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土地资源 教案 2025-2026学年度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3.1 土地资源 教案 2025-2026学年度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96.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8-11 18:08: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
第一节 土地资源
1.能够运用中国可利用的土地资源类型图中的数据,说明我国土地资源类型的构成特点。
2.能够说出我国耕地、草地、林地的分布特点。
3.理解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重要意义。
1.分析影响我国主要土地资源分布的因素。
2.树立正确的土地资源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我爱这土地》视频、《国土“体检” 摸清“家底”》视频、“中国主要地形区分布图”、“中国干湿地区的划分图”等相关材料。
播放艾青的诗歌《我爱这土地》视频。
教师:诗人对这土地爱得如此深沉!土地对我们有哪些用处呢?我国的土地资源具有怎样的特点呢?让我们一起开始中国的土地资源的学习。
(一)总量大,种类全
本部分要求学生掌握:一是认识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二是了解我国土地资源类型的构成特点。
1.图文结合识类型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58页和第59页图3.2,说出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农业用地(包括耕地、草地、林地等)、建设用地(交通运输用地、城镇村及工矿用地等)和生态用地(湿地等)。掌握这几种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
2.综合思维析特征
结合教材第58页图3.1和教师提供的材料,让学生形象地理解我国人均土地面积在世界中的特点及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教师:结合下列图片,说出我国土地资源数量的特点。
学生:
(总结)我国土地资源总量丰富,土地资源人均占有量远低于世界人均水平。
教师:读教材第59页图3.2,说出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类型的构成特点。
学生:
(总结)我国土地类型齐全,耕地占比少,草地、林地占比多。
教师: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类型的构成特点给我国带来怎样的影响?
学生:
(总结)有利影响:类型多样的土地资源有利于因地制宜地发展农、林、牧、渔、工矿业生产和城乡建设。不利影响:耕地面积较小,后备耕地不足,种植业发展的条件受限。
教师:结合教材第60页“思与学”,说一说我国山区为什么多修筑梯田?
学生:
(总结)我国平原少、山区多,为满足人口增长对粮食的需要,我国耕地开发从平原逐渐扩展到丘陵、山地,缓解了耕地不足的问题。山区坡度大,土地开垦容易导致水土流失。为此,人们在坡地上沿等高线修筑梯田,变坡地为平地,既能保水、保土、保肥,又能增加粮食种植面积。
(过渡)我国各类土地资源构成比例不合理,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资源,成为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那么我国的耕地、林地、草地又是如何分布的呢?
(二)分布不均
本部分要求学生掌握:我国耕地、草地、林地的分布特点。引导学生读教材第61页图3.4、图3.5、图3.6并结合中国主要地形区分布图和中国干湿地区的划分图,通过小组讨论完成下表,掌握知识并理解影响因素。
(总结)
土地利用类型 所在的干湿地区 主要地形类型
耕地 湿润区、半湿润区 平原、丘陵
草地 半干旱区、干旱区 高原、山地
林地 湿润区 山地、丘陵
  教师:影响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的自然因素有哪些?
学生:地形、降水等。
(过渡)我国土地利用类型多样,分布不均衡,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因地制宜地统筹安排各类用地呢?
(三)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本部分要求学生掌握:一是因地制宜利用各类土地资源,培养学生正确的土地资源观;二是了解土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边界。
1.图文结合找原则
引导学生读教材第62页图3.7,说出如何因地制宜地统筹安排图中各类用地,并完成下表。
土地利用类型 利用方式
山前、河道两侧的绿洲,地形平缓,水资源丰富,土壤肥沃,适宜耕作     
山地降水较多,生长森林,适宜发展林业     
高山气温低,山地下部降水少,草地广布,适宜放牧     
续表
土地利用类型 利用方式
河湖水域及周边低地宜留作湿地,发挥其生态价值     
沙漠、戈壁自然环境恶劣、生态脆弱,不宜大规模改造     
  学生:
(总结)
土地利用类型 利用方式
山前、河道两侧的绿洲,地形平缓,水资源丰富,土壤肥沃,适宜耕作 宜耕则耕
山地降水较多,生长森林,适宜发展林业 宜林则林
高山气温低,山地下部降水少,草地广布,适宜放牧 宜草则草
河湖水域及周边低地宜留作湿地,发挥其生态价值 宜湿则湿
沙漠、戈壁自然环境恶劣、生态脆弱,不宜大规模改造 宜沙则沙
  对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要尊重自然规律。
2.开发和保护的边界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62页和第63页图3.8,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是如何保护生态用地的?
(2)我国是如何保护耕地的?
(3)我国是如何规范城镇用地的?
学生:
(总结)
(1)保护生态用地应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确保永久生态用地功能不降低、面积不减少、性质不改变。
(2)保护耕地应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其中,永久基本农田不得擅自占用或者改变其用途。
(3)规范城镇用地应划定城镇开发边界,防止城镇无序蔓延。
(拓展)播放《国土“体检” 摸清“家底”》视频。现在,我国耕地资源实现了保有18亿亩的目标,保障了我国的粮食安全;林地、草地生态建设成就显著。
(结束语)请同学们记住我国的“全国土地日”——6月25日,做一名土地日宣传志愿者和践行者,让我们脚下的国土永远是一片绿水青山,美丽田园!
第一节
土地资源
请完成练习。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