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春夜洛城闻笛》课件(共1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春夜洛城闻笛》课件(共16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5.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8-12 09:00: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6张PPT)
春夜洛城闻笛
【唐】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春夜洛城闻笛
这是一首 (律诗、绝句)
按每句字数,这首诗又称为 。
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春夜洛城闻笛
展开想象,描绘一下诗歌展现的画面。
洛城:洛阳。
玉笛:精美的笛。
暗飞声:声音不知从何处传来。
春风:另一版本作“东风”。
折柳:指古曲《折杨柳》,汉代乐府名曲,内容多叙说离别之情。
故园:指故乡,家乡。
sàn


zhé
洛城
洛城就是现在的河南洛阳,作为古都,有1500多年的建都史。洛阳在唐代是一个很繁华的都市,和长安并称为唐朝都城。李白年少的时候一直渴望能够建构立业,来到这里,一方面是为了游览山水,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能够获得进入仕途的机会。
玉笛
玉笛,是对笛子的美称。笛子是中国最古老的的传统乐器,竹笛在唐代最为盛行。笛子在古诗词中出现,一般是增加文章的诗意,如”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表达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情感。如“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材料1:《折杨柳》
“折柳”,即《折杨柳》,汉代横吹曲名,内容多写离别之情。如《旧唐书·乐志》载北朝流传的一首《折杨柳枝》:“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儿。”历代文人仿作的《折杨柳枝》曲辞,也都是抒发离愁别绪的。
材料2:“折柳”
“柳”谐音“留”。古人送别亲友时,折柳相赠,暗示留恋、留念的意思。折柳既是一种习俗,也代表一个场景、一种情绪。古人还有折柳寄远的习惯,是盼远游亲人早归的意思。
一是“柳”与“留”谐音,折柳相赠可表达挽留之意。
二是柳枝形态飘摇,可用来表达依依不舍之情。
三是柳树容易成活,无心插柳柳成荫,赠别人柳枝,也寄托着祝福。
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春夜洛城闻笛
不知谁家的玉笛,在静夜里悄悄地响起?夜深人静,笛声清远而动听。诗人被吸引住了,循声望去,却辨不清笛声来自哪里。春风徐徐,笛声飘散在风中,风又吹送笛声,飘满了洛阳城。在这客居之夜
听到《折杨柳》的乐曲,
谁又能不生出怀恋故乡的深情?
展开想象,描绘一下诗歌展现的画面。
1.手法。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强烈地)表达了……,起到了……作用。
2.画面:①.找出景物。②.找出景物的修饰语。③.加上修饰语,根据景物的修饰语把握景物的特征,将这些景物重新加以描述。④.运用想象和联想,用流畅的语言将这些景物连缀成画面。
3.炼字
提示:
可以从炼字、情感、手法、画面、意象等角度考虑,选择自己理解最深入的一句诗进行赏析。
注意表达要充分,格式要正确。
任选角度赏析自己喜欢的诗句。
想一想
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春夜洛城闻笛
想一想
夸张
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景象或者事物特点),强烈表达了……的思想感情。
诗歌叙述了诗人客居__________的一个夜晚听到抒发_____________之苦的笛声的经历,抒发诗人由此勾起的无尽__________。
洛阳
离别行旅
乡思
想一想
想一想
你知道,在这首诗中作者运用的什么样的描写方法来写笛声的呢?
细节描写:指对人物、事物或环境的某一动作、某一特征、某一细微局部所作的具体、细致、深入的描写,它是刻画人物性格、推进情节发展、再现事物特征、表现生活环境的重要手段。
细节描写的要求:
(1)细节描写要抓生活(2)细节描写要选小处
(3)细节描写要炼动词(4)细节描写要用修辞
⑴诗歌中形容笛声悠扬、深远、飘忽不定情状的两句是:
⑵诗歌中表达诗人对家乡的依恋和思念之情的两句: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3)“折柳”二字在诗中即指____________________,又含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事,代表了古代的一种文化习俗,一种美好的伤感情绪。
《折杨柳》曲调
折柳送别
理解性默写
塞下曲
(唐)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春夜洛城闻笛
(唐)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两诗都写到了“闻折柳”,但两诗抒发的思想感情却不相同,请分别指出。
《塞下曲》表达了诗人不畏艰难、甘愿赴身疆场为国杀敌的爱国激情。
《春夜洛城闻笛》抒发了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比较阅读
拓展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