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用药与急救
1.了解合理用药需要注意的事项。
2.区分处方药与非处方药。
3.了解常见的急救方法。
【重点】
1.区分处方药和非处方药。
2.了解常见的急救方法。
【难点】
1.清楚心肺复苏的操作要点。
2.止血时按压位点的正确选择。
因用药不当而导致伤害事件的统计数据、药房中药物的图片、药品说明书的图片、因溺水导致死亡的数据、心肺复苏对挽救生命具有重要意义的资料、加压止血示意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调查活动】购药小调查:发放调查表,布置调查任务,说明注意事项,并督促学生按时完成。 分组走访药店,调查“在药店中人们是否可以随意自行购买调查表中所列的若干药物”;如果有的药物不能自行购买,要了解原因,填写好调查表。 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对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形成初步的感性认识。
二、合作探究 (一)合理用药 【展示】因用药不当而导致伤害事件的统计数据。 【提问】由统计数据我们可以知道,使用药物不当会危害我们的身体健康,甚至致人死亡。日常生活中,我们会使用药物来治疗某些疾病,如何才能保证使用的药物能最大程度地被利用而不是损害我们的身体呢? 【讲述】“是药三分毒”,药物都带有一定的毒性或副作用,只有合理使用,才能起到防治疾病的作用。安全用药是指根据患者的病情、体质和药物的作用适当选择药物的品种,以适当的方法、剂量,在适当的时间准确用药,充分发挥药物的最佳效果,尽量减小药物对人体的不良影响或危害。 【展示】药房中药物的图片。 【提问】平时去药房买药时,所有的药物都能直接购买吗?为什么只有部分药物有“OTC”的标识?药物上的“OTC”标识是什么意思呢? 【讲述】并不是所有的药物都能直接购买,药物分为处方药和非处方药。非处方药是不需要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的处方即可购买的药物,适于消费者易于进行自我诊断、自我治疗的小伤小病,简称OTC。 【展示】药品说明书的图片。 【提问】为了安全用药,药品说明书中的哪些内容是需要着重注意的?通过药品说明书能否得出储存该药物的基本要求?通过药品说明书能否辨别该药物是中药还是西药? 【讲述】为了安全用药,应关注药品说明书中的药物的名称、主要成分、作用与用途(功能主治)、不良反应(副作用)、注意事项、用法与用量、制剂与规格、生产日期、有效期等。通过药品说明书中的“储藏条件”可以得出储存该药物的基本要求。通过药品说明书中的“成分”可以判断该药物是中药还是西药。 【注意】在给儿童用药时,药物的品种、剂型和剂量的选择都需要考虑儿童所处年龄段生长发育的特点,不能随意参照成年人用药。 【讨论】课后收集家中的药品说明书,与大家讨论安全用药需要注意的问题并辨别该药物属于中药还是西药。 (二)急救 【展示】因溺水导致死亡的数据。 【提问】当遇到有人溺水或突然晕倒,你会采取什么措施? 【讲述】当遇到有人溺水或突然晕倒时,首先要拨打“120”急救电话。 阅读、思考、聆听、理解。 识图,根据经验回答问题,聆听、理解。 识图、思考、聆听、理解,课后收集药品说明书并讨论,得出用药需注意的事项及药物的属性。 阅读、思考、聆听、讨论、总结。 通过数据直观地反映不合理用药会危害人的健康,警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应安全用药,不能胡乱用药。引导学生向亲戚朋友宣传安全用药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结合生活经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药物的两大种类。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并增强其利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的能力。 通过药品说明书,让学生对药物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学会辨别药物。引导学生在遇到小伤小病时先根据药品说明书自己寻找适合的药物,再找家中长辈确认,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 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确拨打急救电话时的注意事项。
续表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讨论】根据教材“拨打急救电话”的图片,讨论拨打急救电话时应描述清楚的内容。 【展示】心肺复苏对挽救生命具有重要意义的资料。 【提问】什么是心肺复苏?进行心肺复苏的步骤包括哪些?进行心肺复苏的顺序是什么?进行心肺复苏的各步骤时应分别注意什么?如何判断所采取的措施是否有效? 【讲述】进行心肺复苏的操作要点有胸外按压、开放气道、人工呼吸。在进行胸外按压等操作的同时,应尽快获取AED(自动体外除颤器)。进行胸外按压时应注意双手叠放,有节奏、带有冲击性地用力向下按压病人的胸骨下端,按压深度为5~6厘米(儿童约为5厘米);开放气道的目的是使病人的呼吸道畅通;人工呼吸时应注意用口包住病人的口,平缓吹气。一般情况下,进行心肺复苏时,先做30次胸外按压,并保持气道畅通,再做2次人工呼吸,如此反复交替进行。若病人出现自主呼吸、颈动脉有搏动,并且脸色逐渐转为红润时,则证明抢救有效。 【课后活动】利用急救模型来模拟练习心肺复苏。 【注意】救护者需要经过专门培训方可进行心肺复苏操作。 【提问】通过之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人体内有三种类型的血管。这三种类型的血管出血时,都能靠血小板的凝血功能自我止血吗?这三种类型的血管出血时,血液的颜色都是一样的吗?出血的速度一样吗? 【讲述】毛细血管出血时,血液呈红色,从伤口渗出,一般能自行凝固止血;静脉出血时,血液呈暗红色,缓慢而连续不断地从伤口流出;动脉出血时,血液呈鲜红色,从伤口喷出或随心跳一股一股地涌出。 【展示】加压止血示意图。 【讨论】动脉和静脉出血时,需要采用加压止血的方式止血,那么,动脉和静脉出血时,加压的位点是一样的吗?可以从动脉和静脉内血液流向的角度切入。 【提醒】对于动脉和大静脉出血,要尽快拨打“120”急救电话再进行压迫止血。 【课后活动】利用急救模型来模拟练习包扎止血的急救方法,或收集曾给人们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带来很大威胁的事件,谈一谈应如何减少甚至避免这些事件的发生,并在日常生活中践行。 阅读、思考、聆听、理解。 1~2名同学一组在人体急救模型上模拟心肺复苏。 思考、聆听、理解。 识图、讨论,得出结论:静脉出血压迫远心端止血,动脉出血压迫近心端止血。 模拟包扎止血,收集资料,讨论问题。 让学生知道心肺复苏的重要性,并了解心肺复苏的一般步骤。在掌握了理论知识后可带领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将理论运用于实际生活的能力,并让学生认识到生命的珍贵。 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回顾知识,理解新知,增强学生串联知识的能力。 回顾知识,厘清新知,增强学生串联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实践,让学生明白生命只有一次,引导学生珍爱生命。
三、课堂小结 通过提问,引导、帮助学生对本课的学习进行小结。 【提问】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 整理,并回答问题。 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四、检测反馈 要求学生完成相应的练习。 做配套练习。 巩固所学知识。
第三节 用药与急救
用药与急救
本节教学的内容对减少伤害或在紧急情况下挽救生命具有重要意义,可以采取实践和理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便于学生理解及加深印象。用药在日常生活中都已有切身体验,通过组织学生收集药品说明书,学生能了解到药品说明书的重要性,改正以往用药的不良习惯。急救对于学生来说比较陌生,可以组织学生观看急救的相关视频,让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急救的重要性,引导学生珍爱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