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张PPT)
陈太丘
与友期行
新课导入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儒雅的谢太傅,“咏絮才女”谢道韫,活泼可爱的谢朗。这节课,我们将再去认识几位非常有个性的人物。
读课文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
qī
fǒu
陈太丘与友期行
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预学一
课前预学
朗读课文,参考文后注释,把疑难词语标注出来。
预学二
课前预学
借助方法,读懂文言词句。
(1)联系偏旁理解文言词语的意思。
“顾”是形声字,其中“页”是形旁,表意。“页”字的演变(部分)如下:
“页”的字形与头有关,由此可推测文中“入门不顾”的“顾”意为 。以“页”为偏旁的汉字还有不少,如颊 、 。
回头看
额
须
(2)联系常用成语有助于理解文言词义。仿照示例,完成下表。
文言词语 课文例句 常用成语 解释词义
舍 太丘舍去 舍生取义 舍弃
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 不期而遇 约定
引 下车引之 穿针引线 拉,牵拉
文言词语 课文例句 常用成语 解释词义
舍
期
引
(3)根据语境猜测、推断文言词语的意思。
从“友人惭,下车引之” 一句中,可推测“引”为动词。在这里的意思是 。
牵拉
文言清单
积累文言词汇还要关注一些常见的文言现象,如通假、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根据提示从文中找出相关例子。(分类整理文言现象)
①“通假”就是“通用、假借”的意思,即用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代替本字。
如:“不”通“否”。
②古今异义是指古汉语中有一些字词随着词汇发展,词义发生了变化转移。
如:“去”“委”“引”。
③两个字形不同而意义相同的字,如“舍”和“委”。
④两个分别表示敬与谦的字,如“尊君”:与“家君”。
太丘舍去
相委而去
古义:离开。
今义: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跟“来”相对)。
古义:舍弃。
今义:委任,把事交给别人去办。
连接离开地
连接目的地
古 今 异 义
不
尊君在不
待君久不至
同“否”,用于疑问句句末,构成是非问句
副词,表示否定
家祭无忘告乃翁
乃
去后乃至
副词,才
人称代词,你的,你们的
一 词 多 义
去后乃至
待君久不至
省略句:
省略主语,即“(太丘)去后(友)乃至”
句首省略主语,即“(家君)待君久不至”
文 言 句 式
疏通文意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正午时分。
陈太丘和友人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是正午时分。过了正午(友人)没有到,陈太丘丢下(他)而离开,离开以后(友人)才到。陈元方当时七岁,在家门外玩耍。
译 文
才。
即陈纪(129—199),字元方,陈蹇(shí)的长子。
相约同行。期,约定。
丢下(他)而离开。舍,舍弃。去,离开。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客人问元方:“令尊在不在?”(元方)回答说:“(我父亲)等了您很长时间(而您)没有到,已经离开了。”友人便生气地说:“不是人啊!和我相约同行,却丢下我走了。”
译 文
同“否”。
对别人父亲的尊称。
不是人啊!哉,语气助词,表示感叹,相当于“啊”。
丢下我走了。相,表示动作偏指一方。 委,舍弃。
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定的时间是正午时分。到了正午(还)不到,就是没有信用;对着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友人感到惭愧,下车来拉元方。元方走入家门,(根本)不回头看。
译 文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信用。
对人谦称自己的父亲。
拉,牵拉。
回头看。
预学三
课前预学
梳理故事内容,用自己的话简要写一写课文所叙述事件的主要内容。
起因→
_______与友期行,友人失____久未至
陈太丘
发展→
友人后至问元方,元方以礼相答
发展→
友人无____,骂太丘,元方以理相驳
结局→
友人惭愧拉元方,元方___________
信
礼
入门不顾
导学一
课堂导学
想象故事场景。参考示例,补充人物的神态、动作、心理活动等并完成批注。
⑤停下游戏,抬头看友人
⑥神色恼怒,眉头紧皱,生气地说
⑦挺起胸膛,义正词严地反驳
⑧言简意丰
元方、友人、陈太丘分别是怎样的人?结合其言行简要分析。
言行 特点
元方
对父亲的友人始终使用敬辞“君”
懂礼貌
认为期行不至是无信、对子骂父是无礼
守信重礼
面对父亲的友人粗鲁无礼的言辞,元方大胆辩驳,有理有据,落落大方,维护了父亲和自己的尊严
方正机敏
鄙视失信无礼之人,入门不顾
率性倔强
言行 特点
友人
陈太丘
期日中,过中不至
言而无信
怒责陈太丘
粗鲁无礼
被驳斥后感到惭愧,下车拉元方
知错能改
友人失约,太丘舍去
崇尚诚信,坚持原则
思考探究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你认为元方这样做是否失礼?为什么?
失礼。元方批评友人无礼,自己更应做到有礼——友人已经认错,又是父亲的朋友,是长辈,即使有错,也应以礼待之。
不失礼。友人失信又失礼,行事不端,态度恶劣;元方必须用“入门不顾”的态度维护自己和父亲的尊严,这是坚持原则的一种体现,同时也是给“友人”一个难忘的教训。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板书设计
对话内容
陈太丘与友期行
聪慧明理
个性率真
对话背景:友人无信,太丘离去
对话结果:友人惭愧,元方“入门不顾”
友人无礼,对子骂父
元方驳斥
无信
无礼
【主旨归纳】
文章讲述了七岁儿童陈元方驳斥父亲的朋友“无信”“无礼”的故事,表现出陈元方小小年纪就聪慧明理、落落大方,告诫人们做人要讲诚信,为人要方正。
导学二
课堂导学
《世说新语》中人物的言谈举止往往能体现其鲜明个性。读下面文字,体会人物的不同性情。
[甲]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世说新语·方正》
[乙]
谢公与人围棋,俄而谢玄淮上①信至。看书竟,默然无言,徐向局②。客问淮上利害,答曰:“小儿辈大破贼。”意色举止,不异于常。
——《世说新语·雅量》
【注释】①淮上:即淮河上,这里指战场上。②向局:面向棋局。
甲、乙两文中的陈元方与谢安,个性鲜明。请圈画出文中描写他们言谈举止的语句,并根据你的理解分析人物形象的特点。
[甲]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世说新语·方正》
[乙]
谢公与人围棋,俄而谢玄淮上①信至。看书竟,默然无言,徐向局②。客问淮上利害,答曰:“小儿辈大破贼。”意色举止,不异于常。
——《世说新语·雅量》
【注释】①淮上:即淮河上,这里指战场上。②向局:面向棋局。
回应父亲之友,辩驳有理有据,展现了元方懂礼识义的一面;元方“入门不顾”的行为,维护了父亲和自己的尊严,展现了元方正直率真的一面。
谢安得知晚辈大胜的消息后,从容淡定地与客人下棋。
展现了谢安宠辱不惊、镇定自若的名士风采。
拓展
课后拓展
读一读,想一想:《王子猷雪夜访戴》一文为什么归入《任诞》篇
王子猷雪夜访戴安道兴尽而返,在他看来,只要乘“兴”与“兴”尽了,见不见戴安道已经不重要了,他完全按照自己的兴致、兴趣、兴味行事。《王子猷雪夜访戴》归人《任诞》篇体现了王子猷随性率真的个性,也体现出当时士人所崇尚的任性放达、自由舒展的人生态度和生命状态。
课后拓展
《世说新语》分“德行”“言语”“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记述汉末至晋宋间士族阶层人物的言谈逸事,较全面地反映出当时士族的生活方式和精神风貌。
德行
言语
政事
文学
方正
雅量
识鉴
赏誉
品藻
规箴
捷悟
夙惠
豪爽
容止
自新
企羡
伤逝
栖逸
贤媛
术解
巧艺
宠礼
任诞
简傲
排调
轻诋
假谲
黜免
俭啬
汰侈
忿狷
谗险
尤悔
纰漏
…
了解晋士人们是怎样对待学习问题
勤奋的
殷仲堪
文学
了解”正直“的故事
不趋炎附势的宗世林
方正
了解魏晋士人们广阔的胸襟和做人的智慧
身无长物的王恭
德行
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