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3 神经系统支配下的运动教学设计(表格式)2025-2026学年度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4.6.3 神经系统支配下的运动教学设计(表格式)2025-2026学年度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7.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08-12 17:37: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节 神经系统支配下的运动
1.描述运动系统的组成。
2.描述骨、关节和肌肉协调配合完成运动的过程。
3.了解体育运动时的注意事项。
【重点】
1.描述运动系统的组成。
2.描述骨、关节和肌肉协调配合完成运动的过程。
【难点】
1.通过观察骨、关节和肌肉,描述骨、关节和肌肉协调配合完成运动的过程。
2.制作一个用来演示肌肉牵动骨运动的模型。
课件准备:剖开的哺乳动物的关节和关节示意图、屈肘动作和伸肘动作的图片。实验准备:已除去部分皮肤的鸡翅、几块硬纸板、松紧带、几个工字钉。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活动】一只手快速伸拳握拳30秒。 【提问】在这个活动中感觉疲劳了吗?什么地方疲劳? 按照教师的指示完成动作。 联系生活,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二、合作探究 (一)运动系统的组成 【展示】剖开的哺乳动物的关节和关节示意图、已除去部分皮肤的鸡翅。 【指导操作】组织学生分组观察剖开的哺乳动物的关节,对照关节示意图,观察关节的结构;观察鸡肉是怎样附着在骨上的,依次拉动每一块鸡肉,观察骨的运动,再除去鸡肉,观察骨与骨之间的连接。 【观察思考】一边观察一边思考以下问题: 1.关节由哪几部分组成?各有什么作用? 2.肌肉由哪两部分组成?它们的作用分别是什么? 3.肌肉有什么特性?它是如何附着在骨上的? 【归纳】关节由关节头、关节囊、关节腔、关节窝组成,关节头和关节窝之间覆盖一层关节软骨。肌肉中间较粗的部分叫肌腹,两端较细、呈乳白色的部分叫肌腱。肌腹具有一定的收缩和舒张功能,里面有许多血管和神经。肌腱可绕过关节连在不同的骨上。 组成学习小组,进行合作学习。 观察、思考、描述。 聆听、思考、理解。 让学生通过感受、观察获得感性知识。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总结运动系统的组成部分,帮助学生梳理知识。
续表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提问】骨、关节、肌肉在结构上有什么关系? 【归纳】骨、关节和肌肉组成运动系统。骨与骨之间通过关节等结构相连形成骨骼,附着在骨骼上的肌肉称为骨骼肌。 (二)神经系统支配下运动的产生 【展示】屈肘动作和伸肘动作的图片。 【制作】用2~3块硬纸板(代表骨)、适当长度的松紧带(代表肌肉)和几个工字钉(代表关节),制作一个用来演示肌肉牵动骨运动的模型。 【提问】运动是如何产生的? 【讲述】支配骨骼肌的神经传导神经冲动使骨骼肌收缩,牵动骨绕关节活动,于是躯体的相应部位就会产生运动。 【体验】进行屈肘和伸肘动作,感受肌肉发生的变化。 【提问】运动还与神经系统和运动系统外的哪些系统有关? 【讲述】运动需要消耗能量,能量的来源离不开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 (三)体育运动时的注意事项 【提问】体育运动对人体的健康十分有益,但在进行体育运动时不小心骨折了,应该如何处理呢?在平时的体育运动中需要注意哪些呢? 【讲述】骨折后,应注意避免受伤部位活动,可用木板进行固定,并且在第一时间告知老师、家长,并拨打急救电话寻求帮助。运动时应注意:运动前,要进行热身活动;合理安排运动量、准确掌握技术要领、使用必要的运动护具。 思考、聆听、理解。 观察、分组合作、制作模型、根据问题进行模型演示、感悟、聆听。 结合运动经验,思考、聆听。 3~4名学生一组,一名学生扮演骨折受伤的人,其余学生扮演处理骨折的人。思考在平时的运动中应如何避免受伤。 使学生对运动系统有初步的认识。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骨、关节和肌肉之间是如何协调配合的。 培养学生观察、总结的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通过实际演示,让学生掌握骨折的正确处理方法,同时了解运动时的注意事项。
三、课堂小结 通过提问,引导、帮助学生对本课的学习进行小结。 【提问】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 整理,并回答问题。 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四、检测反馈 要求学生完成相应的练习。 做配套练习。 巩固所学知识。
第三节 神经系统支配下的运动
神经系统支配下的运动
  本节教学的主要内容是学习运动系统的组成和神经系统支配下运动的产生。引导学生通过伸肘、屈肘活动加深理解,此外还有识图、联系生活等活动,让学生通过多种学习方式学习运动系统的组成,揭示运动的本质,明确合理的体育运动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因此,通过本节知识的学习,可进一步达到培养学生关爱生命、追求健康生活的目的。
学生现阶段思维较活跃,探索知识的积极性很高,学习和运用知识的欲望也很强,并且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和严谨的科学态度,从而形成正确的生物科学素养。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