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时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1.概述什么是反射。
2.列举反射弧的基本结构。
3.阐述反射与反射弧之间的关系。
4.完成测定反应速度的探究。
【重点】
1.概述什么是反射。
2.列举反射弧的基本结构。
【难点】
1.阐述反射与反射弧之间的关系。
2.完成测定反应速度的探究。
“望梅止渴”的典故。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情境】吃饭时,手碰到了装有热汤的碗壁后会迅速缩回,然后才感觉到疼痛。 【提问】为什么会先缩手后感觉到疼痛呢? 聆听、思考。 用日常生活现象引入新课。
二、合作探究 (一)反射 【讲述】上一节课,我们了解了人体生命活动会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提问】什么是反射? 【实验】每两名同学为一组,两人轮换进行实验。一名同学作为受试者坐在椅子上,一条腿着地,另一条腿自然地搭在这条腿上。另一名同学用手掌内侧的边缘,迅速叩击一下受试者上面那条腿膝盖下方的韧带,同时观察这条腿有什么反应。 【提示】实验时,受试者要放松、自然;叩击时,要快速叩击。 【提问】叩击韧带时,受试者的小腿有什么反应? 【讲述】叩击韧带时,受试者的小腿会弹起,这属于一种反射。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作出的有规律的反应,叫作反射。 聆听、思考、进行实验。 根据实验现象思考并回答问题,聆听。 用实验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反射,增强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新知识的能力及观察能力。 用实验现象引入反射的概念,让学生可以更直观地感受神经系统对人体的调控。
续表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提问】草履虫和含羞草的应激性属于反射吗?作出此判断的原因是什么? 【提问】同学们在婴儿时期,无法自主控制排尿,而在初中时期,可以自主控制排尿。这是为什么呢? 【讲述】要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研究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 (二)反射弧 【展示】教材图片“膝跳反射的基本过程示意图”。 【提问】反射弧包括哪些结构?每个结构具有什么功能? 【讲述】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感受器能感受刺激,产生神经冲动;传入神经能将神经冲动传到神经中枢;神经中枢接收了传入神经传来的信号后,立刻产生神经冲动,并将其传给传出神经;传出神经将来自神经中枢的神经冲动传给效应器;效应器作出反应。 【提问】不小心碰到装有热汤的碗壁时,为什么会先缩手再感觉到疼痛呢? 【讲述】脊髓中的神经中枢作出反应,使效应器将手缩回;脊髓中通向大脑的神经还会将神经冲动传到大脑,大脑产生感觉。这也就是为什么在碰到装有热汤的碗壁时,手会先迅速缩回,再感觉到疼痛。这也说明,脊髓具有反射和传导的功能。 【提问】若反射弧中的某个结构受到损伤,反射还能完成吗? 【归纳】反射弧的任何一个部分受损,反射都不能正常进行,即反射要依靠完整的反射弧。 【拓展】若传入神经和神经中枢受损,则无感觉、无运动;若传出神经、效应器受损,则有感觉、无运动。 【阅读】“望梅止渴”的典故。 【提问】为什么在听到前方有大量梅林的时候,士兵会分泌唾液呢?同学们在听到梅子时会分泌唾液吗? 【讲述】梅子是酸的,吃梅子能够刺激唾液腺分泌唾液;凡是吃过梅子的人,再见到梅子或是听到“梅子”二字时,也可能出现分泌唾液的反射。 【提问】吃梅子分泌唾液、见到梅子分泌唾液、谈论梅子分泌唾液这三种反射有什么区别吗?未吃过梅子的人听到有人在谈论梅子会分泌唾液吗? 【讲述】吃梅子分泌唾液是一种人生来就有的反射,不需要经过大脑的分析和判断,属于非条件反射。见到梅子分泌唾液、谈论梅子分泌唾液是通过经验积累形成的反射,与大脑皮层中特定的神经中枢有关,属于条件反射。其中,谈论梅子分泌唾液是与语言文字有关的反射,属于人类特有的反射。未吃过梅子的人听到有人在谈论梅子不会分泌唾液。 【提问】请列表说明非条件反射、条件反射的异同点。你还能列举其他非条件反射、条件反射、人类特有的反射的实例吗? 【实验探究】参照教材实验,完成测定反应速度的探究。 【课后作业】完成课后探究后,试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1.接尺子的活动属于反射吗?如果属于的话,是什么类型的反射呢? 2.经过定向训练,接尺子的反应速度会有变化吗?如果有,是怎样的变化呢? 【讲述】接尺子的活动属于反射,此过程中,有大脑皮层的参与,属于条件反射。 【提示】第二个问题可以通过探究得出答案。 思考,根据已有知识回答问题。 思考、回答问题。 识图,根据图片信息初步回答问题,聆听教师讲解,写出神经冲动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方向。 聆听、思考。 思考、聆听。 阅读、思考、聆听、理解。 思考、聆听。 列表、举例。 阅读实验要求,进行实验,完成课后作业。 辨析应激性和反射,加深学生对反射的理解。 引入反射弧相关知识。 用图片让学生直观地认识反射弧的组成,培养学生从图片中提取信息的能力。写出神经冲动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方向,培养学生整合信息的能力。 回归情境,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引导学生认同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用典故引入新知,激发学生兴趣。 用分泌唾液的三种情况引入反射的两种类型,培养学生对比分析的能力。 用列表的方式培养学生整合信息的能力。 课后实验可以反映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也可以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究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续表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三、课堂小结 通过提问,引导、帮助学生对本课的学习进行小结。 【提问】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 整理,并回答问题。 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四、检测反馈 要求学生完成相应的练习。 做配套练习。 巩固所学知识。
第2课时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本课时教学的主要内容是反射和反射弧,主要通过生活情境向学生传递知识,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氛围,学生在感悟生活的同时领悟知识。本次教学中的两个实验既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新知识,又可以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引导学生运用理论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