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教学设计 驰骋想象天地,开启智慧之旅
第1课时 读写共生课
教学目标:
1.在阅读教学的基础上了解联想和想象的特点,深入体会联想和想象在写作中的作用。
2.理解联想的四种类型,打开写作思路。
3.进一步优化评价量表,多角度发挥联想和想象,使写作更有新意。
学习任务:
任务一:打开思路,故事接龙
任务二:回归课文,寻找创意
任务三:设计量表,写作实践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写作时善于运用联想和想象,就好比长了“千里眼”和“顺风耳”,可以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有助于打开思路,激发灵感,写出内容丰富、形象生动的文章。这一节课,就让我们走进想象和联想的殿堂,一起学习联想和想象的技巧吧。
二、任务开展
【任务一】打开思路,故事接龙
1.联想想象初练——故事接龙
学生分组围坐,第一个同学以“那天,桌上的灯突然开始闪烁”为开头讲述故事。其他同学依次接龙,直到呈现出完整的故事。
各组学生分享故事。学生边叙述,老师边对故事中出现的联想物分类,并请学生思考分类的理由。
示例:
2.区分多种联想——打开思路
待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后,明确联想的四种类型,并引导学生探究“接近联想”和“相似联想”的区别。
[交流点拨]接近联想侧重的是事物在空间或时间上彼此接近。比如由桌上的灯联想到墙上的灯,空间上非常接近,由夜晚桌上的灯联想到元宵节晚上的灯会,这在时间上也有共同之处,这些就是接近联想。相似联想是由某一事物或现象想到与它相似的其他事物或现象。比如蜡烛、太阳与灯一样,都可以发出光亮,这是相似联想。灯与其他电器一样,都要用到电,这也是相似联想。
小结:联想看似天马行空,但是深究起来,也有法可循。联想可以分为相似联想、接近联想、因果联想和对比联想。这既是联想的四种类型,也是生发联想的四种常见思路。
【任务二】回归课文,寻找创意
联想是想象的基础,精彩的想象离不开丰富联想的加持。教师呈现本单元名家所写的几处精彩片段,学生也可自行寻找本单元中其他富有想象力的段落,梳理其中出现的联想物及其类型,寻找创意。
片段一:
那大圣趁着机会,滚下山崖,伏在那里又变,变一座土地庙儿:大张着口,似个庙门;牙齿变做门扇,舌头变做菩萨,眼睛变做窗棂。只有尾巴不好收拾,竖在后面,变做一根旗竿。
——《小圣施威降大圣》
片段二:
“那真是理想的衣服!”皇帝心里想,“我穿了这样的衣服,就可以看出在我的王国里哪些人是不称职的;我就可以辨别出哪些人是聪明人,哪些人是傻子。是的,我要叫他们马上为我织出这样的布来!”于是他付了许多现款给这两个骗子,好使他们马上开始工作。
他们摆出两架织布机,装作是在工作的样子,可是他们的织布机上连一点儿东西的影子也没有。他们急迫地请求发给他们一些最细的生丝和最好的金子。他们把这些东西都装进自己的腰包,只在那两架空织布机上忙忙碌碌,一直搞到深夜。
——《皇帝的新装》
片段三:
想着,她就顺手从池边掘起一团黄泥,掺和了水,在手里揉团着,揉团着,揉团成了第一个娃娃样的小东西。
她把这个小东西放到地面上。说也奇怪,这个泥捏的小家伙,刚一接触到地面,马上就活了起来,并且一开口就喊:
“妈妈!”
接着一阵兴高采烈的跳跃和欢呼,表示他获得生命的欢乐。
女娲看着她亲手创造的这个聪明美丽的生物,又听见“妈妈”的喊声,不由得满心欢喜,眉开眼笑。
她给她心爱的孩子取了一个名字,叫作“人”。
——《女娲造人》
请你独立思考,依据示例,完成以下表格。
出处 联想/想象的事物 联想/想象的创意 我的启发
《小圣施威降大圣》 大圣 把大圣联想成一座土地庙儿,运用了相似联想 想象合理合情,符合孙悟空的个性和外形特点,留下的破绽又为二郎神识破真身埋下伏笔
预设:
出处 联想/想象的事物 联想/想象的创意 我的启发
《皇帝的新装》 皇帝的新装 由皇帝的新装联想到需要制作新装的布料、织布需要的工具、皇帝支付的金钱等,运用了因果联想 由一件衣服联想到制作衣服所需的一系列物品,生发想象,从而串联起整个故事
《女娲造人》 女娲用黄泥揉团成娃娃样的小东西 这个黄泥娃娃就是人,运用了相似联想 由黄泥娃娃联想到人,人有语言、行为,故事就愈加生动
《蚊子和狮子》 蚊子吹着喇叭冲向狮子 把蚊子的叫声联想成蚊子吹着喇叭,运用了相似联想 蚊子吹着喇叭冲过去比叫着冲过去更有气势,声音更响,也更能突出蚊子目中无人的自大形象
【任务三】设计量表,写作实践
1.小组合作讨论,设计“想象类故事”写作评价量表。
预设:
“想象类故事”写作评价量表
项目与分值 项目说明 层级及得分说明 得分
富有新意(30分) 想象奇特,情节富有新意,能激发阅读兴趣 A(26—30分)B(21—25分)C(15—20分)
合乎情理(30分) 基于现实,情节之间关联性强,有真实感,符合人物心理,有合理的细节想象 A(26—30分)B(21—25分)C(15—20分)
创作意图(30分) 主旨明确,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A(26—30分)B(21—25分)C(15—20分)
语言表达(10分) 语言表达得体,通俗易懂,能与读者产生共鸣 A(9—10分)B(7—8分)C(5—6分)
总分
2.在下面两个任务中选择一个完成写作。
(1)借助评价量表,发挥联想和想象,为本单元课文《皇帝的新装》续写一个故事,不少于500字。
提示:
①认真阅读课文的结尾,想象故事发展的各种可能,然后抓住一点落笔。
②要使人物的言行和性格与之前的表现相符,故事发展和情节设计要合情合理,令人信服。
(2)选择本单元的一篇课文,将其改编成课本剧。
学生进行课堂写作。
三、课堂小结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远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并推动着进步。想象才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希望大家在写作中运用联想和想象,它们可以为你的文章插上翅膀,到达更高的境界;它们也可以让你的思维更加开阔,让你享受思想漫游的无限乐趣。
四、课后延学
在课堂写作的基础上,继续修改完善作文。
第2课时 单元小结
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回顾,能够准确评价自己。
2.通过回顾整理,探究优秀作品中的“想象”具备的特点。
学习任务:
单元回顾,总结提升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有哪些收获 还有哪些方面需要改进和努力 今天我们一起来总结。
二、任务开展
【任务一】自我评价
单元学习自我评价表
内容 完成情况
能在课文学习中,掌握默读的方法,每分钟阅读不少于400字。 很好[ ]还不错[ ]有待提升[ ]
能在默读中把握作者思路,调动自己的体验,发挥联想和想象,感受文学的奇思妙想。 很好[ ]还不错[ ]有待提升[ ]
在学习中,能够了解小说、童话、神话、寓言等不同文体文章的特点。 很好[ ]还不错[ ]有待提升[ ]
能够在原有课文的基础上,按照限定要求对课文进行改写、扩写或续写,写一篇想象类的文章,不少于500字。 很好[ ]还不错[ ]有待提升[ ]
能和小组成员很好地交流、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很好[ ]还不错[ ]有待提升[ ]
【任务二】总结提升
1.想象和联想的区别
预设:联想是由A想到B,A和B都是生活中存在的;想象的内容是现实中不存在的,是虚构的。
2.优秀作品中的“想象”具备的特点
(1)荒诞离奇
情节要违反常理,比如《皇帝的新装》中皇帝竟然相信骗子的鬼话:这衣服“分外美观”,又可以检验人的“称职”或“愚蠢”。后来皇帝真的“穿着”这个“不存在”的衣服去参加游行大典。这些都实在太不正常了。又比如《女娲造人》,女娲用黄泥揉团出的娃娃样的小东西,放到地面上,就变成了人;用藤条挥洒泥浆,就出现了许多的人。这都是很离奇的事情。
(2)合乎情理
比如女娲为什么要造人 课文里面就给了交代,她“感到非常孤独”;然后又写到她“偶然在一个池子旁边蹲下来”,在水里看到自己的面容和身影,觉得很可爱。这里面都有关联,不是随意瞎想编造的。
细节的想象能增强真实感。比如皇帝“穿”衣服时“转了转身子,扭了扭腰肢”,还有“那些托后裙的内臣都把手在地上东摸西摸,好像他们正在拾取衣裙似的”,以及最后一段中的最后一句“他的内臣们跟在他后面走,手中托着一条并不存在的后裙”。
(3)现实意义
想象的作品还会反映社会现实。
三、课后延学
整本书阅读:《西游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