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健康地生活
第一节 传染病及其预防
1.描述传染病的病因,概述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从而了解预防传染病的措施。
2.调查几种当地常见的传染病。
3.举例说出几种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及预防措施。
【重点】
描述传染病的病因、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及预防传染病的措施。
【难点】
调查几种当地常见的传染病,根据这些传染病的传播途径,举例说出这些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人体周围的病菌的图片、几种病原体(结核分枝杆菌、皮肤癣菌、蛔虫、血吸虫、流感病毒等)的图片、几种常见传染病的传播途径的资料、几种预防传染病的措施的图片。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展示】人体周围的病菌的图片。 【提问】人体周围存在多种病菌,人体是如何保持健康的呢? 识图、思考。 联系图片,使学生初步了解人体健康。
二、合作探究 (一)什么是传染病? 【叙述】教材“想一想,议一议”:常见的病毒性肝炎除了乙肝,还有甲型病毒性肝炎(简称甲肝)、丙型病毒性肝炎等,它们都具有传染性。但脂肪性肝炎不传染。 【提问】同样都是肝炎,为什么有的会传染,有的不会传染呢?会传染的疾病又有什么特点呢? 【讲述】由病原体(如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引起的、能在人与人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叫作传染病。传染病的特点是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 【展示】几种病原体(结核分枝杆菌、皮肤癣菌、蛔虫、血吸虫、流感病毒等)的图片。 【提问】这些病原体分别能引起什么传染病? 【讲述】结核分枝杆菌会引起结核病,皮肤癣菌会引起皮肤癣,蛔虫会引起蛔虫病,血吸虫会引起血吸虫病,流感病毒会引起流行性感冒。 (二)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 【展示】几种常见传染病的传播途径的资料。 【提问】这些传染病是如何传播给人类的?这些传染病又是如何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为什么有些人容易感染某些传染病,而有些人不易感染? 【总结】传染病能够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基本环节。传染源是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传播途径是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人或动物所经过的途径,如空气传播、饮食传播、接触传播、血液传播、生物媒介传播;易感人群是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 (三)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展示】几种预防传染病的措施的图片。 【提问】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哪些?这些措施可以预防哪些传染病? 思考、聆听并理解传染病的相关概念。 识图、思考,了解几种常见的传染病的病原体。 阅读、思考、聆听、理解。 识图、思考、聆听、理解。 结合实际,让学生初步了解传染病,为后面的学习作铺垫。 结合图片,让学生了解病原体是能引起传染病的生物,培养学生从图片中提取信息的能力。 结合资料,让学生了解不同的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培养学生从资料中提取信息并整合信息的能力。 结合图片和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续表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总结】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在预防传染病时,既要针对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采取综合措施,又要根据不同病种的特点和具体情况,在三个环节中抓住主要环节,做到综合措施和重点措施相结合。 【课后调查】阅读教材“调查当地的主要传染病”,根据提示进行实地调查,写出调查报告并展示。 【注意】调查前应拟好调查提纲,明确调查目的、调查方案、调查内容等,在实地调查中应注意小组成员一起行动,分头行动要和队员报备并及时汇合。 实地调查,撰写调查报告并展示。 通过实地调查,学生能了解当地常见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培养学生的调查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课堂小结 通过提问,引导、帮助学生对本课的学习进行小结。 【提问】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 整理,并回答问题。 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四、检测反馈 要求学生完成相应的练习。 做配套练习。 巩固所学知识。
第七章 健康地生活
第一节 传染病及其预防
本节教学围绕图片和资料展开,图文结合的形式可以更好地让学生理解一些比较抽象的概念。通过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相关概念,并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体现了“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利用所学知识服务生活”的理念。本节教学能让学生理解战胜传染病的不易,让学生在形成传染病相关概念的同时,能积极配合并践行传染病的预防措施,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在家长、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应对传染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