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课件(共58张PPT)2025--2026学年高中《中外历史纲要(上)》(统编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6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课件(共58张PPT)2025--2026学年高中《中外历史纲要(上)》(统编版)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3.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8-13 09:55: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8张PPT)
第16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一、太平天国运动
二、洋务运动
三、边疆危机与甲午战争
四、瓜分中国的狂潮
一、太平天国运动
——农民阶级的反抗
洪秀全是广东花县人,从16岁起先后4次科考失败。
屡试不第后,受宣传基督教的小册子《劝世良言》的影响,于1843年创立了拜上帝教。
为了宣传拜上帝教,洪秀全把西方基督教教义、中国儒家大同思想和农民的平均主义思想结合起来,写出《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训》等文章。
一、太平天国运动
鸦片战争
洋货涌入
外因:手工业者破产
鸦片走私
白银外流,银贵钱贱
战争赔款
根本原因:百姓负担加重
1846年~1850年,两广地区水、旱、虫灾不断,广大劳动人民陷于饥饿和死亡的困境
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
阶级矛盾
一、太平天国运动——背景
一、太平天国运动——金田起义
一、太平天国运动——发展过程
1853年《天朝田亩制度》
“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
土地分配——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革命性
“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圣库
产品分配——平均主义——空想性
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
社会理想——以小农经济为基础——落后性
反映了农民追求社会财富平均的理想,前期有利于调动农民的革命积极性,后期没有执行下去。
圣库制度对吸引贫苦农民参加革命和保证军事纪律等方面,起过重大的积极作用。后期一度要求以“人无私财”,引起百姓不满。
一、太平天国运动——天朝田亩制度
1859年《资政新篇》
政治:以法治国,官吏由选举产生
经济:发展工商业,奖励技术发明
文教:设立新式学堂
外交:主张与外国平等交流,反对干涉中国内政
进步性:中国人首次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符合社会发展规律。
局限性:未能反映农民的愿望和要求,战乱环境,并未真正实行。
向西方学习,发展资本主义
洪仁玕,洪秀全的族弟,曾在香港居住多年。
一、太平天国运动——资政新篇
1856年8月,杨秀清居功自傲,逼洪秀全封他为“万岁”,洪秀全密令韦昌辉、石达开回京相救。
9月初,杨秀清及其部属数万人被韦昌辉残杀。
不久,韦昌辉又被洪秀全处死。
合朝文武迎石达开到京辅政。石达开因遭洪秀全疑忌,率数万将士脱离天朝,独立作战。
虽继续反清,但远离根据地,于1863年6月在四川大渡河畔覆灭。
经此“内讧”,太平天国受到极大损害,从此,太平天国开始衰败!
1856年天京变乱
一、太平天国运动——天京变乱
洪秀全的奢侈生活
《天京游记》中曾有记载,天王每餐除十六样副膳外,还要再备六禽、六兽、六鳞、六介共二十四牲,并且每天不能相同,每餐价值都在千金以上,同时还需鼓乐相伴。
洪秀全的宫廷生活在《天父诗》里也有记录,八斤重纯金制成的王冠,八斤重纯金项链,纯金纽扣的绣金龙袍,夜壶也是纯金的,上面还镶着玛瑙。还有众多女官侍候洪秀全起居,每天陪着游玩。
一、太平天国运动——内部管理
两则材料反映了什么现象?
凡东王、北王、翼王及各王驾出,侯、丞相轿出,凡朝内军中大小官员兵士如不回避,冒冲依仗者,斩首不留。凡东王驾出,如各官兵士回避不及,当跪于道旁,如敢对面行走者斩首不留。凡检点指挥各官轿出,卑小之官兵士,亦照路遇列王规矩,如不回避或不跪道旁者斩首不留。——张德坚《贼情汇纂》
洪秀全的龙袍
洪秀全的天王府
太平天国的领导贪图享乐,等级森严。
一、太平天国运动——内部管理
一、太平天国运动——曾国藩
一天晚上,他在家里读书,有一篇文章他重复读了很多遍,可就是背不下来。夜已经很深了,急坏了一个贼人,想等他读完书睡觉之后再进屋偷点什么。贼人实在等不下去了,就十分生气地跳进屋子,说:“就你这么笨还读什么书?我听几遍就会背了!”于是贼人将那篇文章从头到尾地背诵了一遍,然后扬长而去。
中国近代史上地位显赫而又最有争议的一位人物。曾国潘是儒家圣人,大清的中流砥柱,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的集大成者,晚清名臣之首,扶天倾而不跋扈,结乡党而不篡权,既保朝廷之安泰,也护曾家之富贵。但他同样也是江南人屠,封建王朝的刽子手,镇压农民起义的罪人,阻碍民族解放的腐朽官僚。这两个并不冲突,他们都是曾国潘的真实一面,就看你是用封建王朝的史观还是人民共和国的史观来看待。
“曾剃头”
一、太平天国运动——曾国藩
李鸿章,曾国潘的徒弟。毁誉参半。
功绩一:镇压太平天国和捻军。
功绩二:兴办洋务,建立北洋水师。
功绩三:极力维护国家权益(有争议)。
功绩四:对维新派和革命派比较宽容。
过失一:屠杀太平天国民众。
过失二:战略失误,北洋水师全军覆没。
过失三:贪污腐败。
4个小时,北洋水师全灭。三十余年的洋务运动,化作尘埃。
一、太平天国运动——李鸿章
1864年7月19日,湘军攻入天京,太平天国宣告失败。屠城。
一、太平天国运动——天京陷落
太平天国则均不剃发、不结辫,披头散发,故太平军被称作“长毛”,毛贼”。而太平军则蔑称清廷为“清妖”。
失败的原因:
一是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二是战略上的失误。
三是中外政府联合绞杀。
四是内部争斗。
五是日益腐败。
六是管理制度不健全(封王、律法苛刻)
一、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
太平天国成为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的灵感来源。12岁时就立志做洪秀全第二……甚至他的革命理论——“三民主义”也是受太平天国理念的影响。
——徐中约《中国的奋斗》
作用:
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规模巨大、波澜壮阔的一次伟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也是几千年来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太平天国坚持了14年,势力发展到18个省,攻克过600余座城市。沉重打击清王朝的统治,对此后历史发展产生重大影响。打击了西方列强的侵略气焰,影响了后来的民主革命运动。
性质:
是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革命运动。
一、太平天国运动——影响和意义
曾国藩
李鸿章
恭亲王奕
左宗棠
张之洞
洋务运动
——地主阶级洋务派的“自救路”
二、洋务运动
爱新觉罗·载淳在位14年,同治帝,咸丰帝唯一在世的儿子,即位时6岁,咸丰帝去世前安排了八位顾命大臣辅政。慈禧太后联合慈安太后和恭亲王奕 等人发动辛酉政变。同治皇帝,他在位期间平定了太平天国运动(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和陕甘回变。同时,兴办洋务运动,清朝后期出现了一个政治稳定的时期,史称“同治中兴”。终身成为其生母慈禧皇太后垂帘听政的傀儡。据说死于性病(梅毒,年轻时被人引诱男女之事,沉迷其中,并有男宠)的皇帝,也有说是死于天花的,年19岁,同治帝没有留下子女,也无兄弟。同治朝遇上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在国内处于“太平天国”与“义和团”两次重大社会动荡之间,在国际处于英法联军与八国联军两次入侵之间,如同处在两次大风暴中间的缓冲期。都没有这样的有利条件。这就给同治朝实行新政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日本明治维新也正在此时。两宫太后垂帘听政、议政王奕?主持政务,互相配合,推行新政。在奕?集团的主持下,新政的主要措施是:成立总理衙门、设立同文馆、办新式学校、派人出洋、办厂开矿、修筑铁路等,实行学习西方近代化举措,开始走向开放、进步。
二、洋务运动——背景
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统治阶级中的一些当权人物为挽救国家颓势,推行了一系列以“自强”“求富”为目标的洋务运动
二、洋务运动
内忧——太平天国
外患——帝国列强
名称 创办人 特点
安庆内军械所 曾国藩 最早的近代兵工厂
江南制造总局 曾国藩 李鸿章 最大的近代军事工业
福州船政局 左宗棠 远东第一大船厂
军事工业——自强
江南制造总局(上海机器局)
福州船政局(被誉为是近代海军的摇篮)
二、洋务运动——自强
名称 创办人 特点
轮船招商局 李鸿章 第一家近代轮船公司
汉阳铁厂 张之洞 第一个近代化钢铁厂
轮船招商局(招商银行)
汉阳铁厂
民用工业——求富
二、洋务运动——求富
张之洞不像曾国藩家族式的贪污,更不像李鸿章式的发国难财,他贪污来的钱,全用在洋务与教育上了。
二、洋务运动——张之洞
军事工业 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天津机器局等
民用工业 上海轮船招商局、上海机器织布局、开平煤矿等
新式教育 创办了培养翻译和军事人才的学校
筹划海防 建成了以北洋舰队为代表的新式海军
外交 1861年 “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成立
二、洋务运动——举措
洋务运动中的民用工业
1877年招商局并购美国旗昌公司
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三年内,外国轮船损失了1300万两
湖北官办织布局开办后,江南海关每年洋布进口减少10万匹
对外国的经济侵略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二、洋务运动——民族工业发展
北洋水师
海防:创办三支近代海军(北洋、南洋、福建)
船政后学堂第一届毕业生,是船政舰队、北洋水师、南洋水师和广东水师的骨干力量。
军事近代化,提高清军战斗力
二、洋务运动——军事近代化
1872年第一批留美幼童
1862年京师同文馆成立
1866年 福州船政学堂
1879年 天津电报学堂
1880年 天津水师学堂
1882年 上海电报学堂
1893年 天津军工学堂
……
教育:创办新式学堂(如京师同文馆)派留学生出国
唐绍仪
詹天佑
教育近代化,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
二、洋务运动——教育近代化
外交:开设总理衙门
京师大学堂
总理衙门 外交部
二、洋务运动——外交近代化
进步性:引进了资本主义国家的机器生产技术,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尝试,迈出近代化第一步
局限性:在不改变封建制度的前提下,通过学习西方先进科技以维护清朝统治,其失败是必然的
二、洋务运动——评价
三、边疆危机
(一)左宗棠收复新疆
1864年新疆少数民族上层分子反抗清政府,形成内乱局面,英国支持浩罕国军事首领阿古柏趁机占领南疆和北疆部分地区。
1875年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发兵新疆。1878年2月收复新疆南北两路。
1884年在新疆正式建省。
三、边疆危机——收复新疆
一部清朝晚年的历史,几乎都是吃败仗,割地赔款,丧权辱国的记载,令人气沮。唯有左宗棠的抬棺自筹经费经略西北,建立新疆。
台湾设立了行省,首任巡抚刘铭传,也是左宗棠的主张。中法战争“不败而败”是左宗棠病逝的直接原因,年73岁。
三、边疆危机——收复新疆
1883年8月,法国控制中国藩属国越南,矛头对准中国,年底中法战争打响。
1884年8月,法军偷袭马尾军港,炮毁福州造船厂,并进攻台湾。刘传铭领导台湾军民多次击退法军。
1885年3月,刘永福的黑旗军屡创法军。冯子材率领清军的镇南关大捷,法军败退。法国内阁倒台。
1885年6月,中法签订《越南条款》,承认法国占领越南;中国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台湾建省。
三、边疆危机——中法战争
马江之役(又称马尾海战),朝廷策略是“彼若不动,我亦不发”,法舰首先发起进攻,福建水师仓惶应战,福建水师的舰只还没来得及起锚,被法舰的炮弹击沉两艘,重创多艘。福建水师对法国军舰展开英勇还击,但是由于未做任何军事准备,加上装备落后、火力处于劣势。海战不到30分钟,福建水师几乎全军覆没。
三、边疆危机——马尾海战
三、边疆危机——中法战争
宗藩关系,也称朝贡制度,以中国为中心,体现君臣等级关系。
1879年,日本吞并琉球,宗藩关系逐渐解体。
1895年,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承认朝鲜独立,朝贡制度彻底崩溃。
三、边疆危机——宗藩关系
根本原因:明治维新后,日本急需向海外扩张,制定“大陆政策”,中国成为其既定目标。侵华野心蓄谋已久。
材料:明治大帝遗策是第一期征服台湾,第二期征服朝鲜,第三期征服满蒙,第四期征服支那,第五期征服世界。
——田中义一奏折
1884年,日本帮助朝鲜开化党发动甲申政变,企图驱逐中国在朝鲜的势力。袁世凯率清军击败了日军,镇压了政变。
日本一方面全力发展海军,另一方面通过各种机构进行间谍活动,窃取清朝内部机密。
清朝内部分为主和主战两派。
四、甲午中日战争——背景
朝鲜甲午农民战争——东学党起义
1894年,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朝鲜政府向宗主国清朝乞援,大清运兵船在丰岛被日本海军偷袭。1984年8月,甲午中日战争爆发。
日本称“日清战争”,朝鲜半岛称“清日战争”,西方国家称“第一次中日战争”。
白江口之战
元日战争
万历朝鲜战争
中日甲午战争
抗日战争。
四、甲午中日战争——导火索
爆发:1894年7月,日军在朝鲜半岛海域丰岛海面偷袭清军运兵船
平壤战役(1894年9月)
黄海海战(1894年9月)中日海军决战
旅顺大屠杀(1894年11月)
威海卫战役(1895年1月)清军大败
四、甲午中日战争——过程
“致远”舰多处受伤,船身倾斜。邓世昌毅然全速撞向日本主力舰“吉野”号,全舰官兵除七名遇救外,其余自邓世昌以下全部壮烈殉国。
四、甲午中日战争——黄海海战
四、甲午中日战争——黄海海战
旅顺大屠杀
四天三夜的无情屠杀,20000多名居民中,只有36人幸存。
四、甲午中日战争——旅顺大屠杀
四、甲午中日战争——威海卫之战
学器用
学制度
挪用海军军费,共达2000万两,修建颐和园。
从内务库中拨出30万日元作为海防经费。
北洋水师这支舰队当时在亚洲排名第一,全球排名第九。
四、甲午中日战争——失败的原因
丰岛海战
平壤战役
黄海战役
威海卫战役
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辽东战役
避战自保
四、甲午中日战争——失败的原因
1895年签订《马关条约》
中国进一步走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在日本马关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中方李鸿章,日方伊藤博文。
谈判过程中,李鸿章被刺杀,左眼受伤。
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失败,使取得的近代化成果化为乌有。
《马关条约》使日本获得巨大利益,所得白银87%用于军事,使日本一跃成为亚洲唯一的新兴资本主义强国,成为亚洲霸主。中国的国际地位急剧下降。刺激了日本进一步扩张的野心。
四、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
实际赔偿2.7亿
四、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
台湾军民抵抗日本殖民,失败。
沙俄、法国、德国干涉日本割占辽东半岛
“海峡两岸”,因《马关条约》“划界”而起。二战结束后,已经割让的领土也要返还给中国。钓鱼岛是台湾的附属岛屿,也在归还之列。日本政府宣称钓鱼岛一直是日本西南诸岛的附属岛屿。
四、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
内容 《南京条约》 《马关条约》
割地 香港岛 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
赔款 银元2100万 白银2亿两
开埠 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 重庆、沙市、苏州、杭州
其它 协定关税 允许日本在华设厂
四、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
甲午战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五、瓜分中国的狂潮
1898年3月,德国借口两名传教士被杀,派军舰侵占了胶州湾,并把山东省变成它的势力范围;同年的三月和五月,俄国强占旅顺口和大连湾,并把长城以北划为它的势力范围;法国强租广州湾,把两广和云南三省划为势力范围;英国强租九龙半岛和威海卫,并把长江流域划为势力范围……
五、瓜分中国的狂潮
1.“金陵定鼎,平成永固之基。京曰天京,一一悉准乎天命;国为天国,在在悉简乎帝心。”材料涉及的历史事件是(  )
A.太平天国运动
B.八国联军占领北京
C.中国同盟会成立
D.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1.“金陵定鼎,平成永固之基。京曰天京,一一悉准乎天命;国为天国,在在悉简乎帝心。”材料涉及的历史事件是(  )
A.太平天国运动
B.八国联军占领北京
C.中国同盟会成立
D.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2.某学者认为洋务运动“因其主事者以新卫旧的本来意愿而难以挣脱传统”,“结果是‘东一块西一块的进步’,零零碎碎的”。这主要反映了洋务运动(  )
A.致力于自强、求富
B.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
C.有效抵御了西方侵略
D.对封建制度修修补补
2.某学者认为洋务运动“因其主事者以新卫旧的本来意愿而难以挣脱传统”,“结果是‘东一块西一块的进步’,零零碎碎的”。这主要反映了洋务运动(  )
A.致力于自强、求富
B.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
C.有效抵御了西方侵略
D.对封建制度修修补补
3.当某条约的若干条款传出后,光绪皇帝发出“台湾割则天下人心皆去,朕何以为天下主!”的哀叹。有些官员及举人纷纷声言:“与其生为降虏,不如死为义民!”该条约应是(  )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
D.《马关条约》
3.当某条约的若干条款传出后,光绪皇帝发出“台湾割则天下人心皆去,朕何以为天下主!”的哀叹。有些官员及举人纷纷声言:“与其生为降虏,不如死为义民!”该条约应是(  )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
D.《马关条约》
勿忘国耻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