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5张PPT。酬赠诗四首 酬赠诗乃是诗人赠送酬答之作。这类诗委婉曲折,常用比兴手法。 酬赠诗是从诗的功用角度命名的,而山水田园诗和边塞战争诗则是从诗的题材角度命名的,读时请加以注意。
酬赠诗通常是有赠就有酬、有来就有往的,而且常常和赠诗的韵,如《酬乐天频梦微之》。作家作品◆张籍 (766?—830?)字文昌,苏州吴人。贞元
十五年登进士第,任国子博士,后为水部员外郎、
国子司业等,世称“张水部”、“张司业”,有《张司
业集》 。其作品多为古风和乐府,与王建齐名,
并称“张王乐府” 。后来元稹、白居易所发起的“新
乐府运动”其实就是从他们这里开始的。节妇吟君知妾有夫,
赠妾双明珠。
感君缠绵意,
系在红罗襦。
妾家高楼连苑起,
良人执戟明光里。
知君用心如日月,
事夫誓拟同生死。
还君明珠双泪垂,
何不相逢未嫁时。读解题:什么是“节妇”? ◆节,就是节操、气节。节妇就是守女性之“贞节”的女子。即女子对她所遭遇的第一个男人的无条件的忠贞。特别是宋代以后,至于明清两朝,这种观念始终是卡在我国女性脖颈上的一道沉沉的枷锁。读立节完孤《节妇吟》韵译您知道我已有丈夫,却送我一对明珠;
但是感激于你缠绵的情意,我把它们系在红罗小袄里。
不过我家的高楼连着园林一幢又一幢,
而且我的丈夫他持枪执戟守卫在明光殿上。
虽然我知道你的心意像日月一样光明磊落,
但是我已立下愿誓,打算和丈夫同生共死。
所以还你明珠之际我不禁泪水滑落,
为何我们没能相逢在我未曾出嫁之时?Q:这位女主人公在拒绝第
三者的追求时,给出了哪
些理由呢?妾家高楼连苑起 良人执戟明光里知君用心如日月
事夫誓拟同生死还君明珠双泪垂
何不相逢未嫁时Q:这种迂回的写法有什么作用? 一方面,让“君”知道我的困境,从而使他可以体谅我;
另一方面,让他看到我对他的尊重,而不至于自尊心受损,进而恼羞成怒。Q:外在内容与实质内涵之间是怎么的对应关系呢?主人公:妾——
第三者:君——
“我”丈夫:良人——
理由:节妇之节——思张籍李师道皇帝(国家、国家的统一)臣子之节(表层意义:守节女子对第三者的婉言拒绝。——深层内涵:张籍对藩镇首领李师道的邀请的委婉谢绝。)
表面内容:节妇对第三者的拒绝和对丈夫的忠贞!实质目的:拒绝李师道的邀请,同时表露了自己对朝廷的忠贞和对藩镇的痛恨!比 兴思质疑辩难提示一:你觉得诗中女主人公的所思所想真的符合女性之“节”吗?从情感上讲,她对这位第三者的求爱到底持怎样一个态度?
提示二:进一步来说,张籍在拒绝藩镇首领李师道的时候,为什么要这么说?难道他内心深处也乐于去做李师道的幕僚吗?辩拓展延伸:怎样说“不”▼情境一:假设,有一个异性多次向你表白他(她)的心迹,并且渴望你能够接受他(她)的请求。但是,因为种种原因,你不能接受他(她)。那么你该怎么跟他(她)讲呢?
前提是既不能亵渎对方的真挚情感,也不要给对方任何一点机会。拓展延伸:怎样说“不”▼情境二:假如,学校马上就要考试了,作业特别多。这天傍晚,你刚刚放学回家,你的一个要好的朋友来了,他(她)兴致勃勃地拿来一本漫画,打算和你分享。
这个时候,你该怎样和他(她)说不呢?近试上张籍水部 朱庆馀洞房昨夜停红烛 ,
待晓堂前拜舅姑 。
妆罢低声问夫婿,
画眉深浅入时无? 朱庆馀,生卒年不详,名可久,越州(今浙江绍兴)人。宝历二年(826)进士,官秘书省校书郎。此诗约作于宝历二年,诗题一作“闺意献张水部”。近试,临近考试。唐代应试举子有向名人行卷的风气,目的是希望声名传人主考官耳中。张籍时任水部员外郎,以擅长文学而又乐于奖掖后进闻名于士子之中。本诗是一首干谒请托诗。干谒,是唐代举子向有权势或有名望的人投递诗文以求提拔或奖掖的行为。这首诗写得巧妙,绘声绘色,精细逼真。全诗展现了一幅洞房初晓闺意图,令人过目难忘。
此诗题目与诗的内容看似无关,实则有着密切关系。这就要读出诗中比兴手法所蕴含的寄托意义。 洞房昨夜停红烛
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
画眉深浅入时无首句“洞房昨夜停红烛”。“停”,点放,让红烛点燃,通夜不灭。次句“待晓堂前拜舅姑”。一大早就起床,在红烛光照中妆扮,以待天明。可见其对拜见公婆一事相当重视。
后两句“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新娘对新郎问语:不知打扮是否合乎时尚,能否讨得公婆欢心?由于是新妇,羞涩难言,但又不得不说,只好“低声”问,对人物心理描绘相当精细而逼真。修辞特点比喻: ◇公婆——主考官
儿媳——朱庆馀
张籍——夫婿
◇人物心理:作者/新嫁娘
烘托: ◇以洞房和红烛两个带有极其鲜明含义的意象,巧妙的烘托出新嫁娘喜悦的心情和动人的美丽;
讨论:本诗题目一作《闺意献张水部》,你认为哪一个题目更合适?比兴 比兴是中国诗歌中的一种传统表现手法 。 “比者,
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
词也。”比是比喻,兴是起兴,“比兴”二字常联用,
专用以指诗有寄托之意。 如:《诗经》中《周南·关雎》云——“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就成功运用了比兴的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