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浙江省温州市文成县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上册期末考试科学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浙江省温州市文成县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上册期末考试科学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5-08-11 16:35:23

文档简介

浙江省温州市文成县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上册期末考试科学试卷
一、选择题。
1.(2024四上·文成期末)小文在收集我们周围的声音资料,下列声音不属于自然界发出的是(  )。
A.汽车喇叭声 B.呼啸的风声 C.青蛙的叫声
【答案】A
【知识点】周围的声音
【解析】【分析】汽车喇叭声来自人造交通工具 —— 汽车,是人类活动产生的声音,不属于自然界发出的声音;呼啸的风声是大气流动的自然现象产生的,青蛙的叫声是自然生物的发声,均属于自然界的声音。故选A。
2.(2024四上·文成期末)下列现象能说明固体可以传播声音的是(  )。
A.在岸上的人能听见河水流动的声音
B.枕着箭筒睡在地上的士兵,能听到夜袭敌人的马蹄声
C.潜水员能听到岸上的讲话声
【答案】B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
【解析】【分析】A :河水流动的声音通过液体(水)和气体(空气)传到岸上,体现液体传声;B :士兵通过箭筒(固体)听到马蹄声,直接体现固体传声(固体传声速度快、效果好);
C:潜水员听到岸上声音,通过液体(水)传播,体现液体传声。
故选B。
3.(2024四上·文成期末)古代人们用滚动的方式运送重物,这样做主要是为了(  )。
A.减轻物体本身的质量
B.增大物体与地面的摩擦力
C.减小物体与地面的摩擦力
【答案】C
【知识点】摩擦力
【解析】【分析】摩擦力分为滑动摩擦和滚动摩擦。滚动时,物体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小,摩擦力比滑动摩擦小。用滚动方式运送重物,目的是减小摩擦力,更省力。A 错误(物体质量不变);B 错误(滚动会减小而非增大摩擦)。故选C。
4.(2024四上·文成期末)我们吃米饭的时候,嚼久了会觉得有点甜,这是因为(  )。
A.口腔中会分泌糖
B.米饭本来就是甜的
C.米饭中的淀粉在唾液中某种物质的作用下,转化为甜的糖
【答案】C
【知识点】淀粉的检验
【解析】【分析】米饭的主要成分是淀粉,没有甜味。口腔中的唾液含有淀粉酶,能将淀粉分解为有甜味的麦芽糖,因此嚼久了会觉得甜。A 错误(口腔不分泌糖);B 错误(米饭本身无甜味)。故选C。
5.(2024四上·文成期末)以下食物滴加碘酒之后可能出现颜色改变的是(  )。
A.猪肉 B.米饭 C.番茄
【答案】B
【知识点】淀粉的检验
【解析】【分析】碘酒遇淀粉会变蓝(或蓝紫色),这是检验淀粉的常用方法。米饭富含淀粉,滴加碘酒会变色;猪肉主要含蛋白质和脂肪,番茄主要含维生素和水分,均不含淀粉,滴加碘酒不变色。故选B。
6.(2024四上·文成期末)上课铃声响起,站在校园不同位置的小文和小成,都能听到铃声。这说明(  )。
A.声音在空气里传播速度特别快
B.声音在空气中是向四面八方传播的
C.小文和小成的听力特别好
【答案】B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
【解析】【分析】声音可以通过气体、固态和液体传播,不能在真空传播。上课铃声响起时,小文和小成处于校园的不同位置却都能听到铃声,这一现象主要说明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方向是向四面八方扩散的。故选B。
7.(2024四上·文成期末)不同形状的牙齿在消化过程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其中门齿的作用是(  )。
A.切割食物 B.咀嚼食物 C.撕碎食物
【答案】A
【知识点】牙齿
【解析】【分析】人体牙齿分为门齿、犬齿、臼齿,功能不同:门齿扁而宽,负责切割食物(如咬断青菜);犬齿尖锐,负责撕碎食物(如咬肉);臼齿宽大,负责咀嚼(研磨食物)。故选A。
8.(2024四上·文成期末)让小车运动起来的实验中,说法正确的是(  )。
A.只要放垫圈,小车就一定能动起来
B.垫圈和小车一样重才能让小车动起来
C.拉力足够大才能让小车动起来
【答案】C
【知识点】力与运动状态
【解析】【分析】实验中拉动小车前进的力是由垫圈的重力产生的,拉力的大小可用垫圈的个数来表示。拉力(或垫圈的个数)达到一定程度,小车才会运动起来。垫圈越多,重力越大,拉力越大,小车运动得越快故选C。
9.(2024四上·文成期末)运动时呼吸和心跳都会加快,对其原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运动时人体需要更多氧气,加快呼吸可从外界获得更多氧气。
B.从外界吸入的更多氧气要靠血液加快流动才能更快地输送到人体各处,所以心脏要加快跳动,促进血液循环加快。
C.运动时呼吸和心跳加快,是为了让肺和心脏得到更多的休息。
【答案】C
【知识点】呼吸的形成;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
【解析】【分析】运动时呼吸和心跳都会加快,这是因为运动时人体需要更多氧气,加快呼吸可从外界获得更多氧气,同时从外界吸入的更多氧气要靠血液加快流动才能更快地输送到人体各处,所以心脏要加快跳动,促进血液循环加快。AB说法正确;C运动时呼吸和心跳跏加快,是为了让肺和心脏得到更多的休息的说法是错误的。
10.(2024四上·文成期末)小文和小成正在进行“声音的强弱与振动幅度大小的关系”探究活动,下列三组装置中能证明“声音的强弱与振动幅度大小有关”的是(  )。
A. B. C.
【答案】C
【知识点】声音的强弱
【解析】【分析】声音的强弱(响度)由振动幅度决定:幅度越大,声音越强;幅度越小,声音越弱。实验需控制其他变量(如皮筋松紧、长度),只改变振动幅度。A 选项 “皮筋长振动幅度小”,可与 “皮筋短振动幅度大” 对比,直接体现幅度与响度的关系(长皮筋幅度小→声音弱;短皮筋幅度大→声音强)。故选C。
11.(2024四上·文成期末)下列情况下,弹簧没有产生弹力的是(  )。
A.手拉橡皮筋
B.平放在地面的蹦床
C.手压弹簧
【答案】B
【知识点】弹力
【解析】【分析】弹力是物体发生弹性形变(受力后形状改变,松手后能恢复原状)时产生的力。A:橡皮筋被拉,发生形变,产生弹力;
B:蹦床平放在地面,未受力,未发生形变,无弹力;
C:弹簧被压,发生形变,产生弹力。
故选B。
12.(2024四上·文成期末)小文想制作一个耳朵模型,以下可以用来模拟耳郭的是(  )。
A.纸卷喇叭 B.纸吸管 C.方形纸片
【答案】A
【知识点】耳朵的结构
【解析】【分析】在人耳结构中,耳郭的核心功能是收集声音,其边缘外展、内部微凹的形态,能通过反射汇聚周围的声音。对比三个选项,纸卷喇叭的结构(一端开口外展、内部呈弧形凹陷)与耳郭的形态和功能最为相似,同样能通过类似的结构反射并收集声音。纸吸管、方形纸片不能放大声音;故选A。
13.(2024四上·文成期末)以下不是利用反冲力作用运动的是(  )。
A.火车 B.火箭 C.喷气式飞机
【答案】A
【知识点】反冲力
【解析】【分析】当物体喷出气体、液体或固体时,被喷出的物质会对物体产生一个反方向的推力,这种力被称为反冲力。喷气式飞机和火箭均通过喷气发动机向后喷出高速气流,利用气流产生的反冲力获得前进的动力,属于依靠反冲力运动的物体;火车的运动则是依靠发动机驱动车轮,通过车轮与轨道的摩擦力前进,并非利用反冲力。
14.(2024四上·文成期末)当我们用橡皮筋驱动小车前进时,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橡皮筋缠绕的圈数越多,小车前进速度越快
B.小车前进方向与橡皮筋缠绕方向有关
C.当橡皮筋恢复原状,小车就会立刻停下来
【答案】C
【知识点】弹力
【解析】【分析】A :橡皮筋缠绕圈数越多,形变越大,弹力越大,小车获得的动力越大,速度越快;B :橡皮筋缠绕方向决定车轮转动方向,因此小车前进方向与缠绕方向有关;
C :橡皮筋恢复原状后,小车由于惯性(保持运动状态的性质)会继续滑行一段距离,不会立刻停下来。
故选C。
15.(2024四上·文成期末)如图,小文用橡皮筋、曲别针、硬纸板做了一个简易的测力计。为了能够正常测量力的大小,这个测力计还应该加上(  )。
A.托盘 B.金属弹簧 C.刻度
【答案】C
【知识点】弹簧测力计
【解析】【分析】A:橡皮筋缠绕圈数越多,形变越大,弹力越大,小车获得的动力越大,速度越快;B :橡皮筋缠绕方向决定车轮转动方向,因此小车前进方向与缠绕方向有关;
C :橡皮筋恢复原状后,小车由于惯性(保持运动状态的性质)会继续滑行一段距离,不会立刻停下来。
故选C。
16.(2024四上·文成期末)以下关于摩擦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摩擦力是一种阻碍物体运动的力
B.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时,不一定会产生摩擦力
C.摩擦力都是有害的,任何情况下我们都要想办法减小摩擦力
【答案】B
【知识点】摩擦力
【解析】【分析】测力计的核心功能是测量力的大小,需要刻度才能读取数值。题干中已有橡皮筋(类似弹簧,可形变),缺少的是刻度。托盘用于放置被测物体(非必需),金属弹簧并非必需(橡皮筋可替代)。故选B。
17.(2024四上·文成期末)生活中有许多改变摩擦力大小的做法,以下做法能增大摩擦力的是(  )。
A.往门锁里滴加润滑油
B.鞋底上印花纹
C.在车轮和轴之间安装滚珠轴承
【答案】B
【知识点】摩擦力
【解析】【分析】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压力大小等因素有关。增大摩擦力的常见方法包括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或增大压力。A: 往门锁里滴加润滑油是减小摩擦力;C: 在车轮和轴之间安装滚珠轴承;将滑动摩擦变为滚动摩擦,属于减小摩擦力的做法,能减少机械磨损。故选B。
18.(2024四上·文成期末)如图,用充气的气球推动小车,小车运动的方向是(  )。
A.向左运动 B.向右运动 C.无法判断
【答案】A
【知识点】反冲力
【解析】【分析】气球充气后,气体从气球口喷出(假设向左喷气),根据反冲力原理,小车会受到向右的反作用力,因此向右运动。故选A。
19.(2024四上·文成期末)以下工具可以用来测量拉力大小的是(  )。
A.体重秤 B.托盘天平 C.弹簧测力计
【答案】C
【知识点】弹簧测力计
【解析】【分析】A:弹簧测力计专门用于测量拉力或力的大小;B:体重秤测量物体的重力(质量 × 重力加速度);
C: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单位:克 / 千克)。
故选C。
20.(2024四上·文成期末)在下图的呼吸模拟器中,吸管模拟的是(  )。
A.气管 B.膈肌 C.肺
【答案】A
【知识点】呼吸系统
【解析】【分析】呼吸模拟器中,塑料袋 、气球模拟肺(气体交换场所),薄膜模拟膈肌(控制肺的扩张和收缩),吸管模拟气管(连接口鼻与肺,传递空气)。故选A。
二、2023年12月18日23时59分,甘肃省积石山县发生6.2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
21.(2024四上·文成期末)地震过程中伴随着巨响,我们听到的响声是由(  )传播到我们的耳朵里的。
A.空气 B.地面 C.房屋
【答案】A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
【解析】【分析】地震的巨响属于空气传导的声音。虽然地震波可通过地面(固体)传播,但我们听到的 “响声” 是通过空气(气体)传到耳朵的(固体传声多为震动感,而非听觉上的 “响声”)。故选A。
22.(2024四上·文成期末)声音是由物体   产生的,声音是以   形式传播的。
【答案】振动;声波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
【解析】【分析】声音由物体的振动产生,如鼓面振动发声;并以声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如水波扩散。
23.(2024四上·文成期末)地震时一名同学被困在废墟下长达10个小时,向外界呼救比较合理的方式是   。
A.大声呼救 B.敲击身边的钢管 C.静静等待救援
你的理由是:   。
【答案】B;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且固体的传播效果更好,敲击身边的钢管可以通过固体向外传播声音,可引起救援人员的注意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
【解析】【分析】固体(铁管)传声效果比气体(空气)好,敲击铁管的声音能传播得更远,且节省体力(大声呼救易疲劳,声音传播范围小)。
24.(2024四上·文成期末)地震被困人员借助石头,用同样大小的力度敲击身边的铁管(如下图),发现不同条件下声音的高低是不同的,请回答以下问题。
(1)根据图片可以看出:这组铁管的特点是长度相同,   不同。
(2)敲击这组铁管时,发出声音较高的是(  )。
A.① B.② C.③
【答案】(1)粗细
(2)A
【知识点】声音的高低
【解析】【分析】声音的高低(音调)与物体振动的快慢(频率)有关,振动越快,音调越高。在长度相同的情况下,铁管越细,敲击时振动得越快,发出的声音音调越高。
①是长细铁管,相比同长度的②长粗铁管,其振动频率更高,音调也更高。
③是短粗铁管,虽然题目中主要对比的是长度相同的①和②,但即使考虑长度差异,细管的振动特性仍使其在相同敲击条件下音调高于粗管。
(1)根据图片可以看出这组铁管的特点是长度相同,粗细不同。
(2)敲击这组铁管时,发出声音较高的是①,长细铁管振动频率更高,音调也更高。
(1)根据图片可以看出,这组铁管的特点是长度相同,但粗细不同。
(2)对于同样材质的管子,管子越细,振动频率通常越高,因此声音听起来也就越高。①最细,发出的声音越高,故选A。
三、消化与呼吸。
25.(2024四上·文成期末)2024年温州市举行了元旦升国旗仪式暨马拉松健身跑活动,小文和爸爸想参加马拉松比赛,为了取得一个成绩,小文和爸爸提早开始查找资料。
(1)在这种高强度的比赛中,需要补充大量的能量,以下食物适合比赛过程中能量补给是(  )。
A.含有葡萄糖的运动饮料
B.矿泉水
C.牛奶
(2)补充能量后,食物中的营养主要被人体消化器官中的   (选填“口腔”“胃”或“小肠”)吸收。
(3)运动员在跑步过程中需要大量氧气,(  )是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
A.鼻腔 B.气管 C.肺
(4)吸气时,空气经过呼吸器官的顺序是(  )。
A.鼻子或口腔→肺→气管
B.鼻子或口腔→气管→肺
C.气管→鼻子或口腔→肺
【答案】(1)A
(2)小肠
(3)C
(4)B
【知识点】食物中的营养;消化器官及其作用;呼吸系统
【解析】【分析】人体的呼吸器官由呼吸道和肺二部分组成。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鼻腔、咽、喉为上呼吸道,气管和支气管为下呼吸道。
(1)葡萄糖是人体可直接利用的能量物质,能快速补充体力;矿泉水仅补水,牛奶主要提供蛋白质(消化吸收慢)。
(2) 小肠是人体主要的消化和吸收器官(长度长、内壁有绒毛,增加吸收面积),食物中的营养(如葡萄糖、氨基酸)主要在小肠被吸收。
(3)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肺泡是气体交换的场所(氧气进入血液,二氧化碳排出)。
(4) 吸气时,空气的路径为:鼻子 / 口腔→气管→肺(气体通过气管进入肺,完成吸气)。
(1)在这种高强度的马拉松比赛中,需要补充大量的能量,适合比赛过程中能量补给的食物是含有葡萄糖的运动饮料。这种饮料能够快速补充运动员流失的电解质和能量,选A。
(2)补充能量后,食物中的营养主要被人体消化器官中的小肠吸收。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它的结构特点,如环形皱褶、绒毛和微绒毛,大大增加了吸收面积。小肠中的消化酶和胆汁等物质帮助分解食物中的营养素,使其能够通过小肠壁进入血液循环。
(3)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是肺,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负责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肺泡是气体交换的基本单位,它们壁薄且富含毛细血管,使得氧气可以进入血液,而二氧化碳可以从血液中释放出来。选C。
(4)呼吸过程开始于空气通过鼻孔或口腔进入。然后,空气通过咽部和喉部进入气管,最后通过支气管分配到肺泡。这个路径确保了空气在到达肺泡进行气体交换之前被过滤、加温和湿润。故选B。
26.(2024四上·文成期末)增强肺功能可以帮助小文取得更好的成绩,肺活量是肺功能的重要指标。小文想知道自己的肺活量,于是找到塑料袋、吹嘴、吸管、夹子、刻度尺、记号笔和剪刀等工具制作测量工具并测量。
(1)在家里找到两种塑料袋,他应该选择的是(  )。
A. B.
(2)他还制作了刻度条,贴在塑料袋外面,0刻度应该贴在塑料袋的   (填“袋口”或“底部”)。把吹嘴和吸管安装在袋口,然后将袋口密封。
(3)排出袋内空气后往里面吹气,下列吹气方法中正确的是(  )。
A.轻轻吸气,轻轻呼出
B.深吸一口气,尽力呼出
C.深吸深呼两次
(4)读数:快速收紧袋口,折叠,读出鼓起部分的读数。小文三次的测量结果分别是:2480mL、2630mL和2700mL。你觉得他的肺活量应该记为   。
(5)跑步比赛过程中,小文的呼吸次数   (选填“增加”“减少”或“不变”),这是因为运动时人体需要吸入更多的   (选填“氧气”或“二氧化碳”)。
【答案】(1)A
(2)底部
(3)B
(4)2700mL
(5)增加;氧气
【知识点】测量肺活量
【解析】【分析】(1) 需选择结实、不易破损的塑料袋(A 应为厚塑料袋,能承受吹气后的膨胀)。
(2) 0 刻度贴在底部,鼓起的部分从底部开始测量,更易读取体积(长度 × 横截面积≈体积)。
(3) 肺活量是指一次尽力吸气后,再尽力呼出的气体总量,因此需 “深吸一口气,尽力呼出”。
(4) 测量肺活量时,取三次测量中的最大值 2700mL (反映肺部最大通气能力)。
(5) 运动时,人体消耗能量增多,需要更多氧气(有氧呼吸供能),因此呼吸次数增加(加快气体交换)。
(1)长条形的塑料袋形状规则,更方便测量,故应选择长条形塑料袋,选A。
(2)0刻度应该贴在塑料袋的底部。这样,在吹气并密封袋口后,可以通过读取鼓起部分的最高处对应的刻度值来近似测量肺活量。
(3)肺活量是指一次尽力吸气后,再尽力呼出的气体总量。轻轻吸气再轻轻呼出不能准确地测量出肺活量,而深吸深呼两次则只能测量出两次的总量,而不是一次的肺活量。故选B。
(4)小文三次的测量结果分别是2480mL、2630mL和2700mL,他的肺活量应该记为三次中的最大值,即2700mL。因为肺活量是指一次尽力吸气后,再尽力呼出的最大气体量,所以应该取三次测量中的最大值作为肺活量。
(5)跑步比赛过程中,小文的呼吸次数会增加。这是因为运动时人体需要吸入更多的氧气来支持肌肉的活动。呼吸次数的增加可以加快氧气的吸入和二氧化碳的排出,从而满足运动时人体对氧气的需求。
四、运动和力。
27.(2024四上·文成期末)小文“十一”国庆节与家人出行游玩,在高速公路上,看见了限速牌(如图所示),引起他的思考:在高速路上行驶的车辆的速度太快会造成什么影响?
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小文需要设计制作一辆小车。利用提供的材料设计一辆小车,要求:车身不超过20厘米;用橡皮筋或者气球作动力。
(1)选择图中的材料并进行小车的设计。
材料 设计图(图文结合)
(2)如果用橡皮筋提供动力,为了让小车至少运输1米远,下列方法比较合适的是(  )。
A.橡皮筋缠绕在车轴上的圈数越多越好
B.将橡皮筋绑得更松一点
C.在不打滑的情况下,橡皮筋多缠绕几圈
【答案】(1)选择硬纸盒、吸管、轮子、连接轴、气球等材料可以设计一个小车,如图:
(2)C
【知识点】设计小车
【解析】【分析】设计制作小车的基本步骤是明确问题、制订方案、实施方案、评估与改进。
(1)根据图中的材料选择硬纸盒、吸管、轮子、连接轴、气球等材料设计一个小车; 我们设计小车时,可以用气球作为小车的动力,吸管作为吹起和放气的开关;用纸盒作为小车的车身;底部安装连接轴和车轮。
(2)A :缠绕圈数过多可能导致橡皮筋打滑,无法有效做功;
B :橡皮筋绑得松,弹力小,小车运动距离短;
C :在不打滑的前提下,多缠绕几圈可增加弹力,使小车运动更远。
故选C。
(1)根据图中的材料我们可以对小车进行设计,可以用气球作为小车的动力,用纸盒作为小车的车身。
(2)A.缠绕的圈数越多,橡皮筋释放时产生的扭力会更大,这确实能够帮助小车行驶得更远。但是,如果缠绕得太多,橡皮筋可能会因为过度拉伸而损坏,或者因为摩擦力过大而导致小车启动困难。
B.如果橡皮筋绑得太松,那么在释放能量时,橡皮筋与车轴之间的摩擦力会减小,这样橡皮筋可能会在车轴上滑动而不是有效地转动车轮,导致小车不能顺利行驶。
C.在不打滑的前提下,缠绕橡皮筋的圈数多一些,可以储存更多的弹性势能,这样在释放时就能转换为更多的动能,帮助小车行驶得更远。
故选C。
28.(2024四上·文成期末)小文利用小车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探究在高速路上行驶的车辆的速度太快会造成什么影响。
坡度 ①号小车滑行距离/厘米 ②号小车滑行距离/厘米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处理数据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处理数据
坡度小 4.5 4.9 4.7 4.7 0 0 0 0
坡度中 7.6 7.8 7.9 7.8 0 0 0 0
坡度大 11.2 11.0 11.4 11.2 1.2 1.0 1.4 1.2
(1)每次实验①号小车都能将②号小车撞击并滑行一定的距离,说明运动的小车具有   。
(2)分析数据,可以得出结论:坡度越大,①号小车运动的速度越   (选填“快”或“慢”),小车具有的能量越   (选填“大”或“小”)。
(3)请结合小文的实验分析,说一说为什么在高速路上行驶的车辆的速度不能太快。
【答案】(1)能量
(2)快;大
(3)车辆的速度越大,具有的能量也越大,因此发生交通事故时造成的伤害就越大。
【知识点】物体在斜面上运动
【解析】【分析】考查小车的运动。运动着的物体具有能量,运动速度越快,能量越大。
(1) 运动的物体具有动能(能量的一种),因此①号小车能撞击②号小车并使其滑行。
(2) 坡度越大,小车下滑时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越多,速度越快,具有的能量越大,因此撞击②号小车的距离越远。
(3) 车辆速度越快,具有的动能越大,发生交通事故时,能量释放造成的碰撞伤害(如车辆损坏、人员伤亡)就越严重。
(1)运动着的物体具有能量。①号小车从斜坡上滑下来时具有一定的速度,与静止的②号小车相遇时会对②号小车造成撞击,自身也会滑行一定的距离,这说明运动着的、有速度的小车具有能量。
(2)在对比实验中,三次实验的坡度不同,小车滑行的距离也不同,这是因为①号小车从斜坡上滑下来时的速度不同导致的。坡度越大,①号小车运动的速度越快,小车具有的能量就越大,滑行的距离也会越远。
(3)根据实验结果可以进行分析推理,高速路上行驶的车辆速度不能太快。因为车辆的速度越大,具有的能量也越大,发生交通事故时产生撞击的后果越严重,造成的伤害也就越大。
五、科学阅读。
29.(2024四上·文成期末)葡萄种子历险记
小文吃葡萄时不小心将一粒种子吞咽了下去,这粒种子在小文的体内经历了一天的历险。首先,它遇到两排白白的、上下坚硬的怪物,差点被轧得粉身碎骨。然后,咕噜一下掉进了“万丈深渊”。刚躲过一劫又进入一个酸溜溜的“大口袋”。后来又钻进了一条曲曲折折、又长又窄的“迷宫”。在这里走了很长时间,身边的物质都神秘消失了。好不容易走出“迷宫”,没想到被推到了一个更大的弯曲“管道”,和很臭的东西混在一起。最后,这粒种子在小文上厕所的时候离开了小文。
根据文章内容选择对应器官。
A.牙齿 B.小肠 C.胃 D.大肠 E.食道
(1)两排白白的、上下坚硬的怪物是指消化器官中的   。
(2)“万丈深渊”是指消化器官中的   。
(3)酸溜溜的“大口袋”是指消化器官中的   。
(4)又长又窄的“迷宫”是指消化器官中的   。
(5)更大的弯曲“管道”是指消化器官中的   。
【答案】(1)A
(2)E
(3)C
(4)B
(5)D
【知识点】消化器官及其作用
【解析】【分析】人在消化食物时,食物会按顺序经过以下消化器官: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最终排出体外。
(1)牙齿是坚硬的咀嚼器官,负责切割、研磨食物。
(2)食道是连接口腔和胃的管道,食物经此进入胃。
(3) 胃内有胃酸,呈酸性,能初步消化蛋白质,类似 “酸溜溜的大口袋”。
(4)小肠长且曲折,是主要吸收场所,食物中的营养在此被吸收(“身边物质神秘消失”)。
(5) 大肠较粗,负责吸收水分,储存粪便(“和很臭的东西混在一起”)。
(1)食物在口腔中被牙齿咀嚼研磨,变成细小的颗粒。“两排白白的、上下坚硬的怪物”是口腔中的牙齿。故选A。
(2)食物经过咀嚼被咽下,进入食道,食道比较长,像“万丈深渊”。故选E。
(3)食道的终点是胃,胃的形状像一个大口袋,里面是含有酸性物质的消化液,对食物进行充分研磨和初步消化。“酸溜溜的大口袋”是胃。故选C。
(4)小肠又长又窄,可以让食物在小肠中经过充分消化,大多数营养物质会在小肠绒毛处被吸收进入体内,因此“身边的物质都神秘消失了”。故选B。
(5)大肠比小肠更宽,食物中无法被吸收的物质会进入大肠,成为粪便,最后排出体外。“和很臭的东西混在一起”说明此处是大肠,故选D。
30.(2024四上·文成期末)小文非常喜欢吃葡萄,以下是他一日三餐的食谱。
早餐 2个包子、一杯牛奶、0.5斤葡萄
午餐 一碗米饭、油焖大虾、红烧鸡翅、1斤葡萄
晚餐 水煮鱼、香菇肉片、0.5斤葡萄
(1)参照“6~10岁学龄儿童平衡膳食宝塔”,你认为他的饮食搭配有哪些不合理的地方,该如何改进?   
(2)对照“6~10岁学龄儿童平衡膳食宝塔”,小文发现:我们每天摄取最多的是   ,这些食物主要含有的营养物质是   ,是人体能量的主要来源。
【答案】午餐缺少蔬菜,增加蔬菜,如素炒白菜;晚餐缺少碳水化合物,增加谷类和薯类,如米饭。;奶及奶制品、蔬菜类;蛋白质、维生素
【知识点】平衡膳食
【解析】【分析】合理的膳食应遵循荤素搭配、粗细粮搭配、多种类搭配,并保证每日摄入适量新鲜水果和蔬菜。“平衡膳食宝塔” 中,底层食物(如谷类)需求量最大,越往上需求量越少,顶端(如油脂类)需求量最少。
(1) 根据 “6~10 岁学龄儿童平衡膳食宝塔”,小文的饮食存在以下问题:蔬菜摄入不足,午餐未提及蔬菜,而蔬菜是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的重要来源,缺乏会影响营养均衡;碳水化合物可能不足,晚餐未包含米饭等谷类食物,而碳水化合物是人体能量的主要供给来源,长期缺乏可能影响生长发育。
(2) 在 “平衡膳食宝塔” 中,6~10 岁儿童每日摄取量最多的是奶及奶制品和蔬菜类:
奶及奶制品:主要提供蛋白质和钙,助力骨骼发育和身体组织修复;
蔬菜类:主要提供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维持身体正常代谢和肠道健康。
1 / 1浙江省温州市文成县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上册期末考试科学试卷
一、选择题。
1.(2024四上·文成期末)小文在收集我们周围的声音资料,下列声音不属于自然界发出的是(  )。
A.汽车喇叭声 B.呼啸的风声 C.青蛙的叫声
2.(2024四上·文成期末)下列现象能说明固体可以传播声音的是(  )。
A.在岸上的人能听见河水流动的声音
B.枕着箭筒睡在地上的士兵,能听到夜袭敌人的马蹄声
C.潜水员能听到岸上的讲话声
3.(2024四上·文成期末)古代人们用滚动的方式运送重物,这样做主要是为了(  )。
A.减轻物体本身的质量
B.增大物体与地面的摩擦力
C.减小物体与地面的摩擦力
4.(2024四上·文成期末)我们吃米饭的时候,嚼久了会觉得有点甜,这是因为(  )。
A.口腔中会分泌糖
B.米饭本来就是甜的
C.米饭中的淀粉在唾液中某种物质的作用下,转化为甜的糖
5.(2024四上·文成期末)以下食物滴加碘酒之后可能出现颜色改变的是(  )。
A.猪肉 B.米饭 C.番茄
6.(2024四上·文成期末)上课铃声响起,站在校园不同位置的小文和小成,都能听到铃声。这说明(  )。
A.声音在空气里传播速度特别快
B.声音在空气中是向四面八方传播的
C.小文和小成的听力特别好
7.(2024四上·文成期末)不同形状的牙齿在消化过程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其中门齿的作用是(  )。
A.切割食物 B.咀嚼食物 C.撕碎食物
8.(2024四上·文成期末)让小车运动起来的实验中,说法正确的是(  )。
A.只要放垫圈,小车就一定能动起来
B.垫圈和小车一样重才能让小车动起来
C.拉力足够大才能让小车动起来
9.(2024四上·文成期末)运动时呼吸和心跳都会加快,对其原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运动时人体需要更多氧气,加快呼吸可从外界获得更多氧气。
B.从外界吸入的更多氧气要靠血液加快流动才能更快地输送到人体各处,所以心脏要加快跳动,促进血液循环加快。
C.运动时呼吸和心跳加快,是为了让肺和心脏得到更多的休息。
10.(2024四上·文成期末)小文和小成正在进行“声音的强弱与振动幅度大小的关系”探究活动,下列三组装置中能证明“声音的强弱与振动幅度大小有关”的是(  )。
A. B. C.
11.(2024四上·文成期末)下列情况下,弹簧没有产生弹力的是(  )。
A.手拉橡皮筋
B.平放在地面的蹦床
C.手压弹簧
12.(2024四上·文成期末)小文想制作一个耳朵模型,以下可以用来模拟耳郭的是(  )。
A.纸卷喇叭 B.纸吸管 C.方形纸片
13.(2024四上·文成期末)以下不是利用反冲力作用运动的是(  )。
A.火车 B.火箭 C.喷气式飞机
14.(2024四上·文成期末)当我们用橡皮筋驱动小车前进时,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橡皮筋缠绕的圈数越多,小车前进速度越快
B.小车前进方向与橡皮筋缠绕方向有关
C.当橡皮筋恢复原状,小车就会立刻停下来
15.(2024四上·文成期末)如图,小文用橡皮筋、曲别针、硬纸板做了一个简易的测力计。为了能够正常测量力的大小,这个测力计还应该加上(  )。
A.托盘 B.金属弹簧 C.刻度
16.(2024四上·文成期末)以下关于摩擦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摩擦力是一种阻碍物体运动的力
B.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时,不一定会产生摩擦力
C.摩擦力都是有害的,任何情况下我们都要想办法减小摩擦力
17.(2024四上·文成期末)生活中有许多改变摩擦力大小的做法,以下做法能增大摩擦力的是(  )。
A.往门锁里滴加润滑油
B.鞋底上印花纹
C.在车轮和轴之间安装滚珠轴承
18.(2024四上·文成期末)如图,用充气的气球推动小车,小车运动的方向是(  )。
A.向左运动 B.向右运动 C.无法判断
19.(2024四上·文成期末)以下工具可以用来测量拉力大小的是(  )。
A.体重秤 B.托盘天平 C.弹簧测力计
20.(2024四上·文成期末)在下图的呼吸模拟器中,吸管模拟的是(  )。
A.气管 B.膈肌 C.肺
二、2023年12月18日23时59分,甘肃省积石山县发生6.2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
21.(2024四上·文成期末)地震过程中伴随着巨响,我们听到的响声是由(  )传播到我们的耳朵里的。
A.空气 B.地面 C.房屋
22.(2024四上·文成期末)声音是由物体   产生的,声音是以   形式传播的。
23.(2024四上·文成期末)地震时一名同学被困在废墟下长达10个小时,向外界呼救比较合理的方式是   。
A.大声呼救 B.敲击身边的钢管 C.静静等待救援
你的理由是:   。
24.(2024四上·文成期末)地震被困人员借助石头,用同样大小的力度敲击身边的铁管(如下图),发现不同条件下声音的高低是不同的,请回答以下问题。
(1)根据图片可以看出:这组铁管的特点是长度相同,   不同。
(2)敲击这组铁管时,发出声音较高的是(  )。
A.① B.② C.③
三、消化与呼吸。
25.(2024四上·文成期末)2024年温州市举行了元旦升国旗仪式暨马拉松健身跑活动,小文和爸爸想参加马拉松比赛,为了取得一个成绩,小文和爸爸提早开始查找资料。
(1)在这种高强度的比赛中,需要补充大量的能量,以下食物适合比赛过程中能量补给是(  )。
A.含有葡萄糖的运动饮料
B.矿泉水
C.牛奶
(2)补充能量后,食物中的营养主要被人体消化器官中的   (选填“口腔”“胃”或“小肠”)吸收。
(3)运动员在跑步过程中需要大量氧气,(  )是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
A.鼻腔 B.气管 C.肺
(4)吸气时,空气经过呼吸器官的顺序是(  )。
A.鼻子或口腔→肺→气管
B.鼻子或口腔→气管→肺
C.气管→鼻子或口腔→肺
26.(2024四上·文成期末)增强肺功能可以帮助小文取得更好的成绩,肺活量是肺功能的重要指标。小文想知道自己的肺活量,于是找到塑料袋、吹嘴、吸管、夹子、刻度尺、记号笔和剪刀等工具制作测量工具并测量。
(1)在家里找到两种塑料袋,他应该选择的是(  )。
A. B.
(2)他还制作了刻度条,贴在塑料袋外面,0刻度应该贴在塑料袋的   (填“袋口”或“底部”)。把吹嘴和吸管安装在袋口,然后将袋口密封。
(3)排出袋内空气后往里面吹气,下列吹气方法中正确的是(  )。
A.轻轻吸气,轻轻呼出
B.深吸一口气,尽力呼出
C.深吸深呼两次
(4)读数:快速收紧袋口,折叠,读出鼓起部分的读数。小文三次的测量结果分别是:2480mL、2630mL和2700mL。你觉得他的肺活量应该记为   。
(5)跑步比赛过程中,小文的呼吸次数   (选填“增加”“减少”或“不变”),这是因为运动时人体需要吸入更多的   (选填“氧气”或“二氧化碳”)。
四、运动和力。
27.(2024四上·文成期末)小文“十一”国庆节与家人出行游玩,在高速公路上,看见了限速牌(如图所示),引起他的思考:在高速路上行驶的车辆的速度太快会造成什么影响?
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小文需要设计制作一辆小车。利用提供的材料设计一辆小车,要求:车身不超过20厘米;用橡皮筋或者气球作动力。
(1)选择图中的材料并进行小车的设计。
材料 设计图(图文结合)
(2)如果用橡皮筋提供动力,为了让小车至少运输1米远,下列方法比较合适的是(  )。
A.橡皮筋缠绕在车轴上的圈数越多越好
B.将橡皮筋绑得更松一点
C.在不打滑的情况下,橡皮筋多缠绕几圈
28.(2024四上·文成期末)小文利用小车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探究在高速路上行驶的车辆的速度太快会造成什么影响。
坡度 ①号小车滑行距离/厘米 ②号小车滑行距离/厘米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处理数据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处理数据
坡度小 4.5 4.9 4.7 4.7 0 0 0 0
坡度中 7.6 7.8 7.9 7.8 0 0 0 0
坡度大 11.2 11.0 11.4 11.2 1.2 1.0 1.4 1.2
(1)每次实验①号小车都能将②号小车撞击并滑行一定的距离,说明运动的小车具有   。
(2)分析数据,可以得出结论:坡度越大,①号小车运动的速度越   (选填“快”或“慢”),小车具有的能量越   (选填“大”或“小”)。
(3)请结合小文的实验分析,说一说为什么在高速路上行驶的车辆的速度不能太快。
五、科学阅读。
29.(2024四上·文成期末)葡萄种子历险记
小文吃葡萄时不小心将一粒种子吞咽了下去,这粒种子在小文的体内经历了一天的历险。首先,它遇到两排白白的、上下坚硬的怪物,差点被轧得粉身碎骨。然后,咕噜一下掉进了“万丈深渊”。刚躲过一劫又进入一个酸溜溜的“大口袋”。后来又钻进了一条曲曲折折、又长又窄的“迷宫”。在这里走了很长时间,身边的物质都神秘消失了。好不容易走出“迷宫”,没想到被推到了一个更大的弯曲“管道”,和很臭的东西混在一起。最后,这粒种子在小文上厕所的时候离开了小文。
根据文章内容选择对应器官。
A.牙齿 B.小肠 C.胃 D.大肠 E.食道
(1)两排白白的、上下坚硬的怪物是指消化器官中的   。
(2)“万丈深渊”是指消化器官中的   。
(3)酸溜溜的“大口袋”是指消化器官中的   。
(4)又长又窄的“迷宫”是指消化器官中的   。
(5)更大的弯曲“管道”是指消化器官中的   。
30.(2024四上·文成期末)小文非常喜欢吃葡萄,以下是他一日三餐的食谱。
早餐 2个包子、一杯牛奶、0.5斤葡萄
午餐 一碗米饭、油焖大虾、红烧鸡翅、1斤葡萄
晚餐 水煮鱼、香菇肉片、0.5斤葡萄
(1)参照“6~10岁学龄儿童平衡膳食宝塔”,你认为他的饮食搭配有哪些不合理的地方,该如何改进?   
(2)对照“6~10岁学龄儿童平衡膳食宝塔”,小文发现:我们每天摄取最多的是   ,这些食物主要含有的营养物质是   ,是人体能量的主要来源。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周围的声音
【解析】【分析】汽车喇叭声来自人造交通工具 —— 汽车,是人类活动产生的声音,不属于自然界发出的声音;呼啸的风声是大气流动的自然现象产生的,青蛙的叫声是自然生物的发声,均属于自然界的声音。故选A。
2.【答案】B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
【解析】【分析】A :河水流动的声音通过液体(水)和气体(空气)传到岸上,体现液体传声;B :士兵通过箭筒(固体)听到马蹄声,直接体现固体传声(固体传声速度快、效果好);
C:潜水员听到岸上声音,通过液体(水)传播,体现液体传声。
故选B。
3.【答案】C
【知识点】摩擦力
【解析】【分析】摩擦力分为滑动摩擦和滚动摩擦。滚动时,物体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小,摩擦力比滑动摩擦小。用滚动方式运送重物,目的是减小摩擦力,更省力。A 错误(物体质量不变);B 错误(滚动会减小而非增大摩擦)。故选C。
4.【答案】C
【知识点】淀粉的检验
【解析】【分析】米饭的主要成分是淀粉,没有甜味。口腔中的唾液含有淀粉酶,能将淀粉分解为有甜味的麦芽糖,因此嚼久了会觉得甜。A 错误(口腔不分泌糖);B 错误(米饭本身无甜味)。故选C。
5.【答案】B
【知识点】淀粉的检验
【解析】【分析】碘酒遇淀粉会变蓝(或蓝紫色),这是检验淀粉的常用方法。米饭富含淀粉,滴加碘酒会变色;猪肉主要含蛋白质和脂肪,番茄主要含维生素和水分,均不含淀粉,滴加碘酒不变色。故选B。
6.【答案】B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
【解析】【分析】声音可以通过气体、固态和液体传播,不能在真空传播。上课铃声响起时,小文和小成处于校园的不同位置却都能听到铃声,这一现象主要说明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方向是向四面八方扩散的。故选B。
7.【答案】A
【知识点】牙齿
【解析】【分析】人体牙齿分为门齿、犬齿、臼齿,功能不同:门齿扁而宽,负责切割食物(如咬断青菜);犬齿尖锐,负责撕碎食物(如咬肉);臼齿宽大,负责咀嚼(研磨食物)。故选A。
8.【答案】C
【知识点】力与运动状态
【解析】【分析】实验中拉动小车前进的力是由垫圈的重力产生的,拉力的大小可用垫圈的个数来表示。拉力(或垫圈的个数)达到一定程度,小车才会运动起来。垫圈越多,重力越大,拉力越大,小车运动得越快故选C。
9.【答案】C
【知识点】呼吸的形成;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
【解析】【分析】运动时呼吸和心跳都会加快,这是因为运动时人体需要更多氧气,加快呼吸可从外界获得更多氧气,同时从外界吸入的更多氧气要靠血液加快流动才能更快地输送到人体各处,所以心脏要加快跳动,促进血液循环加快。AB说法正确;C运动时呼吸和心跳跏加快,是为了让肺和心脏得到更多的休息的说法是错误的。
10.【答案】C
【知识点】声音的强弱
【解析】【分析】声音的强弱(响度)由振动幅度决定:幅度越大,声音越强;幅度越小,声音越弱。实验需控制其他变量(如皮筋松紧、长度),只改变振动幅度。A 选项 “皮筋长振动幅度小”,可与 “皮筋短振动幅度大” 对比,直接体现幅度与响度的关系(长皮筋幅度小→声音弱;短皮筋幅度大→声音强)。故选C。
11.【答案】B
【知识点】弹力
【解析】【分析】弹力是物体发生弹性形变(受力后形状改变,松手后能恢复原状)时产生的力。A:橡皮筋被拉,发生形变,产生弹力;
B:蹦床平放在地面,未受力,未发生形变,无弹力;
C:弹簧被压,发生形变,产生弹力。
故选B。
12.【答案】A
【知识点】耳朵的结构
【解析】【分析】在人耳结构中,耳郭的核心功能是收集声音,其边缘外展、内部微凹的形态,能通过反射汇聚周围的声音。对比三个选项,纸卷喇叭的结构(一端开口外展、内部呈弧形凹陷)与耳郭的形态和功能最为相似,同样能通过类似的结构反射并收集声音。纸吸管、方形纸片不能放大声音;故选A。
13.【答案】A
【知识点】反冲力
【解析】【分析】当物体喷出气体、液体或固体时,被喷出的物质会对物体产生一个反方向的推力,这种力被称为反冲力。喷气式飞机和火箭均通过喷气发动机向后喷出高速气流,利用气流产生的反冲力获得前进的动力,属于依靠反冲力运动的物体;火车的运动则是依靠发动机驱动车轮,通过车轮与轨道的摩擦力前进,并非利用反冲力。
14.【答案】C
【知识点】弹力
【解析】【分析】A :橡皮筋缠绕圈数越多,形变越大,弹力越大,小车获得的动力越大,速度越快;B :橡皮筋缠绕方向决定车轮转动方向,因此小车前进方向与缠绕方向有关;
C :橡皮筋恢复原状后,小车由于惯性(保持运动状态的性质)会继续滑行一段距离,不会立刻停下来。
故选C。
15.【答案】C
【知识点】弹簧测力计
【解析】【分析】A:橡皮筋缠绕圈数越多,形变越大,弹力越大,小车获得的动力越大,速度越快;B :橡皮筋缠绕方向决定车轮转动方向,因此小车前进方向与缠绕方向有关;
C :橡皮筋恢复原状后,小车由于惯性(保持运动状态的性质)会继续滑行一段距离,不会立刻停下来。
故选C。
16.【答案】B
【知识点】摩擦力
【解析】【分析】测力计的核心功能是测量力的大小,需要刻度才能读取数值。题干中已有橡皮筋(类似弹簧,可形变),缺少的是刻度。托盘用于放置被测物体(非必需),金属弹簧并非必需(橡皮筋可替代)。故选B。
17.【答案】B
【知识点】摩擦力
【解析】【分析】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压力大小等因素有关。增大摩擦力的常见方法包括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或增大压力。A: 往门锁里滴加润滑油是减小摩擦力;C: 在车轮和轴之间安装滚珠轴承;将滑动摩擦变为滚动摩擦,属于减小摩擦力的做法,能减少机械磨损。故选B。
18.【答案】A
【知识点】反冲力
【解析】【分析】气球充气后,气体从气球口喷出(假设向左喷气),根据反冲力原理,小车会受到向右的反作用力,因此向右运动。故选A。
19.【答案】C
【知识点】弹簧测力计
【解析】【分析】A:弹簧测力计专门用于测量拉力或力的大小;B:体重秤测量物体的重力(质量 × 重力加速度);
C: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单位:克 / 千克)。
故选C。
20.【答案】A
【知识点】呼吸系统
【解析】【分析】呼吸模拟器中,塑料袋 、气球模拟肺(气体交换场所),薄膜模拟膈肌(控制肺的扩张和收缩),吸管模拟气管(连接口鼻与肺,传递空气)。故选A。
21.【答案】A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
【解析】【分析】地震的巨响属于空气传导的声音。虽然地震波可通过地面(固体)传播,但我们听到的 “响声” 是通过空气(气体)传到耳朵的(固体传声多为震动感,而非听觉上的 “响声”)。故选A。
22.【答案】振动;声波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
【解析】【分析】声音由物体的振动产生,如鼓面振动发声;并以声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如水波扩散。
23.【答案】B;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且固体的传播效果更好,敲击身边的钢管可以通过固体向外传播声音,可引起救援人员的注意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
【解析】【分析】固体(铁管)传声效果比气体(空气)好,敲击铁管的声音能传播得更远,且节省体力(大声呼救易疲劳,声音传播范围小)。
24.【答案】(1)粗细
(2)A
【知识点】声音的高低
【解析】【分析】声音的高低(音调)与物体振动的快慢(频率)有关,振动越快,音调越高。在长度相同的情况下,铁管越细,敲击时振动得越快,发出的声音音调越高。
①是长细铁管,相比同长度的②长粗铁管,其振动频率更高,音调也更高。
③是短粗铁管,虽然题目中主要对比的是长度相同的①和②,但即使考虑长度差异,细管的振动特性仍使其在相同敲击条件下音调高于粗管。
(1)根据图片可以看出这组铁管的特点是长度相同,粗细不同。
(2)敲击这组铁管时,发出声音较高的是①,长细铁管振动频率更高,音调也更高。
(1)根据图片可以看出,这组铁管的特点是长度相同,但粗细不同。
(2)对于同样材质的管子,管子越细,振动频率通常越高,因此声音听起来也就越高。①最细,发出的声音越高,故选A。
25.【答案】(1)A
(2)小肠
(3)C
(4)B
【知识点】食物中的营养;消化器官及其作用;呼吸系统
【解析】【分析】人体的呼吸器官由呼吸道和肺二部分组成。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鼻腔、咽、喉为上呼吸道,气管和支气管为下呼吸道。
(1)葡萄糖是人体可直接利用的能量物质,能快速补充体力;矿泉水仅补水,牛奶主要提供蛋白质(消化吸收慢)。
(2) 小肠是人体主要的消化和吸收器官(长度长、内壁有绒毛,增加吸收面积),食物中的营养(如葡萄糖、氨基酸)主要在小肠被吸收。
(3)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肺泡是气体交换的场所(氧气进入血液,二氧化碳排出)。
(4) 吸气时,空气的路径为:鼻子 / 口腔→气管→肺(气体通过气管进入肺,完成吸气)。
(1)在这种高强度的马拉松比赛中,需要补充大量的能量,适合比赛过程中能量补给的食物是含有葡萄糖的运动饮料。这种饮料能够快速补充运动员流失的电解质和能量,选A。
(2)补充能量后,食物中的营养主要被人体消化器官中的小肠吸收。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它的结构特点,如环形皱褶、绒毛和微绒毛,大大增加了吸收面积。小肠中的消化酶和胆汁等物质帮助分解食物中的营养素,使其能够通过小肠壁进入血液循环。
(3)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是肺,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负责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肺泡是气体交换的基本单位,它们壁薄且富含毛细血管,使得氧气可以进入血液,而二氧化碳可以从血液中释放出来。选C。
(4)呼吸过程开始于空气通过鼻孔或口腔进入。然后,空气通过咽部和喉部进入气管,最后通过支气管分配到肺泡。这个路径确保了空气在到达肺泡进行气体交换之前被过滤、加温和湿润。故选B。
26.【答案】(1)A
(2)底部
(3)B
(4)2700mL
(5)增加;氧气
【知识点】测量肺活量
【解析】【分析】(1) 需选择结实、不易破损的塑料袋(A 应为厚塑料袋,能承受吹气后的膨胀)。
(2) 0 刻度贴在底部,鼓起的部分从底部开始测量,更易读取体积(长度 × 横截面积≈体积)。
(3) 肺活量是指一次尽力吸气后,再尽力呼出的气体总量,因此需 “深吸一口气,尽力呼出”。
(4) 测量肺活量时,取三次测量中的最大值 2700mL (反映肺部最大通气能力)。
(5) 运动时,人体消耗能量增多,需要更多氧气(有氧呼吸供能),因此呼吸次数增加(加快气体交换)。
(1)长条形的塑料袋形状规则,更方便测量,故应选择长条形塑料袋,选A。
(2)0刻度应该贴在塑料袋的底部。这样,在吹气并密封袋口后,可以通过读取鼓起部分的最高处对应的刻度值来近似测量肺活量。
(3)肺活量是指一次尽力吸气后,再尽力呼出的气体总量。轻轻吸气再轻轻呼出不能准确地测量出肺活量,而深吸深呼两次则只能测量出两次的总量,而不是一次的肺活量。故选B。
(4)小文三次的测量结果分别是2480mL、2630mL和2700mL,他的肺活量应该记为三次中的最大值,即2700mL。因为肺活量是指一次尽力吸气后,再尽力呼出的最大气体量,所以应该取三次测量中的最大值作为肺活量。
(5)跑步比赛过程中,小文的呼吸次数会增加。这是因为运动时人体需要吸入更多的氧气来支持肌肉的活动。呼吸次数的增加可以加快氧气的吸入和二氧化碳的排出,从而满足运动时人体对氧气的需求。
27.【答案】(1)选择硬纸盒、吸管、轮子、连接轴、气球等材料可以设计一个小车,如图:
(2)C
【知识点】设计小车
【解析】【分析】设计制作小车的基本步骤是明确问题、制订方案、实施方案、评估与改进。
(1)根据图中的材料选择硬纸盒、吸管、轮子、连接轴、气球等材料设计一个小车; 我们设计小车时,可以用气球作为小车的动力,吸管作为吹起和放气的开关;用纸盒作为小车的车身;底部安装连接轴和车轮。
(2)A :缠绕圈数过多可能导致橡皮筋打滑,无法有效做功;
B :橡皮筋绑得松,弹力小,小车运动距离短;
C :在不打滑的前提下,多缠绕几圈可增加弹力,使小车运动更远。
故选C。
(1)根据图中的材料我们可以对小车进行设计,可以用气球作为小车的动力,用纸盒作为小车的车身。
(2)A.缠绕的圈数越多,橡皮筋释放时产生的扭力会更大,这确实能够帮助小车行驶得更远。但是,如果缠绕得太多,橡皮筋可能会因为过度拉伸而损坏,或者因为摩擦力过大而导致小车启动困难。
B.如果橡皮筋绑得太松,那么在释放能量时,橡皮筋与车轴之间的摩擦力会减小,这样橡皮筋可能会在车轴上滑动而不是有效地转动车轮,导致小车不能顺利行驶。
C.在不打滑的前提下,缠绕橡皮筋的圈数多一些,可以储存更多的弹性势能,这样在释放时就能转换为更多的动能,帮助小车行驶得更远。
故选C。
28.【答案】(1)能量
(2)快;大
(3)车辆的速度越大,具有的能量也越大,因此发生交通事故时造成的伤害就越大。
【知识点】物体在斜面上运动
【解析】【分析】考查小车的运动。运动着的物体具有能量,运动速度越快,能量越大。
(1) 运动的物体具有动能(能量的一种),因此①号小车能撞击②号小车并使其滑行。
(2) 坡度越大,小车下滑时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越多,速度越快,具有的能量越大,因此撞击②号小车的距离越远。
(3) 车辆速度越快,具有的动能越大,发生交通事故时,能量释放造成的碰撞伤害(如车辆损坏、人员伤亡)就越严重。
(1)运动着的物体具有能量。①号小车从斜坡上滑下来时具有一定的速度,与静止的②号小车相遇时会对②号小车造成撞击,自身也会滑行一定的距离,这说明运动着的、有速度的小车具有能量。
(2)在对比实验中,三次实验的坡度不同,小车滑行的距离也不同,这是因为①号小车从斜坡上滑下来时的速度不同导致的。坡度越大,①号小车运动的速度越快,小车具有的能量就越大,滑行的距离也会越远。
(3)根据实验结果可以进行分析推理,高速路上行驶的车辆速度不能太快。因为车辆的速度越大,具有的能量也越大,发生交通事故时产生撞击的后果越严重,造成的伤害也就越大。
29.【答案】(1)A
(2)E
(3)C
(4)B
(5)D
【知识点】消化器官及其作用
【解析】【分析】人在消化食物时,食物会按顺序经过以下消化器官: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最终排出体外。
(1)牙齿是坚硬的咀嚼器官,负责切割、研磨食物。
(2)食道是连接口腔和胃的管道,食物经此进入胃。
(3) 胃内有胃酸,呈酸性,能初步消化蛋白质,类似 “酸溜溜的大口袋”。
(4)小肠长且曲折,是主要吸收场所,食物中的营养在此被吸收(“身边物质神秘消失”)。
(5) 大肠较粗,负责吸收水分,储存粪便(“和很臭的东西混在一起”)。
(1)食物在口腔中被牙齿咀嚼研磨,变成细小的颗粒。“两排白白的、上下坚硬的怪物”是口腔中的牙齿。故选A。
(2)食物经过咀嚼被咽下,进入食道,食道比较长,像“万丈深渊”。故选E。
(3)食道的终点是胃,胃的形状像一个大口袋,里面是含有酸性物质的消化液,对食物进行充分研磨和初步消化。“酸溜溜的大口袋”是胃。故选C。
(4)小肠又长又窄,可以让食物在小肠中经过充分消化,大多数营养物质会在小肠绒毛处被吸收进入体内,因此“身边的物质都神秘消失了”。故选B。
(5)大肠比小肠更宽,食物中无法被吸收的物质会进入大肠,成为粪便,最后排出体外。“和很臭的东西混在一起”说明此处是大肠,故选D。
30.【答案】午餐缺少蔬菜,增加蔬菜,如素炒白菜;晚餐缺少碳水化合物,增加谷类和薯类,如米饭。;奶及奶制品、蔬菜类;蛋白质、维生素
【知识点】平衡膳食
【解析】【分析】合理的膳食应遵循荤素搭配、粗细粮搭配、多种类搭配,并保证每日摄入适量新鲜水果和蔬菜。“平衡膳食宝塔” 中,底层食物(如谷类)需求量最大,越往上需求量越少,顶端(如油脂类)需求量最少。
(1) 根据 “6~10 岁学龄儿童平衡膳食宝塔”,小文的饮食存在以下问题:蔬菜摄入不足,午餐未提及蔬菜,而蔬菜是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的重要来源,缺乏会影响营养均衡;碳水化合物可能不足,晚餐未包含米饭等谷类食物,而碳水化合物是人体能量的主要供给来源,长期缺乏可能影响生长发育。
(2) 在 “平衡膳食宝塔” 中,6~10 岁儿童每日摄取量最多的是奶及奶制品和蔬菜类:
奶及奶制品:主要提供蛋白质和钙,助力骨骼发育和身体组织修复;
蔬菜类:主要提供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维持身体正常代谢和肠道健康。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