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一节 地形
一 地势西高东低,呈现三级阶梯 地形类型齐全,山区面积广大
1.运用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说出我国的地势特点。
2.运用中国地势三级阶梯分布示意图,掌握地势三级阶梯分界线上的山脉、各级阶梯的大致高度以及构成各级阶梯的主要地形区。
3.结合材料,举例说明地势对气候、河流及人们生活所产生的影响。
4.运用中国地形图,找出我国主要的山地、高原、盆地、平原和丘陵的地形区名称,并能够说出其分布特点。
5.举例说明我国山区面积广大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1.运用中国地形图概括我国的地势特点。
2.举例说明地势对于其他地理因素的影响。
3.使学生认识到不同的地形类型对人类活动的不同影响,以及人类如何利用和改造地理环境,引导学生建立可持续发展的人地协调观。
“亚洲地形图”“中国地势三级阶梯分布示意图”“中国地形图”“中国主要大型水电站分布示意图”“中国年降水量的分布图”等相关材料。
教师:我国古人喜欢用诗词表达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让我们一起欣赏几句古诗词: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宋)苏轼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宋)辛弃疾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南唐)李煜
这几句诗词描绘了一个共同的场景,你发现了吗?
学生:“大江东去”“毕竟东流去”“春水向东流”都说明江河向东流。
教师:那么老师的问题来了,我国的河流为什么大都向东流呢?河流的流向受哪些地理因素的影响?
学生:河流的流向受地势的影响。
教师:是啊,水往低处流,河流的流向跟地势高低密切相关。同学们知道地势是地表高低起伏的总趋势。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我国的地势特点。
(一)地势西高东低,呈现三级阶梯
1.慧眼识图说地势
(1)读教材第24页图2.1,概括我国的地势特点。
学生:
(归纳)
地势阶梯 海拔范围 地形类型
第一级阶梯 平均在4000米以上 高原
第二级阶梯 一般在1000~2000米 高原、盆地
第三级阶梯 大多在500米以下 平原、丘陵
第三级阶梯继续向海洋延伸,形成近海的大陆架
(总结)我国的地势特点:地势西高东低。
(2)引导学生读教材第24页图2.1,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师:观察我国地势自西向东降低的总趋势是均匀下降的吗?
学生:不是,我国地势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教师:请同学们归纳我国的地势特点。
(总结)我国的地势特点:地势西高东低,呈现三级阶梯。
2.读图活动划地势
读教材第24页图2.1,说出我国地势阶梯分界线的主要山脉的名称。
(总结)
地势第一、二级阶梯的分界线:昆仑山脉—阿尔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
地势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
(过渡)我们学习地势不仅是要知道地势的特点,同时也要了解它们带来的影响。接下来我们就来详细探讨我国地势特点对气候、河流及人们生活所产生的影响。
3.综合思维说影响
(1)教师提供资料,学生结合教材第32页图2.8与第24页图2.1,对照分析地势对降水的影响。
资料:公元761年春,躲避安史之乱的唐代诗人杜甫,在四川盆地成都浣花草堂听到春夜降雨,即兴创作了《春夜喜雨》中的佳句“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教师:四川盆地深居内陆,远离海洋,但为什么年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成为天下闻名的“天府之国”?
学生:
(总结)我国西高东低的地势便于海上的湿润气流深入内陆,形成降水,有利于农业生产。所以四川盆地虽然居于内陆,但是因为水汽的深入变成了“天府之国”。
(2)教师提供资料,对照分析地势对交通的影响。
资料:李白在诗中写下“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句子。杜甫在四川盆地成都浣花草堂写下“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这一名句。
教师:为什么李白说“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学生:
(总结)我国众多纵横交织的高大山脉,成为我国交通上的巨大障碍。四川盆地北面是秦岭,东面是巫山,西面是横断山脉,南面是云贵高原,四周被海拔在2000~3000米的高山和高原环绕,地形闭塞,交通不便。
教师:杜甫在成都看到的“东吴万里船”是怎么来到四川盆地的呢?
学生:长江滚滚东流,沟通了四川盆地与东部沿海的交通。
教师:我国众多大河滚滚东流,对我国交通有什么影响?
学生:
(总结)我国众多大河滚滚东流,沟通了我国东西的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内陆的联系。
(思维拓展)让我们再想一想,假如我国的地势不是西高东低,而是如下图所示的东部高,西部低,那会对我们的气候和河流产生怎样的影响呢?
(可引导学生沿着上面各题的思路反向思维,根据时间把握展开程度)
(总结)来自东面海洋的湿润气流难以深入内陆,干旱面积扩大;河流自东向西流,不利于沿海和内陆的联系。
(二)地形类型齐全,山区面积广大
1.慧眼识图画地形
引导学生回顾在七年级时学习的陆地基本地形类型有哪些。接着读教材第25页和第26页图2.2,说出我国有哪些地形类型。
(总结)有山地、高原、平原、盆地、丘陵五种,地形类型多样。
(过渡)类型多样的地形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会带来哪些影响呢?
2.综合思维析影响
本部分要求学生通过读图分析,概括我国地形的构成特征;通过阅读教材图文和教师提供的材料,分析我国山区面积广大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1)引导学生读教材第25页和教材第26页图2.2,回答下列问题。
①在教材第26页图2.2中,占比最大的地形类型是 ,平原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 。
②山区包括哪些地形类型?我国山区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比例是多少?
(总结)
①山地(山地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3) 12%
②通常,将山地、丘陵和比较崎岖的高原统称为山区。我国山区面积超过全国总面积的2/3。
(2)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26页知识点内容,分析山区面积广大对我国发展的影响。
①不利影响
(总结)山区地形崎岖,交通不便,不适宜大规模开垦。我国山区多、平原少,因而耕地资源不足。山区易发生地震、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
②有利影响
(总结)山区在发展林业、牧业、旅游业、采矿业等方面,往往具有优势。
(结束语)我们伟大的祖国地形类型多样,山区面积广大,为我们提供了肥沃的土地、丰富的宝藏、多样的动植物资源和多彩的风景。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要热爱脚下这片养育我们的土地,并用自己的努力把她建设得更美好!
第一节
地形(1)
教学至此,请完成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