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济南的冬天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2.济南的冬天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7.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8-12 07:41: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9张PPT)
老舍





你是济南旅游资源开发工作室的负责人,想深入了解济南的冬天之后,选择开发几个有商业价值的旅游景点,为景点命名,并宣传景点吸引游客。
作家老舍说:“上帝把夏天的艺术赐给瑞士,把春天赐给西湖,秋和冬全赐给了济南。”在他的眼里,济南的冬天,究竟又有什么独特的魅力?
今天,让我们随着老舍的《济南的冬天》,去领略济南那独特的冬景吧。
/ 济南 /
济南是山东省省会,自然风光秀丽,旅游资源比较丰富,自古素有泉城之美称。尤以趵突泉、黑虎泉、五龙潭、珍珠泉四大名泉久负盛名,自古享有家家泉水,户户垂柳之誉。济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中国有一位原始部落的首领 舜就诞生与生活在济南一带。李白、杜甫、苏轼等古今杰出的作家和学者,都先后在济南生活游历或求学为官,故有“济南名士多”的佳誉。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作家,有“人民艺术家”之称。
他的作品大都取材于市民生活,为中国现代文学开拓了重要的题材领域。他所描写的自然风光、世态人情、习俗风尚及运用的群众语言,都呈现出浓郁的“京味”。
作者简介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被西方人誉为“东方舞台上的奇迹”)《龙须沟》,中篇小说《月牙儿》《我这一辈子》,短篇小说《断魂枪》等。
写作背景
本文节选自《一些印象(四、五、六、七)》(《老舍全集》第十四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年版)。题目是编者加的。略有改动。
老舍1930年7月来到山东,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任教多年,对山东产生了深厚的感情,称山东为他的“第二故乡”。
本文是老舍1931年春天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写成的。原为一系列直接描写济南风景名胜的长篇散文《一些印象》中的第五节。此文虽是节选,但能独立成篇。
看护妇
kān
qi
词语解释
响晴
晴朗无云。
温晴
温暖晴朗。
设若
假若。
着落
可以依靠或指望的来源。

把物体嵌入另一物体内或围在另一物体的边缘。
绿萍
植物名,又名“满江红”,叶子浮出水面,春季绿色,夏季红褐色。
澄清
文中指水清澈见底。
蓝汪汪
形容蓝得发亮。
读读记记
原指仁慈、善良,对人关怀,富有同情心;文中指温和,合人心意。
慈善
原指在头顶或后盘成的各种的形状的头发,这里比喻树尖上的积雪如发髻一般。

初读感声
阅读课文,思考济南的冬天有什么特点?通过哪些景物来呈现这一特点?
1.找出每段的关键词,概括段意
2.按描写的不同景物,给文章分段,归纳段意。 
初读感声
文中哪一个词写出了济南冬天独具一格的风貌?


“温” 相对于严寒或酷暑而言,气温宜人,“晴” 则是相对于“阴”而言,指天气的晴朗,鲜明而不单调。
再读感景
温晴
与北平相比
无风声
与伦敦相比
无重雾
与热带相比
无毒日
宝地
主要运用对比的手法写出济南冬天的总体特点
1.作者用什么样的方法写出济南冬天的总体特点?
【答题技巧】对比手法的作用:突出被表现物的本质特征,使形象更鲜明,主题更突出,思想感情更深刻。
【答题格式】将……与……对比,突出了……,更好地表现了事物的……特征/人物……形象/文章……的主题。
运用了对比的修辞(表现)手法,将济南的冬天和北平、伦敦、热带的冬天进行对比,突出了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
把握课文内容,理清课文思路。
一(1):总写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
二(2~6):具体描写济南冬天“温晴”的山水景色。
(2:过渡;3~5:山;6:水)
三(7):总结全文。
完成文章第8页的结构图
第二自然段怎样转入写阳光朗照下的山景?
过渡句“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承上启下,由冬日阳光转到写冬天的山。
请闭上眼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蓝天下很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他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老城人格化,赋予了老城人的动作,写出济南的冬天给人的总体观感——暖和舒适,使之带有生命的感觉和意味。在蓝天下的阳光里的一“睡”一“醒”,更烘托出一种舒适温暖的优美意境,表达了作者对济南冬天的赞美之情。
这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
城外远山
薄雪覆盖下的山
阳光朗照下的山
济南冬天的山
明确要挑选的景点
阅读2-6段,思考作者围绕着“温晴”选取了哪些具有代表性的景物来描写济南的冬天?分别有怎样的特点呢?
济南冬天的水
水上冒着热气
水中透着绿色
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
作者是怎样描绘这些图景的?
1.炼字
2.修辞手法
3.写作手法
4.写作顺序
精读赏析
空间顺序


第4段运用了怎样的顺序来写雪后山景?这样写有什么妙处?
山上
松树的尖上顶白花(像看护妇)
山尖
全白(镶银边)
山坡
白雪黄草(穿花衣)
山腰
薄雪露粉色(害羞)
景点命名
根据四个景点的特色为景点取一个好听的景点名,以此来吸引游客的到来。
阳光朗照下的山
薄雪覆盖下的山
城外远山
济南的水
合作探究
本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结尾,能不能改成“这就是济南的冬天”?为什么?
不能
这样的结尾点了题,和标题相比在结构上又有所变化,显示了作者的匠心。
因为上文描写的是冬天里整个济南鲜亮明丽的色彩,所以文末结句用“冬天”修饰“济南”,抒发了对“冬天”这个特定时令里的济南的感受。
与开头”济南真得算个宝地”相呼应,抒发了作者的赞美之情,给人以回味的余地。
你有什么收获?
合作探究
1.阅读课本第9页关于“比拟”的补充资料,你获得了哪些关于“比拟”的新知识
比拟包括拟人和拟物,恰当运用比拟,能让读者对所描写的事物产生鲜明印象,感受到作者对该事物强烈的感情,从而引起共鸣。
合作探究
2.比较下面几组句子,看甲句语乙句的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甲句比乙句更有情味。“暖和安适地睡着”“把他们唤醒”运用了拟人手法,把老城的山水比作人,具有人一样的动作——“睡着”和“唤醒”,增添了趣味性。几个句子组合起来,营造出一种优美、温馨的意境。
第(1)组:
【甲】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蓝天下很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他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
【乙】一个老城,有山有水,这是个理想的境界。
合作探究
甲句比乙句更有情味。“把济南放在……”“低声地说”运用了拟人手法,表现小山对济南的温柔呵护,把小山写得特别有人情味;“小摇篮”运用了比喻手法,表现济南受到的婴儿般的呵护。
第(2)组:
【甲】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他们全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乙】这一圈小山围着济南,使济南在冬天也特别暖和。
合作探究
甲句比乙句更有情味。把夕阳斜照下粉色的薄雪比拟为害羞的少女,突出了雪色的娇美和小山的秀丽,写出雪色娇美的情态;粉色羞容以微黄斜阳相映衬,色彩鲜艳悦目。比拟把本来没有生命的、静止的东西写得活灵活现,呼之欲出。
第(3)组:
【甲】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
【乙】快日落时,阳光斜射在山腰上,薄雪露出点儿粉色。
合作探究
常见的考查形式
某句(段)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其作用是什么?
请从修辞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请简析某句(段)的表达效果。
(2).答题模式
这句话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了×物以人的情态(动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物……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感情。
合作探究
1.他的脚下生了根,任谁都赶不走。
2.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
3.波浪一边唱歌,一遍冲向高空去迎接雷声。
4.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5.他的故事讲得太好了,大家都竖起耳朵来听。
6.小林受到表扬后,有点翘尾巴了。
比喻的喻体必须出现,而比拟的拟体是不出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