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故事及其背后的中国梦  导学案 (共两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我的故事及其背后的中国梦  导学案 (共两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8.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7-25 19:28:55

文档简介

我的故事及其背后的中国梦  导学案 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了解课文以时间为顺序的演讲方式,品味作者通俗易懂又充满感情的语言,了解作者对中美关系的看法与观点。
2、把握作者成长故事背后的特殊含义,从中获取教益。
【学习重点与难点】
1、了解课文以时间为顺序的演讲方式,品味作者通俗易懂又充满感情的语言。
2、把握作者成长故事背后的特殊含义,从中获取教益。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1、带着预习案中问题导学中的问题自主设计预习提纲,通读教材P16-18页内容,对生字生词、重要语句等进行梳理,作好必要的标注和笔记。
2、认真完成基础知识梳理,在“我的疑惑”处填上自己不懂的知识点,在“我的收获”处填写自己对本课自主学习的知识及方法收获。
3、熟记基础知识梳理中的重点知识。
预习案
一、问题导学
1、这是一篇演讲稿,其演讲的思路是怎样的呢?请简要概述。
2、课文的第一段,也就是演讲稿的开头说了什么,作用是什么?
3、本文写了我的哪些故事?在这些故事的背后隐藏着一个怎样的中国梦?
4、本文在写我的故事的时候,穿插讲述了哪些发生在中外的大事件?
二、知识梳理
1、作者及课文简介
白岩松,央视著名主持人,任《焦点访谈》、《新闻周刊》、《感动中国2008》等节目主持人,2000年被授予“中国十大杰出青年”曾获“中国播音与主持”大奖特等奖、“中国金话筒奖”他的主持节目风格深刻而不呆板,活泼而不媚俗,告别了简单播报与表演形式,成为新一代电视人的代表之一。
2009年3月30日,中央电视台主持人白岩松和央视摄制组赴美国拍摄专题片《岩松看美国》,3月31日白岩松及摄制组从纽约驱车赶往耶鲁大学,白岩松向耶鲁师生发表了题为《我的故事以及背后的中国梦》的演讲,以自己出生的年份1968年作为开始,讲述了1968年、1978年、1988年、1998年、2008年五个年份的故事,讲述了自己如何从一个边远小城的绝望孩子,成长为见证无数重要时刻的新闻人,并以个人命运为线索折射了四十年中美关系发生的深刻变化白岩松的幽默向美国学生展现了中国人不一样的一面。
2、基础知识
字音
耶鲁(yē)骚乱(sāo)遗憾(hàn)抚养(fǔ)陌生(mò)边疆(jiāng)缺陷(qūe)遥远(yáo)标志(zhì)印象(yìn)
字形
①骚(sāo)骚乱 ②憾(hàn)遗憾 ③陌(mò)陌生 ④遥(yáo)遥远
搔(sāo)搔痒 撼(hàn)震撼 栢(bǎi)栢草 谣(yáo)谣言
词语
(1)抚养?扶养?赡养
辨析:
抚养:爱护并教养。扶养:养活。赡养:供给生活所需,特指子女对父母在物质上和生活上进行帮助。
“抚养”用于长辈对晚辈或子女之间,“扶养”可用于平辈之间,“赡养”则用于子女对父母之间。
例句:①妻子患重病,丈夫不但不尽    义务,反而起诉离婚。
②广东省人大将“加强对孤寡老人的    ”作为重点提案督办,省民政厅也正在上报具体的解决方案。
③据马来西亚《南洋商报》报道,大马华裔妇女玛利亚欧玛61年前一出生就送给亚裔家庭    ,现欲寻找失散多年的华裔亲人。
(2)突如其来?从天而降
辨析:
突如其来:突然发生。从天而降:比喻出于意外,突然出现。
前者强调宛然发生,后者侧重于突然出现。
例句:①5月19日,广州又迎来新一轮强降雨,豆大密集的雨点夹杂着电闪雷鸣    。
②面对这场   的灾难,广东电台快速反应及时行动,认真策划全线投入,发挥了独有的优势,担当起主流媒体的责任,打响了一场漂亮的救灾报道攻坚战。
三、预习自测
1、这是一篇演讲稿,其演讲的思路是怎样的呢?请简要概述。
参考答案:以自己出生的年份1968年作为开始,讲述了1968年、1978年、1988年、1998年、2008年五个年份的故事,讲述了自己如何从一个边远小城的绝望孩子,成长为见证无数重要时刻的新闻人,并以个人命运为线索折射了四十年中美关系发生的深刻变化。
2、课文的第一段,也就是演讲稿的开头说了什么,作用是什么?
参考答案:说了中国和美国打交道,实际是和耶鲁大学的毕业生在打交道。
作用是:提出耶鲁大学生较感兴趣的话题,引起关注,拉近距离
3、本文写了我的哪些故事?在这些故事的背后隐藏着一个怎样的中国梦?
参考答案:1968年,我出生;1978年,我十岁,生活在一个偏远闭塞的小城,过着贫穷而缺乏梦想的生活;1988年,我二十岁,成为了首都的一名大学生,开始了解美国,拥有了改变生活、实现梦想的机会;1998年,我三十岁,成为央视新闻节目主持人,主持直播当年克林顿总统的演讲;2008年,我四十岁,目睹了中国梦想腾飞的几件大事——神七、奥运,感受到大地震带给国人的苦难,成为北京奥运会直播主持人。
作者的故事,其实也是万千中国人的故事。他梦想的实现的过程,其实也是我们这个伟大的国家梦想实现的过程,是我们国家由贫穷、落后、闭塞向着富裕、进步、开放转变的过程。中国梦: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变得繁荣、富强、团结、和平。
4、本文在写我的故事的时候,穿插讲述了哪些发生在中外的大事件?
参考答案:1968年,世界各地发生骚乱,马丁?路德?金遇刺,但他的“我有一个梦想”却影响世界;1978年,中美建交,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改革开放拉开序幕;1988年,中美经济、文化交流越来越多,中国开始尝试放开很多商品的价格,离市场经济越来越近;1998年,美国总统克林顿访华;2008年,奥巴马成为美国总统,中国举办奥运会,神七上天,四川发生大地震。
探究案
一、合作探究
探究1、文章写1968年时,主要写了世界各地的骚乱与动荡,作用是什么?
这一段要突出的是马丁·路德·金先生的“我有一个梦想”这句话影响了美国乃至全世界,写世界各地的骚乱与动荡,正是这句话诞生的大背景在一个极为混乱与动荡的时代,一个伟大的黑人以生命为代价展现出了他梦想的高贵这样写,说明正是在最恶劣的环境中,梦想才显得更为重要、珍贵。
思路小结: 注重背景与主题的关系,从事件的背景来分析主题事件或观点,发掘其意义与价值。
探究2、讲1988年的故事,作者是如何来展现两国之间关系改变的?
从个人的生活细节入手,展现两国由敌对变为友好,交往加深如不再有带敌视意味的“美帝国主义”的口号,美国产品“可口可乐”已成为国人日常生活用品,美国流行乐影响中国年轻人,美国的经济模式成为中国学习的榜样等。
思路小结: 注意表现主体的角度,任何观点、事件都是从一定的角度来思考观察的。
二、总结整理
1、核心知识:
演讲稿的特点
2、典型方法:
以小见大,注意小大之间的关系。
3、重点问题解决:
怎样从我的成长这样一个小的角度来表现一个大的中国梦。
训练案
一、课中检测与训练(能在5分钟之内完成)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澄澈(chéng)?  骚乱(sāo)???? ?豁免权(huō)???? ?舆论哗然(huá)
B、甄别(zhēn)???? 市侩(kuài?)??? ?软着陆(zháo)?? ? ?温柔敦厚(dūn)
C、抨击(pēng)??? ?未遂(suì)????? 扁桃腺(xiàn)??? ??拈轻怕重(zhān)
D、跛脚(bǒ)????? ?供职(gòng)???? 撂挑子(liào)????? 大雨滂沱(pāng)
参考答案:D 解析:A项,“豁”应读“huò”;B项“着”应读“zhuó”;C项“拈”应讯“niān”
2、下面语段中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2000年悉尼奥运会结束后,白岩松离开《东方时空》,另外创办了一个叫《子夜》的新栏目。白岩松信心百倍,认为准备3个月节目就可以出台。结果在长达一年多的时间里,节目一直没有播出。从一个炙手可热的主持人一下子变成了一个吃闲饭的人,白岩松感到迷茫和失落。性情温和的他开始在家里发脾气。妻子朱宏钧想用母爱的力量来温暖白岩松。她知道白岩松最听母亲的话。于是,她把白岩松的母亲接到了北京。母亲的到来让白岩松欣喜若狂。他不想让母亲看到自己的失意与颓废。于是,他努力在母亲面前打起精神。晚上,母亲常常坐在白岩松的身边,和他聊母子俩走过的不平凡的人生旅程。白岩松的心态渐渐释然:走到这一步,并不是自己没有努力,而是客观原因使然,不应该再苛求自己。就这样,自信、幽默、风风火火的白岩松又回来了!
A、信心百倍???  ?B、炙手可热???? C、吃闲饭????   D、欣喜若狂
参考答案:B 解析:B项,“炙手可热“指手一挨近就感觉热,比喻气焰很盛,权势很大。这是个贬义词,不合语境。
二、课后巩固促提升
1、反思提升:熟记重点知识,反思学习思路和方法,整理典型题本。
2、完成作业: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1988年,那一年我20岁。这个时候我已经从边疆的小城市来到了北京,成为一个大学生。虽然我们今天在中国依然有很多的人在抨击中国的高考的制度,认为它有很多很多的缺陷,但是必须承认正是高考的存在,让我们这样一些非常普通的孩子,拥有了改变命运的机会。当然,这个时候美国已经不再是一个很遥远的国家,它变得很具体。它也不再是那个过去口号当中的“美帝国主义”(众笑,鼓掌),而是变成了生活中很多的细节。这个时候我已经第一次尝试过可口可乐,而且喝完可口可乐之后会觉得中美两个国家真的是如此接近(众笑),因为它几乎就跟中国的中药是一样的(众笑)。那个时候我已经开始非常狂热地喜欢摇滚乐。那个时候正是迈克尔·杰克逊还长得比较漂亮的时候(哄堂大笑)。更重要的是,这个时候的中国,已经开始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因为改革已经进行了十年。那一年中国开始尝试放开很多商品的价格。这在你们觉得是非常不可思议的事情,但是在中国当时是一个很大的迈进,因为过去的价格都是由政府来决定的。但是,就在那一年,因为放开了价格,引起了全国疯狂地抢购,大家都觉得这个时候会有多久,于是要把一辈子都用的食品和用品,买回到家里头。这一年也就标志之着中国离市场经济越来越近了。当然那个时候没有人知道市场经济也会有次贷危机。(众笑)当然我知道那一年1988年对于耶鲁大学来说格外的重要,因为你们耶鲁的校友又一次成为美国的总统。
(1)为了展现1988年的生活经历,作者选取了哪些典型事例?
参考答案:成为年夜学生;第一次喝可口可乐;狂热地喜欢摇滚乐;中国起头测验考试铺开很多商品的价格。
(2)“我”为什么要肯定高考制度的存在?
参考答案:恰是高考的存在,让“我”如许一个很是普通的孩子,拥有了改变命运的机会。
(3)请简要赏析文段中的“这个时候我已经第一次地尝试过可口可乐,而且喝完可口可乐之后会觉得中美两个国家真的是如此接近,因为它几乎就跟中国的中药是一样的”这句话的语言特点。
参考答案:语言诙谐,把可口可乐和中药的相同点活泼形象地揭示给读者,并且这种说法符合二十岁青年的春秋特点,由可乐和中药口感的相似进而认为两个国度很是接近。
附:
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
(2010年高考满分作文?北京卷)
古往今来,人类生生世世在编织着梦想与希冀。遥望苍穹,星空闪烁着诉说着先人祈福的呢喃和虔诚的祷告;那梦想是如此真实,又如此遥远,因为那是心中不灭的追求,是浮于现实的繁华与幻想。
穴鸠的现实是“决起而飞,枪榆方而止”;溪流的现实是在石缝间浅吟低唱着“靡靡之音”;老马的现实是“眼前飘过一阵鞭影,我只低头瞧着脚下”。它们早已身陷于现实的泥潭而不能自拔,麻木的心灵早已放弃了拥有梦想遥望天边的权利。于是梦想的翅膀飘然远去,现实的枷锁架在脖项。
收回遐想的思绪,我才发现梦想就是天边的星辰,永不熄灭地照亮匆匆的人生;现实就是脚下的土地,踏实而厚重地记录行路的足迹。人,既不能活于华而不实的梦想里,也不要沉湎于现实的喧嚣中。在人生的道路中,应是左边种植梦想,右边种植真实,随时采撷,收获希望。
寻着古人的来路,我听到了杜工部“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的呼唤,这是忧国忧民的呐喊,是杜甫心中最大的梦想。(课本素材运用)收回目光,我听到了鲁迅先生仰望星空的感叹:“寄意寒星全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这是先生“用笔救国”的梦想,他纵然对现实失望,但没有绝望,彷徨中的呐喊唤起了国人的奋起和努力。
追溯着世界的旅途,我看到了麦哲伦环游世界的梦想,他用广阔的胸怀迎接波澜壮阔的波涛,用梦想书写着生命的厚重与责任。纵使行程中的他遭到土著人的屠戮,现实的残酷却没有将他的梦想抹杀削弱。后人沿着他梦想的轨迹,走向世界。收回目光,我看到了马丁?路德?金的梦想,丑陋而顽固的现实一次又一次打击着这位“追梦者”,但他的梦想凝集了所有黑人的正义和力量,现实,终于因他的执著而跪拜在这一伟大民族战士的脚下。我又看到了徐本禹朴实无华的笑容,他没有像自己的同学一样追求花前月下香车宝马,更没有因现实的残缺而逃遁,而是倾自己的梦想于偏远支教之中。他们,都是现实中坚强的追梦者!
寻着古往今来的道路,我探头仰望天边的星空。梦想与现实交轨在人的生命中,让我们用胸怀天地的壮志凌云拥抱梦想,用虚怀若谷的情怀书写现实中人生华美的篇章吧!
【感悟思考】文章开篇扣题,直接表述自己的观点,态度鲜明。作者紧紧围绕“梦想是心中不灭的追求,是浮于现实的繁华与幻想”选材,开篇即引用庄子《逍遥游》和臧克家《老马》里的名句来阐释梦想与现实的关系;接着又先后引用了杜甫、鲁迅、马丁?路德?金等人物事例和名句,列举杜甫、鲁迅、马丁?路德?金的梦想。语言流畅灵动,论证充分,脉络清晰,层次分明,有很强的说服力。
我的故事及其背后的中国梦  导学案 第2课时
【学习目标】
1、深入理解文章内容,弄清文章的中心。
2、了解我的故事以及故事背后的中国梦。
3、学习、了解演讲稿的特点。
【学习重点与难点】
1、了解我的故事以及故事背后的中国梦。
2、学习、了解演讲稿的特点。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1、带着预习案中问题导学中的问题自主设计预习提纲,通读教材P16-18页内容,梳理文章结构,弄清文章特点,对重要信息作好必要的标注和笔记。
2、认真完成基础知识梳理,在“我的疑惑”处填上自己不懂的知识点,在“我的收获”处填写自己对本课自主学习的知识及方法收获。
3、熟记基础知识梳理中的重点知识。
预习案
一、问题导学
1、讲1988年的故事,作者是如何来展现两国之间关系改变的?
2、白岩松的成长故事给了你什么启示?
3、本文的中心主旨是什么?
二、知识梳理
1、演讲稿以及相关特点:
演讲又称演说、讲演,是指一个人在较为隆重的仪式上和某些公众场所运用有声语言和态势语言就某些问题、某件事件向听众发表意见、讲述见解、讲明事理、宣传主张、抒发感情的信息交流活动。演讲稿也叫演讲词,它是在大会上或其他公开场合发表个人的观点、见解和主张的文稿。
演讲稿像议论文一样论点鲜明、逻辑性强、富有特点,但它又不是一般的议论文。它是一种带有宣传性和鼓动性的应用文体,经常使用各种修辞手法和艺术手法,具有较强的感染力。
演讲稿至少有两个方面的作用:其一,通过对思路的精心梳理,对材料的精心组织,使演讲内容更加深刻和富有条理。其二,可帮助演讲者消除临场紧张、恐惧的心理,增强演讲者的自信心。
严格地讲,演讲是演讲者与听众、听众与听众的三角信息交流,演讲者不能以传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情绪为满足,他必须能控制住自己与听众、听众与听众情绪的应和与交流。所以,为演讲准备的稿子就具有以下六个特点:
第一:针对性。演讲是一种社会活动,是用于公众场合的宣传形式。它为了以思想、感情、事例和理论来晓喻听众,打动听众,“征服”群众,必须要有现实的针对性。所谓针对性,首先是作者提出的问题是听众所关心的问题,评论和论辨要有雄辩的逻辑力量,要能为听众所接受并心悦诚服,这样,才能起到应有的社会效果;其次是要懂得听众有不同的对象和不同的层次,而“公众场合”也有不同的类型,如党团集会、专业性会议、服务性俱乐部、学校、社会团体、宗教团体、各类竞赛场合,写作时要根据不同场合和不同对象,为听众设计不同的演讲内容。
第二:可讲性。演讲的本质在于“讲”,而不在于“演”,它以“讲”为主、以“演”为辅。由于演讲要诉诸口头,拟稿时必须以易说能讲为前提。如果说,有些文章和作品主要通过阅读欣赏,领略其中意义和情味,那么,演讲稿的要求则是“上口入耳”。一篇好的演讲稿对演讲者来说要可讲;对听讲者来说应好听。因此,演讲稿写成之后,作者最好能通过试讲或默念加以检查,凡是讲不顺口或听不清楚之处(如句子过长),均应修改与调整。
第三:鼓动性。演讲是一门艺术。好的演讲自有一种激发听众情绪、赢得好感的鼓动性。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依靠演讲稿思想内容的丰富、深刻,见解精辟,有独到之处,发人深思,语言表达要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如果演讲稿写得平淡无味,毫无新意,即使在现场“演”得再卖力,效果也不会好,甚至相反。
第四:整体性。演讲稿并不能独立地完成演讲任务,它只是演讲的一个文字依据,是整个演讲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演讲主体、听众对象、特定的时空条件,共同构成了演讲活动的整体。撰写演讲稿时,不能将它从整体中剥离出来。为此,演讲稿的撰写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根据听众的文化层次、工作性质、生存环境、品位修养、爱好愿望来确立选题,选择表达方式,以便更好地沟通。其次,演讲稿不仅要充分体现演讲者独到、深刻的观点和见解,而且还要对声调的高低、语速的快慢、体态语的运用进行设计并加以注释,以达到最佳的传播效果。另外,还要考虑演讲的时间、空间、现场氛围等因素,以强化演讲的现场效果。
第五:口语性。口语性是演讲稿区别于其他书面表达文章和会议文书的重要方面。书面性文章无需多说,其他会议文书如大会工作报告、领导讲话稿等,并不太讲究口语性,虽然由某一领导在台上宣读,但听众手中一般也有一份印制好的讲稿,一边听讲一边阅读,不会有什么听不明白的地方。演讲稿就不同了,它有较多的即兴发挥,不可能事先印好讲稿发给听众。为此,演讲稿必须讲究“上口”和“入耳”。所谓上口,就是讲起来通达流利。所谓入耳,就是听起来非常顺畅,没有什么语言障碍,不会发生曲解。具体要做到:把长句改成适听的短句;把倒装句改为常规句;把听不明白的文言词语、成语加以改换或删去;把单音节词换成双音节词;把生僻的词换成常用的词;把容易误听的词换成不易误听的词。这样,才能保证讲起来朗朗上口,听起来清楚明白。
第六:临场性。演讲活动是演讲者与听众面对面的一种交流和沟通。听众会对演讲内容及时作出反应:或表示赞同,或表示反对,或饶有兴趣,或无动于衷。演讲者对听众的各种反映不能置之不顾,因此,写演讲稿时,要充分考虑它的临场性,在保证内容完整的前提下,要注意留有伸缩的余地。要充分考虑到演讲时可能出现的种种问题,以及应付各种情况的对策。总之,演讲稿要具有弹性,要体现出必要的控场技巧。
三、预习自测
1、讲1988年的故事,作者是如何来展现两国之间关系改变的?
参考答案:从个人的生活细节入手,展现两国由敌对变为友好,交往加深。如不再有带敌视意味的“美帝国主义”的口号,美国产品“可口可乐”已成为国人日常生活用品,美国流行乐影响中国年轻人,美国的经济模式成为中国学习的榜样等。
2、白岩松的成长故事给了你什么启示?
参考答案:从一个边远小城的绝望孩子,成长为见证无数重要时刻的新闻人他依靠知识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中国的发展也给这些没有梦想的边城孩子提供了改变命运的机会,个人的发展又促进了中国的进步。
3、本文的中心主旨是什么?
参考答案:本文通过作者讲述自己的故事,其实也是我们这个伟大的国家梦想实现的过程,藉此告诉听众,中国在逐渐摆脱贫穷与闭塞,越来越开放、富裕,与美国的关系不再是敌对,而是唇齿相依。他希望听众能了解到一个真实的,充满活力与梦想的中国,能够以友好客观的态度去了解这个国家最真实的一面。
4、理解鉴赏下面的语句。
(1)但是那一年我们更应该记住的是马丁?路德?金先生遇刺,虽然那一年他倒下了,但是“我有一个梦想”的这句话却真正地站了起来,不仅在美国站起来,在全世界站起来。
解析:这句话突出的是马丁?路德?金先生的“我有一个梦想”这句话影响了美国乃至全世界,写世界各地的骚乱与动荡,正是这句话诞生的大背景。在一个极为混乱与动荡的时代,一个伟大的黑人以生命为代价展现出了他梦想的高贵。这样写,说明正是在最恶劣的环境中,梦想才显得更为重要、珍贵。
(2)当然也是在这一年年初,我开上了我人生的第一辆车。这是我在我过去从来不会想到的,中国人有一天也可以开自己的车。
解析:作者用自身的故事,表达对改革开放后祖国繁荣富强的由衷的喜悦和激动。“中国人有一天也可以开自己的车”昭示着伟大的中国正在逐步崛起,我们的中国梦一定会实现,一个繁荣、富强、团结、和谐的大国一定会在世界的东方屹立崛起。也为下段写中国梦的绽放——北京奥运、神七升空做了铺垫。
探究案
一、合作探究
探究1、写克林顿在华演讲直播,作用是什么?
展现中国越来越开放的一面,同时也通过美国方的做法告诉听众应该以一种更加开放、与时俱进的态度来看待中国,来加深两者间的交流另外,将我的人生经历与国家大事勾连起来了。
思路小结: 举例是为了印证和突出强化,结合上下文内容来具体分析。
探究2、这是一篇演讲辞,演讲的内容不能只是客观地叙述事情,还必须表明自己的主张,阐明自己的见解,从而影响启发听众本篇文章,作者要向听众传递怎样的观点与思想?
作者藉此告诉听众,中国在逐渐摆脱贫穷与闭塞,越来越开放、富裕,与美国的关系不再是敌对,而是唇齿相依他希望听众能了解到一个真实的,充满活力与梦想的中国,能够以友好客观的态度去了解这个国家最真实的一面。
思路小结: 结合演讲的特点来理解。
二、总结整理
1、核心知识:
弄清什么叫“演讲”“演讲稿”
2、典型方法:
分析文章结构,从而把握文章特点;结合上下文来理解分析。
3、重点问题解决:
演讲稿的认知学习
训练案
一、课中检测与训练(能在5分钟之内完成)
1、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痛并快乐着》是一本随笔集,包含了白岩松从1989年毕业至今十年的所见所感。读了他的随笔,你会发现“痛并快乐着”既是白岩松现时自身的状态,也表达了他对于人生、对于社会存在的普遍状态的理解。
B、对每一个参观者来说,世博会也是名副其实的美食博览会。在世博园区的各个餐饮点,聚集了中国种地的美味和来自世界五大洲的风味。
C、本文指出房地产市场的宏观调控成效不大是由于长期以来与房地产市场发展紧密相关的制度改革滞后造成的,并详细分析了影响我国房地产市场发展的制度因素。
D、我们必须坚持用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眼光、战略手段和战略思维,来审视、谋划、解决我国突出的环境问题,摸索出一条代价小、可持续的环境优化发展的新路子。
参考答案:A 解析:B项,“聚集”和“风味”搭配不当;C项,“由于……造成的”句式杂糅;D项,应改为“战略眼光、战略思维和战略手段”,和后文的“审视、谋划、解决”相呼应。
二、课后巩固促提升
1、反思提升:熟记重点知识,反思学习思路和方法,整理典型题本。
2、文中有这样一句话:“无论是期待了很久的北京奥运会,还是‘神舟’七号中国人第一次在太空行走,那都是我们期待了很久的一个梦想。”请采用“无论……还是……”的句子,再写两个句子。
解析:所写句子符合句式特点即可,且前后是并列的关系。参考:无论是夏日里亭亭玉立的荷花,还是在寒冬中傲立风雪的腊梅,它们都能带给我们赏心悦目的美感;无论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还是“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谭嗣同,他们都用生命和鲜血写出撼天动地的正义之歌。
3、下面是一份有关尝试加快效果的实验结果材料,试根据这个材料,完成后面两题。
有关尝试加快效果的实验结果
16个无意义音节回忆百分数
5段传纪文回忆百分数
时 间 分 配
立刻
4小时后
立刻
4小时后
全部时间诵读
35
15
35
16
1/5用于尝试回忆
50
26
37
19
2/5用于尝试回忆
54
28
41
25
3/5用于尝试回忆
57
37
42
26
4/5用于尝试回忆
74
48
42
26
(1)根据表中数据的纵向对比,我们可以发现一条带有普遍意义的识记规律,即:
(2)采用“不能……,而应该……”的句式,写出这份实验材料给我们的启示:
解析:解答第(1)问时首先要看调查的内容,即“尝试回忆”所用时间多少的问题,后面提供的是一些数字,且数字从上到下呈递增趋势。解答(2)问时既要联系调查的内容,又要看数字的内部规律,同时还要采用所给的句式。
参考答案:(1)用于尝试回忆的时间越多,背诵效果就越好。
     (2)背诵材料不能死记硬背,而应该分配更多的时间用于尝试回忆,以提高背诵(或识记)效果。
附:
我的追求,我的世界
(2010年高考满分作文?天津卷)
鱼生活在水中,因为它沉浸于流动不息的世界;鹰生活在天空,因为它陶醉于自由自在的世界;草生活在土地,因为它享受于脚踏实地的世界。而,我,90后的一员,生活在充满追求的世界中。
身边林林总总的人,即便从不说出口,但每个人心里都存在着一份炽热的追求,把心灼烧的滚烫。那镶嵌着三年时光的齿轮,不断地被勤劳和汗水润滑,一刻不曾停歇的转动——向着,我们的追求。
我在不断地攀爬,在人流涌动的崖壁上攀爬,累了的时候,就观赏“半壁见海日”的风光,倦了的时候,就想象“长风破浪会有时”的希望,疲了的时候,就体味“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信仰。(课本素材运用)在前进的路上,我必须同身边的人一样,追求,向上,直至高考的崖壁,纵身一跃,坠入奋斗的海洋,游至成功的彼岸。
我相信,在昏黄的灯光下,伴着表针的走动,每个人都会在心中勾勒着那追求的图案,将其披挂在心的战场上,浴血奋战。这个充斥着拼搏的世界,就像一个圆圈,敢于走出去,才能看到成功的光环。
我知道,追求的精灵在我身边舞蹈,它在以我笔纸的摩擦声为乐音而舞蹈,在为我心中无数次的自勉自励而舞蹈,它因我的执着和矻孜而舞蹈,那舞,让掌上的赵飞燕都失色,令凌空的貂蝉都黯然。
我明白,那份追求被我一笔一笔地刻画在心中,充斥着我的世界,它在我的生活中放了盐,一下子全是鲜美的菜肴。
我看到,曾经的一个边远小城的绝望孩子(白岩松)因为不懈追求,此刻坐在中央电视台的演播厅,正直播着北京奥运会精彩的比赛。(课本素材运用)
是的,我想象,用我五分之一的生命所学来的知识,去实现我的追求,徜徉于非洲广阔的大草原,看奔驰的角马,看凌厉的狮子,看精明的鬣狗……这份想象寓于我的追求之中,伴我走过困难,迷茫与痛苦,跨过河流,荆棘和高山。
是的,我坚信,只要我的世界中存在追求,我就不会失去奋斗的勇气,我用我的青春笃誓,来坚持我的信仰,我用我的汗水耕耘,来拥抱我的追求。只要我的世界存在追求,我就能拨开前方溟濛的雾气,看见耀眼的太阳,挥洒温暖的光芒。只要我的世界存在追求,我就会燃烧,做灯塔,做蜡烛,哪怕是火柴。
我,90后的一员,生活在充满追求的世界中,向往成功的彼岸。
【感悟思考】本文选材典型,结构严谨,立意新颖,语言流畅且富有激情,是一篇清新优美的抒情散文。作者善于运用联想组织选材,文章开头即采用正向联想由鱼、鹰、草生活的环境引出“我”生活在充满追求的世界中。行文中,作者进一步采用正向联想,广泛选用课本素材,如“半壁见海日”“长风破浪会有时”“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等诗词名句的运用既充实了文章内容,诗化了文章语言,又增加了文章的文化内涵;选用白岩松的演讲辞《我的故事以及背后的中国梦》里白岩松的事例既充实了文章的素材,又增强了文章的现实性和说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