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勋章”获得者
黄文秀
“七一勋章”获得者:黄文秀
祝红蕾
青春之光
文秀
芳华
有些人从山里走了,就不再回来;
你从城里回来,却再没有离开。
来的时候惴惴,怕自己不够勇敢;
走的时候匆匆,留下最美的韶华。
百色的大山,你是最美的朝霞;
脱贫的战场,你是醒目的黄花。
人物链接
黄文秀(1989—2019),广西田阳人,曾任百色市委宣传部理论科副科长,后主动请缨,到乐业县新化镇百坭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2019年6月17日凌晨,黄文秀在返回工作岗位的途中遭遇山洪,因公殉职。
她先后被追授“时代楷模”“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脱贫攻坚楷模”等称号。2021年,被追授“七一勋章”。
祝红蕾,潍坊临朐人,现为中国作协会员,潍坊市文联首届签约作家,参加过北京师范大学与鲁迅文学院合办的文学创作研究生班。
出版散文集《清欢过红尘》《在一只碗里过一生》,中短篇小说集《金波的星期九》。获山东散文30年创作新锐奖、首届延安文学奖等奖项,被评为山东省十佳青年散文家、齐鲁文化之星等。
作者简介
祝红蕾到乐业县百坭村采风时,黄文秀已经离开4年。“但是她的气息还在,每个人谈到黄文秀的时候,就像谈到自家亲人一样,充满了怀念,特别亲切。”祝红蕾说,大家回忆里的每一件小事,都折射出黄文秀对党忠诚、对事业热诚、对群众真诚的青年党员风采。
“黄文秀的故事深深地打动了我……带大家重走一遍她走过的‘长征路’。”祝红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写作的灵感来自内心的虔诚和敬畏,来自对笔下人物的认同、理解和爱,希望用文字的力量再现黄文秀的“青春之光”,以此照亮更多的人。
《青春之光》全文刊发于2024年6月26日出版的《中国青年报》第3版。
写作背景
1.概念:报告文学是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它结合了新闻和文学的特点,旨在真实、及时地反映社会生活和人物活动。
2.特点:
(1)真实性:报告文学的核心在于其真实性。它必须基于真实发生的事件,不允许虚构或夸大其词。
(2)文学性:运用文学语言和多种艺术手法来增强文章的可读性和感染力,包括生动的情节描述、典型的细节刻画以及抒情和议论性的表达方式。
(3)新闻性:报告文学中对事件的选择和叙述方式上,要求作者能够迅速而准确地捕捉并呈现事件的核心要素。
报告文学
文体知识
瓢泼( ) 熟络( ) 心扉( )
执拗( ) 噩耗( ) 毛坯( )
心急如焚 直言不讳( ) 围追堵截( ) 灌溉( ) 水渠 掀翻( )
山坳( ) 静谧( ) 驻村( )
抖擞( ) 风雪载途( ) 崎岖
硝烟( ) 铆( )
piáo
luò
fēi
niù
è
pī
huì
jié
ɡài
xiān
ào
mì
zhù
sǒu
zài
xiāo
mǎo
字词清单
A.进退两难
B.直言不讳
C.语重心长
D.心急如焚
E.心惊肉跳
F.坐立不安
形容担心祸患临头,非常害怕不安。( )
言辞诚恳,情意深长。( )
心里急得像火烧一样,形容非常着急。( )
进退都不好,形容处境困难。( )
形容心绪不宁,烦躁焦急的样子。( )
直截了当地说出来,没有丝毫顾忌。( )
E
C
D
近义词:心急火燎,心急如火。
A
F
B
字词清单
A.初来乍到 B.围追堵截
C.争分夺秒 D.五雷轰顶
指对敌方采取合围、追击、拦截的战术。( )
比喻遭到巨大的打击。( )
不放过一分一秒,形容对时间抓得很紧。( )
初次来到某个地方。( )
B
D
C
A
字词清单
一、整体感知
整体感知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内容,并分别概括课文几部分的内容(结合小标题)。
黄文秀到广西乐业县新化镇百坭村担任第一书记,使全村88户成功脱贫,路遇洪水受困,不幸牺牲。
“我就是那个要回来的人”
“我心中的长征”
“仿佛她还在一样”
2.开始扶贫工作,两个月时间逐一走访贫困户。
3.从砂糖橘产业入手,带领全村脱贫。
4.村民对黄文秀遇难的悲痛和怀念。
脱贫攻坚的抉择与决心
扶贫工作的艰辛历程
小标题
村民们的深情追忆
1.关心灌溉农田的水渠,路遇洪水不幸牺牲。
课文内容:
5.叙说像黄文秀的党员
倒叙
课文在记叙顺序上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1.关心灌溉农田的水渠,路遇洪水不幸牺牲。
2.开始扶贫工作,两个月时间逐一走访贫困户。
3.从砂糖橘产业入手,带领全村脱贫。
4.村民对黄文秀遇难的悲痛和怀念。
顺叙
倒叙开头,制造紧张气氛,暗示人物将有不好的处境。对事情的“因”的详细介绍也有用,突出了黄文秀一心为公,心系百姓的品质。
顺叙记叙,条理清晰地记叙了黄文秀在百坭村开展扶贫工作的具体事迹。
整体感知
请简要概括黄文秀在扶贫工作中遇到了哪些困难?
村民的不信任与排斥,认为她年轻只是镀镀金、走走过场。
百坭村自然条件差,屯子分散,山高路陡,走访困难。
产业发展面临诸多问题,如村民缺少技术、交通不便、销路不畅等。
自身条件有限,如资金不足(贷款买车)等。
整体感知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姓名
黄文秀
性别
女
职务
百坭村驻村第一书记
任职时间
2018.3.26-2019.6.17
工作内容
我就是那个要回来的人
我心中的长征
仿佛她还在一样
工作成效
初入百坭村,面对质疑,多次走访贫困户。
帮村民干活、学方言,努力拉近与村民距离。
用两个月走访完贫困户,绘制分布图。
确定砂糖橘产业,积极解决产业发展难题
推动党组织建设,落实制度并建讲习所。
修通屯路、硬化路,通路灯,建蓄水池等,助村民脱贫。
帮患先天性脑病的孩子申请低保,给压岁钱:帮老人申请养老补贴和茶油树贷款。
砂糖橘产业取得良好发展,村民增收;
改善百坭村基础设施;
提升百坭村党组织建设水平,增强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
二、精读细研
学习文章的多种写作手法
品味人物特点
品读文章主体部分,思考文章采取了哪些描写手法塑造黄文秀怎样的形象特征?
化身“文学评论家”,找出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BDBED569-4797-4DF1-A0F4-6AAB3CD982D8}手法
原文摘录
表达效果
侧面描写
村民评价难缠得很
凸显黄文秀的执着
正面描写
(外貌)
清秀的圆脸……
眼镜
文文弱弱
精读细研
一、正面描写
外貌描写
小巧玲珑
文文弱弱
语言描写
不服输
意志坚强
动作描写
热心真诚
勤劳能干
精读细研
二、侧面描写
面对白坭村的恶劣环境
勇敢坚强
面对他人质疑
信念坚定
脱贫攻坚成果巨大
甘于奉献
去世后村民的反映
务实为民
精读细研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于担当、甘于奉献
【侧面1】周昌战
周昌战至今记得2018年3月26日第一次在镇政府见到黄文秀的情形。……她能担负起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重任吗?周昌战在心里画了一个大大的问号。
周昌战由衷地称赞文秀:“她年轻有文化,点子多,做事有韧劲,大家都服气!”
雨天泥泞时车轮空转打滑,同行的周昌战都心惊肉跳。
【侧面2】文秀的父亲
文秀的父亲黄忠杰——这位不管多难都坚定支持女儿读书、教育女儿要感恩的老人,哽咽着谢绝了慰问金:“家里的困难,我们自己克服……这些钱拿给更需要帮助的人吧。”
优良家风的传承
优秀品质的衬托
精读细研
【侧面3】村民们
村民们要么推说有事,要么闭门不见。“这么年轻,来也就是镀镀金、走走过场,”村民们直言不讳,“一个女娃娃,我们不相信她。”
慢慢地,村民们对她打开了家门,敞开了心扉:“你这个女娃娃还真是难缠得很哩!”
村民们喜欢上了这个和他们想到一起、干在一起的第一书记。
噩耗传来,村民们纷纷挤到村部。有人失声痛哭,有人坚决不信——那么年轻阳光的一个人怎么能说走就走呢?
班氏会呆呆地站着,五雷轰顶一样……百坭村最南端者乐屯的韦乃情伤心地哭了……班统茂泪如泉涌……孩子们蹲在文秀宿舍门口,抱着膝盖,久久不肯离去……村民们忘不了……村民们忘不了……村民们更不会忘记……路灯亮起来了,村民们驻足凝望怀想,有人在轻声自语:“仿佛她还在一样。”
优秀品质的感动
精读细研
作者在写作时摘引了黄文秀扶贫日记和入党申请书中的话语,请找出来并简要分析其作用。
(9)我觉得心里憋屈,搞不懂为什么我辛辛苦苦地翻山越岭,走村串户,老百姓们却对我这么排斥……
(10)长征中,战士死都不怕,在扶贫路上,这点困难怎么能限制我前行?
(23)每天都很辛苦,但心里很快乐。
(27)让扶过贫的人像战争年代打过仗的人那样自豪!不获全胜,决不收兵!
(39)一个人要活得有意义,生存得有价值,就不能光为自己而活,要用自己的力量为国家、为民族、为社会作出贡献。
还原心路历程
精读细研
知识链接:铺叙
《秋天的怀念》: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
1.概念:铺叙,铺陈叙述,也即详细叙述。是写作中常用的手法,即运用多方法,从多方位、多角度充分地展开叙述,使描写的事物穷形而极状,它是克服叙事概念化、简单化的诀窍之一。
2.作用:这样对短时内的事展开铺陈叙述,比率变小,叙事节奏就慢下来,所叙之事穷形而极状,就能使人获得具体深刻印象。
精读细研
结合具体内容说一说,文章哪些地方运用铺叙手法来突出人物的形象特点?
铺叙1:黄文秀一有空就往村屯跑,不让她进门的,她就去两次、三次;人家去田里干活儿,她就去帮忙;哪位老人行动不便,她卷起袖子就帮着打扫院子。她还学会了桂柳话,走到哪里都和村民们熟络地打招呼。
铺叙2:她从县里请来农业技术员给果农指导果树管理;带领干部村民赶在砂糖橘成熟前把破损路面修好;联系外地果商上门收购,在村里建起了电商服务站。
铺叙3:在她的带动下,百坭村党支部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建起了百坭村新时代讲习所。村干部坐班值班常态化,也都学会了用电脑,积极帮助村民扩大种植规模、办理新农合新农保……
精读细研
除了描写之外,文章还运用了哪些表达方式?
作者通过议论、抒情等表达了对黄文秀的敬佩和怀念。如写她“青春之光”照亮村庄、点燃希望,表达了作者对她奉献精神的深深感动。这些表达方式,使文章不再仅仅是对事件的陈述,更成为了一种情感的传递。它们拉近了读者与文章的距离,让读者在情感上与黄文秀产生共鸣。
三、主旨探究
本文主角是黄文秀,但最后一段为什么要提及全国那300多万名干部?说说你的理解。(结尾段的作用)
结构上:总结全文,照应文题。
内容上:①以小见大,见微知著,由黄文秀的个人事迹上升至脱贫攻坚工作中扶贫干部这一群体,表现了黄文秀所代表的精神在广大扶贫干部中的普遍性,同时将对黄文秀的敬仰和怀念之情,扩展到对全国扶贫干部的集体敬意和感激,既升华了情感,也深化了文章的主题;②该段在总结扶贫工作的同时,也表达了对未来乡村振兴和全面小康的美好展望,丰富文章内涵。
为了打赢脱贫攻坚战,全国有300多万名干部奔赴农村和山区,担任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1800多人牺牲在一线。和黄文秀一样,他们把自己火热的心、赤诚的爱,交付给了自己驻守的土地。和黄文秀一样,他们在最穷苦的地方坚守初心,扎根奋斗,用青春的热血点亮了万家灯火,让这点点火光连接成了新时代光的海洋。
主旨探究
如何理解“青春之光”这个标题的含义?结合黄文秀的事迹和结尾段,谈谈你的理解。
青春:指有梦想、有激情、有活力和创新行动力的年轻人。这里指在扶贫路上奋斗的年轻共产党员黄文秀。(年轻、活力和奋斗)
光:比喻黄文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的精神。(希望、温暖和引导)
通过象征性的语言,用比喻的手法把年轻共产党员黄文秀的精神比作青春之光,化抽象的精神为形象的事物。传达了黄文秀在扶贫工作中的青春力量和积极影响,它不仅突出了黄文秀的个人品质,也强调了青春的价值和光芒在社会变革中的重要作用。
这种精神会不断传承下去,激励更多人为国家建设、社会发展贡献力量,让这“新时代光的海洋”持续闪耀、发光。
主旨探究
本文记述了黄文秀在脱贫攻坚一线的工作与生活经历,表现了她作为共产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的崇高的精神品质,热情地赞扬和歌颂了她以及像她一样在脱贫攻坚战中作出贡献,为国家、为民族、为社会服务奉献的广大青年们。
主旨归纳
结合本节课所学,自由畅谈青少年学生应该如何践行并弘扬时代精神,放射出自己的“青春之光”
作为新青年的我们,又该怎么学习他这种精神呢?
示例:黄文秀用青春照亮扶贫路,我们应传承其精神以梦为马,在各自的人生道路上拼搏,让青春之光绽放无限光彩!
主旨探究
四、拓展延伸
张桂梅,女,满族,中共党员,1957年出生,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人,先后在大理喜洲一中、华坪县中心中学等地任教,现任云南省丽江市华坪女子高级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华坪县儿童福利院(华坪儿童之家)院长。她扎根边疆教育一线40余年,默默耕耘、无私奉献,为了改变贫困地区女孩失学辍学现状,在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帮助下,推动创建了一所免费招收贫困女生的高中,用知识改变贫困山区女孩命运,用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拓展延伸
孙丽美,生前系福建省霞浦县松山街道古县村党支部书记。她17年如一日扎根农村基层,时刻把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任劳任怨、苦干实干,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大力发展乡村集体经济,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具体问题,带领群众把落后的古县村建设成为美丽乡村,被当地村民视为知心人、贴心人、领路人。2021年8月6日,在防抗台风工作中,为保护群众财产安全,不幸因公殉职,年仅44岁。被追授“全国三八红旗手”“福建省优秀共产党员”。
拓展延伸
考点
分析结尾段的作用
[答题支架]
结尾段的作用
一般结尾段
结构上:总结全文;前后呼应或照应标题,使文章结构更加完整
内容上:概括内容或抒发感情;点明、深化、升华主旨
小说意外结局
结构上:总结全文;前后呼应
内容上:概括相关情节;表现人物特点;点明、深化、升华主题
艺术效果: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更具有艺术表现力;戛然而止,给读者留下回味的余地;内涵深刻,令人意犹未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