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德琳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考试地理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德琳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考试地理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8-13 15:04:06

文档简介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德琳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考试地理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60分)
(2024高三上·龙岗月考)2021年5月15日,我国“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上的着陆巡视器成功在火星表面着陆,随后不久成功释放“祝融号”火星车。为了应对火星冬季的沙尘天气,“祝融号”火星车于2022年5月18日转入休眠模式。下图示意“天问一号”着陆巡视器的着陆点和“祝融号”火星车。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影响“天问一号”着陆巡视器着陆点选择的主要因素是(  )
①光照②矿产③水源④地势
A.①④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2.祝融号火星车脱离的天体系统是(  )
A.河外星系 B.银河系 C.太阳系 D.地月系
(2024高三上·龙岗月考)百岁兰,繁盛于中生代的沙漠地区,是远古时代留下来的植物“活化石”,其特征是茎较短,一生只长两片叶,叶片厚。叶上多气孔,且夜间张开,根极长,人工栽培十分困难,国际植物学把它列为世界八大珍稀植物之一。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图中百岁兰出现的地层可能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4.下列对百岁兰特征形成原因判断正确的是(  )
A.地下水埋藏深,根系发达 B.太阳辐射强,茎较短
C.动物活动多,叶子多气孔 D.常年气温低,叶片厚
(2024高三上·龙岗月考)北京时间2024年7月22日15:44,我国迎来夏季的最后一个节气——大暑,大暑是一年中最热的节气。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我国迎来大暑节气时,国际标准时间为(  )
A.7月21日23:44 B.7月22日7:44
C.7月23日7:44 D.7月23日23:44
6.我国迎来大暑时,赤道上新的一天与旧的一天之比约是(  )
A.1:2 B.5:1 C.4:3 D.3:1
(2024高三上·龙岗月考)在距今约3000年前的古蜀国金沙遗址(30°41'N,104°01'E)祭祀区东部有一九柱建筑,研究发现其柱洞分布具有一定的天文属性。图1为九柱建筑复原示意图,图2示意该建筑柱洞平面分布及当时冬至日日出方位。完成下面小题。
7.如果当时祭祀人员站在图2中的D5处,他在夏至日看到的日落方位位干(  )
A.D1和D4之间 B.D5→D2连线方向
C.D3和D6之间 D.D5→D3连线方向
8.已知3000年前的黄赤交角比现今大,则现在金沙遗址所在地较3000年前(  )
A.夏至日正午日影长度更长 B.一年中昼夜变幅更大
C.冬至日日出方位东更偏南 D.一年中夏季时间更长
(2024高三上·龙岗月考)蜀犬吠日是用以比喻少见多怪的一个成语。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屈子赋曰:‘邑犬群吠,吠所怪也。仆往闻庸蜀之南,恒雨少日,日出则犬吠。’”结合图“我国太阳年辐射总量分布局部图”,完成下面小题。
9.“蜀犬吠日”形成的原因是(  )
A.纬度低,气温高且蒸发强,降水多
B.亚热带季风气候,植被覆盖率较高
C.盆地地形,污染物难扩散,多雾霾
D.盆地地形,水汽不易扩散,多阴雨
10.图中昼夜温差较大的城市是(  )
A.广州 B.福州 C.兰州 D.郑州
(2024高三上·龙岗月考)霜冻是指生长季节内因土壤表面和植株体温度降到0℃以下而引起植物受害的一种农业气象灾害,按成因可分为平流型霜冻、辐射型霜冻和平流辐射型(混合型)霜冻。依据发生的时期可分为春霜冻、秋霜冻以及冬霜冻。3种霜冻中春霜冻对梨树的危害比其他两种霜冻大,每年在我国东北、华北和西北产区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为了降低霜冻的危害,一些果园采用下图所示的防霜机,此装置的防霜原理主要是利用“逆温现象”,采用风机搅动气流的方式来提升果园地面温度,从而减轻霜冻的危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春霜冻对梨树的危害比其他两种霜冻大的原因是春季(  )
A.梨树处于开花期 B.北方冷空气最强
C.霜冻的强度最大 D.阴雨天气频繁
12.防霜机工作的最佳时段为(  )
A.2:00—6:00 B.8:00—12:00
C.13:00—17:00 D.19:00—23:00
13.防霜机工作时(  )
A.适用于平流型霜冻 B.一般多为阴雨天气
C.架设高度越高越好 D.使逆温层厚度变薄
(2024高三上·龙岗月考)无花果主要生长于热带、亚热带、温带地区,秋末修剪,初春萌芽,初夏成熟。我国北方地区种植无花果多采用拱棚多层膜覆盖技术(如下图)。拱棚多层膜覆盖技术稳定了无花果的产量,但在某些方面影响了无花果的品质。完成下面小题。
14.采用拱棚多层膜覆盖技术栽培无花果对其生长环境的不利影响主要表现在(  )
A.光合作用弱 B.昼夜温差小 C.雨水供给少 D.通风透气差
15.越冬时,拱棚最常用的通风方法是(  )
A.晴天白天,开启顶部放风口 B.阴天白天,开启顶部放风口
C.晴天夜晚,开启底部放风口 D.阴天夜晚,开启底部放风口
(2024高三上·龙岗月考)北宋词人秦观在《踏莎行·郴州旅合》中写道:“雾失楼台,月迷津度。”这句描述春季的某个夜晚,湖南郴州雾气疟浆,楼台依稀难卅、月色朦胧,汲口也隐匿不见。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6.月夜起雾主要是因为(  )
A.大气逆辐射较强 B.地面流失的长波辐射较多
C.地表反射率较高 D.大气吸收的长波辐射较多
17.日出之后,这场雾基本消散,主要是由于(  )
①风速减小 ②降水增加 ③蒸发加剧 ④对流加强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8.此日之后一个月内,该地(  )
A.日出时间提前 B.日出方向逐渐偏南
C.昼长逐渐变短 D.正午太阳高度变小
(2024高三上·龙岗月考)莱芒湖、又称日内瓦湖,位于法国与瑞士边境,是西欧面积最大的湖泊。下左图示意欧洲部分区域一种典型的海平面气压分布形势,冬季受该气压形势控制时,瑞士中部高原地区(下右图)风速较大,最大风速位于莱芒湖区。这种风会使瑞士中部高原地区出现逆温层,逆温层下方常有层云(低空中呈层状的云层)形成。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9.图示季节莱芒湖区大风的风向为(  )
A.西北风 B.东南风 C.西南风 D.东北风
20.关于材料中瑞士中部高原地区层云形成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
A.大风越过汝拉山脉下沉增温,形成上冷下暖的逆温层结
B.莱芒湖的蒸发为下部气团提供水汽
C.晴天多,夜晚大气逆辐射强;水汽易冷凝成云
D.对流运动相对较强,云层最终呈现出层状向四周展开
二、综合题(共40分)
21.(2024高三上·龙岗月考)能源利用的必然趋势是转向以可再生能源为主。光伏树是将光伏发电系统与各种仿生树相结合,具有各种功能的多用途发电装置。光伏树有利于实现城市发展的“生态化绿色化、智能化”。左图为光伏树,右图为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空间分布图。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说出光伏树发电的季节变化和日变化。
(2)与煤炭发电相比,简述城市采用光伏树发电的优劣点。
(3)从太阳辐射的角度看,拉萨是最适合建设光伏树的城市之一,请分析其原因。
22.(2024高三上·龙岗月考)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如图是某年11月11日8时(北京时间)东北亚局部区域海平面等压线图。图中天气系统移动速度约10千米/小时。
(1)与佳木斯市相比,判断呼伦贝尔市的风力大小,并简述判断理由。
(2)简述11日8时到13日8时期间,图中天气系统可能对佳木斯市带来的有利和不利影响。
23.(2024高三上·龙岗月考)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热带辐合带是南北两半球信风气流汇合形成的多雨地带,又称为赤道辐合带。其位置随太阳直射点的变化而南北移动,正常最南到5°S,最北可达15°N,图示意某季节非洲盛行风向及热带辐合带位置。
(1)说明几内亚湾1月和7月的风向,并从大气环流的角度说明其成因。
(2)判断丙的气候类型,并描述此季节的气候特征及成因。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A
2.D
【知识点】地球的宇宙环境;天体及天体系统
【解析】【点评】天体系统:宇宙中的天体都在运动着,它们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如下所示的天体系统。
1.读图可知,“天问一号”着陆点位于火星北半球低纬度、地势相对平坦的地带。考虑到火星车是依靠太阳能工作的,纬度低,太阳光照时间更长,光照充足,有利于火星车运行,①正确,地势平坦能确保巡视器安全着陆,④正确;在选择着陆点时并不清楚火星的矿产分布,另外火星车运行不需要水源,②③错误。故选A。
2.结合所学知识,祝融号火星车进入火星轨道,脱离了地月系,但仍处于太阳系、银河系,不属于河外星系。D正确。
故答案为:D。
【答案】3.A
4.A
【知识点】地质年代表与地球演化史;主要植被类型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解析】【点评】植被与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自然要素 相互影响
气候 气候对植被 ①热量:热量充足地区,植物种类丰富、生长速度快、植被生物量多
②光照:影响喜光、喜阴植物的生长,喜光植物向阳一侧生长好
③降水:湿润地区易形成森林,半干旱地区形成草原植被,干旱地区形成荒漠植被;同一地点,降水多的年份树木生长好,年轮宽
植被对
气候 植被具有调节气候的作用:缩小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增加降水量等
地貌 地貌对植被 受地形的阻挡,山脉两侧植被不同,如天山北坡有森林分布,南坡则无森林分布
植被对地貌 加快岩石的风化过程,保持水土
水文 水文对植被 植被生长好的地区,水源条件好;水文条件影响水生植物;洋流影响气候,进而影响植被
植被对水文 植被能够涵养水源,降低河流含沙量,调节径流
土壤 土壤对植被 土壤肥力、水分含量、特性等影响植被生长,如酸性土壤有利于马尾松生长
植被对土壤 植被生长可以改变土壤的性质,如大豆可以固氮、利于有机质的积累,导致土壤有机酸含量增加
3.结合材料信息可知,百岁兰为中生代植物,应位于中生代地层中。读图可知,①地层含恐龙化石,为中生代地层,可能有百岁兰出现;②含裸子植物化石、煤层,说明地质时期植被茂密,而百岁兰生长于荒漠地区,植被稀少,难以形成煤层;③为含鱼类化石,与为水生动物,百岁兰为陆生植物,不会出现在含鱼类化石的地层中;④含三叶虫化石,出现在古生代地层中。A正确。
故答案为:A。
4.根据材料信息可知,百岁兰生活在沙漠地区,根极长,表明百岁兰生存环境地下水埋藏深,百岁兰根系发达;沙漠地区动物活动少,白天气温高,茎短,同时只长两片叶子可减少蒸发,因此茎短主要与水分条件差有关,而不是因为太阳辐射强;沙漠地区降水少,夜间地表附近冷却速度快,地表附近水汽易凝结,气孔夜间张开可吸收水分,与动物活动多无关;叶片厚主要是为了能更多地保存水分,而不是因为常年气温低。A正确。
故答案为:A。
【答案】5.B
6.B
【知识点】地方时与区时的确定与计算;日界线与日期的计算
【解析】【点评】北京时间=东八区区时=120°E的地方时;区时的计算方法:先求出两地的时区差,每差一个时区,区时相差一小时,根据“东加西减”原则求出区时。自然日界线为地方时为0时的经线,人为日界线为国际日期变更线,大体沿180°经线穿行的折线。顺地球自转方向,向东跨自然日界线加一天;向东跨国际日界线减一天。新的一天占全球的比值=180°经线时间 ÷ 24小时;旧的一天占全球的比值=1-新的一天占全球的比值。
5.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我国迎来大暑节气时,北京时间(东八区区时)为7月22日15:44。伦敦时间时间为零时区区时,两地相差8小时。根据区时计算原则可得:伦敦时间时间=7月22日15:44-8=7月22日7:44,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6.北京时间(120°E的地方时)7月22日15:44迎来大暑节气,此时180°经线的时间为19:44,即东十二区为7月22日的19:44,赤道上新的一天占时区数约19.5个,旧的一天占时区数约4.5个,新旧日期范围之比约为5∶1,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答案】7.B
8.A
【知识点】黄赤交角及其影响;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解析】【点评】太阳方位变化特征:直射点在北(南)半球,除极昼极夜区外,东北(南)升,西北(南)落;直射点在赤道,正东升,正西落;直射纬线以北(南)地区,正午太阳在正南(北)。
7.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正北方向与D5→D6连线方向有27.17°的夹角,冬至日日出方位位于D5→D8连线方向,该地位于北半球,冬至日日出方位位于东南,则图中D5→D9连线方向大致为正东方向,该地位于北半球,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当地日落方向位于西北,应位于 D5→D2连线方向,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8.A.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现在金沙遗址所在地黄赤交角相对变小,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变小,正午日影长度更长,A正确。
B.冬至和夏至时的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变小,各地昼夜长短的年变化幅度减小,B错误。
C.冬至日日出方位东南更偏东,C错误。
D.四季的长短主要与地球公转速度和公转周期有关,与黄赤交角的变化关系不大,D错误。
故答案为:A。
【答案】9.D
10.C
【知识点】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大气的受热过程
【解析】【点评】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有纬度位置:纬度低则正午太阳高度角大,太阳辐射经过大气的路程短,被大气削弱得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强,反之则弱;天气状况:晴朗的天气,由于云层少且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强;阴雨的天气,由于云层厚且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弱;海拔高低: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强,反之则弱;日照长短:日照时间长,获得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短,获得太阳辐射弱。
9.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四川盆地地形封闭,四周高山环绕,使得来自海洋的水汽难以深入,内部水汽又不易扩散出去,导致多阴雨天气,晴天较少,所以当地的狗见到太阳出来会感到奇怪而吠叫,D正确,ABC错误。
故答案为:D。
10.A.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广州地处南方沿海地区,气候湿润,云量较多,昼夜温差相对较小,A错误。
B.福州位于东南沿海,受海洋影响较大,昼夜温差较小,B错误。
C.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兰州位于我国西北地区,深居内陆,气候干旱,晴天多,云量少,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气温高;夜晚大气保温作用弱,散热快,气温低,所以昼夜温差较大,C正确。
D.郑州位于中原地区,气候较为适中,昼夜温差不如兰州大,D错误。
故答案为:C。
【答案】11.A
12.A
13.D
【知识点】大气的垂直分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解析】【点评】大气受热和保温作用过程:因为大气层中的水汽、尘埃和二氧化碳对太阳的短波辐射吸收能力较弱,因此大部分太阳辐射能直接到达地表;地表在吸收了太阳短波辐射后,不断增温的同时释放长波辐射;近地面大气对地面的长波辐射具有很强的吸收能力,近地面大气增温后释放的长波辐射大部分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射向地面。大气逆辐射的存在使得近地面大气层始终保持有一定的温度,因而具有保温作用。
11.A.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春季为梨树开花期,梨花受霜冻将影响梨子产量;冬季梨树处于休眠期,冬霜冻影响小;华北梨子一般在8-9月成熟,成熟期梨子可据气象预报抢收,秋霜冻影响小,A正确。
B.冬季北方冷空气最强,B错误。
C.冬季霜冻的强度最大,C错误。
D.阴雨天气大气逆辐射强,保温作用强,不易出现霜冻,D错误。
故答案为:A。
12.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防霜机在逆温最强时工作,日出前逆温最强,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13.A.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防霜机辐射型霜冻和平流辐射型(混合型)霜冻时同样适用,A错误。
B.阴雨天气大气逆辐射强,保温作用强,不易出现霜冻,B错误。
C.逆温层有高度上限,并非架设高度越高越好,C错误。
D,防霜机的工作原理是在逆温时采用风机搅动气流的方式来提升果园地面温度,搅动后上下层空气混合,下冷上暖的特征受到改变,下层空气温度升高,逆温层厚度变薄,D正确。
故答案为:D。
【答案】14.B
15.A
【知识点】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热力环流
【解析】【点评】热力环流是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它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地面冷热不均→大气垂直运动(热的上升,冷的下降)→水平方向上气压产生差异→水平气压梯度力→大气水平运动(水平方向上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
14.AC.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初春萌芽,初夏成熟,此时北方地区光照不是很好、且并未进入雨季,表明无花果对光照、雨水要求不高,AC错误。
B.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拱棚多层膜覆盖技术,遮阳网削弱了白天到达棚内的太阳辐射,起降温作用;夜晚减少棚内热量散失,起保温作用,导致昼夜温差缩小,不利于无花果营养物质的积累,B正确。
D.结合图可知,拱棚多层膜覆盖技术有放风口,通风透气并不差,D错误。
故答案为:B。
15.AB.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越冬时天气寒冷,只有在晴朗的白天,温度较高时,才打开顶部放风口。由于此时棚内气温较高,热空气从顶部上升流出,实现通风,A正确,B错误。
CD.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夜晚,拱棚外面气温低,开启底部放风口会使冷空气进入,使无花果遭受低温冻害,不可取,CD错误。
故答案为:A。
【答案】16.B
17.D
18.A
【知识点】大气的受热过程;昼夜长短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解析】【点评】直射点位置、日出日落方位与昼夜长短的关系
直射点位置 日出方位 日落方位 昼夜长短
北半球 东北(北半球早于6时日出) 西北(北半球晚于18时日落) 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昼短夜长
赤道 正东(6时日出) 正西(18时日落) 昼夜等长
南半球 东南(北半球晚于6时日出) 西南(北半球早于18时日落) 北半球昼短夜长;南半球昼长夜短
16.月夜,说明当地白天是晴天,云量少,大气逆辐射弱,夜晚随着地面持续释放长波辐射散热,近地面大气温度下降,水汽易凝结成雾;地表反射率的高低与是否为月夜起雾关系不大,夜间地面温度较低,释放的长波辐射少,大气吸收的长波辐射较少。B正确。
故答案为:B。
17.日出之后气温升高,部分雾滴蒸发为水蒸气,气温升高,对流加强,对流扩散增强,风速减小不利于雾消散,日出之后气温会升高,但降水不一定增加。D正确。
故答案为:D。
18.湖南位于北回归线以北。词中所述现象发生在春季,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不断向北偏移,当地日出时间提前,昼长变长,日出方向逐渐偏北,正午太阳高度变大。A正确。
故答案为:A。
【答案】19.D
20.B
【知识点】大气的运动;大气热力环流;等压面、等压线、等温线等分布图的判读
【解析】【点评】判断风向
第一步:在等压线图中,按要求画出过该点的切线并作垂直于切线的虚线箭头(由高压指向低压,但并不一定指向低压中心),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
第二步:确定南、北半球后,面向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向右(北半球)或左(南半球)偏转30°~45°角,画出实线箭头,即为经过该点的风向。
19.从图中可以看到该地北部有明显的高压中心,东南部有明显的低压中心,大气由高压流向低压,在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向右发生偏转,形成东北风。D正确。
故答案为:D。
20.气压北高南低,偏北风越过汝拉山脉下沉增温,高空气团性质温暖;冷空气因密度大,堆积在阿尔卑斯山和汝拉山脉之间的谷底,下部气团性质较冷,形成上暖下冷的逆温层结;莱芒湖的蒸发为下部气团提供水汽;大气稳定,晴天多,夜晚大气逆辐射弱,下部气团的水汽易冷却凝结成云;由于逆温层的存在,难以对流,云系难以向上发展,形成层状展开。B正确。
故答案为:B。
21.【答案】(1)冬季发电效果差;夏季发电效果好;白天发电效果好;晚上发电差。
(2)优点:可再生、无污染(清洁):不足:不稳定(受环境、天气影响大)、能量密度低。
(3)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小;晴天多,日照时间长;大气中尘埃含量少,透明度高,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量多;纬度较低,太阳辐射强。
【知识点】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解析】【分析】(1)光伏树发电使利用太阳能进行发电,太阳辐射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冬季太阳辐射较夏季少,因此冬季发电效果差、夏季发电效果好;地球有昼夜交替现象,白天发电效果好、晚上没有太阳辐射,发电效果差。
(2)城市采用光伏树发电的优劣点可以从可再生、清洁、能量密度等角度分析。煤炭为矿物能源,属于非可再生能源,且燃烧过程中对环境污染较大,而太阳能属于可再生的清洁能源,无污染;但太阳辐射具有不稳定的特点,受环境(如不同季节、昼夜更替)和天气状况影响大,且太阳能较分散,能量密度低。
(3)拉萨是最适合建设光伏树城市的原因可以从地形地势、天气状况、纬度位置等角度分析。拉萨位于青藏高原,被誉为“日光城”,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小,太阳辐射强;降水较少,晴天多,日照时间长;工业污染少,大气中尘埃含量少,透明度高,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量多;纬度较低,太阳高度角较大,太阳辐射强。
【点评】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有纬度位置:纬度低则正午太阳高度角大,太阳辐射经过大气的路程短,被大气削弱得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强,反之则弱;天气状况:晴朗的天气,由于云层少且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强;阴雨的天气,由于云层厚且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弱;海拔高低: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强,反之则弱;日照长短:日照时间长,获得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短,获得太阳辐射弱。
(1)光伏树发电使利用太阳能进行发电,太阳辐射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冬季太阳辐射较夏季少,因此冬季发电效果差、夏季发电效果好;地球有昼夜交替现象,白天发电效果好、晚上没有太阳辐射,发电效果差。
(2)煤炭为矿物能源,属于非可再生能源,且燃烧过程中对环境污染较大,而太阳能属于可再生的清洁能源,无污染;但太阳辐射具有不稳定的特点,受环境(如不同季节、昼夜更替)和天气状况影响大,且太阳能较分散,能量密度低。
(3)拉萨位于青藏高原,被誉为“日光城”,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小,太阳辐射强;降水较少,晴天多,日照时间长;工业污染少,大气中尘埃含量少,透明度高,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量多;纬度较低,太阳高度角较大,太阳辐射强。
22.【答案】(1)呼伦贝尔的风力大于佳木斯市。呼伦贝尔等压线较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较大,风力较大。
(2)有利:低温减少病虫害的发生:雨雪缓解旱情增加土壤墒情;大风净化空气,是清洁能源;不利:雨雪造成交通受阻:大雪造成通讯、电力设备受损;强烈降温危害人体健康、冻死冻伤动植物。
【知识点】大气的运动;冷锋;锋面气旋;天气图的判读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呼伦贝尔的风力大于佳木斯市。原因是佳木斯的等压线比较稀疏,水平气压梯度力小,风力小;而呼伦贝尔等压线稠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
(2)读图可知,该天气系统是锋面气旋,由于冷锋过境,出现的天气特点是:气温下降,风力增大,可能出现雨雪天气。由于可能带来雨雪天气,会阻塞交通,大风雨雪对通讯、电力设施造成破坏,给过冬的农作物和牲畜产生冻害,强烈降温危害人体健康;但低温也会使该地病虫害减少,大雪缓解当地的旱情,增加土壤墒情;大风还可以净化空气,进行风能发电成为清洁能源。
【点评】冷锋降水在锋后,暖锋降水在锋前。黑三角既是冷锋还表示冷锋前进的方向;黑半圆即表示暖锋,还表示暖锋前进的方向。冷锋是冷气团主动移向暖气团,并推动暖气团移动;冷锋过境会产生降温、阴雨、大风等天气,冷锋过境后,冷气团占据原来暖气团的位置,气温降低,气压升高,天气转晴。暖锋是暖气团主动移向冷气团,并推动冷气团移动;暖锋过境时容易产生连绵阴雨,过境后,受单一暖气团控制,气温升高,气压下降,天气转晴。等压线数值内大外小为高压,从气流来说是反气旋;反气旋的气流为北顺南逆辐散,气流下沉,气温升高,天气晴朗。等压线数值内小外大为低压,从气流来说是气旋;气旋的气流为北逆南顺辐合,气流上升,容易成云致雨。
(1)从图上的等压线分布状况可以看出,呼伦贝尔的风力大于佳木斯市。原因是佳木斯的等压线比较稀疏,水平气压梯度力小,风力小;而呼伦贝尔等压线稠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
(2)从图上看,该天气系统是锋面气旋,由于冷锋过境,出现的天气特点是:气温下降,风力增大,可能出现雨雪天气。由于可能带来雨雪天气,会阻塞交通,大风雨雪对通讯、电力设施造成破坏,给过冬的农作物和牲畜产生冻害,强烈降温危害人体健康;但低温也会使该地病虫害减少,大雪缓解当地的旱情,增加土壤墒情;大风还可以净化空气,进行风能发电成为清洁能源。
23.【答案】(1)7月盛行西南风,1月盛行东北风。7月太阳直射北半球,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受到地转偏向力向右偏转形成西南季风;1月太阳直射于南半球,受东北信风影响,盛行东北季风。
(2)丙为热带季风气候,此时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盛行干燥的东北季风,气 候特征为高温干燥。
【知识点】海陆分布对气压带与风带的影响;季风环流;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成因、特征及分布;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几内亚季风与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密切相关,北半球的夏季7月,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受到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右偏转形成西南季风;相反,北半球的冬季1月,气压带和风带南移,受东北信风影响,盛行东北季风。
(2)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丙位于南亚印度半岛,受季风影响明显,形成热带季风气候;此时,热带辐合带位置偏南,为北半球冬季,亚洲大陆形成高压,海洋形成低压,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盛行干燥的东北季风,气候特征为高温干燥。
【点评】影响气候的因素主要有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因素、洋流和人类活动等。通常情况下,赤道地区降水最多,两极附近降水最少。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较多,西岸降水较少。温带地区,沿海地区降水较多,内陆地区降水较少。通常情况下,山地迎风坡降水较多,背风坡降水较少。暖流对沿岸地区气候起到增温、增湿的作用。寒流对沿岸地区的气候起到降温、减湿的作用。通过改变地面状况,影响局部地区气候。
(1)几内亚季风与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密切相关,北半球的夏季7月,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受到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右偏转形成西南季风;相反,北半球的冬季1月,气压带和风带南移,受东北信风影响,盛行东北季风。
(2)丙位于南亚印度半岛,受季风影响明显,形成热带季风气候;此时,热带辐合带位置偏南,为北半球冬季,亚洲大陆形成高压,海洋形成低压,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盛行干燥的东北季风,气候特征为高温干燥。
1 / 1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德琳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考试地理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60分)
(2024高三上·龙岗月考)2021年5月15日,我国“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上的着陆巡视器成功在火星表面着陆,随后不久成功释放“祝融号”火星车。为了应对火星冬季的沙尘天气,“祝融号”火星车于2022年5月18日转入休眠模式。下图示意“天问一号”着陆巡视器的着陆点和“祝融号”火星车。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影响“天问一号”着陆巡视器着陆点选择的主要因素是(  )
①光照②矿产③水源④地势
A.①④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2.祝融号火星车脱离的天体系统是(  )
A.河外星系 B.银河系 C.太阳系 D.地月系
【答案】1.A
2.D
【知识点】地球的宇宙环境;天体及天体系统
【解析】【点评】天体系统:宇宙中的天体都在运动着,它们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如下所示的天体系统。
1.读图可知,“天问一号”着陆点位于火星北半球低纬度、地势相对平坦的地带。考虑到火星车是依靠太阳能工作的,纬度低,太阳光照时间更长,光照充足,有利于火星车运行,①正确,地势平坦能确保巡视器安全着陆,④正确;在选择着陆点时并不清楚火星的矿产分布,另外火星车运行不需要水源,②③错误。故选A。
2.结合所学知识,祝融号火星车进入火星轨道,脱离了地月系,但仍处于太阳系、银河系,不属于河外星系。D正确。
故答案为:D。
(2024高三上·龙岗月考)百岁兰,繁盛于中生代的沙漠地区,是远古时代留下来的植物“活化石”,其特征是茎较短,一生只长两片叶,叶片厚。叶上多气孔,且夜间张开,根极长,人工栽培十分困难,国际植物学把它列为世界八大珍稀植物之一。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图中百岁兰出现的地层可能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4.下列对百岁兰特征形成原因判断正确的是(  )
A.地下水埋藏深,根系发达 B.太阳辐射强,茎较短
C.动物活动多,叶子多气孔 D.常年气温低,叶片厚
【答案】3.A
4.A
【知识点】地质年代表与地球演化史;主要植被类型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解析】【点评】植被与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自然要素 相互影响
气候 气候对植被 ①热量:热量充足地区,植物种类丰富、生长速度快、植被生物量多
②光照:影响喜光、喜阴植物的生长,喜光植物向阳一侧生长好
③降水:湿润地区易形成森林,半干旱地区形成草原植被,干旱地区形成荒漠植被;同一地点,降水多的年份树木生长好,年轮宽
植被对
气候 植被具有调节气候的作用:缩小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增加降水量等
地貌 地貌对植被 受地形的阻挡,山脉两侧植被不同,如天山北坡有森林分布,南坡则无森林分布
植被对地貌 加快岩石的风化过程,保持水土
水文 水文对植被 植被生长好的地区,水源条件好;水文条件影响水生植物;洋流影响气候,进而影响植被
植被对水文 植被能够涵养水源,降低河流含沙量,调节径流
土壤 土壤对植被 土壤肥力、水分含量、特性等影响植被生长,如酸性土壤有利于马尾松生长
植被对土壤 植被生长可以改变土壤的性质,如大豆可以固氮、利于有机质的积累,导致土壤有机酸含量增加
3.结合材料信息可知,百岁兰为中生代植物,应位于中生代地层中。读图可知,①地层含恐龙化石,为中生代地层,可能有百岁兰出现;②含裸子植物化石、煤层,说明地质时期植被茂密,而百岁兰生长于荒漠地区,植被稀少,难以形成煤层;③为含鱼类化石,与为水生动物,百岁兰为陆生植物,不会出现在含鱼类化石的地层中;④含三叶虫化石,出现在古生代地层中。A正确。
故答案为:A。
4.根据材料信息可知,百岁兰生活在沙漠地区,根极长,表明百岁兰生存环境地下水埋藏深,百岁兰根系发达;沙漠地区动物活动少,白天气温高,茎短,同时只长两片叶子可减少蒸发,因此茎短主要与水分条件差有关,而不是因为太阳辐射强;沙漠地区降水少,夜间地表附近冷却速度快,地表附近水汽易凝结,气孔夜间张开可吸收水分,与动物活动多无关;叶片厚主要是为了能更多地保存水分,而不是因为常年气温低。A正确。
故答案为:A。
(2024高三上·龙岗月考)北京时间2024年7月22日15:44,我国迎来夏季的最后一个节气——大暑,大暑是一年中最热的节气。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我国迎来大暑节气时,国际标准时间为(  )
A.7月21日23:44 B.7月22日7:44
C.7月23日7:44 D.7月23日23:44
6.我国迎来大暑时,赤道上新的一天与旧的一天之比约是(  )
A.1:2 B.5:1 C.4:3 D.3:1
【答案】5.B
6.B
【知识点】地方时与区时的确定与计算;日界线与日期的计算
【解析】【点评】北京时间=东八区区时=120°E的地方时;区时的计算方法:先求出两地的时区差,每差一个时区,区时相差一小时,根据“东加西减”原则求出区时。自然日界线为地方时为0时的经线,人为日界线为国际日期变更线,大体沿180°经线穿行的折线。顺地球自转方向,向东跨自然日界线加一天;向东跨国际日界线减一天。新的一天占全球的比值=180°经线时间 ÷ 24小时;旧的一天占全球的比值=1-新的一天占全球的比值。
5.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我国迎来大暑节气时,北京时间(东八区区时)为7月22日15:44。伦敦时间时间为零时区区时,两地相差8小时。根据区时计算原则可得:伦敦时间时间=7月22日15:44-8=7月22日7:44,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6.北京时间(120°E的地方时)7月22日15:44迎来大暑节气,此时180°经线的时间为19:44,即东十二区为7月22日的19:44,赤道上新的一天占时区数约19.5个,旧的一天占时区数约4.5个,新旧日期范围之比约为5∶1,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2024高三上·龙岗月考)在距今约3000年前的古蜀国金沙遗址(30°41'N,104°01'E)祭祀区东部有一九柱建筑,研究发现其柱洞分布具有一定的天文属性。图1为九柱建筑复原示意图,图2示意该建筑柱洞平面分布及当时冬至日日出方位。完成下面小题。
7.如果当时祭祀人员站在图2中的D5处,他在夏至日看到的日落方位位干(  )
A.D1和D4之间 B.D5→D2连线方向
C.D3和D6之间 D.D5→D3连线方向
8.已知3000年前的黄赤交角比现今大,则现在金沙遗址所在地较3000年前(  )
A.夏至日正午日影长度更长 B.一年中昼夜变幅更大
C.冬至日日出方位东更偏南 D.一年中夏季时间更长
【答案】7.B
8.A
【知识点】黄赤交角及其影响;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解析】【点评】太阳方位变化特征:直射点在北(南)半球,除极昼极夜区外,东北(南)升,西北(南)落;直射点在赤道,正东升,正西落;直射纬线以北(南)地区,正午太阳在正南(北)。
7.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正北方向与D5→D6连线方向有27.17°的夹角,冬至日日出方位位于D5→D8连线方向,该地位于北半球,冬至日日出方位位于东南,则图中D5→D9连线方向大致为正东方向,该地位于北半球,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当地日落方向位于西北,应位于 D5→D2连线方向,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8.A.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现在金沙遗址所在地黄赤交角相对变小,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变小,正午日影长度更长,A正确。
B.冬至和夏至时的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变小,各地昼夜长短的年变化幅度减小,B错误。
C.冬至日日出方位东南更偏东,C错误。
D.四季的长短主要与地球公转速度和公转周期有关,与黄赤交角的变化关系不大,D错误。
故答案为:A。
(2024高三上·龙岗月考)蜀犬吠日是用以比喻少见多怪的一个成语。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屈子赋曰:‘邑犬群吠,吠所怪也。仆往闻庸蜀之南,恒雨少日,日出则犬吠。’”结合图“我国太阳年辐射总量分布局部图”,完成下面小题。
9.“蜀犬吠日”形成的原因是(  )
A.纬度低,气温高且蒸发强,降水多
B.亚热带季风气候,植被覆盖率较高
C.盆地地形,污染物难扩散,多雾霾
D.盆地地形,水汽不易扩散,多阴雨
10.图中昼夜温差较大的城市是(  )
A.广州 B.福州 C.兰州 D.郑州
【答案】9.D
10.C
【知识点】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大气的受热过程
【解析】【点评】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有纬度位置:纬度低则正午太阳高度角大,太阳辐射经过大气的路程短,被大气削弱得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强,反之则弱;天气状况:晴朗的天气,由于云层少且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强;阴雨的天气,由于云层厚且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弱;海拔高低: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强,反之则弱;日照长短:日照时间长,获得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短,获得太阳辐射弱。
9.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四川盆地地形封闭,四周高山环绕,使得来自海洋的水汽难以深入,内部水汽又不易扩散出去,导致多阴雨天气,晴天较少,所以当地的狗见到太阳出来会感到奇怪而吠叫,D正确,ABC错误。
故答案为:D。
10.A.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广州地处南方沿海地区,气候湿润,云量较多,昼夜温差相对较小,A错误。
B.福州位于东南沿海,受海洋影响较大,昼夜温差较小,B错误。
C.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兰州位于我国西北地区,深居内陆,气候干旱,晴天多,云量少,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气温高;夜晚大气保温作用弱,散热快,气温低,所以昼夜温差较大,C正确。
D.郑州位于中原地区,气候较为适中,昼夜温差不如兰州大,D错误。
故答案为:C。
(2024高三上·龙岗月考)霜冻是指生长季节内因土壤表面和植株体温度降到0℃以下而引起植物受害的一种农业气象灾害,按成因可分为平流型霜冻、辐射型霜冻和平流辐射型(混合型)霜冻。依据发生的时期可分为春霜冻、秋霜冻以及冬霜冻。3种霜冻中春霜冻对梨树的危害比其他两种霜冻大,每年在我国东北、华北和西北产区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为了降低霜冻的危害,一些果园采用下图所示的防霜机,此装置的防霜原理主要是利用“逆温现象”,采用风机搅动气流的方式来提升果园地面温度,从而减轻霜冻的危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春霜冻对梨树的危害比其他两种霜冻大的原因是春季(  )
A.梨树处于开花期 B.北方冷空气最强
C.霜冻的强度最大 D.阴雨天气频繁
12.防霜机工作的最佳时段为(  )
A.2:00—6:00 B.8:00—12:00
C.13:00—17:00 D.19:00—23:00
13.防霜机工作时(  )
A.适用于平流型霜冻 B.一般多为阴雨天气
C.架设高度越高越好 D.使逆温层厚度变薄
【答案】11.A
12.A
13.D
【知识点】大气的垂直分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解析】【点评】大气受热和保温作用过程:因为大气层中的水汽、尘埃和二氧化碳对太阳的短波辐射吸收能力较弱,因此大部分太阳辐射能直接到达地表;地表在吸收了太阳短波辐射后,不断增温的同时释放长波辐射;近地面大气对地面的长波辐射具有很强的吸收能力,近地面大气增温后释放的长波辐射大部分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射向地面。大气逆辐射的存在使得近地面大气层始终保持有一定的温度,因而具有保温作用。
11.A.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春季为梨树开花期,梨花受霜冻将影响梨子产量;冬季梨树处于休眠期,冬霜冻影响小;华北梨子一般在8-9月成熟,成熟期梨子可据气象预报抢收,秋霜冻影响小,A正确。
B.冬季北方冷空气最强,B错误。
C.冬季霜冻的强度最大,C错误。
D.阴雨天气大气逆辐射强,保温作用强,不易出现霜冻,D错误。
故答案为:A。
12.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防霜机在逆温最强时工作,日出前逆温最强,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13.A.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防霜机辐射型霜冻和平流辐射型(混合型)霜冻时同样适用,A错误。
B.阴雨天气大气逆辐射强,保温作用强,不易出现霜冻,B错误。
C.逆温层有高度上限,并非架设高度越高越好,C错误。
D,防霜机的工作原理是在逆温时采用风机搅动气流的方式来提升果园地面温度,搅动后上下层空气混合,下冷上暖的特征受到改变,下层空气温度升高,逆温层厚度变薄,D正确。
故答案为:D。
(2024高三上·龙岗月考)无花果主要生长于热带、亚热带、温带地区,秋末修剪,初春萌芽,初夏成熟。我国北方地区种植无花果多采用拱棚多层膜覆盖技术(如下图)。拱棚多层膜覆盖技术稳定了无花果的产量,但在某些方面影响了无花果的品质。完成下面小题。
14.采用拱棚多层膜覆盖技术栽培无花果对其生长环境的不利影响主要表现在(  )
A.光合作用弱 B.昼夜温差小 C.雨水供给少 D.通风透气差
15.越冬时,拱棚最常用的通风方法是(  )
A.晴天白天,开启顶部放风口 B.阴天白天,开启顶部放风口
C.晴天夜晚,开启底部放风口 D.阴天夜晚,开启底部放风口
【答案】14.B
15.A
【知识点】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热力环流
【解析】【点评】热力环流是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它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地面冷热不均→大气垂直运动(热的上升,冷的下降)→水平方向上气压产生差异→水平气压梯度力→大气水平运动(水平方向上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
14.AC.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初春萌芽,初夏成熟,此时北方地区光照不是很好、且并未进入雨季,表明无花果对光照、雨水要求不高,AC错误。
B.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拱棚多层膜覆盖技术,遮阳网削弱了白天到达棚内的太阳辐射,起降温作用;夜晚减少棚内热量散失,起保温作用,导致昼夜温差缩小,不利于无花果营养物质的积累,B正确。
D.结合图可知,拱棚多层膜覆盖技术有放风口,通风透气并不差,D错误。
故答案为:B。
15.AB.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越冬时天气寒冷,只有在晴朗的白天,温度较高时,才打开顶部放风口。由于此时棚内气温较高,热空气从顶部上升流出,实现通风,A正确,B错误。
CD.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夜晚,拱棚外面气温低,开启底部放风口会使冷空气进入,使无花果遭受低温冻害,不可取,CD错误。
故答案为:A。
(2024高三上·龙岗月考)北宋词人秦观在《踏莎行·郴州旅合》中写道:“雾失楼台,月迷津度。”这句描述春季的某个夜晚,湖南郴州雾气疟浆,楼台依稀难卅、月色朦胧,汲口也隐匿不见。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6.月夜起雾主要是因为(  )
A.大气逆辐射较强 B.地面流失的长波辐射较多
C.地表反射率较高 D.大气吸收的长波辐射较多
17.日出之后,这场雾基本消散,主要是由于(  )
①风速减小 ②降水增加 ③蒸发加剧 ④对流加强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8.此日之后一个月内,该地(  )
A.日出时间提前 B.日出方向逐渐偏南
C.昼长逐渐变短 D.正午太阳高度变小
【答案】16.B
17.D
18.A
【知识点】大气的受热过程;昼夜长短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解析】【点评】直射点位置、日出日落方位与昼夜长短的关系
直射点位置 日出方位 日落方位 昼夜长短
北半球 东北(北半球早于6时日出) 西北(北半球晚于18时日落) 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昼短夜长
赤道 正东(6时日出) 正西(18时日落) 昼夜等长
南半球 东南(北半球晚于6时日出) 西南(北半球早于18时日落) 北半球昼短夜长;南半球昼长夜短
16.月夜,说明当地白天是晴天,云量少,大气逆辐射弱,夜晚随着地面持续释放长波辐射散热,近地面大气温度下降,水汽易凝结成雾;地表反射率的高低与是否为月夜起雾关系不大,夜间地面温度较低,释放的长波辐射少,大气吸收的长波辐射较少。B正确。
故答案为:B。
17.日出之后气温升高,部分雾滴蒸发为水蒸气,气温升高,对流加强,对流扩散增强,风速减小不利于雾消散,日出之后气温会升高,但降水不一定增加。D正确。
故答案为:D。
18.湖南位于北回归线以北。词中所述现象发生在春季,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不断向北偏移,当地日出时间提前,昼长变长,日出方向逐渐偏北,正午太阳高度变大。A正确。
故答案为:A。
(2024高三上·龙岗月考)莱芒湖、又称日内瓦湖,位于法国与瑞士边境,是西欧面积最大的湖泊。下左图示意欧洲部分区域一种典型的海平面气压分布形势,冬季受该气压形势控制时,瑞士中部高原地区(下右图)风速较大,最大风速位于莱芒湖区。这种风会使瑞士中部高原地区出现逆温层,逆温层下方常有层云(低空中呈层状的云层)形成。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9.图示季节莱芒湖区大风的风向为(  )
A.西北风 B.东南风 C.西南风 D.东北风
20.关于材料中瑞士中部高原地区层云形成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
A.大风越过汝拉山脉下沉增温,形成上冷下暖的逆温层结
B.莱芒湖的蒸发为下部气团提供水汽
C.晴天多,夜晚大气逆辐射强;水汽易冷凝成云
D.对流运动相对较强,云层最终呈现出层状向四周展开
【答案】19.D
20.B
【知识点】大气的运动;大气热力环流;等压面、等压线、等温线等分布图的判读
【解析】【点评】判断风向
第一步:在等压线图中,按要求画出过该点的切线并作垂直于切线的虚线箭头(由高压指向低压,但并不一定指向低压中心),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
第二步:确定南、北半球后,面向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向右(北半球)或左(南半球)偏转30°~45°角,画出实线箭头,即为经过该点的风向。
19.从图中可以看到该地北部有明显的高压中心,东南部有明显的低压中心,大气由高压流向低压,在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向右发生偏转,形成东北风。D正确。
故答案为:D。
20.气压北高南低,偏北风越过汝拉山脉下沉增温,高空气团性质温暖;冷空气因密度大,堆积在阿尔卑斯山和汝拉山脉之间的谷底,下部气团性质较冷,形成上暖下冷的逆温层结;莱芒湖的蒸发为下部气团提供水汽;大气稳定,晴天多,夜晚大气逆辐射弱,下部气团的水汽易冷却凝结成云;由于逆温层的存在,难以对流,云系难以向上发展,形成层状展开。B正确。
故答案为:B。
二、综合题(共40分)
21.(2024高三上·龙岗月考)能源利用的必然趋势是转向以可再生能源为主。光伏树是将光伏发电系统与各种仿生树相结合,具有各种功能的多用途发电装置。光伏树有利于实现城市发展的“生态化绿色化、智能化”。左图为光伏树,右图为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空间分布图。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说出光伏树发电的季节变化和日变化。
(2)与煤炭发电相比,简述城市采用光伏树发电的优劣点。
(3)从太阳辐射的角度看,拉萨是最适合建设光伏树的城市之一,请分析其原因。
【答案】(1)冬季发电效果差;夏季发电效果好;白天发电效果好;晚上发电差。
(2)优点:可再生、无污染(清洁):不足:不稳定(受环境、天气影响大)、能量密度低。
(3)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小;晴天多,日照时间长;大气中尘埃含量少,透明度高,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量多;纬度较低,太阳辐射强。
【知识点】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解析】【分析】(1)光伏树发电使利用太阳能进行发电,太阳辐射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冬季太阳辐射较夏季少,因此冬季发电效果差、夏季发电效果好;地球有昼夜交替现象,白天发电效果好、晚上没有太阳辐射,发电效果差。
(2)城市采用光伏树发电的优劣点可以从可再生、清洁、能量密度等角度分析。煤炭为矿物能源,属于非可再生能源,且燃烧过程中对环境污染较大,而太阳能属于可再生的清洁能源,无污染;但太阳辐射具有不稳定的特点,受环境(如不同季节、昼夜更替)和天气状况影响大,且太阳能较分散,能量密度低。
(3)拉萨是最适合建设光伏树城市的原因可以从地形地势、天气状况、纬度位置等角度分析。拉萨位于青藏高原,被誉为“日光城”,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小,太阳辐射强;降水较少,晴天多,日照时间长;工业污染少,大气中尘埃含量少,透明度高,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量多;纬度较低,太阳高度角较大,太阳辐射强。
【点评】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有纬度位置:纬度低则正午太阳高度角大,太阳辐射经过大气的路程短,被大气削弱得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强,反之则弱;天气状况:晴朗的天气,由于云层少且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强;阴雨的天气,由于云层厚且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弱;海拔高低: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强,反之则弱;日照长短:日照时间长,获得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短,获得太阳辐射弱。
(1)光伏树发电使利用太阳能进行发电,太阳辐射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冬季太阳辐射较夏季少,因此冬季发电效果差、夏季发电效果好;地球有昼夜交替现象,白天发电效果好、晚上没有太阳辐射,发电效果差。
(2)煤炭为矿物能源,属于非可再生能源,且燃烧过程中对环境污染较大,而太阳能属于可再生的清洁能源,无污染;但太阳辐射具有不稳定的特点,受环境(如不同季节、昼夜更替)和天气状况影响大,且太阳能较分散,能量密度低。
(3)拉萨位于青藏高原,被誉为“日光城”,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小,太阳辐射强;降水较少,晴天多,日照时间长;工业污染少,大气中尘埃含量少,透明度高,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量多;纬度较低,太阳高度角较大,太阳辐射强。
22.(2024高三上·龙岗月考)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如图是某年11月11日8时(北京时间)东北亚局部区域海平面等压线图。图中天气系统移动速度约10千米/小时。
(1)与佳木斯市相比,判断呼伦贝尔市的风力大小,并简述判断理由。
(2)简述11日8时到13日8时期间,图中天气系统可能对佳木斯市带来的有利和不利影响。
【答案】(1)呼伦贝尔的风力大于佳木斯市。呼伦贝尔等压线较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较大,风力较大。
(2)有利:低温减少病虫害的发生:雨雪缓解旱情增加土壤墒情;大风净化空气,是清洁能源;不利:雨雪造成交通受阻:大雪造成通讯、电力设备受损;强烈降温危害人体健康、冻死冻伤动植物。
【知识点】大气的运动;冷锋;锋面气旋;天气图的判读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呼伦贝尔的风力大于佳木斯市。原因是佳木斯的等压线比较稀疏,水平气压梯度力小,风力小;而呼伦贝尔等压线稠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
(2)读图可知,该天气系统是锋面气旋,由于冷锋过境,出现的天气特点是:气温下降,风力增大,可能出现雨雪天气。由于可能带来雨雪天气,会阻塞交通,大风雨雪对通讯、电力设施造成破坏,给过冬的农作物和牲畜产生冻害,强烈降温危害人体健康;但低温也会使该地病虫害减少,大雪缓解当地的旱情,增加土壤墒情;大风还可以净化空气,进行风能发电成为清洁能源。
【点评】冷锋降水在锋后,暖锋降水在锋前。黑三角既是冷锋还表示冷锋前进的方向;黑半圆即表示暖锋,还表示暖锋前进的方向。冷锋是冷气团主动移向暖气团,并推动暖气团移动;冷锋过境会产生降温、阴雨、大风等天气,冷锋过境后,冷气团占据原来暖气团的位置,气温降低,气压升高,天气转晴。暖锋是暖气团主动移向冷气团,并推动冷气团移动;暖锋过境时容易产生连绵阴雨,过境后,受单一暖气团控制,气温升高,气压下降,天气转晴。等压线数值内大外小为高压,从气流来说是反气旋;反气旋的气流为北顺南逆辐散,气流下沉,气温升高,天气晴朗。等压线数值内小外大为低压,从气流来说是气旋;气旋的气流为北逆南顺辐合,气流上升,容易成云致雨。
(1)从图上的等压线分布状况可以看出,呼伦贝尔的风力大于佳木斯市。原因是佳木斯的等压线比较稀疏,水平气压梯度力小,风力小;而呼伦贝尔等压线稠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
(2)从图上看,该天气系统是锋面气旋,由于冷锋过境,出现的天气特点是:气温下降,风力增大,可能出现雨雪天气。由于可能带来雨雪天气,会阻塞交通,大风雨雪对通讯、电力设施造成破坏,给过冬的农作物和牲畜产生冻害,强烈降温危害人体健康;但低温也会使该地病虫害减少,大雪缓解当地的旱情,增加土壤墒情;大风还可以净化空气,进行风能发电成为清洁能源。
23.(2024高三上·龙岗月考)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热带辐合带是南北两半球信风气流汇合形成的多雨地带,又称为赤道辐合带。其位置随太阳直射点的变化而南北移动,正常最南到5°S,最北可达15°N,图示意某季节非洲盛行风向及热带辐合带位置。
(1)说明几内亚湾1月和7月的风向,并从大气环流的角度说明其成因。
(2)判断丙的气候类型,并描述此季节的气候特征及成因。
【答案】(1)7月盛行西南风,1月盛行东北风。7月太阳直射北半球,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受到地转偏向力向右偏转形成西南季风;1月太阳直射于南半球,受东北信风影响,盛行东北季风。
(2)丙为热带季风气候,此时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盛行干燥的东北季风,气 候特征为高温干燥。
【知识点】海陆分布对气压带与风带的影响;季风环流;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成因、特征及分布;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几内亚季风与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密切相关,北半球的夏季7月,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受到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右偏转形成西南季风;相反,北半球的冬季1月,气压带和风带南移,受东北信风影响,盛行东北季风。
(2)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丙位于南亚印度半岛,受季风影响明显,形成热带季风气候;此时,热带辐合带位置偏南,为北半球冬季,亚洲大陆形成高压,海洋形成低压,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盛行干燥的东北季风,气候特征为高温干燥。
【点评】影响气候的因素主要有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因素、洋流和人类活动等。通常情况下,赤道地区降水最多,两极附近降水最少。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较多,西岸降水较少。温带地区,沿海地区降水较多,内陆地区降水较少。通常情况下,山地迎风坡降水较多,背风坡降水较少。暖流对沿岸地区气候起到增温、增湿的作用。寒流对沿岸地区的气候起到降温、减湿的作用。通过改变地面状况,影响局部地区气候。
(1)几内亚季风与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密切相关,北半球的夏季7月,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受到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右偏转形成西南季风;相反,北半球的冬季1月,气压带和风带南移,受东北信风影响,盛行东北季风。
(2)丙位于南亚印度半岛,受季风影响明显,形成热带季风气候;此时,热带辐合带位置偏南,为北半球冬季,亚洲大陆形成高压,海洋形成低压,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盛行干燥的东北季风,气候特征为高温干燥。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