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课《“蛟龙”探海》课件(共2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3课《“蛟龙”探海》课件(共27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1.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8-12 08:53: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蛟龙”
探海
许晨 著/
报告文学
是散文的一种,介于新闻报道和小说之间,兼有新闻和文学的特点的散文。
报告文学是运用文学艺术,真实、及时地反映社会生活事件和人物活动的一种文学体裁。
它的基本特征是新闻性、文学性、政论性。是用文学手段处理新闻题材的一种文体。叙写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的先进人物,反映多姿多彩的生活,揭露为人们嗤之以鼻的丑恶事物。特点是真实,艺术加工,形象性,抒情性。
名称 寓意
“鲲龙”(大型水陆两栖飞机)
“蛟龙号”载人潜水器
天问一号
嫦娥工程(中国探月工程)
取意“鲲鹏展翅,蛟龙入海”
取“蛟龙”入海,乘风破浪、以利万物的寓意
“天问”之名源于屈原长诗《天问》,寓意探究科学真理征途漫漫,追求科技创新永无止境
源自熟知的“嫦娥奔月”的故事,嫦娥的形象表达了古人对月球的崇拜与向往。“嫦娥工程”的命名寓指中国人民千年来的飞天梦,表达了中国人民对登上月球的向往
“国之重器”命名里的中国式浪漫,你能说出他们的寓意或来历吗?
名称 寓意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祝融号”火星车
“鸿雁”卫星星座通信系统
“悟空”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
“北斗七星”是指引光明和方向的星座,“北斗”寓意着光明与方向
祝融为火神,象征光明。“祝融”的命名寓意着点燃我国星际探测的火种,指引人类对浩瀚星空的持续探索和自我超越
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的思乡怀亲之情。“鸿雁”的命名正寄托了鸿雁传信、永不失联”的美好愿景
寓意它正如齐天大圣孙悟空的火眼金睛一般,可以在茫茫太空中,探寻暗物质存在的证据。
读读写写
蛟龙( ) 憧憬( ) 蹒跚( ) 蓦然( )
矗立( ) 瞩目( ) 突袭( ) 宏图( )
深邃( ) 门槛( ) 崇高( ) 诞生( )
淋漓尽致( ) 浩瀚无际( ) 波澜起伏( )
踌躇满志( ) 劈波斩浪( )
jiāo
chōng
pán
chù
zhǔ

hóng
suì
kǎn
chóng
lín lí
hàn
lán
chóu chú

dàn
鲸鱼初语

读读写写
(1)形容叙述、描写生动逼真。( )
(2)形容文章、谈话等详尽透彻,发挥充分,也形容暴露得很彻底。( )
(3)水势盛大,没有边际。( )
(4)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 )
(5)高耸地立着。( )
(6)成绩、效果显著。( )
(7)心满意足、从容自得的样子。( )
(8)船只行进时冲开波浪,比喻排除前进中
的困难和障碍。( )
绘声绘色
淋漓尽致
浩瀚无际
蹒跚
矗立
卓有成效
踌躇满志
劈波斩浪
活动一
海洋之心
走近“蛟龙”号
蛟龙”探海是我国的一项载人深潜工程。进入20世纪后,深达1000米、3000米、6000米的大洋深海中,相继出现了美国人、俄罗斯人、法国人、日本人的身影,中国自然也不能落后。
日本“深海6500号”
美国“阿尔文号”
法国“鹦鹉螺号”
俄罗斯“洛沙里克号”
蛟龙号载人潜水器
简称“蛟龙号” ,是一艘由中国自行设计、自主集成研制的载人潜水器 。具有海底作业、定位系统等探秘海洋的多方面能力,能够为科学家搭建探索深海、研究深海的稳定可靠平台。
“蛟龙号”长8.2米,宽3.0米,高3.4米,空重不超过22吨,最大荷载为240公斤,最大速度每小时25海里,巡航每小时1海里。
为探索海洋、研究海洋、保护海洋,“蛟龙号”多次作业中,取得一系列勘探成果,在中国深海资源调查和科学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标志着中国载人深潜科考已走在世界前列。
活动二
文本解构
梳理“蛟龙”号
第一课时
默读课文,勾画表示时间的标志性词语,梳理文章写作顺序。
标志性的词语:
古往今来;
当历史老人的脚步蹒跚着走到了20世纪;
公元2012年6月24日清晨;
这一天——6月24日,星期天;
3个多小时的下潜,北京时间9时07分;
而这时候;
中午12时55分。
全文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写的。
深潜创纪录,“神舟”“蛟龙”共贺
梳理脉络
第一部分(1-2)
人类对海洋探索历史,引出中国深海探测的空白。
划分段落,概括每一部分的大意,试着给每一个部分拟写小标题。
第二部分(3-10)
介绍“蛟龙号”多次深潜试验马里亚纳海沟
第三部分(11-20)
海试团队深潜成功,与同日实现航天对接的宇航员通话
中华民族上天入地,彰显民族自豪感。
第四部分( 21)
海洋探索溯源,中国深海待兴
探秘海沟,“蛟龙”出征意义非凡
成功深潜,海天共贺
壮举显自豪
“蛟龙”号深潜档案卡 时间 地点
潜水器 潜航员
天气状况 下潜时长 下潜深度 重要意义 2012年6月24日
世界最深级:马里亚纳海沟
“蛟龙”号
叶聪、刘开周、杨波
风雨突袭,海况不佳,但周密严格的探测表明,天气条件会逐渐好转,且海面以下完全具备试验条件。
3个多小时的下潜
下潜到7020米,创造了中国载人深潜的最新纪录,也是世界同类型载人潜水器的最大下潜深度。
标志着我国具备了到达全球99%以上海洋深处进行作业的能力,标志着“蛟龙”号载人潜水器集成技术的成熟。
了解“蛟龙”深潜经过, 提取关键信息,完成下列“蛟龙”深潜档案卡。
活动三
语言解密
赏析“蛟龙”号
第二课时
我国为什么要进行海洋探索呢?
资料链接1:深海是国际海洋科学技术的热点领域,对于人类解决资源短缺、拓展生存发展空间意义重大。深海开发离不开深海载人装备。20世纪80年代,部分发达国家相继研发出2000~6500米级的大深度载人潜水器。中国载人潜水器下潜深度不到800米,远远落后于美、法、俄、日等国家。
资料链接2:中国大陆海岸线长达1.8万多千米,岛屿岸线长度14000多公里,内海和边海的水域面积约470多万平方公里。这为中国的海洋探索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丰富的资源。
1
3
2
4
“蛟龙探海”深潜成功体现了什么科学精神?
爱国奋斗
环境恶劣的情况下,团队成员也始终保持着对国家的忠诚和对科研工作的热爱。
赶超意识
勇攀高峰
蛟龙号的成功深潜,标志着中过在深海探索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体现了勇往直前、不断攀登科学高峰的精神。
面对薄弱的基础和技术难题,科技人员自强不息,发愤图强,攻克关键技术难题,实现自主设计和集成创新。
从零起步,瞄准世界一流水平,以敢于超越的精神,规划设计深潜7000米的宏伟目标,展现了追求卓业和不断进步的决心。
自强不息
活动四
情感共鸣
探究“蛟龙”号
第二课时
作者情感
作者通过“蛟龙号”深潜传递了哪些情感?请找出原文中的相关语句,完成下面的表格。
指导
圈画“自豪”“祝愿”等情感词,结合抒情句体会作者对科技工作者的敬意。
彰显科技实力与综合国力。
激发民族自豪感。
体现拼搏与创新精神。
激励继续探索。
探究中国蛟龙号海试,“举国关注”、“世界瞩目”的深层次原因。
特殊的命名:
特殊的时间:
特殊的地点:
特殊的深度:
特殊的意义:
“蛟龙”入海,走向深蓝
2012年6月24日,海天连心
马里亚纳海沟,中国人来了
下潜至7000米,具备到达全球99%以上……的能力,潜水技术先进
深潜奇迹,中国壮举
课堂小结
听老龙王细细道来,俺老孙着实震撼!“蛟龙”号探海,从初始下潜历经狂风恶浪、技术难关等诸多考验,到成功坐底创纪录,一步步都满是凡人智慧与汗水。想当年俺大闹龙宫,自觉深海任我行,可这“蛟龙”号展现的科技实力,远超俺想象。它一次次挑战深度,像俺当年闯天宫一样无畏,为深海探索开路。如今人间科技如此发达,老孙佩服!真心盼同学们多关注海洋探索,感受科技魅力,说不定哪天靠这科技,能和俺老孙并肩纵横天地,共探奇妙世界!
活动四
课堂拓展
第二课时
除了“蛟龙”号,你还知道哪些我国的海洋探索成果?
课堂拓展
除了“蛟龙”号,我国的海洋探索成果还有:
1. “深海勇士”号:我国自主研发的载人潜水器,作业能力达水下4500米,国产化率95%。
2. “奋斗者”号:全海深载人潜水器,下潜深度达10,909米,创造中国载人深潜新纪录。
课堂拓展
3. “守望者1号”海啸预警浮标:在西太平洋海域成功布放并平稳运行,自主研制的海啸浮标可监测地震海啸并实时发出预警信息。
4. “探索三号”:我国首艘深远海“科考+考古”船,2024年12月29日在海南三亚正式入列,标志着中国载人深潜能力从全海深拓展到全海域。
5. 国产大洋钻探船“梦想号”:入列后助力全球地壳研究。
布置作业
当你成为肩负人类使命的海洋探索者,面对广袤无垠的海洋,要为自己朝夕相伴的探索船命名,怎样的名字能完美诠释探索精神,兼具深厚文化内涵?要求:
①画出自己的船
②为它起一个有文化内涵的名字
③写出名字的灵感来源和寓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