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1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教学设计(表格式)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5.1.1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教学设计(表格式)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4.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08-12 17:51: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五单元    生物与环境
第一章 生态系统
第一节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1.概述生态因素的概念和类型。
2.举例说明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3.举例说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重点】
1.概述生态因素的概念和类型。
2.举例说明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3.举例说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难点】
1.区分生态因素中的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
2.举例说明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3.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控制变量、设置对照实验、分析实验结果。
大熊猫的图片、地球上各种生态环境的图片、小麦田示意图、向日葵和昼伏夜出的动物图片、阔叶林和针叶林的图片、淡水鱼和海水鱼的图片、动物捕食的图片、稻田的图片、蚂蚁搬家的图片、枯叶蝶和竹节虫的图片、骆驼的图片、海豹的图片、蚯蚓的图片、蚯蚓疏松土壤和人在大树底下乘凉的图片。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引言】通过阅读教材上的资料,我们知道,生物的生活离不开一定的环境。那什么是环境呢?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呢?本节学习以后,我们都会得到答案。 阅读、思考。 通过自主阅读,让学生初步了解本节课的主要学习内容。通过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合作探究 【展示】大熊猫的图片。 【提问】你知道大熊猫生活在怎样的环境中吗?什么是环境? 【归纳】大熊猫生活在适于它生存的环境中,如食物丰富、气候适宜的竹林中。生活环境不仅指生物的生存空间,还包括周围影响它生活的各种因素。 (一)环境中的生态因素 【展示】地球上各种生态环境的图片。 【提问】什么是生态因素?生态因素可分为哪几类? 【归纳】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作生态因素,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等;生物因素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展示】小麦田示意图。 【提问】环境与生物之间有哪些关系呢?影响小麦生活的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有哪些?小麦的正常生长需要怎样的环境条件? 【归纳】环境会影响生物,生物能适应和影响环境。非生物因素对生物有影响,生物因素对生物也有影响。小麦的生活受到阳光、温度、水等非生物因素的影响。其他植物同样受到这些非生物因素的影响。小麦还受到麦田中的蚜虫、七星瓢虫、杂草等生物因素的影响。小麦的正常生长需要适宜的环境,如充足的光照、一定的水分等。 识图、思考、聆听、理解。 识图、思考、聆听、理解。 观察、思考、聆听、理解。 通过观看图片,学生能更加直观地了解环境的概念。 让学生理解生态因素的概念和分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以小麦为例,让学生深入小麦所在的环境中,理解生态因素的概念和类型。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不同的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续表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二)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展示】向日葵和昼伏夜出的动物图片;阔叶林、针叶林的图片;淡水鱼和海水鱼的图片。 【提问】非生物因素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吗? 【归纳】生物都有与环境相适应的结构特征。光、温度、水等非生物因素会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 【指导操作】指导学生通过分组实验,探究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的影响。阅读鼠妇、黄粉虫和金鱼的相关资料,选择其中一种动物作为探究对象,并参考教材内容,设计并利用提前准备好的小动物完成探究过程。实验中要制作对照实验装置,设计表格,认真观察所选小动物在不同环境下的数量,如实进行实验统计,计算出全班各组多次数据的平均值。 【提问】什么是对照实验?为什么要用多只小动物进行实验?为什么要计算平均值?由实验结果能得出什么结论? 【归纳】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作对照实验。用多只小动物进行实验可以尽量排除偶然因素的影响,计算平均值能够减小误差。通过实验结果可以发现,光照会影响鼠妇、黄粉虫等小动物的分布,温度会影响金鱼的呼吸,即非生物因素会影响动物的生活和分布。 【展示】动物捕食、稻田、蚂蚁搬家的图片。 【提问】生物之间的关系有哪些? 【归纳】生物之间最常见的关系是捕食,此外还有竞争、合作、寄生等关系。动物捕食体现的是捕食关系,稻田中的水稻和杂草之间争夺阳光、养料等体现的是竞争关系,蚂蚁搬家体现的是合作关系。 (三)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展示】枯叶蝶、竹节虫、骆驼、海豹、蚯蚓疏松土壤和人在大树下乘凉的图片。 【提问】枯叶蝶、竹节虫是怎样适应环境的?骆驼是怎样适应缺水环境的?蚯蚓是怎样影响和改变土壤环境的?你还能说出哪些生物适应和影响环境的实例? 【归纳】环境能影响生物,生物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枯叶蝶和竹节虫的外部形态与环境相似,以此适应环境;骆驼生活在炎热缺水的环境中,通过减少尿液、排汗量和增加体内的储水量来适应环境;蚯蚓在土壤中活动可疏松土壤,其粪便可以增加土壤肥力,从而影响和改变环境。 【提问】通过学习本节内容,谈一谈在生物学中,为何要研究环境?请同学们在课后查阅资料进行解释与说明。 【提示】可以从环境会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生物需要适应环境才能生存,但生物又能影响和改变环境等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入手。如在农业生产中,研究土壤的理化性质可以判断这种土壤适宜种植哪种农作物或种植某种农作物时应该多施含哪种无机盐的肥料,或者在农作物不同生长阶段,其周围环境条件应怎样设置才能最适宜其生长,以此来实现增产、增收。 识图、思考、聆听、理解。 阅读,分组制订计划并完成探究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描述实验现象并得出结论。 结合探究实验思考,理解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影响。 识图、思考、聆听、理解。 识图、思考,讨论交流并举例说明生物能适应和影响环境。 聆听、查阅资料、回答问题。 让学生了解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非生物因素。 通过教材实例,让学生设计并完成探究实验,认识光照、温度等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培养学生设计对照实验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不同生物之间和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 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不同生物会采取不同的方式适应不同的环境时。通过形象生动的图片展示生物和环境之间有机统一的关系,培养学生关爱生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让学生查阅资料,梳理资料中的有用信息,从而解释研究环境的意义。培养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激发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续表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三、课堂小结 通过提问,引导、帮助学生对本课的学习进行小结。 【提问】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 整理,并回答问题。 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四、检测反馈 要求学生完成相应的练习。 做配套练习。 巩固所学知识。
第五单元 生物与环境
第一章 生态系统
第一节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本节教学的主要内容是突出概念教学,让学生掌握环境、生态因素的概念,围绕教材中的小麦生长环境中的各种生态因素对小麦生长的影响进行分析探究。再利用各种实例、图片,通过多媒体进行展示,帮助学生理解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影响生物的生活,同时生物也能适应并影响环境,从而让学生能够更好地认识到生物与环境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树立关爱生物、保护环境的意识,最终认识到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本节教学主要以观察和实验探究为主,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思考和交流,不能急于归纳和总结,因此在时间把握上有一定的挑战性。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