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2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教学设计(表格式)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5.1.2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教学设计(表格式)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0.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08-12 17:52: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1.说出生态系统的定义。
2.概述生态系统的组成。
3.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举例说明某些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
【重点】
1.概述生态系统的组成。
2.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举例说明某些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
【难点】
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树干上的啄木鸟和腐烂树桩上的真菌的图片,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关系示意图,生态系统的组成的思维导图,“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图片,各种捕食关系的食物链的图片,日本水俣病事件的相关资料。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自学】阅读教材“想一想,议一议”。 【提问】图中影响牧草生存的生态因素有哪些?这些生态因素是如何影响牧草生存的? 阅读、思考、回答。 回顾已学知识,自然引出生态系统的概念。
二、合作探究 (一)什么是生态系统 【讲解】通过上述实例说明,生物与环境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作生态系统。一片森林、一片草原、一块花田、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个生态系统。 聆听、思考、理解。 使学生初步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
续表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展示】树干上的啄木鸟和腐烂树桩上的真菌的图片。 【提问】树、昆虫、啄木鸟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腐烂的树桩最终会消失吗?生态系统中,植物、动物和真菌分别扮演着什么角色呢? 【归纳】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有机物不仅能供给植物自身,也是动物的食物来源,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它们直接或者间接地以植物为食,因而叫作消费者;细菌和真菌能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释放到环境中,供植物重新利用,被称为分解者。 【展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关系示意图。 【归纳】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 【展示】生态系统的组成的思维导图。 【提问】生态系统的组成是怎样的? 【归纳】生态系统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等。 (二)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展示】“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图片。 【提问】图片中的三种动物之间有什么关系? 【归纳】它们之间存在捕食关系。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形成的链状联系叫作食物链。食物链的起始环节是生产者。 【展示】各种捕食关系的食物链的图片。 【观察与思考】指导学生观察教材中的“观察·思考”,并用箭头把生物连接起来,表示不同生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 【提问】图中的食物链有几条?这些食物链是互不关联的吗?假如蛇的数量大量减少,哪些生物的数量可能发生变化? 【归纳】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彼此交错连接,形成食物网。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假如蛇的数量大量减少,和蛇在同一条食物链的生物的数量都会有所变化。如在“草→食草昆虫→青蛙→蛇→猫头鹰”这条食物链中,蛇的数量大量减少,短期内青蛙的数量会增多,鹰的数量会减少。 (三)生态系统的功能 【展示】淡水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微小的水生生物→剑水蚤→蜻蜓的幼虫→小鱼→大鱼。 【提问】在这条食物链中,如果有些体内含有毒物质的鱼类被人吃了,会产生怎样的后果?为什么在食物链中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内的有毒物质积累得越多? 【归纳】含有毒物质的鱼类被人吃了会导致食物中毒。有些有毒物质在生物体内比较稳定,不容易分解,而且在生物体内无法排出,这些有毒物质会随着食物链不断积累,所以食物链中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积累得越多。 【展示】日本水俣病事件的相关资料。 【讲述】水俣病是最早出现的由工业废水排放污染造成的公害病。工业废水中含有汞,汞会通过渗透或被摄入而进入海洋生物体内,经过食物链的富集现象,最终危害人类健康。 【综合实践项目】组织学生设计并制作生态瓶:供选择的材料用具有金鱼藻、黑藻、水绵等水生植物,水蚤、水螅、螺蛳、泥鳅等水生动物,塘泥或河流中的泥沙,水、凡士林,有盖子的透明玻璃瓶或塑料瓶,镊子。 识图归纳、思考、聆听、理解。 识图、思考、理解。 识图、思考、归纳。 识图、描述、聆听并理解食物链的概念。 识图,按照要求用箭头把生物连接起来,并聆听、理解食物网的概念。 阅读、思考、聆听、理解生物富集现象。 阅读、反思、聆听。 分组,利用提供的材料制作生态瓶,互相评价各自制作的生态瓶。 从建构主义出发,根据已有知识逐步引导学生得出新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引导学生进行辩证分析、严谨论证、交流总结。 使学生理解生产者、消费者、生产者之间的关系。 利用思维导图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综合归纳能力。 利用常见俗语引入新的概念,便于学生理解,让学生掌握食物链的正确写法。 通过完成食物网的连线,让学生进一步理解食物链的概念,进而理解食物网的概念。培养学生独立分析、观察、比较和综合归纳的能力。 补充实例,加深学生印象,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物质和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使学生认识到工业污染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危害,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续表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三、课堂小结 通过提问,引导、帮助学生对本课的学习进行小结。 【提问】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 整理,并回答问题。 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四、检测反馈 要求学生完成相应的练习。 做配套练习。 巩固所学知识。
第二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本节的概念性内容非常明显和突出,涉及生态系统的定义、生态系统的组成、食物链和食物网。解决的问题依次是:什么是生态系统(含为什么生态系统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其组成和结构是怎样的(怎样组成一个整体)?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引导学生在探讨“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过程中逐步加深对生态系统的认识。
本节教学主要让学生通过思考、讨论等活动来建构知识框架。充分利用教材内容,采用从现象到本质逐步推进的方法,引导学生在对具体实例分析和讨论的基础上归纳概念,培养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和表达交流能力。再通过具体实例加强学生对概念的进一步理解,形成生态系统概念的精髓——生物与环境的整体性,认识到生物与环境之间有着非常复杂的关系,由此向学生渗透保护生态系统的意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