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5
鲁迅自传
名校讲坛
1.文体常识
传记,亦单称“传”,是一种常见的文学形式
( http: / / www.21cnjy.com )。主要记述人物的生平事迹,根据各种书面的、口述的回忆、调查等相关材料,加以选择性的编排、描写与说明而成。一般由他人记述,亦有自述生平者,称“自传”。传记大体分两大类:一类是以记述翔实史事为主的史传或一般纪传文字;另一类属文学范围,以史实为根据,但不排斥某些想象性的描述(传记作者在记述传主事迹的过程中,可能会渗透自己的某些情感、想象或者推断),但和小说不同,传记一般不虚构,纪实性是传记的基本要求。
传记包括一般的传记、自传、评传、人物小传、人物特写、回忆录、年谱、小说化的传记等。
2.主题解说
作者以时间为序,概要地记述了自己近50年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经历,其中包括家庭、求学、工作、创作等方面的情况,使读者能够清晰地了解作者成长、奋斗的历程,从而体悟到他忧国忧民的思想境界和积极正直的人生态度。
3.重点突破
为何要弃医从文?作者在本文中这样轻描淡写:
( http: / / www.21cnjy.com )“这时正值日俄战争,我偶然在电影上看见一个中国人因做侦探而将被斩,因此又觉得在中国医好几个人也无用,还应该有较为广大的运动……先提倡新文艺。”请根据你的理解,对作者弃医从文的原因作出深层次的解释。
提示:中国人被日本兵斩首时
( http: / / www.21cnjy.com ),围观的许多中国人却麻木不仁、面无表情,个别健壮的中国人甚至幸灾乐祸,鲁迅先生看在眼里,猛然省悟:中国人缺少的是精神,要医好中国人,首先要医好他们麻木的神经,唤醒他们高昂的斗志,否则即使有强健的身体也无济于事。于是鲁迅先生决定弃医从文,拯救中国人于水深火热之中。这是鲁迅弃医从文的直接原因。此外,鲁迅去日本留学的前后始终苦苦思索着救国的道路,这是鲁迅弃医从文的思想基础。
4.结构图解
( http: / / www.21cnjy.com )
5.学法点津
怎样找到文章的线索
文章或文学作品的思路是作者有规律、有条
( http: / / www.21cnjy.com )理而又连贯的思维活动的过程。作者对所选取的材料进行周密、精心、细致地思考,有条有理地组织成篇,就会形成一条明晰、顺畅、连贯的线索。线索如同链条一样,将文章所要表现的人、事、景、物、情进行有机的串联。此即常说的“彩线串珍珠”。考查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感悟和理解能力往往从考查文章行文线索开始。
【典型例题】文章以什么为线索将作者大半生的主要经历贯穿起来,做到层次分明,重点突出?
【参考答案】以时间为线索,贯穿了全文。
【技法点睛】(1)时空连“线”:即以时间和空间的变化、推移为线索来行文;(2)以物取“线”:叙事或抒情一类的文章常常以某种具体的事物作为线索,贯穿全文;(3)以情导“线”:抒情类的文章,如诗歌,抒情散文多以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变化作为行文的线索;(4)以“事”主线:叙事类的文章常以中心事件为线索贯穿全文。在叙事类文章中,这种线索往往就是情节的线索;(5)以人看“线”:文章往往以第一人称的“我”的视觉或行动、性格发展为线索,“我”也就成了“线索人物”。
1.请你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厦门( )
皖南( )
学籍( )
乞食( )
páng
huáng( )
shuāi( )败
chóu( )办
nà( )喊
2.你能根据语境,理解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吗?
(1)但到我十三岁时,我家忽而遭了一场很大的变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是我乡衰落了的读书人家子弟所常走的两条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寄住在一个亲戚家里,有时还被称为“乞食者”。
B.父亲是读书的;母亲姓鲁,乡下人,她以自修得到能够看书的学力。
C.老师要求此次作文的题目里含有“秋”字,如“秋风”“中秋”……等。
D.《鲁迅自传》选自《鲁迅全集》第八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
4.修改病句。
(1)鲁迅的籍贯是浙江省绍兴县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王林的年龄恰好比他父亲的小一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一书,回答下列问题。
(1)《朝花夕拾》的“朝”字读“________”,意思是:________。
(2)除了“小引”和“后记”外,《朝花夕拾》中还有________篇文章,其体裁全部是
________。
(3)如果要为《朝花夕拾》这本书设计一个封面,你觉得下面哪个设计较为合适?你的理
由是什么?
( http: / / www.21cnjy.com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请概括下面新闻的主要内容。
由北京鲁迅博物馆、天水市博物馆联合举办的“鲁迅的艺术世界:鲁迅博物馆馆藏
文物展”在天水市博物馆隆重开幕。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
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及社
会各界人士约两百余人出席参加开幕仪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课文“其时我是十八岁……这时我是二十九岁”,回答后面题目。
7.“又觉得在中国医好几个人也无用,还应该有较为广大的运动”一句中“广大的运动”
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文中“我已经决意要学医了”一句中“决意”有什么表达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鲁迅决意学医的原因是什么?弃医从文的原因是什么?请把它们分别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从上文看鲁迅先生在人生的道路上经历了几次重大转折?反映了鲁迅先生怎样的思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下面的一段材料选自鲁迅先生的《呐喊》,它对应于选文中所讲到的哪一件事?你从中
看到了鲁迅先生的什么品质?
从那一回以后,我便觉得医学并非一件要紧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
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
所以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要
推文艺,于是想提倡文艺运动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鲁迅与瞿秋白
唐宝民
早在未相见之前,鲁迅与瞿秋白就互相敬慕
( http: / / www.21cnjy.com ),当秋白看到鲁迅写的《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和前驱的血》一文时,称赞说:“写得好,究竟是鲁迅!”当鲁迅看到秋白的译作后,也高兴地表示:“我们抓住他!要他从原文多翻译这类作品!”此后,应鲁迅之邀,秋白将《铁流》原本的序文翻译出来,鲁迅十分赞赏;鲁迅译的法捷耶夫的名著《毁灭》出版后,秋白写信给鲁迅说:“我也许和你自己一样,看着这本《毁灭》,非常的激动,我爱它,像爱自己的儿女一样。”尚未见面,但彼此已然心心相通,秋白在给鲁迅的一封信中这样写道:“我们是这样亲密的人,没有见面的时候就是这样亲密的人,这种感觉,使我对你说话的时候,像和自己商量一样。”
两人第一次见面是在1932年春末夏初,地点是北四川路鲁迅的住所。许广平这样回忆那天见面的情形:“鲁迅和瞿秋白一开始相见就真像鱼遇着水,融洽自然……款待之如久别重逢有许多话要说的老朋友,又如毫无隔阂的亲人骨肉一样……从日常生活,战争带来的不安定,彼此的遭遇,到文学战线上的情况,都一个接一个地滔滔不绝、无话不谈,生怕时光过去得太快了似的。”为了安全起见,鲁迅还请内山夫人帮忙为瞿秋白租下了北四川路的后楼房间,3月6日,鲁迅到瞿秋白新居祝贺,并送去了一盆花。
秋白的居所与鲁迅的居所相离很近,这大大方便了双方的往来。秋白的夫人杨之华在回忆中这样写道:“鲁迅几乎每天到日照里看我们,和秋白谈论政治、时事、文艺等各方面的事情,乐而忘返……秋白一见鲁迅,就立刻改变了不爱说话的性情,两人边说边笑,有时哈哈大笑,冲破了像牢笼似的小亭子间里不自由的空气。”秋白曾说:“鲁迅看问题实在深刻,和鲁迅多谈谈,又反反复复地重读了他的杂感,我可以算是了解鲁迅的。”鲁迅在谈到一些问题时,也常常说:“这问题何芝(瞿秋白的别名之一)是这样看法的……我以为他的看法是对的。”
他们的最后一次见面是在1934年1月初,在离开上海前,秋白最后一次去拜访了鲁迅。许广平后来回忆说:“鲁迅特别表示惜别之情,自动向我提出要让床铺给秋白安睡,自己宁可在地板上临时搭个睡铺,觉得这样才能使自己稍尽无限友情于万一。”杨之华是这样回忆的:“第二天晚上,他回来了……他对我说:‘要见的都见到了,鲁迅和许先生睡了一夜地板,把床让给了我。’他带着微笑,表现了他的满意的微笑。”
当秋白在福建被捕的消息传来后,鲁迅积极奔走设法筹资营救,但不久就传来了瞿秋白壮烈牺牲的噩耗,鲁迅悲愤交加,他在1935年6月27日和9月1日致友人的信中说:“中国人是在自己把好人杀完,瞿即其一……中文俄文都好像他那样好的,我看中国现在少有。”“瞿若不死,译这种书(指《死魂灵》)是极相宜的,即此一端,即是判杀人者为罪大恶极。”悲痛之情,溢满字里行间。之后,鲁迅又拖着病躯,编校秋白的遗著《海上述林》,亲自负责设计封面,编排校对,使《海上述林》上卷终于得以出版。
秋白曾经赠给鲁迅一首诗:“雪意凄其心惘
( http: / / www.21cnjy.com )然,江南旧梦已如烟。天寒沽酒长安市,犹折梅花伴醉眠。”鲁迅也曾写了一副对联赠给秋白:“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此同怀视之。”这首诗、这副对联,印证了他们之间真挚的友谊。
(选自《吉林日报》2014年3月6日)
12.通读全文,理清思路,完成下面的填空。
未谋面,相互敬慕——( )——( )——痛失挚友,编
校遗著。
13.文章在叙述鲁迅和瞿秋白交往的过程中,直接引用人物语言和回忆材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读完文章,鲁迅和瞿秋白交往的哪件事最让你感动?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通过鲁迅和瞿秋白的交往故事,你能看出鲁迅是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世纪教育网
名著导读——《繁星》《春水》
【作者介绍】
冰心(1900—1999)
( http: / / www.21cnjy.com ),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她出生于一个具有爱国、维新思想的海军家庭。冰心是“五四”爱国运动的元老,新文化运动的先驱,“五四”时期第一个活跃于文坛的女作家。20世纪20年代初,冰心在新思潮的影响下思想活跃,同时她受到日本短歌和俳句,特别是泰戈尔的短诗《飞鸟集》的影响,创作了表现零碎思想的小诗。为了收集零碎思想的火花,她随时随地将涌溢出来的思绪,用三言两语的形式写下来,创作了《繁星》《春水》诗集。
【作品主题】
《繁星》《春水》共收录了小诗350余首,冰
( http: / / www.21cnjy.com )心称它们是一些“零碎的思想”,但它们却有一条鲜明的线索加以贯穿,即对母爱、童真和自然的歌颂。总的来说,它们大致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冰心,这位中国现代文
( http: / / www.21cnjy.com )学史上第一位著名女作家,她一步入文坛,便以宣扬“爱的哲学”著称。而母爱,就是“爱的哲学”的根本出发点。她认为,母爱是孕育万物的源泉,是推动世界走向光明的根本动力。在《繁星》《春水》中她把母爱视为最崇高最美好的东西,反复加以歌颂。
二是对大自然的崇拜和赞颂。在冰心看来,人类来自自然,归于自然,人与自然应该是和谐一致的:我们都是自然婴孩/卧在宇宙的摇篮里。
冰心还将母爱、童真、自然融为一体。
冰心爱大海,由对大海的热爱,扩展到对大自然的爱。
三是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我们称这部分诗为“哲
( http: / / www.21cnjy.com )理诗”。冰心满怀对新的精神生活的渴望,苦苦探寻着世界与生命之谜,在这种种探索中诗人也有过对自己以“爱”来战胜“憎”的理想是否能实现产生的怀疑,这种思想上的矛盾也在诗集中表现出来。
【艺术特色】
《繁星》《春水》在艺术表现上是“五四”时期白话诗歌创作的一道亮丽的风景,其艺术特色是:
1.短小精悍,真实自然,在看似随意地挥写中蕴藏着人生的哲理,达到了内容与形式的和谐统一。
2.富有诗情画意,格调自然柔和,是冰心小诗的又一特色。冰心说她当初“写这些三言两语的时候,并不是有意识在写诗”。但读过这两本诗集的人无不感到它饱含浓烈的诗情画意,有诗的语言,诗的意境,诗的情趣。
3.想象的丰富和联想的开阔,词句的清丽和笔力的准确,都是冰心诗歌鲜明的艺术特色。
【参考答案】
1.xià wǎn jí qǐ 彷徨 衰 筹 呐
2.
(1)意外发生的事情。(2)事物由兴盛转向没落。
3.
B[解析:A项中应删去引号;C项中“秋风”“中秋”的题目应为《秋风》《中秋》,省
略号与“等”字作用重复,应删去其中一个;D项中结尾的句号应放在“(人民文学出版
社1981年版)”后。]
4.
(1)去掉“的籍贯”或“人”。
(2)将“恰好比他父亲的小一倍”改为“恰好是他父亲的一半”。
5.
(1)zhāo 早晨 (2)10 散文 (3)示例:第①幅图片较为合适。首先,图片景物暗含“朝
花夕拾”之意;其次,整幅图片的灰白色调也与《朝花夕拾》的整体风格相一致,即在
回忆往事的温馨中又带有理性的批判。
6.
示例:鲁迅博物馆馆藏文物展在天水市博物馆隆重开幕。
7.
提倡新文艺,用文艺来鼓舞群众,改变国民的精神。
8.“决意”是拿定主张,决定的意思,表明鲁迅做出决定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表现了他救国
救民态度的坚决。
9.
因为他知道了新的医学对于日本维新有很大的助力;在中国医好几个人也无用,还应该
有较为广大的运动。
10.有三次重大转折。第一次是从考入南京水师学堂到“改进矿路学堂”;第二次是到东京
决意学医;第三次是弃医从文。表现了鲁迅先生救国救民的积极态度和炽热的爱国主义情
怀。
11.弃医从文。表现了鲁迅先生救国救民的爱国之心。
12.初次见面,无话不谈 就近居住,来往频繁
13.使文章内容真实可信,亲切自然,似乎人物及场景历历在目。
14.示例:①瞿秋白最后一次造访鲁迅,鲁迅让床铺,自己睡地板一事。鲁迅重情重文,对
友人的赤诚之心感动了我。②瞿秋白被捕,鲁迅积极奔走设法筹资营救一事。危难之中见
真情,面对朋友的危难,鲁迅挺身而出,筹资相救,可见其一片真情。
15.示例:鲁迅先生是一个对志同道合的朋友爱护、同情、支持,能够肝胆相照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