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科学下册新教材解读课件(浙教版2024)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科学下册新教材解读课件(浙教版2024)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5-08-11 17:16: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0张PPT)
浙教版2024 七年级科学下册
《义务教育教材(2024版)》内容解读PPT
时间:2025.01.14
演讲:**
在《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前言部分,明确提到:“根据《中共
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和《教育部关于加强义务教
育课程教材建设的意见》精神,教育部组织修订了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明确提到了
修订教材的必要性和依据,强调了教材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和信息技术应用
等方面的重要作用。通过这些修订,教材将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教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日前,教育部印发《2024年义务教育国家课程教学用书目录(根据2022年版课程标准修订)
》,通知表示,根据2022年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修订的教材将于2024年秋季学期陆续投入使用。
为更好地帮助熟悉2024年秋季新学期新教材,准确把握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特推出《义务
教育新教材(2024版)》具体内容解读PPT,提高教学效果。
前 言
目 录
第一部分
《科学新教材(2024浙教版)》目录结构比对
第二部分
《科学新教材(2024浙教版)》整体重要变化
第三部分
《科学新教材(2024浙教版)》变化要点解读
第四部分
《科学新教材(2024浙教版)》各章节具体变化
第五部分
《科学新教材(2024浙教版)》各章节教学安排
第一部分 目录结构比对
从比较中可以发现:新教材第一单元知识点进行了融合,与之前的目录不太相同,但是知识点变化不是很大,有删减,比如染色体的内容。第二第三单元的内容与旧版教材完全不同。
旧版目录
新版目录
第一部分 目录结构比对
从比较中可以发现:新教材第四第五单元也与就版教材完全不同,将地球表面和土壤相关性较强的内容整合为一个单元。
旧版目录
新版目录
第二部分 整体重要变化
教材修订考虑因素
(一)研究和遵循课程标准
1.课程内容围绕核心概念构建:通过聚焦于核心概念来构建知识框架,不仅增强了知识的结构性和系统性,还通过整合相关主题减少了需要掌握的核心概念数量和学习要点;相较于小学课程标准,这种整合程度更为显著。
2.强化工程实践应用:新增了技术、工程与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以及工程设计的实际应用
第二部分 整体重要变化
教材修订考虑因素
(一)研究和遵循课程标准
3.跨学科概念:是科学的综合性概念,是在学科核心概念之上科学哲学的大概念,属于科学大观念范畴的;落实跨学科概念:教材编写+教学实施。(物质与能量、结构与功能、系统与模型、稳定与变化)
4.强化综合性、实践性:提高探究实践的要求。
5.改进学业评价:学业要求;作业评价;学业质量。
原栏目 现栏目(或增设) 原因
1 章首引言、思考与讨论、科学阅读、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不变
2 节引言:实际情境+问题(配图示) 建构思想:从实际情境中提出问题,从解决实际问题中培养能力
3 方法与技能、科学·技术·工程、学习评价 适用性更广,淡化学科意识
4 实验、活动、观察、读图 探索活动、实践活动、探究实践 更有利于知识建构
5 本章知识结构 学习整理
栏目设置的变化
第二部分 整体重要变化
新增栏目:方法与技能
第二部分 整体重要变化
新增栏目:学习评价
第二部分 整体重要变化
新增节引言:实际情境+问题(配图示)
旧教材
新教材
第二部分 整体重要变化
新旧教材变化栏目
旧教材:实验、活动、观察、读图
新教材:探索活动、实践活动、探究实践
第二部分 整体重要变化
本章知识结构
旧教材
新教材
学习整理
第三部分 变化要点解读
要点1:内容整合
第一单元将知识点进行了整合与调整,第一单元知识点大致相同,但是知识点出现的顺序与旧教材有所不同,而且删除了部分旧教材中的知识点,比如细胞在分裂的时候染色体是如何变化的知识点
第三部分 变化要点解读
要点2:内容提前与后置
1知识点的提前:新教材的第二单元是原本旧教材的八下的第二单元内容,现在将内容提前到七下中来学习。新教材七下的第四单元原本是八下的第四单元的知识点,现在也提前到七下进行学习。
2.知识点的后置:新教材的第三单元物质的特性中的第1节质量和密度
第2节物态变化原本是旧教材的七上第四单元的内容。
第四部分 各章节具体变化
第1 章 生命的结构与生殖
新教材第一单元知识点进行了融合,与之前的目录不太相同,但是知识点变化不是很大,有删减,比如染色体的内容。
第1章 代代相传的生命
第 1节新生命的诞生
第2节走向成熟
第3节动物的生长时期
第4节植物的一生
第5节植物生殖方式的多样性
第6节细菌和真菌的繁殖.
第1 章 生命的结构与生殖
第1节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第2节人和动物的生殖与发育
第3节植物的生殖与发育
第4节微生物的结构与生殖
旧版目录
新版目录
第四部分 各章节具体变化
第1 章 生命的结构与生殖
新教材将细胞相关的内容也放到了第一章中,从细胞开始,从植物、动物再到人的生殖系统,完整性更强了。
第四部分 各章节具体变化
第1 章 生命的结构与生殖
新教材第2节的内容包含了旧教材中的第1节、第2节和第3节的内容,将三节内容整合到一节中去了,容量大了,课时数多了,但是内容与标题的契合度更高了。
第四部分 各章节具体变化
第1 章 生命的结构与生殖
新教材第3节的内容包含了旧教材中的第4节、第5的内容,将两节内容整合到一节中去了,但是又删除了部分内容,比如被子植物的有性生殖没有提到直接说道了无性繁殖。
第四部分 各章节具体变化
第1 章 生命的结构与生殖
新教材第4节的内容对应了旧教材中的第6节.
第四部分 各章节具体变化
第2章 物质的微观结构
新教材七下第二章第1节的内容对应的是旧教材七上第四章第1节的内容
第四部分 各章节具体变化
第2章 物质的微观结构
新教材七下第二章第2节的内容对应的是旧教材八下第二章第1节的内容
第四部分 各章节具体变化
第2章 物质的微观结构
新教材七下第二章第3节的内容对应的是旧教材八下第二章第3节的内容
第四部分 各章节具体变化
第2章 物质的微观结构
新教材七下第二章第3节的内容对应的是旧教材八下第二章第3节的内容,同时将相对原子质量提前了。
第四部分 各章节具体变化
第2章 物质的微观结构
新教材七下第二章第4节的内容对应的是旧教材八下第二章第5节的内容。
第四部分 各章节具体变化
第2章 物质的微观结构
新教材七下第二章第5节的内容对应的是旧教材八下第二章第6节的内容。
第四部分 各章节具体变化
第3章 物质的特性
新教材七下第三章第1节的内容对应的是旧教材七上第四章第2、3节的内容。
第四部分 各章节具体变化
第3章 物质的特性
新教材七下第三章第2节的内容对应的是旧教材七上第四章第456节的内容。
第四部分 各章节具体变化
第3章 物质的特性
新教材七下第三章第3节的内容对应的是旧教材九上第一章第1节的内容。
第四部分 各章节具体变化
第4章 我们生活的大地
新教材七下第四章第1节的内容对应的是旧教材七上第三章第7节的内容。
第四部分 各章节具体变化
第4章 我们生活的大地
新教材七下第四章第2节的内容对应的是旧教材八下第四章第12节的内容。
第四部分 各章节具体变化
第4章 我们生活的大地
新教材七下第四章第3节的内容对应的是旧教材八下第四章第34节的内容。
第四部分 各章节具体变化
第4章 我们生活的大地
新教材七下第四章第4节的内容对应的是旧教材八下第四章第6节的内容。
第五部分 各章节教学安排
第1节 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教学目标:
1.知道细胞的分裂及其意义。
2.能说出什么是细胞的生长和分化。
3.知道细胞分化后形成不同的组织,进一步形成器官和系统。
第1 章 生命的结构与生殖
第五部分 各章节教学安排
第2节 人和动物的生殖与发育
教学目标:
1.1.知道人体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2.知道人体的发育过程和各发育阶段的生理特点。
3.列举青蛙、家蚕等动物的生长时期,了解各种动物的生殖方式和发育过程。
第五部分 各章节教学安排
第3节 植物的生殖与发育
教学目标:
1.知道种子的主要结构。
2.知道种子萌发的过程及必要条件。
3.了解叶芽发育的情况,顶芽与侧芽的生长关系。
4.知道花的主要结构。
5.知道植物无性生殖的基本方式
第五部分 各章节教学安排
第4节 微生物的结构与生殖
教学目标:
1.了解细菌的主要特点和繁殖方式。
2.了解真菌的主要特点和繁殖方式。
3.了解细菌、真菌的繁殖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
第五部分 各章节教学安排
第1节 走进微观世界
教学目标:
1.了解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理解分子之间存在空隙,能列举反映分子之间有空
隙的证据。能用事实说明气体分子之间的空隙比固体和液体分子之间的空隙大得多。
2.了解扩散现象,确认固体、液体、气体都能发生扩散,能列举反映固体、液体、气体扩散的现象,能用分子运动的观点解释扩散现象。理解扩散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能叙述分子运动的剧烈程度与温度的关系。
3.能列举支持分子运动的证据;知道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和斥力。
4.通过应用分子和分子运动的观点解释宏观现象,学会透过现象看事物的本质。
第2章 物质的微观结构
第五部分 各章节教学安排
第2节 建构分子模型
教学目标:
1.体验建立模型、使用符号的思想方法。
2.能用物质粒子模型简要解释水的状态变化。
第五部分 各章节教学安排
第3节 建构原子模型
教学目标:
1.了解α粒子散射实验和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
2.了解原子的构成、原子核内各种微粒的电性及数量关系。
3.了解元素、同位素的概念,了解同位素在生活中的应用。
4.知道物质也可由离子构成,认识离子大小的数量级。
5.体会科学理论是不断发展完善的。
第五部分 各章节教学安排
第4节 探究物质组成的奥秘
教学目标:
1.认识常见元素符号,会查阅元素符号。
2.通过探究活动,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知道周期表中的每一格包含的信息,知道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分布。
3.阅读元素周期表的发现及应用的典型历史事实,体会科学家的创造性思维和元素周期表的重要意义。
第五部分 各章节教学安排
第5节 用化学式表示物质
教学目标:
1.会查元素的化合价,记住一些元素常见的化合价,会运用化合价写出简单的化学式。
2.能解释化学式表示的意义,能根据化学式区分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和非金属。
3.能用符号表示离子或带电原子团。
4.能根据化学式推断元素的化合价。
第五部分 各章节教学安排
第1节 质量和密度
教学目标:
1.了解物体有质量,知道质量的单位和测量质量的工具。
2.理解质量是物体的属性,不随物体的位置、形状、温度和状态等的改变而改变。
3.了解托盘天平的结构,了解托盘天平的使用和维护方法。
4.理解密度的定义,知道不同的物质一般具有不同的密度,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5.能写出密度的定义式,并能用来解决简单的问题。能说出密度的两个单位,能
对两个单位进行换算。
6.会用量筒、天平等器材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第3章 物质的特性
第五部分 各章节教学安排
第2节 物态变化
教学目标:
1.知道太阳系的组成和结构。(科学观念)
2.了解太阳的概况和太阳活动,知道太阳活动对人类的影响。(科学观念、科学思维)
3.知道太阳系八大行星和卫星的特点,了解彗星与流星雨、小行星与陨星之间的关系。(科学思维)
第五部分 各章节教学安排
第3节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教学目标:
1.了解物质是在不断变化的,知道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特点和区别。
2.了解探究物质变化的方法和物质变化规律的应用。
第五部分 各章节教学安排
第1节 探索地球表面
教学目标:
1.知道主要的地形类型,能说出主要地形类型的特点。
2.了解外力作用对地形的影响,能根据当地情况说出一至两种在外力作用下形成的地形特点。
3.能根据等高线的特点判读简单的等高线地形图,能举例说明等高线地形图在生产和生活中的用途。
4.知道绘制等高线地形图的方法,并能绘制一幅简单的等高线地形图。
第4章 我们生活的大地
第五部分 各章节教学安排
第2节 土壤的结构和质地
教学目标:
1.知道土壤中有大量的生物,土壤由水分、空气、矿物质和腐殖质构成。
2.了解从岩石到土壤的形成过程。
3.知道“借助于仪器和科学方法,人们对某一事物的认识活动是可以逐渐深化的”。
4.区别土壤的三种矿物质颗粒。
5.区别三类土壤的主要性状。
6.知道不同性状的土壤对植物生长有不同的影响。
7.说出壤土类土壤最适于植物生长的主要理由。
第五部分 各章节教学安排
第3节 土壤与植物生长
教学目标:
1.区别直根系和须根系。
2.理解根尖的基本结构特点及其功能。
3.知道根吸水的主要部位和吸水的原理。
4.识别直立茎、攀缘茎、匍匐茎和缠绕茎。
5.知道木质茎的基本结构及其功能。
6.知道茎对水分、无机盐和有机物的运输过程。
第五部分 各章节教学安排
第4节 保护土壤
教学目标:
1.知道我国土壤资源的基本状况。
2.了解保护土壤和防止土壤污染的重要性及主要措施。
3.关注全国和当地的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土壤污染的情况及其危害性。
感谢观看,谢谢!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