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张PPT)
老山界
陆定一
基础知识
攀谈( )
pān tán
ɡū lu
ɡuàn shū
wū yè
hān rán rù mènɡ
bù kě zhuō mō
kē juān zá shuì
dū cù
jǔ jué
峭壁( )
qiào bì
骨碌( )
咀嚼( )
呜咽( )
督促( )
灌输( )
苛捐杂税( )
酣然入梦( )
不可捉摸( )
字词拼音
1933年9月,蒋介石集中50万大军,对中央苏区发起第五次“围剿”。为此,蒋介石在庐山组建了一个军官训练团,聘请德国、意大利、美国等国军事教官组成军事顾问团,专门讲授“围剿”红军的战术和技术,同时筹措经费购置大批军火。
红军因人数、装备悬殊等因素被迫长征,后为了突破敌军的第四道封锁线,两军在湘江作战。湘江战役让全国红军人数从8.6万人锐减到3万人,是红军在整个长征中损失最大的一次,惨胜后的红军开始撤退。
1934年10月,中共中央率领中央红军开始长征,连续突破敌人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又以超乎寻常的勇气和毅力,突破乌江、金沙江、大渡河三道天险,爬雪山,过草地,于1935年10月胜利到达陕北,跟陕北红军胜利会师。1936年10月,红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老山界是“长征中所过的第一座难走的山”。
老山界
老山界,在地图上名为越城岭,在广西兴安华江瑶族乡,又称瑶山,是五岭之一,越城岭的中段分支,呈西南—东北走向,长21公里,宽6公里,方圆126平方公里。其主峰猫儿山,海拔2141.5米,是越城岭的最高峰,也是五岭的最高峰。向上看,耸立于云端之中;向下望,简直是绝壁悬崖。1934年,红军长征途经这里,翻越的第一座高山就是老山界,由此而举世闻名。
陆定一,江苏无锡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毕业于上海南洋大学(现交通大学),长征时,任红军总政治部宣传部长,建国后,长期负责党的宣传和文教工作。代表作品《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长征记》。
作者介绍
背景介绍
1934年10月初,中央革命根据地的中国工农红军突破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五次“围剿”,北上抗日,在长达一年的时间里,战胜了无数艰难险阻,粉碎了反动派的围追堵截,长驱二万余里,纵横11个省,于1935年10月,胜利到达抗日根据地——陕北,与陕北红军会合,完成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本文即是按时间顺序记叙了第一天下午到第二天下午红军翻越老山界的全过程。
老山界
陆定一
一、整体感知
整体感知文章
(二)读课文,请根据记叙文六要素归纳文章内容
红军长征途中成功翻越老山界
(一)读课文,请试着用一句话概括故事内容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
1、写文章首先得有条有理、顺序清楚。本文以什么为顺序呢?
2、请同学们在文中画出表明时间、地点的词句,并概括在这一时间段内发生的事件。
时间变化、地点转移
整体感知文章
时间 地点 活动
第一天 下午
傍晚
天黑
夜里
半夜
第二天 黎明以后
下午
山脚下(山沟)
动身爬山
瑶民家
交谈、吃粥、贴标语、烧水喝
山脚
继续爬山
山路上(山腰)
露宿
山路上(山腰)
被冻醒,看夜景
山路上
继续爬山,写标语帮助伤病员
下山于宿营地
看景致,煮粥吃
地点:山沟
时间:下午
活动:
地点:
时间:
活动:努力登山
地点:
时间:
活动:
地点:上山路上
时间:黎明
活动:
地点:山顶
时间:下午两 点多钟
活动:
造访瑶民
天黑了
山脚
露宿冻醒
半夜里
半山腰
吃饭登山
休息下山
此图可手绘于黑板
老山界难翻在哪里?请大家跳读文章,圈画出相关语句,做好批注。
小组分享交流各自批注。
走路难
悬崖峭壁
山高路险
·向下看,简直就是绝壁,火把照着人的脸,就在脚底下。
·雷公岩,陡极了,几乎是90度的垂直的石梯,只有一尺多宽,旁边就是悬崖。
处境难
敌人追击
枪声密集
·机关枪声很密,大概是在我们昨天出发的地方,五、八团正跟敌人开火。远远地还听见敌人飞机的叹息……
睡觉难
路窄石硬
寒气逼人
·路只有一尺来宽,半夜里一个翻身不就骨碌下去了么?而且路上的石头又非常的不平,睡一晚准会疼死人。
·半夜里,寒气逼人,刺入肌骨。
吃饭难
粮食奇缺
肚子饥饿
·明知道前面粮食缺乏…
·粥吃起来十分香甜,因为确是饿了。
·山下有人送饭来,不管三七二十一,抢了一碗就吃。
难翻的老山界被我们这样笨重的队伍战胜了
二、细节分析
“老山界”之人
《老山界》之景
细节分析
“老山界”之人
必胜的信念
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不要掉队呀!”“不要落后做乌龟呀!”“我们顶着天啦!”大家听了,哈哈地笑起来。
走了不多远,看见昨晚所说的峭壁上的路,也就是所谓的雷公岩,果然陡极了,几乎是九十度的垂直的石梯,只有一尺多宽;旁边就是悬崖,虽然不很深,但也够怕人的。
我们完成了任务,把一个坚强的意志灌输到整个纵队每个人心中,饥饿、疲劳甚至受伤的痛苦都被这个意志克服了。
坚强的革命意志
革命的英雄主义精神
细节分析
“老山界”之人
我们几个人又停下来,立刻写标语,分配人到山下山上各段去喊口号,演说,帮助病员和运输员。忙了一会儿,再向前进。
肚子很饿,气力不够,但是必须鼓着勇气前进。一路上,看见以前送上去的标语用完了,就一路写着标语贴。累得走不动的时候,索性在地上躺一会儿。
医务人员真是辛苦,因为山陡,伤员病员都下了担架走,旁边需要有人搀扶着。医务人员中的女同志们英勇得很,她们还是处处在慰问和帮助伤员病员,一点也不知道疲倦。
纪律严明
团结互助
男人大概是因为听到过队伍,照着习惯,到什么地方去躲起来了。
只要我们对他们说清楚了红军是什么,没有不变忧为喜,同我们十分亲热起来的。
好容易来了一个认识的同志,带来一袋米,虽然明知道前面粮食缺乏,我们还是把这整袋子米送给她。
部队今天非夜里行军不可,她的房子和篱笆都是枯竹编成的,我们生怕有人拆下来当火把点,就写了几条标语,用米汤贴在外面显眼的地方,告知我们的部队不准拆篱笆当火把。
一心为民
细节分析
《老山界》之景
找到跟图画匹配的文段朗读,并赏析描写的表达效果,进行批注。
星夜翻山
夜宿山腰
三、总结和扩展延伸
本文叙述了红军长征中翻越第一座难走的山(老山界)的故事。表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红军不怕困难、艰苦奋斗的坚强意志和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总结:
老山界是我们长征中所过的第一座难走的山。但是我们走过了金沙江、大渡河、雪山、草地以后,才觉得老山界的困难,比起这些地方来,还是小得很。
七律·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长征,永远在路上。
今天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就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习近平
决定翻山——老山界
开篇点题
翻山经过
下山之后——困难“小得很”
深化中心
行路难:悬崖峭壁,山高路险
睡觉难:路窄石硬,寒气逼人
吃饭难:粮食短缺,忍饥爬山
处境难:伤员众多,敌人追击
坚强的意志乐观的精神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