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黄石市大冶市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上册期末学业质量监测科学试卷
一、填空。(每空3分,共24分)
1.(2025五上·大冶期末)成语“立竿见影”指的是光的 现象。
2.(2025五上·大冶期末)生物体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各个体之间在性状上存在着 的现象。
3.(2025五上·大冶期末)恐龙是从蛋里孵化出来的,这种繁殖方式叫 。
4.(2025五上·大冶期末) 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 构成的。
5.(2025五上·大冶期末)太阳能灶的原理是 。
6.(2025五上·大冶期末)牛顿通过 把太阳光分解成七种单色光。
7.(2025五上·大冶期末)水沸腾后持续加热,热水的温度 。
8.(2025五上·大冶期末)鱼缸里的水变绿了,是 大量繁殖的结果。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6分)
9.(2025五上·大冶期末)以下关于热传递的方式,说法错误的是( )。
A.热可以从物体的某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
B.热可以通过直接接触,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
C.两个物体不直接接触,热是没法从一个物体传递到另一个物体的
10.(2025五上·大冶期末)不同物质的传热性能不同,光脚踩在( )感觉最凉。
A.瓷砖 B.地板 C.地毯
11.(2025五上·大冶期末)孟德尔运用( )方法发现了生物遗传的基本规律。
A.数学 B.语文 C.科学
12.(2025五上·大冶期末)安装太阳能热水器时,一般都是( )。
A.平放 B.竖放 C.斜放
13.(2025五上·大冶期末)下列物质中最适合用作散热材料的是( )。
A.塑料 B.陶瓷 C.铁
14.(2025五上·大冶期末)在显微镜下,我们观察到了如图所示的一种微小生物,这是( )。
A.新月虫 B.衣藻 C.钟型虫
15.(2025五上·大冶期末)小孔成像成的是( )的像。
A.倒立 B.正立 C.水平横着
16.(2025五上·大冶期末)彩虹的形成是光的( )现象。
A.直线传播 B.色散 C.反射
三、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每小题2分,共16分)
17.(2025五上·大冶期末)双胞胎的相貌是完全一样的。( )
18.(2025五上·大冶期末)豌豆是闭花传粉自花授粉。( )
19.(2025五上·大冶期末)根据恐龙牙齿化石的特点,不可以推测出恐龙的食性。( )
20.(2025五上·大冶期末)任何光都可以通过三棱镜分解成多种单色光。( )
21.(2025五上·大冶期末)所有的物体都有热胀冷缩的特点。( )
22.(2025五上·大冶期末)注射疫苗是预防传染病的一种方法。( )
23.(2025五上·大冶期末)树在水中的倒影,是水对光的反射而成的像。( )
24.(2025五上·大冶期末)物体吸热的本领只与它的颜色有关。( )
四、连线题。(共8分)
25.(2025五上·大冶期末)连线。
五、作图题。(共12分)
26.(2025五上·大冶期末)如何利用两面镜子照亮阴影里的玩具?请画出光的传播路线图。
六、探究题。(共24分,其中1小题8分,2小题6分,3小题每空2分)
27.(2025五上·大冶期末)加热水平或倾斜的金属丝的一端,有什么现象发生?加热另一端,现象相同吗?
28.(2025五上·大冶期末)将蜡均匀涂抹在铁皮上,加热铁皮的一边或中心位置,会有什么现象发生呢?
29.(2025五上·大冶期末)下图是热传导实验,在铁丝上的不同位置穿了A、B、C、D、E五个蜡环。
(1)当酒精灯在图中位置加热一段时间后,酒精灯右侧的四个蜡环中,最先掉落的是 ,最后掉落的是 。
(2)从蜡环掉落情况来看,可以得出热是从 传递的。
(3)加热过程中蜡环E (填“会”或“不会”)掉下,由此可以得出热的传递是 (填“可以”或“不可以”)向不同方向传递的?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直线传播
【知识点】光的传播
【解析】【分析】“立竿见影” 是因为杆子挡住了光的传播路径,在地面形成阴影,体现了光沿直线传播的特性 ——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遇到不透明物体时会形成影子。
2.【答案】相似
【知识点】遗传
【解析】【分析】生物体的亲代与子代之间、子代个体之间,在性状上常常存在相似的现象,这种现象被称为遗传。简单来说,就是亲代的各种性状(如形态、特征等)会传递给子代。如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正是遗传现象的典型体现 —— 西瓜的种子长出的还是西瓜,豆子的种子长出的还是豆子,亲代与子代在物种特征上保持了相似性。遗传保证了生物性状的稳定传递,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基本特征之一。
3.【答案】卵生繁殖
【知识点】卵生
【解析】【分析】通过卵(蛋)繁殖后代的方式称为卵生,恐龙、鸟类、爬行类等均为卵生动物,与胎生(如哺乳动物)区别在于胚胎发育在体外完成。
4.【答案】细胞
【知识点】生物细胞
【解析】【分析】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根据有无成形细胞核可分为原核细胞(如细菌)和真核细胞(如动植物细胞)。单细胞生物(如草履虫)依靠单个细胞完成全部生命活动,多细胞生物则通过细胞分化形成组织、器官等结构体系。而病毒不具备细胞结构,仅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遗传物质组成,需寄生在活细胞内才能增殖,这是其区别于其他生物的重要特征。
5.【答案】光的反射和聚光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太阳能灶通常利用凹面镜对光的反射作用,将太阳光会聚到一点,使该点温度升高,实现能量集中利用,核心是光的反射与能量会聚。
6.【答案】三棱镜
【知识点】光的折射
【解析】【分析】牛顿利用三棱镜使太阳光发生色散,将白光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单色光,证明了白光是复合光。
7.【答案】不变
【知识点】水在加热过程中的变化
【解析】【分析】水沸腾时,虽然持续吸热,但温度保持在沸点(标准大气压下为 100℃)不变,多余热量用于液态水转化为气态水蒸气(汽化吸热)。
8.【答案】微生物
【知识点】微生物
【解析】【分析】微生物指的是细菌、病毒、真菌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生物、显微藻类等在内的一大类生物群体,它个体微小,与人类关系密切。鱼缸水中的藻类(如绿藻) 利用水中养分和阳光大量繁殖,使水呈现绿色,属于单细胞植物的繁殖现象。
9.【答案】C
【知识点】热传递
【解析】【分析】热的传递方式主要有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
A:热可在物体内部传递(如金属棒一端加热,另一端变热),正确B:热可通过直接接触传递(如手摸热水杯变热),正确
C 热可通过辐射传递(如太阳加热地球,无需接触),错误
故选C。
10.【答案】A
【知识点】材料的导热性
【解析】【分析】不同的物体导热性能不同,热的良导体导热快散热也快。
A:瓷砖热的良导体强,能快速吸收脚部热量,感觉凉;B:地板热的良导体中等,吸热速度较慢;
C:地毯热的不良导体弱,隔热性好,吸热慢,感觉较暖;
故选A。
11.【答案】C
【知识点】遗传
【解析】【分析】孟德尔运用科学方法发现了生物遗传的基本规律。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对后代性状进行数学统计分析进行比例计算,发现了遗传因子的传递规律。故选C。
12.【答案】C
【知识点】太阳能
【解析】【分析】太阳能热水器需最大限度接收太阳光,斜放可根据当地纬度调整角度,使集热管与太阳光线夹角更接近垂直,提高吸热效率,故选 C。
13.【答案】C
【知识点】材料的导热性
【解析】【分析】 不同物体的导热本领存在差异;热的良导体善于传热,吸热快、散热也快(如铁),适合制作散热材料;热的不良导体不善于传热,吸热慢、散热也慢(如塑料、陶瓷),适合用作保温材料。故选C。
14.【答案】B
【知识点】微生物
【解析】【分析】显微镜主要由目镜、调节旋钮、物镜、载物台、反光镜等组成。我们使用显微镜观察到了如图所示的一种微小生物,这是衣藻,是水中常见的微生物。衣藻是单细胞藻类,有叶绿体(呈绿色)和鞭毛,是显微镜下常见的微小生物;新月虫、钟型虫不常见,故选 B。
15.【答案】A
【知识点】光的传播
【解析】【分析】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当光线穿过小孔时,会沿直线传播,在光屏上形成物体的像。由于光线是从物体上下、左右各个点沿直线穿过小孔的,因此所成的像会呈现上下颠倒、左右相反的特点。故选A。
16.【答案】B
【知识点】光的折射;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阳光进入空气中的水滴后,发生折射→反射→再折射,不同颜色光的折射角度不同,被分解为七色光,即色散现象,故选 B。
17.【答案】错误
【知识点】外貌特征
【解析】【分析】同卵双胞胎由一个受精卵分裂形成,基因高度相似,但受环境影响(如生长位置)会有细微差异;异卵双胞胎基因差异较大,相貌更不同,因此 “完全一样” 错误。
18.【答案】正确
【知识点】授粉
【解析】【分析】豌豆花未开放时,雄蕊的花粉已传到雌蕊柱头上(闭花传粉),且同一朵花内完成授粉(自花授粉),这一特性使豌豆杂交实验结果更可靠,孟德尔因此选择豌豆作为实验材料。
19.【答案】错误
【知识点】化石;恐龙
【解析】【分析】食肉恐龙的牙齿锋利尖锐,适合撕裂肉类;食草恐龙的牙齿扁平宽大,适合研磨植物),因此可通过牙齿化石推测食性,题目说法错误。
20.【答案】错误
【知识点】光的折射
【解析】【分析】三棱镜分解光的前提是入射光为复合光,即包含多种不同波长的光。单色光(如红光、绿光)不能被三棱镜分解;只有复合光(如太阳光、白光)才能被分解为多种单色光,因此题目说法错误。
21.【答案】错误
【知识点】固体的热胀冷缩
【解析】【分析】大多数物体具有热胀冷缩特性, 物体在一般状态下,受热以后体积会膨胀,在受冷的状态下体积会缩小。 但水在 0~4℃时反常膨胀(温度升高,体积缩小),冰的密度小于水,因此 “所有物体” 说法错误。
22.【答案】正确
【知识点】微生物与健康
【解析】【解答】传染病大多是由病菌引起的,注射疫苗是预防传染病的一种方法。
【分析】本题考查预防传染病的方法。
23.【答案】正确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光线传播到两种介质的表面上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水面相当于平面镜,树的光线射到水面后发生镜面反射,反射光线进入人眼,人看到的倒影是反射形成的虚像,因此正确。
24.【答案】错误
【知识点】光与热
【解析】【解答】物体吸热的本领与其自身的颜色以及粗糙程度有关。所以题目的说法是错误的。
【分析】物体的颜色越深,表面越粗糙,其吸热的本领就越大。
25.【答案】
【知识点】微生物
【解析】【分析】图一:草履虫,形状像倒放的草鞋,有纤毛;
图二:变形虫,身体可变形,通过伪足运动;
图三:鼓藻,单细胞藻类,细胞对称,呈鼓形;
图四:船型硅藻,外壳像小船,有花纹;
26.【答案】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光反射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用一本书挡住手电筒的光,使玩具处于阴影中;放置第一面镜子,让手电筒的光照射到镜面上,反射光线指向第二面镜子;调整第二面镜子角度,使反射光线照射到阴影里的玩具车。路线:手电筒→第一面镜子(反射)→第二面镜子(反射)→玩具车。
27.【答案】火柴依次掉落,现象相同,热由高向低移动。
【知识点】热传递
【解析】【分析】金属是热的良导体,导热性好。用酒精灯加热金属丝一端时,热量会从高温端向低温端传递,使靠近加热端的火柴先受热掉落,其余依次掉落。这体现了热传导(热从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若加热另一端,因热传导方向不变,火柴仍从加热端依次掉落,现象相同。
28.【答案】四周扩散,热从高向低传递。
【知识点】热传递
【解析】【分析】在涂满蜡油的圆形铁片上加热(无论加热边缘还是中心),会观察到加热处的蜡最先融化,随后融化的区域逐渐向四周扩散。这一现象表明:热具有从物体温度较高的部分向温度较低的部分传递的特性,即热量会沿着温度梯度扩散,直至铁片各部分温度趋于一致。
29.【答案】A;D;高向低;会;可以
【知识点】热传递
【解析】【分析】热传导是依靠直接接触,让热从一个物体传到另一个物体,或从物体的一部分传到另一部分。另外两种方式是对流和热辐射(无需直接接触即可传热)
(1)假设酒精灯加热铁丝左侧,离加热点越近的蜡环先受热熔化,因此最先掉落的是 A,最后掉落的是 E。
(2)热是从温度高的地方向温度低的地方传递的。
(3)蜡环 E会掉下,说明热的传递可以向不同方向进行。
1 / 1湖北省黄石市大冶市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上册期末学业质量监测科学试卷
一、填空。(每空3分,共24分)
1.(2025五上·大冶期末)成语“立竿见影”指的是光的 现象。
【答案】直线传播
【知识点】光的传播
【解析】【分析】“立竿见影” 是因为杆子挡住了光的传播路径,在地面形成阴影,体现了光沿直线传播的特性 ——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遇到不透明物体时会形成影子。
2.(2025五上·大冶期末)生物体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各个体之间在性状上存在着 的现象。
【答案】相似
【知识点】遗传
【解析】【分析】生物体的亲代与子代之间、子代个体之间,在性状上常常存在相似的现象,这种现象被称为遗传。简单来说,就是亲代的各种性状(如形态、特征等)会传递给子代。如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正是遗传现象的典型体现 —— 西瓜的种子长出的还是西瓜,豆子的种子长出的还是豆子,亲代与子代在物种特征上保持了相似性。遗传保证了生物性状的稳定传递,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基本特征之一。
3.(2025五上·大冶期末)恐龙是从蛋里孵化出来的,这种繁殖方式叫 。
【答案】卵生繁殖
【知识点】卵生
【解析】【分析】通过卵(蛋)繁殖后代的方式称为卵生,恐龙、鸟类、爬行类等均为卵生动物,与胎生(如哺乳动物)区别在于胚胎发育在体外完成。
4.(2025五上·大冶期末) 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 构成的。
【答案】细胞
【知识点】生物细胞
【解析】【分析】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根据有无成形细胞核可分为原核细胞(如细菌)和真核细胞(如动植物细胞)。单细胞生物(如草履虫)依靠单个细胞完成全部生命活动,多细胞生物则通过细胞分化形成组织、器官等结构体系。而病毒不具备细胞结构,仅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遗传物质组成,需寄生在活细胞内才能增殖,这是其区别于其他生物的重要特征。
5.(2025五上·大冶期末)太阳能灶的原理是 。
【答案】光的反射和聚光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太阳能灶通常利用凹面镜对光的反射作用,将太阳光会聚到一点,使该点温度升高,实现能量集中利用,核心是光的反射与能量会聚。
6.(2025五上·大冶期末)牛顿通过 把太阳光分解成七种单色光。
【答案】三棱镜
【知识点】光的折射
【解析】【分析】牛顿利用三棱镜使太阳光发生色散,将白光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单色光,证明了白光是复合光。
7.(2025五上·大冶期末)水沸腾后持续加热,热水的温度 。
【答案】不变
【知识点】水在加热过程中的变化
【解析】【分析】水沸腾时,虽然持续吸热,但温度保持在沸点(标准大气压下为 100℃)不变,多余热量用于液态水转化为气态水蒸气(汽化吸热)。
8.(2025五上·大冶期末)鱼缸里的水变绿了,是 大量繁殖的结果。
【答案】微生物
【知识点】微生物
【解析】【分析】微生物指的是细菌、病毒、真菌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生物、显微藻类等在内的一大类生物群体,它个体微小,与人类关系密切。鱼缸水中的藻类(如绿藻) 利用水中养分和阳光大量繁殖,使水呈现绿色,属于单细胞植物的繁殖现象。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6分)
9.(2025五上·大冶期末)以下关于热传递的方式,说法错误的是( )。
A.热可以从物体的某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
B.热可以通过直接接触,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
C.两个物体不直接接触,热是没法从一个物体传递到另一个物体的
【答案】C
【知识点】热传递
【解析】【分析】热的传递方式主要有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
A:热可在物体内部传递(如金属棒一端加热,另一端变热),正确B:热可通过直接接触传递(如手摸热水杯变热),正确
C 热可通过辐射传递(如太阳加热地球,无需接触),错误
故选C。
10.(2025五上·大冶期末)不同物质的传热性能不同,光脚踩在( )感觉最凉。
A.瓷砖 B.地板 C.地毯
【答案】A
【知识点】材料的导热性
【解析】【分析】不同的物体导热性能不同,热的良导体导热快散热也快。
A:瓷砖热的良导体强,能快速吸收脚部热量,感觉凉;B:地板热的良导体中等,吸热速度较慢;
C:地毯热的不良导体弱,隔热性好,吸热慢,感觉较暖;
故选A。
11.(2025五上·大冶期末)孟德尔运用( )方法发现了生物遗传的基本规律。
A.数学 B.语文 C.科学
【答案】C
【知识点】遗传
【解析】【分析】孟德尔运用科学方法发现了生物遗传的基本规律。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对后代性状进行数学统计分析进行比例计算,发现了遗传因子的传递规律。故选C。
12.(2025五上·大冶期末)安装太阳能热水器时,一般都是( )。
A.平放 B.竖放 C.斜放
【答案】C
【知识点】太阳能
【解析】【分析】太阳能热水器需最大限度接收太阳光,斜放可根据当地纬度调整角度,使集热管与太阳光线夹角更接近垂直,提高吸热效率,故选 C。
13.(2025五上·大冶期末)下列物质中最适合用作散热材料的是( )。
A.塑料 B.陶瓷 C.铁
【答案】C
【知识点】材料的导热性
【解析】【分析】 不同物体的导热本领存在差异;热的良导体善于传热,吸热快、散热也快(如铁),适合制作散热材料;热的不良导体不善于传热,吸热慢、散热也慢(如塑料、陶瓷),适合用作保温材料。故选C。
14.(2025五上·大冶期末)在显微镜下,我们观察到了如图所示的一种微小生物,这是( )。
A.新月虫 B.衣藻 C.钟型虫
【答案】B
【知识点】微生物
【解析】【分析】显微镜主要由目镜、调节旋钮、物镜、载物台、反光镜等组成。我们使用显微镜观察到了如图所示的一种微小生物,这是衣藻,是水中常见的微生物。衣藻是单细胞藻类,有叶绿体(呈绿色)和鞭毛,是显微镜下常见的微小生物;新月虫、钟型虫不常见,故选 B。
15.(2025五上·大冶期末)小孔成像成的是( )的像。
A.倒立 B.正立 C.水平横着
【答案】A
【知识点】光的传播
【解析】【分析】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当光线穿过小孔时,会沿直线传播,在光屏上形成物体的像。由于光线是从物体上下、左右各个点沿直线穿过小孔的,因此所成的像会呈现上下颠倒、左右相反的特点。故选A。
16.(2025五上·大冶期末)彩虹的形成是光的( )现象。
A.直线传播 B.色散 C.反射
【答案】B
【知识点】光的折射;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阳光进入空气中的水滴后,发生折射→反射→再折射,不同颜色光的折射角度不同,被分解为七色光,即色散现象,故选 B。
三、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每小题2分,共16分)
17.(2025五上·大冶期末)双胞胎的相貌是完全一样的。( )
【答案】错误
【知识点】外貌特征
【解析】【分析】同卵双胞胎由一个受精卵分裂形成,基因高度相似,但受环境影响(如生长位置)会有细微差异;异卵双胞胎基因差异较大,相貌更不同,因此 “完全一样” 错误。
18.(2025五上·大冶期末)豌豆是闭花传粉自花授粉。( )
【答案】正确
【知识点】授粉
【解析】【分析】豌豆花未开放时,雄蕊的花粉已传到雌蕊柱头上(闭花传粉),且同一朵花内完成授粉(自花授粉),这一特性使豌豆杂交实验结果更可靠,孟德尔因此选择豌豆作为实验材料。
19.(2025五上·大冶期末)根据恐龙牙齿化石的特点,不可以推测出恐龙的食性。( )
【答案】错误
【知识点】化石;恐龙
【解析】【分析】食肉恐龙的牙齿锋利尖锐,适合撕裂肉类;食草恐龙的牙齿扁平宽大,适合研磨植物),因此可通过牙齿化石推测食性,题目说法错误。
20.(2025五上·大冶期末)任何光都可以通过三棱镜分解成多种单色光。( )
【答案】错误
【知识点】光的折射
【解析】【分析】三棱镜分解光的前提是入射光为复合光,即包含多种不同波长的光。单色光(如红光、绿光)不能被三棱镜分解;只有复合光(如太阳光、白光)才能被分解为多种单色光,因此题目说法错误。
21.(2025五上·大冶期末)所有的物体都有热胀冷缩的特点。( )
【答案】错误
【知识点】固体的热胀冷缩
【解析】【分析】大多数物体具有热胀冷缩特性, 物体在一般状态下,受热以后体积会膨胀,在受冷的状态下体积会缩小。 但水在 0~4℃时反常膨胀(温度升高,体积缩小),冰的密度小于水,因此 “所有物体” 说法错误。
22.(2025五上·大冶期末)注射疫苗是预防传染病的一种方法。( )
【答案】正确
【知识点】微生物与健康
【解析】【解答】传染病大多是由病菌引起的,注射疫苗是预防传染病的一种方法。
【分析】本题考查预防传染病的方法。
23.(2025五上·大冶期末)树在水中的倒影,是水对光的反射而成的像。( )
【答案】正确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光线传播到两种介质的表面上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水面相当于平面镜,树的光线射到水面后发生镜面反射,反射光线进入人眼,人看到的倒影是反射形成的虚像,因此正确。
24.(2025五上·大冶期末)物体吸热的本领只与它的颜色有关。( )
【答案】错误
【知识点】光与热
【解析】【解答】物体吸热的本领与其自身的颜色以及粗糙程度有关。所以题目的说法是错误的。
【分析】物体的颜色越深,表面越粗糙,其吸热的本领就越大。
四、连线题。(共8分)
25.(2025五上·大冶期末)连线。
【答案】
【知识点】微生物
【解析】【分析】图一:草履虫,形状像倒放的草鞋,有纤毛;
图二:变形虫,身体可变形,通过伪足运动;
图三:鼓藻,单细胞藻类,细胞对称,呈鼓形;
图四:船型硅藻,外壳像小船,有花纹;
五、作图题。(共12分)
26.(2025五上·大冶期末)如何利用两面镜子照亮阴影里的玩具?请画出光的传播路线图。
【答案】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光反射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用一本书挡住手电筒的光,使玩具处于阴影中;放置第一面镜子,让手电筒的光照射到镜面上,反射光线指向第二面镜子;调整第二面镜子角度,使反射光线照射到阴影里的玩具车。路线:手电筒→第一面镜子(反射)→第二面镜子(反射)→玩具车。
六、探究题。(共24分,其中1小题8分,2小题6分,3小题每空2分)
27.(2025五上·大冶期末)加热水平或倾斜的金属丝的一端,有什么现象发生?加热另一端,现象相同吗?
【答案】火柴依次掉落,现象相同,热由高向低移动。
【知识点】热传递
【解析】【分析】金属是热的良导体,导热性好。用酒精灯加热金属丝一端时,热量会从高温端向低温端传递,使靠近加热端的火柴先受热掉落,其余依次掉落。这体现了热传导(热从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若加热另一端,因热传导方向不变,火柴仍从加热端依次掉落,现象相同。
28.(2025五上·大冶期末)将蜡均匀涂抹在铁皮上,加热铁皮的一边或中心位置,会有什么现象发生呢?
【答案】四周扩散,热从高向低传递。
【知识点】热传递
【解析】【分析】在涂满蜡油的圆形铁片上加热(无论加热边缘还是中心),会观察到加热处的蜡最先融化,随后融化的区域逐渐向四周扩散。这一现象表明:热具有从物体温度较高的部分向温度较低的部分传递的特性,即热量会沿着温度梯度扩散,直至铁片各部分温度趋于一致。
29.(2025五上·大冶期末)下图是热传导实验,在铁丝上的不同位置穿了A、B、C、D、E五个蜡环。
(1)当酒精灯在图中位置加热一段时间后,酒精灯右侧的四个蜡环中,最先掉落的是 ,最后掉落的是 。
(2)从蜡环掉落情况来看,可以得出热是从 传递的。
(3)加热过程中蜡环E (填“会”或“不会”)掉下,由此可以得出热的传递是 (填“可以”或“不可以”)向不同方向传递的?
【答案】A;D;高向低;会;可以
【知识点】热传递
【解析】【分析】热传导是依靠直接接触,让热从一个物体传到另一个物体,或从物体的一部分传到另一部分。另外两种方式是对流和热辐射(无需直接接触即可传热)
(1)假设酒精灯加热铁丝左侧,离加热点越近的蜡环先受热熔化,因此最先掉落的是 A,最后掉落的是 E。
(2)热是从温度高的地方向温度低的地方传递的。
(3)蜡环 E会掉下,说明热的传递可以向不同方向进行。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