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怀化通道县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下册期中考试科学试卷
一、科学判断(每小题2分,共20分)
1.(2025五下·通道期中)为了让船型橡皮泥和铝箔稳定的漂浮在水面上,我们可以增大船底的面积,或者增大船底部的重量。( )
2.(2025五下·通道期中)相同质量的橡皮泥,做成船的体积越大,载重量越大。( )
3.(2025五下·通道期中)船舱中合理放置重物有利于增加船的载重量。( )
4.(2025五下·通道期中)竹筏比独木舟更稳定,载重量也更大,但存在货物容易浸水的不足。 ( )
5.(2025五下·通道期中)在制作生态瓶时,不需要考虑选择什么样的材料。( )
6.(2025五下·通道期中)土壤是绿豆发芽的必要条件。( )
7.(2025五下·通道期中)“小草→瓢虫→鸟”是一条完整的食物链。( )
8.(2025五下·通道期中)在设计与制作小船的过程中,一般要经历“明确问题-制定方案——制作——测试——评估与改进”的过程。( )
9.(2025五下·通道期中)做种子发芽实验时,如果种子结构不完整,可能导致无法发芽。( )
10.(2025五下·通道期中)动植物以不同方式表现出对环境的适应,但不可能影响和改变环境。( )
二、科学选择(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每小题2分,共20分)
11.(2025五下·通道期中)小智和小慧用小竹竿制作竹筏模型并测试,下列选项中错误的是( )。
A.竹竿两端要有节,避免水进入竹竿内部,减小浮力
B.可以用木棍和橡皮筋连接各个竹竿,确保竹筏牢固、不散架
C.用螺母测试竹筏的载重量时,不需要考虑螺母是否被水浸湿的情况
12.(2025五下·通道期中)哪种船的设计不利于减少水的阻力( )。
A.两头尖、中间方的梭型
B.圆头、圆尾的流线型
C.船体为正方形
13.(2025五下·通道期中)下列关于船只的发展历程,排序正确的是( )。
A.独木舟——摇橹木船——帆船——现代轮船——蒸汽船
B.独木舟——摇橹木船——帆船——蒸汽船——现代轮船
C.独木舟——帆船——摇橹木船——现代轮船蒸汽船
14.(2025五下·通道期中)明明在饲养箱里饲养了一些蚯蚓,打算用来做实验。为了保证土壤潮湿,明明在土壤中倒了许多水,第二天蚯蚓都爬到了土壤外面,造成蚯蚓往外爬的原因可能是( )。
A.土壤浇水后就很冷了,蚯蚓需要爬出来暖和一下
B.土壤浇水后就缺少空气了,蚯蚓需要爬出来呼吸
C.土壤浇水后会反射灯光,刺激到了蚯蚓
15.(2025五下·通道期中)做种子发芽实验时,每个盒子都至少放三颗种子,主要是为了( )。
A.把吸水纸压得更实
B.减少实验的偶然性
C.让种子能充分地吸收水分
16.(2025五下·通道期中)小智参加“自制小船比速度”的活动,他从下面4个办法中进行选择,最合理的是( )。
①将船首做成流线型 ②采用强大持久的动力系统 ③将船做得越大越好 ④使用轻便牢固的材料做船体
A.①②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17.(2025五下·通道期中)关于自然界各种植物和动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各自生存,不会相互依赖
B.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获得能量,动物则通过进食获得
C.如果环境改变了,植物和动物的生存不受影响
18.(2025五下·通道期中)阳春三月,在图所示的两个相同的瓶子里放入相同数量的绿豆种子,在其指定的条件下进行发芽实验。这个实验研究的问题是( )。
A.绿豆种子发芽需要光照吗
B.绿豆种子发芽需要适宜的温度吗
C.绿豆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水分吗
19.(2025五下·通道期中)用相同大小的正方形铝箔纸做成不同底面积的船,测试它们的载重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制作技术的好坏和是否按要求制作,都不会影响载重量的测试结果
B.放置“货物”时,要轻轻地、有序地放,尽量让船底受力均匀
C.如果铝箔纸破损,可以继续折叠做船,不会影响测试结果
20.(2025五下·通道期中)同样是根,水生植物浮萍的根很短很小,荒漠植物骆驼刺的地下根系却可下探到十几米深,这说明( )。
A.不同的生活环境使植物的根有不同的形态
B.根对植物的生长来说并不重要
C.植物生长可以不需要水
三、科学观念(每空2分,共20分)
21.(2025五下·通道期中)冬天到了,青蛙是通过 方式过冬的,大雁是通过 方式过冬的。(填“迁徙”或“冬眠”)
22.(2025五下·通道期中)在光照条件下,植物的叶片会吸收空气中 和水分,制造出植物生存所需养料,并释放出 。
23.(2025五下·通道期中)生态瓶里的各种生物之间,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 ,并达到 ,能让生物很好地生存下去。
24.(2025五下·通道期中)橡皮泥和铝箔是在水中会下沉的材料,把它们做成船型后,它们在水中受到的 增大了,因而能更容易 在水面上。
25.(2025五下·通道期中)设计我们的小船时需要考虑的因素有船的 、船的 、船体材料、载重量、稳固性、动力系统。
四、科学探究(每空2分,共28分)
26.(2025五下·通道期中)动物都有适应环境的特殊本领,例如拟态、装死、伪装、保护色。请将下列动物适应环境的方式在对应的空中填写出来。
27.(2025五下·通道期中)在研究“蚯蚓的选择”时,小旭采用以下实验装置:将长方形纸盒里面涂黑,并铺一层湿润的土壤,以中线为界,一侧盖上玻璃板,另一侧盖上厚纸板。
(1)纸盒的一侧盖上玻璃板,另一侧盖上厚纸板,这样做纸盒里就形成了明亮和阴暗两种不同的环境。这个实验装置研究的问题是 。
(2)待选择的蚯蚓放在( )比较好。
A.盒子明亮的一端 B.盒子黑暗的一端 C.盒子中间
(3)给蚯蚓选择的时间以( )比较合适。
A.1分钟
B.5分钟或更长
C.只要有蚯蚓爬向哪边就可以停止了
(4)通过小旭多组、多次实验,可以发现蚯蚓总是爬向盖厚纸板的一端,这说明:蚯蚓喜欢生活在 的环境中。
(5)实验结束后,应将蚯蚓放回到湿润的土壤中。蚯蚓一旦离开这样的土壤,过不了多久它就会死亡,这是因为( )。
A.所有动物都需要湿润的环境
B.动物生活需要一定的环境
C.动物能够改变环境
28.(2025五下·通道期中)小冬小组要参加学校科技节比赛项目“我的小船”,他们组准备制作一艘载重量150克、有自己的动力、可以改变运动方向、能将重物运送至指定地方的小船。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小组已经完成了工程设计的( )这一步骤。
A.明确任务 B.制作 C.画出设计图
(2)小组关于小船的结构设计,组员有不同的想法,下列思路你认为最合理的是( )。
A.选择的船体材料颜色要艳丽
B.给船安装的动力越多越好
C.左右对称,底部宽阔、平坦
(3)小组成功制作出了一艘能浮起来的铝箔船,但是发现载重量不大。他希望能装更多的物体,下列方式中,可以满足他们需求的是( )。
A.船体造得更大一些 B.加强船的动力 C.船底造得更宽一些
(4)小组在测试小船航行时,发现小船不能直行,总是向右偏转,他应该调整( )。
A.船舵 B.船的底面积 C.放置货物的数量
(5)为了防止小船侧翻,他们在实验过程中要做到(写出一条既可): 。
五、科学运用(每空2分,共12分)
29.(2025五下·通道期中)生态养殖是在我国农村大力提倡的一种生产模式,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在有限的空间范围内,人为地将不同种的动物群体以饲料为纽带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循环链。下图是农民将田鱼养在稻田里,田鱼能吃掉害虫(如稻飞虱)等,松土增氧,保肥增肥,改善水稻的生长发育。请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稻田中所有的生物、非生物构成了一个 。
(2)根据文本描述,写出稻田中的一条食物链 。
(3)请你说出稻田养鱼这种生产模式中鱼的作用: 。
30.(2025五下·通道期中)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3D打印助力造船业发展
3D打印技术是一种神奇的制造方式,它像“魔法”一样,能将电脑里的设计变成真实的物体。在造船领域,3D打印也大显身手。它可以根据设计直接打印出复杂的船体零件,比如螺旋桨。以前,制造螺旋桨要经过很多复杂工序,现在3D打印能让它变得简单又快速。
3D打印还能减少浪费。传统造船会剩下很多边角料,而3D打印只用刚好够用的材料,就像用积木只搭出需要的部分。而且,船员在海上遇到零件损坏时,只要有3D打印机和材料,就能打印出新的零件,不用再等补给。
现在,人们已经用3D打印造出了小型船只和各种船舶零部件。未来,3D打印可能会让造船变得更高效、更环保,甚至能打印出更大的船。这种技术就像给造船业插上了“翅膀”,让它飞得更高、更远。
(1)在3D打印零件之前,人们要根据需求进行元件的 。
(2)你觉得3D技术在生产零件上的优点是(写出两条): 。
(3)如果你有一台3D打印机,你将用它来打印一个对你家中生活或学习有帮助的新产品,请你把你的设想写出来或画出来(包括产品名有用途)。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正确
【知识点】浮力;物体的沉浮;船的载重量
【解析】【分析】增大船底面积能扩大支撑面,降低重心,使船不易侧翻;增大船底部重量(如加装重物)可让重心下移,同样提升稳定性。例如,轮船底部常加装压舱物,就是这个原理。故题干表述正确。
易错点:可能误解“增大重量”会让船下沉,需明确“底部重量”指合理配重,而非整体增重,且需配合空心结构保持浮力。
2.【答案】正确
【知识点】浮力
【解析】【分析】根据浮力原理,物体排开水的体积越大,浮力越大。橡皮泥做成体积大的船,能排开更多水,浮力更大,因此能承载更多货物。故题干表述正确。
易错点:可能忽略“相同质量”的前提,需强调在质量不变时,体积与浮力的关系。
3.【答案】正确
【知识点】船的载重量
【解析】【分析】合理放置重物(如均匀分布)可使船的重心平衡,避免倾斜,从而在不增加船身重量的前提下,充分利用浮力承载更多货物。故题干表述正确。
易错点:可能认为“放置重物”会直接增加重量导致下沉,需区分“合理配重”与“超载”的不同。
4.【答案】正确
【知识点】制作小船
【解析】【分析】竹筏的底部比独木舟更宽, 这提供了更好的稳定性, 同时也意味着更大的载重量。 然而, 这种设计的一个潜在缺点是货物容易浸水。 这是因为竹筏的宽底部虽然增强了其稳定性和载重能力, 但也可能导致更多的水被运载的货物接触, 从而增加了货物浸水的风险。
5.【答案】错误
【知识点】制作生态瓶
【解析】【分析】生态瓶的材料需透光(让植物光合作用)、坚固(防止漏水),且大小适中(维持生态平衡)。若使用不透明或有毒材料,会导致生物死亡。故题干“制作生态瓶时,不需要考虑选择什么样的材料”表述错误。
易错点:可能忽略材料对生态瓶环境的影响,需理解材料选择是生态瓶成功的基础。
6.【答案】错误
【知识点】种子萌发的条件
【解析】【分析】绿豆发芽的必要条件是水分、空气和适宜温度,土壤并非必需。例如,水培绿豆无需土壤也能发芽。故题干“土壤是绿豆发芽的必要条件”表述错误。
易错点:可能将“生长”与“发芽”混淆,土壤是植物生长的营养来源,但发芽阶段主要依赖种子自身养分。
7.【答案】正确
【知识点】食物链、食物网
【解析】【分析】食物链需从生产者(植物)开始,到消费者(动物)结束。小草是生产者,瓢虫吃小草,鸟吃瓢虫,符合“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的结构。故题干表述正确。
易错点:需检查是否有生产者,以及捕食关系是否正确,避免遗漏分解者(但食物链不包含分解者)。
8.【答案】正确
【知识点】设计小车;制作小船
【解析】【分析】工程设计的基本流程包括明确需求、规划方案、动手制作、测试效果及优化改进,这是科学探究的标准步骤。故题干表述正确。
易错点:可能混淆步骤顺序,需牢记“制定方案”在“制作”之前,“测试”后需“改进”。
9.【答案】正确
【知识点】种子的结构、形态
【解析】【分析】种子发芽需要完整的胚(包括胚芽、胚轴、胚根)和充足的营养储备(子叶或胚乳)。若胚受损或营养不足,即使条件适宜也无法发芽。故题干表述正确。
易错点:可能认为“只要有水分和温度就发芽”,忽略种子自身结构的重要性。
10.【答案】错误
【知识点】动物的适应能力;植物的生长环境
【解析】【分析】动植物不仅能适应环境,还能影响环境。例如,蚯蚓松土改善土壤结构,树木蒸腾作用影响气候。
易错点:可能片面理解“适应”,忽略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需举例说明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故题干“动植物以不同方式表现出对环境的适应,但不可能影响和改变环境”表述错误。
11.【答案】C
【知识点】制作竹筏
【解析】【分析】螺母被水浸湿后重量增加,会导致测试的载重量数据不准确。A选项竹竿有节可防水进入,减少浮力损失;B选项用木棍和橡皮筋连接更牢固,均正确。故正确答案为C。
易错点:可能忽略“水的重量”对测试的影响,需明确测试时应使用干燥螺母,保证数据真实。
12.【答案】C
【知识点】热传递;船的动力装置
【解析】【分析】正方形船体棱角分明,与水流接触面积大,阻力大;而梭型(A)和流线型(B)能让水流顺畅通过,减少阻力。故正确答案为C。
易错点:可能认为“方形”更稳定,忽略阻力与船速的关系,需牢记流线型是减小阻力的经典设计。
13.【答案】B
【知识点】船的历史
【解析】【分析】人类造船史从简单到复杂:最早是独木舟(原木挖空),然后是摇橹木船(人力驱动),接着是帆船(风力),工业革命后出现蒸汽船(蒸汽动力),最后是现代轮船(柴油机等动力)。故正确答案为B。
易错点:可能混淆蒸汽船与现代轮船的顺序,需记住蒸汽船是工业革命的产物,现代轮船在其后。
14.【答案】B
【知识点】观察蚯蚓的活动
【解析】【分析】蚯蚓用湿润的体壁呼吸,浇水过多会淹没土壤缝隙,空气被挤出,蚯蚓缺氧只能爬出。A选项浇水不会导致土壤“很冷”,C选项与灯光无关。故正确答案为B。
易错点:可能误以为“蚯蚓喜欢干燥”,需明确蚯蚓需要湿润但透气的环境。
15.【答案】B
【知识点】对比实验
【解析】【分析】放多颗种子可避免因个别种子质量问题导致实验失败,通过重复实验使结果更可靠。A选项与吸水纸压实无关,C选项三颗种子与吸水多少无直接关系。故正确答案为B。
易错点:可能误解为“种子多吸收水分快”,需理解“重复实验”在科学探究中的意义。
16.【答案】C
【知识点】制作小船;船的动力装置
【解析】【分析】①流线型船头减少阻力;②强大动力提供速度;④轻便材料降低重量,均有利于提速。③船越大阻力越大,不合理。故正确答案为C。
易错点:可能认为“船大载重量大”就快,忽略速度与阻力、动力的关系。
17.【答案】B
【知识点】食物链、食物网;光合作用
【解析】【分析】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有机物),动物通过吃植物或其他动物获取能量。A选项生物需相互依赖(如食物链),C选项环境改变会影响生物生存。故正确答案为B。
易错点:可能不理解“光合作用”是植物的能量来源,需区分动植物获取能量的不同方式。
18.【答案】C
【知识点】种子萌发的条件
【解析】【分析】两组实验唯一变量是“是否洒水”(水分),其他条件(光照、温度)相同,因此研究的是水分对发芽的影响。故正确答案为C。
易错点:需确认实验中的“变量”,避免混淆光照或温度因素。
19.【答案】B
【知识点】船的载重量
【解析】【分析】货物均匀放置可防止船倾斜,确保测试准确。A选项制作技术会影响船的结构(如是否漏水),从而影响载重量;C选项铝箔破损会导致进水,影响结果。故正确答案为B。
易错点:可能忽略“受力均匀”对测试的重要性,需明确实验操作规范。
20.【答案】A
【知识点】植物的生长环境
【解析】【分析】浮萍生活在水中,短根便于吸收水分;骆驼刺生活在荒漠,长根可吸收深层地下水,这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B选项根对植物生长至关重要,C选项植物生长必需水。故正确答案为A。
易错点:可能认为“根的形态与环境无关”,需理解“生物形态适应生存环境”的科学概念。
21.【答案】冬眠;迁徙
【知识点】动物的行为;动物的适应能力
【解析】【分析】动物对环境的适应有冬眠和迁徙两种行为。动物冬眠是一种对付不利环境的保护性行为。引起冬眠的主要因素,一是环境温度的降低,二是食物的缺乏。冬天到了,青蛙是通过冬眠方式过冬的。大雁是通过迁徙的方式过冬。
22.【答案】二氧化碳;氧气
【知识点】光合作用
【解析】【分析】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产物是有机物(养料)和氧气,这是植物生存的基础。故光照下,植物叶片吸收空气中二氧化碳和水分,制造养料并释放氧气。
易错点:易混淆“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呼吸作用),需牢记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区别。
23.【答案】依存;平衡
【知识点】生态系统
【解析】【分析】生态系统中生物(如植物、动物)与非生物(如水、空气)相互依存(如植物为动物提供氧气,动物粪便为植物提供养分),只有达到平衡,生态才稳定。故生态瓶中生物与非生物相互联系、相互依赖,并达到平衡,让生物生存。
易错点:“平衡”也可表述为“和谐”,需理解生态系统的整体性。
24.【答案】浮力;漂浮
【知识点】物体的沉浮
【解析】【分析】我们把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排开的水量就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橡皮泥和铝箔是在水中会下沉的材料。把它们做成船型后,它们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增大了,因而能更容易漂浮在水面上。
25.【答案】大小;形状
【知识点】制作小船;船的载重量;船的动力装置
【解析】【分析】小船设计图应该具备合理性和可靠性。设计制作我们的小船时,我们需要考虑船的大小、船的形状、船体材料、载重量、稳固性、动力系统、成本等多个因素后再设计制作。为了提高船的载重量和稳定性,我们可以不断改进船的形状和结构。
26.【答案】装死;拟态;伪装;保护色
【知识点】动物的适应能力
【解析】【分析】拟态是形态像其他生物,装死是通过静止避险,保护色是动物体色与环境相似。拟态、装死、伪装、保护色等是动物的防身术。枯叶蝶通过拟态保护自己,油甲虫常通过装死逃生,青蛙通过伪装保护自己、北极狐通过保护色(白色毛皮属于保护色)保护自己。
27.【答案】(1)蚯蚓生存环境对光照的要求
(2)C
(3)B
(4)黑暗
(5)B
【知识点】观察蚯蚓的活动
【解析】【分析】(1)实验设计逻辑:纸盒一侧盖玻璃板(明亮),另一侧盖厚纸板(阴暗),唯一变量是“光照”,因此研究的问题是“蚯蚓生存环境对光照的要求”。
(2)错误选项排除:A、B选项将蚯蚓直接放在某一环境中,会干扰其自主选择,不符合实验设计的科学性。
将蚯蚓放在盒子中间,能让它在初始位置同时接触明亮和阴暗环境,避免因初始位置偏向某一侧导致实验结果偏差,保证选择的公平性。故选项C正确。
(3)蚯蚓移动和适应环境需要时间,1分钟太短可能未完成选择,而“只要有蚯蚓爬动就停止”会因偶然性导致数据不准确,5分钟或更长时间能让多数蚯蚓完成趋向性选择,使结果更可靠。故选项B正确。
(4)蚯蚓持续爬向厚纸板(阴暗)一端,说明其对阴暗环境有偏好,这是蚯蚓长期适应土壤中阴暗潮湿环境的结果。
(5)错误选项排除:A选项“所有动物”说法绝对,C选项与题干现象无关。蚯蚓通过湿润的体壁呼吸,土壤干燥或积水会使其无法呼吸,说明动物生存依赖特定环境(如湿度、空气),离开适宜环境会死亡。故选项B正确。
(1)实验装置通过在纸盒一侧盖上玻璃板(明亮),另一侧盖上厚纸板(阴暗),创造了两种不同的光照环境。将蚯蚓放入其中,观察它们会选择哪种环境。因此,这个实验装置研究的问题是:蚯蚓生存环境对光照的要求。
(2)为了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需要排除初始位置对蚯蚓选择的影响。
如果放在明亮或黑暗的一端,蚯蚓可能会因为靠近某个区域而更容易进入该区域,而不是基于自身的选择。放在盒子中间,可以让蚯蚓在进入明亮或黑暗区域之前,有更公平的起点,更能反映它们对两种环境的真实偏好。所以,待选择的蚯蚓放在盒子中间比较好。选C。
(3)蚯蚓需要一定的时间来感知环境并做出移动和选择。
1分钟可能太短,蚯蚓还没来得及充分反应或移动。“只要有蚯蚓爬向哪边就可以停止了”这个标准不明确,无法保证所有蚯蚓都有足够的时间做出选择,或者有些蚯蚓可能只是暂时移动。5分钟或更长的时间,可以给蚯蚓足够的时间来探索环境并稳定地选择它们偏好的区域,从而获得更可靠的数据。所以,给蚯蚓选择的时间以5分钟或更长比较合适。选B。
(4)通过多次实验,发现蚯蚓总是爬向盖厚纸板(阴暗)的一端。这说明: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
(5)A.所有动物都需要湿润的环境太绝对,不正确,有些动物喜欢干燥的环境。选项不符合题意;
B.动物生活需要一定的环境正确,比如蚯蚓需要阴暗潮湿的环境。选项符合题意;
C.动物能够改变环境,与题意无关。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8.【答案】(1)A
(2)C
(3)C
(4)A
(5)货物放置要均匀、注意船体设计平衡、船体的底面积要大
【知识点】设计小车;制作小船
【解析】【分析】(1)工程设计步骤为“明确问题→制定方案→制作→测试→改进”。小组明确了“载重量150克、有动力、可转向、运送重物”的具体任务,这属于工程设计的“明确问题”阶段,后续制作、画设计图需在此基础上进行。故选项A正确。
(2)选项C正确:左右对称可防止船体倾斜,底部宽阔平坦能增大与水面接触面积,提升稳定性,避免侧翻。
A选项“颜色艳丽”与船的功能性(载重量、稳定性)无关;
B选项“动力越多越好”会增加船体重量,可能降低载重量,且动力过强不易控制方向。
(3)船的载重量与排开水量有关,船底更宽能增大排水量(即“船肚子”空间更大),从而承载更多重物;船体更大可能增加材料重量,反而降低载重量,动力与载重量无关。故正确答案是C。
(4)船舵是控制方向的部件,小船向右偏转说明方向失控,调整船舵可改变水流对船尾的推力方向,使船直行;底面积影响稳定性,货物数量影响平衡但不直接控制方向。故正确答案是A。
(5)货物放置均匀可避免重心偏移(如左右、前后重量一致);船体底面积大(如宽扁型)能降低重心,类似“不倒翁”原理;平衡设计是船舶制造的核心要点之一。
(1)工程设计的第一步是明确任务要求(如载重量、动力、功能等)。题目中已列出具体任务目标(载重150克、有动力、可转向等),说明他们已完成“明确任务”这一步骤。
(2)小船的结构设计需注重稳定性。船体左右对称且底部宽阔平坦能增大接触水面面积,分散重量,减少侧翻风险,是最合理的设计思路。
(3)船的载重量与排水量相关,船体体积越大,排开的水越多,浮力越大。增大船体体积(如加长、加宽)能直接提升载重量。
(4)小船航行方向偏转需调整船舵。船舵是控制方向的关键部件,通过调节舵的角度可修正航行路线,使其直行。
(5)货物分布不均或重心过高易导致侧翻。将重物均匀放置、降低重心可提高船体稳定性。
29.【答案】生态系统;水稻→稻飞虱→鱼;松土增氧、保肥增肥、灭虫
【知识点】食物链、食物网;生态系统
【解析】【分析】(1)稻田中的生物(水稻、田鱼、害虫等)和非生物(土壤、水、空气等)相互作用、相互依赖,共同构成一个“生态系统”,符合生态系统“生物群落+非生物环境”的定义。
(2)起点是生产者(水稻),害虫吃水稻,田鱼吃害虫,因此食物链为“水稻→稻飞虱→田鱼”。
注意要点:食物链需从生产者开始,用“→”表示“被吃”的关系,不能颠倒顺序。
(3)生物防治:吃掉害虫(如稻飞虱),减少农药使用;
改善环境:松土增氧促进水稻根系呼吸,保肥增肥(粪便作为肥料),形成“鱼护稻、稻养渔”的循环。
生态优势:这种模式减少化学投入,提高资源利用率,属于可持续农业生产方式。
30.【答案】(1)设计
(2)①可以快速制造复杂零件;②减少材料浪费。
(3)产品名:多功能书架
用途:用于整理和存放书籍、文具等学习用品,节省空间,提高学习效率。
【知识点】仿生技术;设计与生活;新型材料;设计、制作模型
【解析】【分析】(1)3D打印需先在电脑中设计零件的三维模型(如形状、尺寸),再通过打印机按设计逐层制造,因此“设计”是打印前的必要步骤。
(2)优点①:传统制造螺旋桨需铸造、切削等多道工序,3D打印可直接按设计一次性成型,快速制造复杂形状(如曲面、镂空结构)。
优点②:传统造船切割材料会产生大量边角料,3D打印采用“增材制造”,仅用所需材料堆积成型,材料利用率高,减少浪费。
(3)示例:打印“可调节手机支架”,用途为学习时固定手机,方便观看网课或查阅资料,可根据桌面高度调整角度,材质选用轻便的PLA塑料,节省桌面空间且便于携带。
设计思路:结合生活需求,突出“实用”和“便捷”,体现3D打印个性化定制的特点。
(1)3D打印零件前必须先根据需要进行零件的形状、尺寸等设计。
(2)3D打印技术能够直接根据设计图进行打印,过程相对简单且材料利用率高。
(3)3D打印可以根据个人需求定制产品,如多功能书架,可以根据家中空间大小和学习需求进行设计,既能有效利用空间,又能提高学习效率。这种个性化定制是3D打印的一大优势。
1 / 1湖南省怀化通道县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下册期中考试科学试卷
一、科学判断(每小题2分,共20分)
1.(2025五下·通道期中)为了让船型橡皮泥和铝箔稳定的漂浮在水面上,我们可以增大船底的面积,或者增大船底部的重量。( )
【答案】正确
【知识点】浮力;物体的沉浮;船的载重量
【解析】【分析】增大船底面积能扩大支撑面,降低重心,使船不易侧翻;增大船底部重量(如加装重物)可让重心下移,同样提升稳定性。例如,轮船底部常加装压舱物,就是这个原理。故题干表述正确。
易错点:可能误解“增大重量”会让船下沉,需明确“底部重量”指合理配重,而非整体增重,且需配合空心结构保持浮力。
2.(2025五下·通道期中)相同质量的橡皮泥,做成船的体积越大,载重量越大。( )
【答案】正确
【知识点】浮力
【解析】【分析】根据浮力原理,物体排开水的体积越大,浮力越大。橡皮泥做成体积大的船,能排开更多水,浮力更大,因此能承载更多货物。故题干表述正确。
易错点:可能忽略“相同质量”的前提,需强调在质量不变时,体积与浮力的关系。
3.(2025五下·通道期中)船舱中合理放置重物有利于增加船的载重量。( )
【答案】正确
【知识点】船的载重量
【解析】【分析】合理放置重物(如均匀分布)可使船的重心平衡,避免倾斜,从而在不增加船身重量的前提下,充分利用浮力承载更多货物。故题干表述正确。
易错点:可能认为“放置重物”会直接增加重量导致下沉,需区分“合理配重”与“超载”的不同。
4.(2025五下·通道期中)竹筏比独木舟更稳定,载重量也更大,但存在货物容易浸水的不足。 ( )
【答案】正确
【知识点】制作小船
【解析】【分析】竹筏的底部比独木舟更宽, 这提供了更好的稳定性, 同时也意味着更大的载重量。 然而, 这种设计的一个潜在缺点是货物容易浸水。 这是因为竹筏的宽底部虽然增强了其稳定性和载重能力, 但也可能导致更多的水被运载的货物接触, 从而增加了货物浸水的风险。
5.(2025五下·通道期中)在制作生态瓶时,不需要考虑选择什么样的材料。( )
【答案】错误
【知识点】制作生态瓶
【解析】【分析】生态瓶的材料需透光(让植物光合作用)、坚固(防止漏水),且大小适中(维持生态平衡)。若使用不透明或有毒材料,会导致生物死亡。故题干“制作生态瓶时,不需要考虑选择什么样的材料”表述错误。
易错点:可能忽略材料对生态瓶环境的影响,需理解材料选择是生态瓶成功的基础。
6.(2025五下·通道期中)土壤是绿豆发芽的必要条件。( )
【答案】错误
【知识点】种子萌发的条件
【解析】【分析】绿豆发芽的必要条件是水分、空气和适宜温度,土壤并非必需。例如,水培绿豆无需土壤也能发芽。故题干“土壤是绿豆发芽的必要条件”表述错误。
易错点:可能将“生长”与“发芽”混淆,土壤是植物生长的营养来源,但发芽阶段主要依赖种子自身养分。
7.(2025五下·通道期中)“小草→瓢虫→鸟”是一条完整的食物链。( )
【答案】正确
【知识点】食物链、食物网
【解析】【分析】食物链需从生产者(植物)开始,到消费者(动物)结束。小草是生产者,瓢虫吃小草,鸟吃瓢虫,符合“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的结构。故题干表述正确。
易错点:需检查是否有生产者,以及捕食关系是否正确,避免遗漏分解者(但食物链不包含分解者)。
8.(2025五下·通道期中)在设计与制作小船的过程中,一般要经历“明确问题-制定方案——制作——测试——评估与改进”的过程。( )
【答案】正确
【知识点】设计小车;制作小船
【解析】【分析】工程设计的基本流程包括明确需求、规划方案、动手制作、测试效果及优化改进,这是科学探究的标准步骤。故题干表述正确。
易错点:可能混淆步骤顺序,需牢记“制定方案”在“制作”之前,“测试”后需“改进”。
9.(2025五下·通道期中)做种子发芽实验时,如果种子结构不完整,可能导致无法发芽。( )
【答案】正确
【知识点】种子的结构、形态
【解析】【分析】种子发芽需要完整的胚(包括胚芽、胚轴、胚根)和充足的营养储备(子叶或胚乳)。若胚受损或营养不足,即使条件适宜也无法发芽。故题干表述正确。
易错点:可能认为“只要有水分和温度就发芽”,忽略种子自身结构的重要性。
10.(2025五下·通道期中)动植物以不同方式表现出对环境的适应,但不可能影响和改变环境。( )
【答案】错误
【知识点】动物的适应能力;植物的生长环境
【解析】【分析】动植物不仅能适应环境,还能影响环境。例如,蚯蚓松土改善土壤结构,树木蒸腾作用影响气候。
易错点:可能片面理解“适应”,忽略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需举例说明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故题干“动植物以不同方式表现出对环境的适应,但不可能影响和改变环境”表述错误。
二、科学选择(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每小题2分,共20分)
11.(2025五下·通道期中)小智和小慧用小竹竿制作竹筏模型并测试,下列选项中错误的是( )。
A.竹竿两端要有节,避免水进入竹竿内部,减小浮力
B.可以用木棍和橡皮筋连接各个竹竿,确保竹筏牢固、不散架
C.用螺母测试竹筏的载重量时,不需要考虑螺母是否被水浸湿的情况
【答案】C
【知识点】制作竹筏
【解析】【分析】螺母被水浸湿后重量增加,会导致测试的载重量数据不准确。A选项竹竿有节可防水进入,减少浮力损失;B选项用木棍和橡皮筋连接更牢固,均正确。故正确答案为C。
易错点:可能忽略“水的重量”对测试的影响,需明确测试时应使用干燥螺母,保证数据真实。
12.(2025五下·通道期中)哪种船的设计不利于减少水的阻力( )。
A.两头尖、中间方的梭型
B.圆头、圆尾的流线型
C.船体为正方形
【答案】C
【知识点】热传递;船的动力装置
【解析】【分析】正方形船体棱角分明,与水流接触面积大,阻力大;而梭型(A)和流线型(B)能让水流顺畅通过,减少阻力。故正确答案为C。
易错点:可能认为“方形”更稳定,忽略阻力与船速的关系,需牢记流线型是减小阻力的经典设计。
13.(2025五下·通道期中)下列关于船只的发展历程,排序正确的是( )。
A.独木舟——摇橹木船——帆船——现代轮船——蒸汽船
B.独木舟——摇橹木船——帆船——蒸汽船——现代轮船
C.独木舟——帆船——摇橹木船——现代轮船蒸汽船
【答案】B
【知识点】船的历史
【解析】【分析】人类造船史从简单到复杂:最早是独木舟(原木挖空),然后是摇橹木船(人力驱动),接着是帆船(风力),工业革命后出现蒸汽船(蒸汽动力),最后是现代轮船(柴油机等动力)。故正确答案为B。
易错点:可能混淆蒸汽船与现代轮船的顺序,需记住蒸汽船是工业革命的产物,现代轮船在其后。
14.(2025五下·通道期中)明明在饲养箱里饲养了一些蚯蚓,打算用来做实验。为了保证土壤潮湿,明明在土壤中倒了许多水,第二天蚯蚓都爬到了土壤外面,造成蚯蚓往外爬的原因可能是( )。
A.土壤浇水后就很冷了,蚯蚓需要爬出来暖和一下
B.土壤浇水后就缺少空气了,蚯蚓需要爬出来呼吸
C.土壤浇水后会反射灯光,刺激到了蚯蚓
【答案】B
【知识点】观察蚯蚓的活动
【解析】【分析】蚯蚓用湿润的体壁呼吸,浇水过多会淹没土壤缝隙,空气被挤出,蚯蚓缺氧只能爬出。A选项浇水不会导致土壤“很冷”,C选项与灯光无关。故正确答案为B。
易错点:可能误以为“蚯蚓喜欢干燥”,需明确蚯蚓需要湿润但透气的环境。
15.(2025五下·通道期中)做种子发芽实验时,每个盒子都至少放三颗种子,主要是为了( )。
A.把吸水纸压得更实
B.减少实验的偶然性
C.让种子能充分地吸收水分
【答案】B
【知识点】对比实验
【解析】【分析】放多颗种子可避免因个别种子质量问题导致实验失败,通过重复实验使结果更可靠。A选项与吸水纸压实无关,C选项三颗种子与吸水多少无直接关系。故正确答案为B。
易错点:可能误解为“种子多吸收水分快”,需理解“重复实验”在科学探究中的意义。
16.(2025五下·通道期中)小智参加“自制小船比速度”的活动,他从下面4个办法中进行选择,最合理的是( )。
①将船首做成流线型 ②采用强大持久的动力系统 ③将船做得越大越好 ④使用轻便牢固的材料做船体
A.①②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答案】C
【知识点】制作小船;船的动力装置
【解析】【分析】①流线型船头减少阻力;②强大动力提供速度;④轻便材料降低重量,均有利于提速。③船越大阻力越大,不合理。故正确答案为C。
易错点:可能认为“船大载重量大”就快,忽略速度与阻力、动力的关系。
17.(2025五下·通道期中)关于自然界各种植物和动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各自生存,不会相互依赖
B.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获得能量,动物则通过进食获得
C.如果环境改变了,植物和动物的生存不受影响
【答案】B
【知识点】食物链、食物网;光合作用
【解析】【分析】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有机物),动物通过吃植物或其他动物获取能量。A选项生物需相互依赖(如食物链),C选项环境改变会影响生物生存。故正确答案为B。
易错点:可能不理解“光合作用”是植物的能量来源,需区分动植物获取能量的不同方式。
18.(2025五下·通道期中)阳春三月,在图所示的两个相同的瓶子里放入相同数量的绿豆种子,在其指定的条件下进行发芽实验。这个实验研究的问题是( )。
A.绿豆种子发芽需要光照吗
B.绿豆种子发芽需要适宜的温度吗
C.绿豆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水分吗
【答案】C
【知识点】种子萌发的条件
【解析】【分析】两组实验唯一变量是“是否洒水”(水分),其他条件(光照、温度)相同,因此研究的是水分对发芽的影响。故正确答案为C。
易错点:需确认实验中的“变量”,避免混淆光照或温度因素。
19.(2025五下·通道期中)用相同大小的正方形铝箔纸做成不同底面积的船,测试它们的载重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制作技术的好坏和是否按要求制作,都不会影响载重量的测试结果
B.放置“货物”时,要轻轻地、有序地放,尽量让船底受力均匀
C.如果铝箔纸破损,可以继续折叠做船,不会影响测试结果
【答案】B
【知识点】船的载重量
【解析】【分析】货物均匀放置可防止船倾斜,确保测试准确。A选项制作技术会影响船的结构(如是否漏水),从而影响载重量;C选项铝箔破损会导致进水,影响结果。故正确答案为B。
易错点:可能忽略“受力均匀”对测试的重要性,需明确实验操作规范。
20.(2025五下·通道期中)同样是根,水生植物浮萍的根很短很小,荒漠植物骆驼刺的地下根系却可下探到十几米深,这说明( )。
A.不同的生活环境使植物的根有不同的形态
B.根对植物的生长来说并不重要
C.植物生长可以不需要水
【答案】A
【知识点】植物的生长环境
【解析】【分析】浮萍生活在水中,短根便于吸收水分;骆驼刺生活在荒漠,长根可吸收深层地下水,这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B选项根对植物生长至关重要,C选项植物生长必需水。故正确答案为A。
易错点:可能认为“根的形态与环境无关”,需理解“生物形态适应生存环境”的科学概念。
三、科学观念(每空2分,共20分)
21.(2025五下·通道期中)冬天到了,青蛙是通过 方式过冬的,大雁是通过 方式过冬的。(填“迁徙”或“冬眠”)
【答案】冬眠;迁徙
【知识点】动物的行为;动物的适应能力
【解析】【分析】动物对环境的适应有冬眠和迁徙两种行为。动物冬眠是一种对付不利环境的保护性行为。引起冬眠的主要因素,一是环境温度的降低,二是食物的缺乏。冬天到了,青蛙是通过冬眠方式过冬的。大雁是通过迁徙的方式过冬。
22.(2025五下·通道期中)在光照条件下,植物的叶片会吸收空气中 和水分,制造出植物生存所需养料,并释放出 。
【答案】二氧化碳;氧气
【知识点】光合作用
【解析】【分析】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产物是有机物(养料)和氧气,这是植物生存的基础。故光照下,植物叶片吸收空气中二氧化碳和水分,制造养料并释放氧气。
易错点:易混淆“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呼吸作用),需牢记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区别。
23.(2025五下·通道期中)生态瓶里的各种生物之间,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 ,并达到 ,能让生物很好地生存下去。
【答案】依存;平衡
【知识点】生态系统
【解析】【分析】生态系统中生物(如植物、动物)与非生物(如水、空气)相互依存(如植物为动物提供氧气,动物粪便为植物提供养分),只有达到平衡,生态才稳定。故生态瓶中生物与非生物相互联系、相互依赖,并达到平衡,让生物生存。
易错点:“平衡”也可表述为“和谐”,需理解生态系统的整体性。
24.(2025五下·通道期中)橡皮泥和铝箔是在水中会下沉的材料,把它们做成船型后,它们在水中受到的 增大了,因而能更容易 在水面上。
【答案】浮力;漂浮
【知识点】物体的沉浮
【解析】【分析】我们把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排开的水量就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橡皮泥和铝箔是在水中会下沉的材料。把它们做成船型后,它们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增大了,因而能更容易漂浮在水面上。
25.(2025五下·通道期中)设计我们的小船时需要考虑的因素有船的 、船的 、船体材料、载重量、稳固性、动力系统。
【答案】大小;形状
【知识点】制作小船;船的载重量;船的动力装置
【解析】【分析】小船设计图应该具备合理性和可靠性。设计制作我们的小船时,我们需要考虑船的大小、船的形状、船体材料、载重量、稳固性、动力系统、成本等多个因素后再设计制作。为了提高船的载重量和稳定性,我们可以不断改进船的形状和结构。
四、科学探究(每空2分,共28分)
26.(2025五下·通道期中)动物都有适应环境的特殊本领,例如拟态、装死、伪装、保护色。请将下列动物适应环境的方式在对应的空中填写出来。
【答案】装死;拟态;伪装;保护色
【知识点】动物的适应能力
【解析】【分析】拟态是形态像其他生物,装死是通过静止避险,保护色是动物体色与环境相似。拟态、装死、伪装、保护色等是动物的防身术。枯叶蝶通过拟态保护自己,油甲虫常通过装死逃生,青蛙通过伪装保护自己、北极狐通过保护色(白色毛皮属于保护色)保护自己。
27.(2025五下·通道期中)在研究“蚯蚓的选择”时,小旭采用以下实验装置:将长方形纸盒里面涂黑,并铺一层湿润的土壤,以中线为界,一侧盖上玻璃板,另一侧盖上厚纸板。
(1)纸盒的一侧盖上玻璃板,另一侧盖上厚纸板,这样做纸盒里就形成了明亮和阴暗两种不同的环境。这个实验装置研究的问题是 。
(2)待选择的蚯蚓放在( )比较好。
A.盒子明亮的一端 B.盒子黑暗的一端 C.盒子中间
(3)给蚯蚓选择的时间以( )比较合适。
A.1分钟
B.5分钟或更长
C.只要有蚯蚓爬向哪边就可以停止了
(4)通过小旭多组、多次实验,可以发现蚯蚓总是爬向盖厚纸板的一端,这说明:蚯蚓喜欢生活在 的环境中。
(5)实验结束后,应将蚯蚓放回到湿润的土壤中。蚯蚓一旦离开这样的土壤,过不了多久它就会死亡,这是因为( )。
A.所有动物都需要湿润的环境
B.动物生活需要一定的环境
C.动物能够改变环境
【答案】(1)蚯蚓生存环境对光照的要求
(2)C
(3)B
(4)黑暗
(5)B
【知识点】观察蚯蚓的活动
【解析】【分析】(1)实验设计逻辑:纸盒一侧盖玻璃板(明亮),另一侧盖厚纸板(阴暗),唯一变量是“光照”,因此研究的问题是“蚯蚓生存环境对光照的要求”。
(2)错误选项排除:A、B选项将蚯蚓直接放在某一环境中,会干扰其自主选择,不符合实验设计的科学性。
将蚯蚓放在盒子中间,能让它在初始位置同时接触明亮和阴暗环境,避免因初始位置偏向某一侧导致实验结果偏差,保证选择的公平性。故选项C正确。
(3)蚯蚓移动和适应环境需要时间,1分钟太短可能未完成选择,而“只要有蚯蚓爬动就停止”会因偶然性导致数据不准确,5分钟或更长时间能让多数蚯蚓完成趋向性选择,使结果更可靠。故选项B正确。
(4)蚯蚓持续爬向厚纸板(阴暗)一端,说明其对阴暗环境有偏好,这是蚯蚓长期适应土壤中阴暗潮湿环境的结果。
(5)错误选项排除:A选项“所有动物”说法绝对,C选项与题干现象无关。蚯蚓通过湿润的体壁呼吸,土壤干燥或积水会使其无法呼吸,说明动物生存依赖特定环境(如湿度、空气),离开适宜环境会死亡。故选项B正确。
(1)实验装置通过在纸盒一侧盖上玻璃板(明亮),另一侧盖上厚纸板(阴暗),创造了两种不同的光照环境。将蚯蚓放入其中,观察它们会选择哪种环境。因此,这个实验装置研究的问题是:蚯蚓生存环境对光照的要求。
(2)为了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需要排除初始位置对蚯蚓选择的影响。
如果放在明亮或黑暗的一端,蚯蚓可能会因为靠近某个区域而更容易进入该区域,而不是基于自身的选择。放在盒子中间,可以让蚯蚓在进入明亮或黑暗区域之前,有更公平的起点,更能反映它们对两种环境的真实偏好。所以,待选择的蚯蚓放在盒子中间比较好。选C。
(3)蚯蚓需要一定的时间来感知环境并做出移动和选择。
1分钟可能太短,蚯蚓还没来得及充分反应或移动。“只要有蚯蚓爬向哪边就可以停止了”这个标准不明确,无法保证所有蚯蚓都有足够的时间做出选择,或者有些蚯蚓可能只是暂时移动。5分钟或更长的时间,可以给蚯蚓足够的时间来探索环境并稳定地选择它们偏好的区域,从而获得更可靠的数据。所以,给蚯蚓选择的时间以5分钟或更长比较合适。选B。
(4)通过多次实验,发现蚯蚓总是爬向盖厚纸板(阴暗)的一端。这说明: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
(5)A.所有动物都需要湿润的环境太绝对,不正确,有些动物喜欢干燥的环境。选项不符合题意;
B.动物生活需要一定的环境正确,比如蚯蚓需要阴暗潮湿的环境。选项符合题意;
C.动物能够改变环境,与题意无关。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8.(2025五下·通道期中)小冬小组要参加学校科技节比赛项目“我的小船”,他们组准备制作一艘载重量150克、有自己的动力、可以改变运动方向、能将重物运送至指定地方的小船。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小组已经完成了工程设计的( )这一步骤。
A.明确任务 B.制作 C.画出设计图
(2)小组关于小船的结构设计,组员有不同的想法,下列思路你认为最合理的是( )。
A.选择的船体材料颜色要艳丽
B.给船安装的动力越多越好
C.左右对称,底部宽阔、平坦
(3)小组成功制作出了一艘能浮起来的铝箔船,但是发现载重量不大。他希望能装更多的物体,下列方式中,可以满足他们需求的是( )。
A.船体造得更大一些 B.加强船的动力 C.船底造得更宽一些
(4)小组在测试小船航行时,发现小船不能直行,总是向右偏转,他应该调整( )。
A.船舵 B.船的底面积 C.放置货物的数量
(5)为了防止小船侧翻,他们在实验过程中要做到(写出一条既可): 。
【答案】(1)A
(2)C
(3)C
(4)A
(5)货物放置要均匀、注意船体设计平衡、船体的底面积要大
【知识点】设计小车;制作小船
【解析】【分析】(1)工程设计步骤为“明确问题→制定方案→制作→测试→改进”。小组明确了“载重量150克、有动力、可转向、运送重物”的具体任务,这属于工程设计的“明确问题”阶段,后续制作、画设计图需在此基础上进行。故选项A正确。
(2)选项C正确:左右对称可防止船体倾斜,底部宽阔平坦能增大与水面接触面积,提升稳定性,避免侧翻。
A选项“颜色艳丽”与船的功能性(载重量、稳定性)无关;
B选项“动力越多越好”会增加船体重量,可能降低载重量,且动力过强不易控制方向。
(3)船的载重量与排开水量有关,船底更宽能增大排水量(即“船肚子”空间更大),从而承载更多重物;船体更大可能增加材料重量,反而降低载重量,动力与载重量无关。故正确答案是C。
(4)船舵是控制方向的部件,小船向右偏转说明方向失控,调整船舵可改变水流对船尾的推力方向,使船直行;底面积影响稳定性,货物数量影响平衡但不直接控制方向。故正确答案是A。
(5)货物放置均匀可避免重心偏移(如左右、前后重量一致);船体底面积大(如宽扁型)能降低重心,类似“不倒翁”原理;平衡设计是船舶制造的核心要点之一。
(1)工程设计的第一步是明确任务要求(如载重量、动力、功能等)。题目中已列出具体任务目标(载重150克、有动力、可转向等),说明他们已完成“明确任务”这一步骤。
(2)小船的结构设计需注重稳定性。船体左右对称且底部宽阔平坦能增大接触水面面积,分散重量,减少侧翻风险,是最合理的设计思路。
(3)船的载重量与排水量相关,船体体积越大,排开的水越多,浮力越大。增大船体体积(如加长、加宽)能直接提升载重量。
(4)小船航行方向偏转需调整船舵。船舵是控制方向的关键部件,通过调节舵的角度可修正航行路线,使其直行。
(5)货物分布不均或重心过高易导致侧翻。将重物均匀放置、降低重心可提高船体稳定性。
五、科学运用(每空2分,共12分)
29.(2025五下·通道期中)生态养殖是在我国农村大力提倡的一种生产模式,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在有限的空间范围内,人为地将不同种的动物群体以饲料为纽带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循环链。下图是农民将田鱼养在稻田里,田鱼能吃掉害虫(如稻飞虱)等,松土增氧,保肥增肥,改善水稻的生长发育。请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稻田中所有的生物、非生物构成了一个 。
(2)根据文本描述,写出稻田中的一条食物链 。
(3)请你说出稻田养鱼这种生产模式中鱼的作用: 。
【答案】生态系统;水稻→稻飞虱→鱼;松土增氧、保肥增肥、灭虫
【知识点】食物链、食物网;生态系统
【解析】【分析】(1)稻田中的生物(水稻、田鱼、害虫等)和非生物(土壤、水、空气等)相互作用、相互依赖,共同构成一个“生态系统”,符合生态系统“生物群落+非生物环境”的定义。
(2)起点是生产者(水稻),害虫吃水稻,田鱼吃害虫,因此食物链为“水稻→稻飞虱→田鱼”。
注意要点:食物链需从生产者开始,用“→”表示“被吃”的关系,不能颠倒顺序。
(3)生物防治:吃掉害虫(如稻飞虱),减少农药使用;
改善环境:松土增氧促进水稻根系呼吸,保肥增肥(粪便作为肥料),形成“鱼护稻、稻养渔”的循环。
生态优势:这种模式减少化学投入,提高资源利用率,属于可持续农业生产方式。
30.(2025五下·通道期中)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3D打印助力造船业发展
3D打印技术是一种神奇的制造方式,它像“魔法”一样,能将电脑里的设计变成真实的物体。在造船领域,3D打印也大显身手。它可以根据设计直接打印出复杂的船体零件,比如螺旋桨。以前,制造螺旋桨要经过很多复杂工序,现在3D打印能让它变得简单又快速。
3D打印还能减少浪费。传统造船会剩下很多边角料,而3D打印只用刚好够用的材料,就像用积木只搭出需要的部分。而且,船员在海上遇到零件损坏时,只要有3D打印机和材料,就能打印出新的零件,不用再等补给。
现在,人们已经用3D打印造出了小型船只和各种船舶零部件。未来,3D打印可能会让造船变得更高效、更环保,甚至能打印出更大的船。这种技术就像给造船业插上了“翅膀”,让它飞得更高、更远。
(1)在3D打印零件之前,人们要根据需求进行元件的 。
(2)你觉得3D技术在生产零件上的优点是(写出两条): 。
(3)如果你有一台3D打印机,你将用它来打印一个对你家中生活或学习有帮助的新产品,请你把你的设想写出来或画出来(包括产品名有用途)。
【答案】(1)设计
(2)①可以快速制造复杂零件;②减少材料浪费。
(3)产品名:多功能书架
用途:用于整理和存放书籍、文具等学习用品,节省空间,提高学习效率。
【知识点】仿生技术;设计与生活;新型材料;设计、制作模型
【解析】【分析】(1)3D打印需先在电脑中设计零件的三维模型(如形状、尺寸),再通过打印机按设计逐层制造,因此“设计”是打印前的必要步骤。
(2)优点①:传统制造螺旋桨需铸造、切削等多道工序,3D打印可直接按设计一次性成型,快速制造复杂形状(如曲面、镂空结构)。
优点②:传统造船切割材料会产生大量边角料,3D打印采用“增材制造”,仅用所需材料堆积成型,材料利用率高,减少浪费。
(3)示例:打印“可调节手机支架”,用途为学习时固定手机,方便观看网课或查阅资料,可根据桌面高度调整角度,材质选用轻便的PLA塑料,节省桌面空间且便于携带。
设计思路:结合生活需求,突出“实用”和“便捷”,体现3D打印个性化定制的特点。
(1)3D打印零件前必须先根据需要进行零件的形状、尺寸等设计。
(2)3D打印技术能够直接根据设计图进行打印,过程相对简单且材料利用率高。
(3)3D打印可以根据个人需求定制产品,如多功能书架,可以根据家中空间大小和学习需求进行设计,既能有效利用空间,又能提高学习效率。这种个性化定制是3D打印的一大优势。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