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1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第2课时 耳和听觉教学设计(表格式)2025-2026学年度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4.6.1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第2课时 耳和听觉教学设计(表格式)2025-2026学年度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7.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08-12 17:20: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课时 耳和听觉
1.描述耳的结构及各主要组成部分的功能。
2.概述听觉的形成过程。
3.概述保护耳和听力的注意事项。
4.认识人体的其他感觉器官。
【重点】
概述听觉的形成过程。
【难点】
描述耳的结构及各主要组成部分的功能。
耳的基本结构示意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提问】人们通过眼看到物体,那么通过什么听到声音呢? 【讲述】我们之所以能听到声音,是因为耳的功劳,接下来我们一起学习与耳相关的知识吧! 回顾、思考、聆听 通过提问引入新课,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合作探究 (一)耳和听觉 【展示】耳的基本结构示意图。 【提问】耳的各个结构的功能是什么? 【归纳】 结构功能耳郭收集声波外耳道传导声波鼓膜接收声波,产生振动鼓室维持鼓膜内外的气压平衡(有咽鼓管与咽部相通)听小骨传导、扩大振动半规管前庭耳蜗能产生神经冲动
【讲述】听觉的形成过程大致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鼓膜的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了耳蜗内相应的感觉细胞,这些细胞就将声波信息通过听神经传给大脑的一定区域,人就产生了听觉。 【注意】如果耳蜗内相应的感觉细胞受损,听力就会受到不可逆的伤害! 【讲述】在现实生活中,你会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有一些会令你身心放松,有一些会令你烦不胜烦。那些影响人们学习、工作和休息的声音,叫作噪声。 【提问】日常生活中,遇到噪声你都是怎么处理的呢? 【讲述】噪声会影响人的情绪和心理健康。长期生活在充满噪声的环境中,人的听力会受到影响。突然暴露在极强的噪声环境中,鼓膜会破裂,人甚至会因此失去听力。 【提问】要保护耳和听力,除减少噪声外,还应当注意什么呢? 【归纳】避免长时间使用耳机;不要用尖锐的东西掏耳,以免戳伤外耳道或鼓膜;遇到巨大声响时,迅速张开口,使咽鼓管张开,或闭嘴、堵耳,以保持鼓膜两侧大气压力平衡;鼻咽部有炎症时,要及时治疗,避免引起中耳炎;不让脏水进入外耳道,避免外耳道感染。 识图、思考、聆听、讨论,以流程图的形式整理听觉的形成过程。 聆听、思考,结合实际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思考、讨论、归纳、理解。 让学生了解有关耳的结构、功能及听觉形成过程的知识点,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如何保护耳和听力,并让学生养成爱耳、护耳的行为习惯。 引导学生保护耳和听力,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续表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应用】飞机起飞或降落前,有些乘务员会给乘客发放口香糖,然后要求乘客咀嚼口香糖。 (二)其他感觉器官 【讲述】鼻腔上端的黏膜中有许多对气味十分敏感的细胞。舌的上表面和两侧有许多对味道十分敏感的细胞,能够感受酸、甜、苦、咸等刺激。皮肤具有感受冷、热、触、压等刺激的功能。故鼻、舌、皮肤等也属于人体的感觉器官。 聆听、思考、理解。 让学生认识其他感受器官。
三、课堂小结 通过提问,引导、帮助学生对本课的学习进行小结。 【提问】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 整理,并回答问题。 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四、检测反馈 要求学生完成相应的练习。 做配套练习。 巩固所学知识。
第2课时 耳和听觉
耳和听觉
  耳是学生比较熟悉的器官,但听觉的形成过程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关于听觉的形成的实例比较少,如何让学生理解听觉的形成过程是一个难点。在描述听觉的形成时,可以用视觉的形成过程进行类比,帮助学生理解。
眼、耳教学的实际意义比较大,可以培养学生养成爱眼、爱耳的行为习惯,有利于减少眼、耳疾病的发生,防患于未然。同时,也要让学生认同“人与自然环境相统一”的观点,人体内的感觉器官能够全面、准确、迅速地感知外界环境的变化,有利于人类的生存,所以更应该好好爱护它们。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