优雅,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也说明了作者观察的细致。
(3)运用修辞的句子。
①它们顺着弯曲的河流拐来拐去,穿过现在已经不再有猎枪埋伏的岬角和小岛,向每个沙洲低语着,如同向久别的朋友低语一样。
②一触到水,我们刚到的客人就会叫起来,似乎它们溅起的水花能抖掉那脆弱的香蒲身上的冬天。
③第一群大雁一旦来到这里,它们便向每一个迁徙的雁群喧嚷着发出邀请。
④与秋天一样,我们的春雁每天都要去玉米地做一次旅行,但绝不是偷偷摸摸进行的……都有一场高声而有趣的辩论,而每次返回之前的争论则更为响亮。
⑤返回的雁群,不再在沼泽上空做试探性的盘旋,而像凋零的枫叶一样,摇晃着从空中落下来,并向下面欢呼的鸟儿们伸出双脚。
赏析:
①“低语”,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描绘出大雁在“休战期”的自在快乐,表达了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
②这一句把大雁比作客人,表达了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动词“溅起”“抖掉”生动逼真,生动形象地说明大雁归来预示着万物已经摆脱了冬日的严寒,温暖的春天已经来临。
③“邀请”一词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大雁之间的联络,表明大雁的聪慧,同时我们从大雁身上可以看到一种美好的友情。
④“旅行”“辩论”“争论”等词,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大雁的情态描绘得贴切传神,表达了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
⑤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大雁比作凋零的枫叶,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大雁从盘旋到着陆时的悠闲姿态。
(4)运用对比手法的句子。
①如果一只主红雀对着暖流歌唱起春天来,却发现自己搞错了,它还可以纠正自己的错误……而一只定期迁徙的大雁,下定了在黑夜飞行200英里的赌注,它一旦起程再要撤回去就不那么容易了。
②乌鸦通常被认为是笔直飞行的,但与坚定不移地向南飞行20英里直达最近的大湖的大雁相比,它的飞行也就成了曲折的了。
分析:①通过大雁和主红雀、花鼠的对比,说明大雁对春天感应的准确性,突出了大雁迁徙的坚定不移,表达了作者对大雁的钦佩。
②运用对比的手法,将乌鸦与大雁飞行的轨迹进行比较,更有力地说明了大雁坚定不移的信念,也表达了作者对大雁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探究小结】浓郁的感彩是本文的一大特色,作者以拟人的笔法细致地描写大雁,在字里行间注入了充沛的情感。我们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又充分感受到了文学艺术的魅力。而作者的这种写作方法,也正是同学们在写作实践中所需要学习和借鉴的。
【探究三】再读课文,感悟情怀
1.为了观察研究大雁,作者都是怎么做的
提示:大家可以在描写大雁的句子中总结、归纳答案。
[交流点拨]①认真聆听大雁的集会;②几乎年年都统计光临农场的大雁的数据,并做科学的考察;③长期观察大雁的生活习性。
2.作者何以将大雁写得如此生动、形象而感人至深
[交流点拨]是爱,作者作为一个爱鸟者,他悉心地守护着大雁,仔细地观察大雁,字里行间流露出他对大雁的深情。
3.作者多次在大雁前加“我们的”,这说明了什么呢
[交流点拨]不仅说明了作者对大雁的喜爱,而且说明在作者的心目中,大雁就像自己的朋友一样。
4.作者对被人类猎杀了亲人和伙伴的孤雁的遭遇而伤感,这表明了作者对猎杀者怎样的态度呢 又说明作者希望人们怎样做
[交流点拨]对猎杀者的不满、谴责和愤恨。希望人们保护大雁,保护野生动物。
亲爱的同学们,大雁是人类的伙伴,动物使地球充满生机,充满诗意,充满乐趣。人类应该珍爱野生动物,与它们和谐共处,不应该凭借自己的优势而去伤害它们。
1.假如有一天大雁真的离我们远去,假如天空中再也没有鸟儿的翅膀,假如树林中永远失去了鸟儿的鸣叫,我们的世界和生活将会怎样 我们应受到哪些启示
2.世界上一些珍稀动物濒临灭绝,假设中央电视台有奖征集有关保护动物的公益广告词,你也来参加这个活动试一试吧!
大雁归来保护动物
热爱自然
(示例)(1)探索说明教学,与课堂思路相结合。这节课我主要考虑如何体现科学小品文教学的特点,并且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抓住朗读教学,在读中感受文字魅力,在朗读中感悟主题,大雁这样一个平常的动物,作者为何对它如此喜爱与疼惜呢 学生不仅要会借助文本解读,也要有自己的独特理解,这才是较重要的,要鼓励学生大胆思考,大胆质疑,形成民主气氛。
(3)深入解读文本,找准课堂教学的切入点。阅读教学的切入点,即教师引领学生开始阅读文本的角度、方式、方法。教师对切入点的选择,实际上就是教师对如何走进文本、解读文本、完成教学目标的选择,也是教师教学理念的外在表现。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20张PPT)
19.大雁归来
语文/七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运用默读把握文章基本内容,自主进行圈点勾画、作摘录、写批注。(难点)
2.感受作者的情怀,理解文章的思想内涵。(难点)
3.引导学生热爱自然,尊重生命。(重点)
导入新课
秋去冬来,大雁南飞,孤独、平静、悠扬的曲调唱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对逝去往事的感怀,对人生和生命的感悟。同学们看到过春天的使者——大雁吗 你们是否听过“鸿雁传书”的说法 在古诗词中经常出现“大雁”的身影,回忆一下,你们能说出几句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王维《使至塞上》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毛泽东《忆秦娥·娄山关》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大雁的文章。
播放歌曲《鸿雁》
迁徙 雾霭 窥探 缄默 狩猎 凋零
滑翔 顾忌 赌注 沼泽 瞄准 盘旋
喧嚷 邀请 枯燥 稀疏 弥漫
(xǐ)
(ǎi)
(kuī)
(jiān)
(shòu)
(diāo)
(xiáng)
(jì)
(dǔ)
(zhǎo)
(miáo)
(xuán)
(xuān)
(yāo)
(zào)
(shū)
(mí)
自主探究——学习与交流
1.掌握生字词
(1)注意下列词语中画线字的读音和字形。
①凋零:(草木)凋谢零落。
②迁徙:迁移。
③缄默:闭口不说话。
④窥探:暗中察看。
⑤雾霭:雾气。
⑥顾忌:恐怕对人或对事情不利而有顾虑。
⑦目空一切:形容骄傲自大,什么都看不起。
自主探究——学习与交流
(2)解释下列词语。
利奥波德(1887—1948),美国生态学家,被称为“美国野生动物管理之父”。
自主探究——学习与交流
2.作者简介
深度解读——合作与探究
【探究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步阅读,提取信息。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在课文旁边批注。说说你发现了什么样的大雁,按下面的句式回答。
我发现了 的大雁。
(示例)①从南方归来的大雁;②觅食的大雁;③哀鸣的孤雁;④4月夜间鸣叫的大雁;⑤集会时喧闹的大雁:⑥向大地洒下野性诗歌的大雁;⑦富有联合观念的大雁;⑧每年3月,吹起联合的号角的大雁。
深度解读——合作与探究
【探究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2.明确顺序,整合信息。
(1)根据文章描写的大雁归来的旅程,可以看出本文是按照什么说明顺序来写的
提示:抓住文中表时间、空间等的词语及体现事物发展变化的语句来梳理文章内容,判断说明顺序。
本文大致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写的。
深度解读——合作与探究
【探究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2.明确顺序,整合信息。
(2)作者对大雁的行为进行了细致入微的观察,请同学们从不同的角度把找到的有关大雁行为的信息进行分类,看看能从中发现什么。
提示:将找到的有关大雁行为的信息,从旅程远近、栖息地、组队、觅食、“集会”与鸣叫等角度进行分类整理。
(小组任选一个方面,分类整理,全班交流)
(示例)旅程远近——黑夜飞行200英里——坚强、有毅力。栖息地——沼泽地、池塘边——充满灵性。组队、觅食、“集会”与鸣叫等——具有团结精神,互相关爱。
深度解读——合作与探究
【探究二】品味语言,感悟情怀
本文是一篇生物学“观察手记”,从内容上看,是记录大雁在每年三四月间北归的过程。作者观察得细致入微,记录得细腻生动,让人读来仿佛正在作者身边,与他一同凝神注视着归来的雁群。本文之所以有如此的感染力,关键在于作者对他观察和记录的对象,怀有深挚的热爱,他是一位“爱鸟者”。在他笔下,大雁像人类一样具有灵性。
深度解读——合作与探究
【探究二】品味语言,感悟情怀
细读课文,你从作者的哪些语言中读出了爱鸟的情怀
提示:
(1)找出对大雁的称呼,体会蕴含的思想感情。
(2)品味细腻描写的句子。
(3)找出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句子,从修辞的角度赏析。
(4)找出运用对比手法的句子并加以分析。
(小组任选一个方面,分类整理,全班交流品析)
深度解读——合作与探究
探究小结
浓郁的感彩是本文的一大特色,作者以拟人的笔法细致地描写大雁,在字里行间注入了充沛的情感。我们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又充分感受到了文学艺术的魅力。而作者的这种写作方法,也正是同学们在写作实践中所需要学习和借鉴的。
深度解读——合作与探究
【探究三】再读课文,感悟情怀
1.为了观察研究大雁,作者都是怎么做的
提示:大家可以在描写大雁的句子中总结、归纳答案。
①认真聆听大雁的集会;②几乎年年都统计光临农场的大雁的数据,并做科学的考察;③长期观察大雁的生活习性。
2.作者何以将大雁写得如此生动、形象而感人至深
是爱,作者作为一个爱鸟者,他悉心地守护着大雁,仔细地观察大雁,字里行间流露出他对大雁的深情。
深度解读——合作与探究
【探究三】再读课文,感悟情怀
3.作者多次在大雁前加“我们的”,这说明了什么呢
不仅说明了作者对大雁的喜爱,而且说明在作者的心目中,大雁就像自己的朋友一样。
4.作者对被人类猎杀了亲人和伙伴的孤雁的遭遇而伤感,这表明了作者对猎杀者怎样的态度呢 又说明作者希望人们怎样做
对猎杀者的不满、谴责和愤恨。希望人们保护大雁,保护野生动物。
课堂小结
亲爱的同学们,大雁是人类的伙伴,动物使地球充满生机,充满诗意,充满乐趣。人类应该珍爱野生动物,与它们和谐共处,不应该凭借自己的优势而去伤害它们。
拓展延伸
1.假如有一天大雁真的离我们远去,假如天空中再也没有鸟儿的翅膀,假如树林中永远失去了鸟儿的鸣叫,我们的世界和生活将会怎样 我们应受到哪些启示
2.世界上一些珍稀动物濒临灭绝,假设中央电视台有奖征集有关保护动物的公益广告词,你也来参加这个活动试一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