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雨的四季 教学课件+学案+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3 雨的四季 教学课件+学案+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27.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8-11 15:49:22

文档简介

(共19张PPT)
3.雨的四季
语文/七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感知各种“雨”的形象,获得美的享受。
2.品味本文诗化的语言,欣赏写景抒情的方法。(重点)
3.学习作者在细致观察基础上展开联想和想象的风格,领悟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的情感,并明确生命的意义与价值。(重难点)
导入新课
有一支没有音符的乐曲,一点一滴,奏出欢快和谐而又美丽的旋律,只有细心倾听的人,才能了解它的深意。这就是雨,它似歌、如诗、像画。春雨柔美,夏雨猛烈,秋雨清凉,冬雨冷静。各式各样的雨滋润着万物,也浸润着人的心灵。被誉为“中国抒情诗之王”的当代诗人刘湛秋的《雨的四季》,就是这样一首乐曲。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刘湛秋的《雨的四季》,去领略雨的美,领略散文的美。
蝉 花苞  娇媚  彩 棱 镜 睫 毛 衣 裳
铃 铛 凄冷 化 妆 静 谧 粗 犷 咄 咄逼人 高 邈 莅 临
屋 檐 吝 啬 干 涩 淅 沥 草 垛 绿茵茵
(chán)
(bāo)
(mèi)
(léng)
(jié)
(shang)
(dang)
(qī)
(zhuāng)
(mì)
(ɡuǎnɡ)
(duō)
(miǎo)
(lì)
(yán)
(lìn sè)
(sè)
(xī lì)
(duò)
(yīn)
自主探究——学习与交流
1.掌握生字词
(1)注意下列词语中画线字的读音和字形。
(2)解释下列词语。
自主探究——学习与交流
1.掌握生字词
静谧:
吝啬:
高邈:
莅临:
粗犷:
淅淅沥沥:
咄咄逼人:
迫不及待:
安静。谧,安宁、平静。
过分爱惜自己的财物,不舍得给别人,也不舍得自己用。
高而远。邈,遥远。
来到,来临(用作敬辞)。多用于书面语。莅,到。
粗野,粗鲁;粗豪,豪放。
形容轻微的风声、雨声、落叶声等。
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
急迫得不能再等待。
刘湛秋(1935-2023),安徽芜湖人,诗人、翻译家。著有诗集《生命的欢乐》《无题抒情诗》《人·爱情·风景》,散文诗集《遥远的吉他》,论文集《抒情诗的旋律》,译著《普希金抒情诗选》《叶赛宁抒情诗选》等。
自主探究——学习与交流
2.作者简介
厘清文章思路。(目的是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为后面的赏析做铺垫)
默读课文,思考问题。
(1)文章每段分别写了什么
自主探究——学习与交流
3.整体感知
第1段:“我”喜欢雨,以及喜欢雨的原因。
第2段:写春雨。
第3段:写夏雨。
第4段:写秋雨。
第5段:写冬雨。
第6、7段:赞美雨。
 
深度解读——合作探究
(2)根据每段的意思,可以将文章分为几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喜雨。
第二部分(第2—5段):绘雨。
第三部分(第6—7段):赞雨。
(3)文章是按照什么结构布局的
总—分—总。
深度解读——合作与探究
(一)深层探究
1.请简要概括文中描绘的四季的雨的不同特点。
春雨的特点:清新、润泽、甜美。
夏雨的特点:热烈、粗犷、奔放。
秋雨的特点:沉静、端庄、深情。
冬雨的特点:自然、平静、纯洁。
2.这是一篇非常优美的散文。贯串全文的感情线索是什么 作者为什么喜欢雨
深度解读——合作与探究
感情线索:对雨的爱恋和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
  原因:雨给作者的形象和记忆,永远是美的;雨给作者的生命带来活力,给感情带来滋润,给思想带来流动;雨总是美丽而使人爱恋的。
深度解读——合作与探究
(二)品味语言
1.作者在描绘四季的雨时,运用了哪些手法
(1)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2)运用听觉、视觉、嗅觉等角度描绘;(3)融情于景。
2.勾画出你喜欢的句子,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1)“水珠子从花苞里滴下来,比少女的眼泪还娇媚。”运用对比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春雨的美丽与妩媚以及动态美,表达了作者对春雨的喜爱之情。
(2)“小草似乎像复苏的蚯蚓一样翻动,发出一种春天才能听到的沙沙声。”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小草比作复苏的蚯蚓,生动形象地向我们展示了雨后小草的生机。
(3)“啊,雨,我爱恋的雨啊,你一年四季常在我的眼前流动,你给我的生命带来活跃,你给我的感情带来滋润,你给我的思想带来流动。”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形象地表达了“我”对雨的热爱。
深度解读——合作与探究
(4)“每一棵树仿佛都睁开特别明亮的眼睛,树枝的手臂也顿时柔软了,而那萌发的叶子,简直就像起伏着一层绿茵茵的波浪。”运用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每棵树以及树的每一个部分拟人化、形象化,使之整体具有人的形态。
(5)“也许,到冬天来临,人们会讨厌雨吧!但这时候,雨已经化了妆,它经常变成美丽的雪花,飘然莅临人间。”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化了妆”写出了冬雨的美丽与妩媚,“飘然莅临人间”从视觉角度写出了雪花降临的动态美,表达了作者对冬雨的喜爱之情。
深度解读——合作与探究
深度解读——合作与探究
(三)体会主旨
1.如果把《雨的四季》改成《四季的雨》好不好 为什么
不好。“四季的雨”单纯强调一个“雨”字,显得呆板、生硬,而“雨的四季”充满灵动,赋予了“雨”一定的人的情态,充满情趣和意境。
深度解读——合作与探究
2.朗读课文第6、7段,思考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通过对雨的四季的形象化的描写,写出了雨的亲切可爱,寄托了作者对雨的爱恋与渴望,表达了作者对生命与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深度解读——合作与探究
(四)技法赏析
作者能把雨的四季写得打动人心的原因有哪些
(1)调动感官显色彩。如描写春雨,作者从听觉(小草似乎像复苏的蚯蚓一样翻动,发出一种春天才能听到的沙沙声)、视觉(树叶开始闪出黄青,花苞轻轻地在风中摆动)、嗅觉(空气里像有无数芳甜的果子,在诱惑着鼻子和嘴唇)等角度描绘了春雨美丽、娇媚的特点。
(2)巧用修辞绘神韵。巧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是本文的语言特色。
课堂小结
有人说,每个人不一定要成为诗人,但每个人可以诗意地活着。但我要说,没有一颗鲜活灵动的心,没有对自然、对生命的热爱,是无法进入那诗意的境界的。所以,当我们走进大自然、拥抱大自然时,只要用心观察自然,就会发现这个世界真的很美!
拓展延伸
1.“只有在雨中,我才真正感到这世界是活的,是有欢乐和泪水的。”结合自己的感受,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人生的境遇不同,听雨的感受也就各有不同。作者拥有一颗永远年轻的心,因此在雨中看到的是一种生命中激动人心的美丽。雨是大自然神奇的杰作,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精灵。
拓展延伸
2.你知道哪些描写雨的古典诗词名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渔歌子》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和尚《绝句》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杜牧《江南春》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3* 雨的四季
谁听见雨落下,谁就回想起
那个时候,幸福的命运向他呈现了
一朵叫作玫瑰的花
和它奇妙的、鲜红的色彩
——[阿根廷]博尔赫斯《雨》
请认真研读课文,按要求自主或合作完成学习任务,并填写下面的评价表。
表1-1 学习任务完成情况评价表
任务名称 自主完成/合作完成 小组评价 自我评价
学习任务一 把握特征美
学习任务二 赏析语言美
学习任务三 探寻情感美
学习任务四 自主表现美
学习任务一 把握特征美
课文作者用生花妙笔抒写雨中情怀,古代诗人亦如此。你还记得与“雨”有关的古诗词吗?参照示例,摘录诗句,填写在下面空白的卷轴中,并写出诗人寄寓其中的情感。来吧-请你通过有温度的字迹,抒写你体会到的雨中情怀!
【示例】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喜悦)
2.课文的四季之雨、“容貌”有别、“性情”各异。请仿照“春雨”示例,用简洁的语言描述夏、秋、冬三季雨的特点。
【示例】
春雨:像一个清纯娇羞的小姑娘,柔情而充满生机。
夏雨:
秋雨:
冬雨:
学习任务二 赏析语言美
3.刘湛秋在《愉快的自白》中说:“把自己的眼睛投向天空和大地,又去寻找更美好、更欢乐、更富有创造性的生活。”在《雨的四季》中有没有一些创造性的想象和表达?参照示例,在文中找出两处并摘录下来。
【示例】
小草→蚯蚓→小草似乎像复苏的蚯蚓一样翻动,发出一种春天才能听到的沙沙声。
→ →
(2) → →
4.不同作家笔下的雨各不相同,阅读甲、乙、丙三段选文,回答问题。
(1)请你补全下面以“雨”为主题的语言赏析卡片。
【乙】 也许,到冬天来临,人们会讨厌雨吧!但这时候,雨已经化了妆,它经常变成美丽的雪花,飘然莅临人间。但在南国,雨仍然偶尔造访大地,但它变得更吝啬了。它既不倾盆瓢泼,又不绵绵如丝,或淅淅沥沥,它显出一种自然、平静······这雨的精灵,雨的公主,给南国城市和田野带来异常的蜜情,是它送给人们一年中最后的一份礼物。 -刘湛秋《雨的四季》 学习写法:运用 、 、对比等多种修辞手法描绘事物的特征,表达作者的情感。 表达效果:
【丙】 至于雨敲在鳞鳞千瓣的瓦上,由远而近,轻轻重重轻轻,夹着一股股的细流沿瓦槽与屋檐潺潺泻下,各种敲击音与滑音密织成网,谁的千指百指在按摩耳轮。“下雨了”,温柔的灰美人来了,她冰冰的纤手在屋顶拂弄着无数的黑键啊灰键,把晌午一下子奏成了黄昏。 ——余光中《听听那冷雨》 学习写法:从 、 、 等多个感官角度描绘事物的特征;运用了叠字和多种修辞手法,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表达效果:“轻轻重重轻轻”运用叠字,传神地写出 ,充满节奏和韵律美;“温柔的灰美人”“把晌午一下子奏成了黄昏”运用 和通感,把雨写活了。充满古典诗词意趣并被赋予生命的冷雨,表现了诗人 。
(2)请在三段选文中找出你喜欢的句子,标出语句中的重音和停连,然后有滋味地读一读。
我喜欢的句子:
学习任务三 探寻情感美
5.课外阅读下而三篇关于“雨”的散文名作,分别记录阅读用时,再回答问题。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1)仿照第4(1)题的“语言赏析卡片”,摘抄一段“作家笔下的雨”,揣摩并品味景物描写的妙处。
摘抄:
赏析:
(2)你最欣赏这三位作家中的哪一位?结合文章,简要说明理由。
学习任务四 自主表现美
6.写写你眼中的“雨”。
要求:①参照第4(1)题中名家写雨的方法,运用多样化的方法描写景物;②借景抒情,把情感恰当地寄寓在“雨”中;③写在下页任意一张书签上。
答案
1.[示例]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依依惜别)
2. 夏雨:像青春飞扬的少女,热烈而张扬。 秋雨:像端庄而沉静的少妇,深邃而成熟。 冬雨:像历经沧桑的老者,自然而平静。
3.[示例](1) 叶子 波浪 萌发的叶子,简直就像起伏着一层绿茵茵的波浪。 (2) 毛 孔 嘴 你浑身的毛孔都热得张开了嘴,巴望着那清凉的甘露。
4.(1)[甲]连用三个比喻“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写出雨的细密,充满童真童趣;“笼” 字写出细雨的朦胧恬静,像一幅写意画;“逼”字精练又口语化,写出雨中小草颜色青翠、充满蓬勃 生命力的特点。 [乙]比喻 拟人 “化了妆”“飘然莅临”“自然”“平静”等词语将雨人格化,写 出冬雨变成雪花后的飘逸、可爱,丝毫没有冬的冷酷,反而充满柔情蜜意,从而抒发作者对雨的赞 美、对生命与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丙]视觉 听觉 触觉 雨水在瓦上敲击的情态 拟人 淡淡的愁怨(淡淡的乡愁) (2)[示例]这ˇ雨的精灵,雨的公主,给南国城市和田野ˇ带来异常 的蜜情,是它送给人们一年中ˇ最后的一份礼物。
5.(1)[示例]这声音时缓时急,时高时低,时响时沉,时断时续,有时如金声玉振,有时如黄 钟大吕,有时如大珠小珠落玉盘,有时如红珊白瑚沉海里,有时如弹素琴,有时如舞霹雳,有时如 百鸟争鸣,有时如兔落鹘起,我浮想联翩,不能自已,心花怒放,风生笔底。死文字仿佛活了起来, 我也仿佛又溢满了青春活力。(季羡林《听雨》) 这句话连用一组比喻、排比句,细致地描写“雨敲 铁皮”声音的美妙,引发读者想象,表达了作者听雨时“心花怒放”的心情,语句铺排华丽,情感真 挚。 (2)[示例]季羡林。我认为他是一位俗世雅人。季先生“听雨”的“俗世思想”中包含着自 己关爱天下苍生的“雅人情怀”。大旱之中,突降春雨,季先生毫不掩饰自己“无量的喜悦”,因为有雨就意味着庄稼生长好,能多打粮食。他“毕生对农民和农村怀着深厚的感情”。他不仅关爱 庄稼,也关爱燕园小山上盛开的二月兰、荷塘中冬眠刚醒的荷花,还有天下一切有生命的事物。 我觉得他是个有情怀的俗世雅人,我欣赏这样的人。
6. 略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3 雨的四季
教学目标 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感知各种“雨”的形象,获得美的享受。2.品味本文诗化的语言,欣赏写景抒情的方法。(重点)3.学习作者在细致观察基础上展开联想和想象的风格,领悟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的情感,并明确生命的意义与价值。(重难点)
课时安排 1课时
有一支没有音符的乐曲,一点一滴,奏出欢快和谐而又美丽的旋律,只有细心倾听的人,才能了解它的深意。这就是雨,它似歌、如诗、像画。春雨柔美,夏雨猛烈,秋雨清凉,冬雨冷静。各式各样的雨滋润着万物,也浸润着人的心灵。被誉为“中国抒情诗之王”的当代诗人刘湛秋的《雨的四季》,就是这样一首乐曲。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刘湛秋的《雨的四季》,去领略雨的美,领略散文的美。
1.掌握生字词
(1)注意下列词语中画线字的读音和字形。
蝉(chán)   花苞(bāo)  娇媚(mèi)
彩棱镜(léng) 睫毛(jié) 衣裳(shang)
铃铛(dɑng) 凄冷(qī) 化妆(zhuāng)
静谧(mì) 粗犷(ɡuǎnɡ) 咄咄逼人(duō)
高邈(miǎo) 莅临(lì) 屋檐(yán)
吝啬(lìn sè) 干涩(sè) 淅沥(xī lì)
草垛(duò) 绿茵茵(yīn)
(2)解释下列词语。
①静谧:安静。谧,安宁、平静。
②吝啬:过分爱惜自己的财物,舍不得给别人,也舍不得自己用。
③高邈:高而远。邈,遥远。
④莅临:来到,来临(用作敬辞)。多用于书面语。莅,到。
⑤粗犷:粗野,粗鲁;粗豪,豪放。
⑥淅淅沥沥:形容轻微的风声、雨声、落叶声等。
⑦咄咄逼人: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
⑧迫不及待:急迫得不能再等待。
2.作者简介
  刘湛秋(1935-2023),安徽芜湖人,诗人、翻译家。著有诗集《生命的欢乐》《无题抒情诗》《人·爱情·风景》,散文诗集《遥远的吉他》,论文集《抒情诗的旋律》,译著《普希金抒情诗选》《叶赛宁抒情诗选》等。
3.整体感知
  厘清文章思路。(目的是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为后面的赏析做铺垫)
默读课文,思考问题。
(1)文章每段分别写了什么
[交流点拨]第1段:“我”喜欢雨,以及喜欢雨的原因。
第2段:写春雨。
第3段:写夏雨。
第4段:写秋雨。
第5段:写冬雨。
第6、7段:赞美雨。
(2)根据每段的意思,可以将文章分为几个部分
[交流点拨]第一部分(第1段):喜雨。
第二部分(第2—5段):绘雨。
第三部分(第6—7段):赞雨。
(3)文章是按照什么结构布局的
[交流点拨]总—分—总。
(一)深层探究
  师生共同诵读文本,感知雨的形象。
1.请简要概括文中描绘的四季的雨的不同特点。
[交流点拨]春雨的特点:清新、润泽、甜美。
夏雨的特点:热烈、粗犷、奔放。
秋雨的特点:沉静、端庄、深情。
冬雨的特点:自然、平静、纯洁。
2.这是一篇非常优美的散文。贯串全文的感情线索是什么 作者为什么喜欢雨
[交流点拨]感情线索:对雨的爱恋和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
  原因:雨给作者的形象和记忆,永远是美的;雨给作者的生命带来活力,给感情带来滋润,给思想带来流动;雨总是美丽而使人爱恋的。
(二)品味语言
1.作者在描绘四季的雨时,运用了哪些手法
[交流点拨](1)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2)运用听觉、视觉、嗅觉等角度描绘;(3)融情于景。
2.勾画出你喜欢的句子,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交流点拨](1)“水珠子从花苞里滴下来,比少女的眼泪还娇媚。”运用对比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春雨的美丽与妩媚以及动态美,表达了作者对春雨的喜爱之情。
(2)“小草似乎像复苏的蚯蚓一样翻动,发出一种春天才能听到的沙沙声。”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小草比作复苏的蚯蚓,生动形象地向我们展示了雨后小草的生机。
(3)“啊,雨,我爱恋的雨啊,你一年四季常在我的眼前流动,你给我的生命带来活跃,你给我的感情带来滋润,你给我的思想带来流动。”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形象地表达了“我”对雨的热爱。
(4)“每一棵树仿佛都睁开特别明亮的眼睛,树枝的手臂也顿时柔软了,而那萌发的叶子,简直就像起伏着一层绿茵茵的波浪。”运用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每棵树以及树的每一个部分拟人化、形象化,使之整体具有人的形态。
(5)“也许,到冬天来临,人们会讨厌雨吧!但这时候,雨已经化了妆,它经常变成美丽的雪花,飘然莅临人间。”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化了妆”写出了冬雨的美丽与妩媚,“飘然莅临人间”从视觉角度写出了雪花降临的动态美,表达了作者对冬雨的喜爱之情。
(三)体会主旨
1.如果把《雨的四季》改成《四季的雨》好不好 为什么
[交流点拨]不好。“四季的雨”单纯强调一个“雨”字,显得呆板、生硬,而“雨的四季”充满灵动,赋予了“雨”一定的人的情态,充满情趣和意境。
2.朗读课文第6、7段,思考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交流点拨]作者通过对雨的四季的形象化的描写,写出了雨的亲切可爱,寄托了作者对雨的爱恋与渴望,表达了作者对生命与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四)技法赏析
  作者能把雨的四季写得打动人心的原因有哪些
[交流点拨](1)调动感官显色彩。如描写春雨,作者从听觉(小草似乎像复苏的蚯蚓一样翻动,发出一种春天才能听到的沙沙声)、视觉(树叶开始闪出黄青,花苞轻轻地在风中摆动)、嗅觉(空气里像有无数芳甜的果子,在诱惑着鼻子和嘴唇)等角度描绘了春雨美丽、娇媚的特点。
(2)巧用修辞绘神韵。巧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是本文的语言特色。
  有人说,每个人不一定要成为诗人,但每个人可以诗意地活着。但我要说,没有一颗鲜活灵动的心,没有对自然、对生命的热爱,是无法进入那诗意的境界的。所以,当我们走进大自然、拥抱大自然时,只要用心观察自然,就会发现这个世界真的很美!
1.“只有在雨中,我才真正感到这世界是活的,是有欢乐和泪水的。”结合自己的感受,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交流点拨]人生的境遇不同,听雨的感受也就各有不同。作者拥有一颗永远年轻的心,因此在雨中看到的是一种生命中激动人心的美丽。雨是大自然神奇的杰作,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精灵。
2.你知道哪些描写雨的古典诗词名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渔歌子》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和尚《绝句》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杜牧《江南春》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
  (示例)《雨的四季》是一篇既歌颂自然,又借物抒情的文章。课文比较短,内容比较浅显,但四季的雨的情态在文章里表现得恰到好处,具有很强的画意美和抒情美。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在语文课堂上培养其语文阅读的兴趣是十分重要的,所以不能只是枯燥地教,而是要带动学生去体会景物中所含有的情感,去感受四季的雨的情态,去体会文字中的画意美和抒情美。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体会拟人、比喻在写景中的作用,品味优美的语言。同时让学生学习抓特点、多角度、按顺序的景物描写方法,以此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和景物描写能力。教学中,从课前的教学设计到课中的教学过程,我始终努力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赋予学生以广阔的学习空间,引导学生欣赏语言艺术,积累语言,感悟真情。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