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课时跟踪训练]
(时间:25分钟 满分:5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曾经有过代行全国人大职权的功能。下列关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诞生的历史背景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对内战的舆论不断高涨
B.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范围内基本胜利
C.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D.共同纲领被各民主党派广泛接受
解析:1949年,三大战役以及渡江战役后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范围内基本胜利。为解决成立新中国的问题,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
答案:B
2.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许,毛泽东
( http: / / www.21cnjy.com )用响亮的声音宣读了中央人民政府公告,向4.75亿中国人民,向全世界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对这一历史事件的重大意义理解准确的是( )
A.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的结束
B.中国人民第一次反侵略斗争的伟大胜利
C.反帝反封建革命任务的彻底完成
D.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解析: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
( http: / / www.21cnjy.com )命的基本性别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故A项正确。因为还有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因而不能表明中国反侵略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彻底完成,C项错误;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第一次反侵略斗争的伟大胜利,B项错误;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D项错误。
答案:A
3.中央社会主义学院教授李
( http: / / www.21cnjy.com )金河说:“……是中国近现代政治文明转型的历史选择,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政治智慧的结晶,是世界政党和政党制度史上的伟大创造,必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注入强劲动力,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道路越走越宽广。”这一论述主要是指(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D.基层民主选举制度
解析:由“近现代政治文明转型”可知,材
( http: / / www.21cnjy.com )料说的是建国初期,排除D项。由“世界政党和政党制度史”可知,材料说的是政党关系,排除A、B两项。结合史实可知,材料评价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答案为C。
答案:C
4.穿越时空,假设你作为一名民主人士,参加了1956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一次会议,在会上你拥有的权利是( )
A.选举国家领导人
B.参与国家方针、政策等的制定
C.参与制定修改宪法
D.选举党的领导人
解析:1954年全国人大召开后,人民政协作为统一战线组织,主要职能是参政、议政。A、C两项是全国人大的职能,D项是党的代表大会的职能。
答案:B
5.1953年12月,新中国进行了
( http: / / www.21cnjy.com )全国大规模的基层人民代表选举。广东省归国华侨陈聪参加选举大会后,兴奋地说:“我活了90多岁,到过许多国家,没见过这样民主的选举。”这表明我国正逐步形成(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D.直接的村民选举制度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 http: / / www.21cnjy.com )根据材料中的关键信息“1953年12月”和“全国大规模的基层人民代表选举”可以判断,当时我国正逐步形成人民代表大会制度,D项是新时期的民主制度,B、C两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答案:A
6.人口特别少的33个少数民族,如基诺、珞巴等,在全国人大都有1个人大代表的名额,使他们都能表达本民族的意愿,由此可见(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C.人民当家作主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核心内容
D.人民代表是国家权力的直接行使者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从题干可以
( http: / / www.21cnjy.com )看出,人口特别少的少数民族也可在全国人大上表达本民族的意愿,据此便可判断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这一核心内容。
答案:C
7.“任何民族都是有自决权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这是毫无疑问的事。历史的发展使我们的民族大家庭需要采取与苏联不同的另一种形式。每个国家都有它自己的历史发展情况,不能照抄别人的。”为此,新中国政府( )
A.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在全国普及了基层民主选举制度
D.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新中国为解决民族问题而采取的政策,故选B。
答案:B
8.某导演欲筹拍一部电视政论片《建国初期的政治建设》,下列题材可以入选该片的有( )
①中国历史新纪元——开国
( http: / / www.21cnjy.com )大典 ②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 ③“长期共存,互相监督”——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发展的新阶段 ④1954年宪法——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正式确立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解析:开国大典、新中国的成立,是新中国
( http: / / www.21cnjy.com )政治建设的起点,①正确。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构成了新中国民主政治的基本框架,②③④正确。
答案:A
二、非选择题(18分)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第一章 总纲
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为中国的独立、民主、和平、统一和富强而奋斗。
——共同纲领
材料二 第一章 总纲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
( http: / / www.21cnjy.com )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
第三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统一的多民族的国
( http: / / www.21cnjy.com )家。各民族一律平等。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禁止破坏各民族团结的行为。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都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填写下表。(11分)
共同纲领
1954年宪法
不同
通过会议
背景
性质
意义
规定国体
相同规定
“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人民治
( http: / / www.21cnjy.com )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新中国成立之初,政治经济活动的法律依据是什么?据材料二,概括1954年宪法的特点。(4分)
(3)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确立了哪三大政治制度。(3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第(
( http: / / www.21cnjy.com )1)问,由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两者的异同即可;第(2)问,由“新中国成立之初”可判断出法律依据是共同纲领,1954年宪法的特点需要根据材料二概括;第(3)问,根据所学知识即可得出新中国确立的三大政治制度。
答案:(1)
共同纲领
1954年宪法
不同
通过会议
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1954年一届人大
背景
1949年国民党政权被推翻,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胜利
保障在政治上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顺利过渡
共同纲领
1954年宪法
性质
临时宪法
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意义
是新中国的施政纲领
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奠定了基础
规定国体
新民主主义性质的国家
社会主义性质的国家
相同规定
国家的权力属于人民;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法律依据:共同纲领。特点:是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两大原则。
(3)以民主集中制为原则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