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教学设计 人间最美是亲情
教学目标 1.朗读亲情故事,把握节奏语气。2.学习写作手法。
同学们,家是哺育我们成长的摇篮,家是我们避风躲雨的港湾。家中有血脉相连的爱,家中有永不断绝的情。我爱我的家,是古今中外成人孩童共同的心声。这个单元我们学习的六篇文章,就是六个家庭的亲情故事,六种亲人之爱的言说。今天这节课,我们先来分享各自家庭的幸福瞬间。
【任务一】朗读亲情故事,把握节奏语气
助读资料:
感情基调,是指一篇文章整体的、基本的感彩和声音语调。有人把文章的色彩分为挚爱和憎恨、悲哀和喜悦、惊惧与欲求、急切和冷漠、愤怒和疑惑等不同种类。朗读时,内心对文章的感情基调有一个明确的把握,才能准确而充分地传达出相应的感情。比如,《春》的感情基调是轻松、愉快、热烈、充满希望的,《济南的冬天》的感情基调则是温和、明净、亲切、眷恋的。
语气,是朗读时运气发声的微妙技巧,如抑扬顿挫、以气带声等。我们可以用“↑”“↓”“→”分别表示语调的上扬、下降和延长。
节奏,是朗读全篇时,抑扬顿挫、轻重缓急等声音形式的回环往复所构成的整体感。节奏要与全篇的逻辑思路、感情基调统一。
1.请同学们阅读助读资料,明确朗读的要点。
2.教师示范朗读,重点强调语气和节奏。
示例1:
我想找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
朗读指导:“我想找一个两全的方法……各得其所”是作者的思考,我们用上扬和延长的符号来表示,“终不愿意”是无法各得其所的无奈,用下降的符号来表示,在朗读过程中,不同节奏间的巧妙配合让朗读抑扬顿挫,富有美感。
示例2:
“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 ”
“我不告诉你∧,妈妈↑。”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了→。
朗读指导:▲表示语气停顿短,节奏快,“·”表示语气加重,“∧”表示停顿延长,节奏变缓。在这段话的朗读中,要注意“坏孩子”这个词在语境中的特殊作用,要读出母亲因着急而嗔怪孩子的语气。
示例3: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朗读指导:文言文的朗读要建立在对内容理解的基础上,同学们初学文言文,可以先从节奏的划分入手,注意语言顺序,分析结构停顿。
3.在课文中画出自己最有感触的语段,标出朗读语气和节奏,先自由朗读,然后在小组内进行朗读分享,最后选出小组内朗读最优秀者,代表全组在班内分享。
朗读示例1:
在《散步》这篇课文中,我最有感触的片段是:
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儿小块儿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枝上的嫩芽儿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儿……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这些景物描写,写出了春天景色的清新与明丽,让读者感受到蓬勃向上的生命力,烘托出一家四口散步的惬意与幸福。
我认为《散步》这篇课文的感情基调是清新、明快、从容、愉悦的。
朗读示例2:
在《秋天的怀念》这篇课文中,我最有感触的片段是:
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我认为《秋天的怀念》这篇课文的感情基调是伤感、缓慢、压抑的。
【任务二】升级思维导图,小组展示分享
1.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对思维导图进行升级,尝试用关键词归纳选文的感情基调,在小组中展示自己的思维导图。
[交流点拨]
课文 典型事件 具体情感/家庭氛围/人物形象 感情基调
《秋天的怀念》 母亲得知自己时日不多后,恳求“我”去看花 怀念,愧疚,后悔,乐观 伤感,悲伤,舒缓
《散步》 一家四口在散步时,产生分歧,处理分歧。 幸福,互敬互爱,责任感 清新,明快,从容
《金色花》 “我”变化金色花和母亲捉迷藏 母子之间的爱 欢快,跳跃,活泼
《咏雪》 一家人在讲论文义时,比喻咏雪 家庭氛围温馨,幸福,欢乐 温馨,欢乐
《陈太丘与友期行》 友人失约骂陈太丘,被陈太丘的儿子教训 元方机智,懂礼貌,友人不守诚信但知错就改 抑扬顿挫,有理有据
《荷叶·母亲》 暴雨天看到荷叶保护莲花,联想到了母亲 对母爱的赞美 感激、赞美、依恋
2.将升级后的思维导图在小组内分享,小组成员根据思维导图评价量表,评选打分,选出优秀作品在班级展示分享。
思维导图评价量表
评价内容 得分 评价标准 得分
典型事件梳理 10 典型事件的梳理简洁恰当,内容对应正确。
8 典型事件概括正确,但表述不够简洁。
6 典型事件概括有误。
具体情感概括 10 具体情感的总结合情合理,内容对应正确。
8 具体感情总结合理,但表述不够凝练。
6 对文章具体感情的理解有误。
感情基调把握 10 感情基调关键词概括准确,能涵盖所要表现的知识内容。
8 能整体把握文章感情基调,但没有使用关键词进行表述。
6 对文章的感情基调把握不准确。
【任务三】比较阅读,归纳写法
1.请同学们研读课文,比较几篇文章的异同,归纳概括文章的选材特点和抒情方式的异同,学习记叙文传情达意的方法,完成“学习任务单一”。
学习任务单一
课文 体裁 选材特点 抒情方式 表现手法
《秋天的怀念》
《散步》
《金色花》
《荷叶·母亲》
《咏雪》
《陈太丘与友期行》
2.学生自主阅读,完成任务单,然后小组讨论交流,完善表格。
[交流点拨]
课文 体裁 选材特点 抒情方式 表现手法
《秋天的怀念》 散文 真实材料,详略得当 深沉含蓄 善用叠词、紧扣细节
《散步》 散文 — 含蓄内敛 以小见大,句式对称
《金色花》 散文诗 — 借物抒情 象征,想象
《荷叶·母亲》 散文诗 — 显豁明了 象征,联想,想象
《咏雪》 文言文 抓家庭的幸福温馨瞬间 平淡自然 语言描写、对比衬托
《陈太丘与友期行》 文言文 — 直接明了 语言描写,动作描写
【活动四】圈点批注,赏析词句
请同学们在阅读时,圈点批注,通过赏析重点句子,感受记叙文传情达意的方法,并完成“学习任务单二”。
学习任务单二
赏析角度 所属课文 句子摘录 我的赏析(启发)
叠词
对称句
细节描写
景物描写
以小见大
插叙
个人完成后,小组内交流分享,完善学习任务单。
[交流点拨]
赏析角度 所属课文 句子摘录 我的赏析(启发)
叠词 《秋天的怀念》 (1)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儿红红的,看着我。(2)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 (1)“悄悄”,是隐忍,是小心翼翼,更是母爱的深沉与伟大。(2)“泼泼洒洒”形容旺盛的生命力,是生命长河里的永恒,表现“我”走出人生低谷,重拾对生活的信心。
对称句 《散步》 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从语意表达上看,增加了思想内涵的张力,引人注意,耐人寻味;从语音美感上看,句式整齐,富有对称美,两句互相映衬,富有情趣。
细节描写 《秋天的怀念》 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 通过对母亲的动作、语言描写,写出“我”双腿瘫痪后,母亲对“我”的担忧、心疼和关爱,刻画出一位坚毅、伟大、隐忍、疼爱儿子又理解儿子的母亲形象。
景物描写 《散步》 这南方的初春的田野!大块儿小块儿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枝上的嫩芽儿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儿……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对初春田野进行描写,突出了初春蓬勃旺盛的生机,使人感觉到生命的存在,生命的召唤,烘托了一家人散步时欢乐的心情。
以小见大 《散步》 我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我决定委屈儿子了,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 祖孙三代在一起散步的平凡小事,表现出一家人之间的互敬互爱,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插叙 《秋天的怀念》 (1)母亲喜欢花……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2)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1)母亲是一个非常热爱生活的人,为照顾儿子放弃照顾花,这是一个深爱儿子的母亲。(2)补充说明母亲的病具体到了哪步田地;反映了母亲作出的超常努力。
本堂课旨在通过朗读的要领,把握节奏和语气,通过朗读,感悟亲情。通过对选材特点和抒情方式的学习,提升写作鉴赏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