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3 生物圈教学设计(表格式)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5.1.3 生物圈教学设计(表格式)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9.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08-12 18:32: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节 生物圈
1.能描述生态系统的类型及各自特点。
2.能理解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重点】
1.概述生物圈的范围,描述生态系统的类型及各自特点。
2.理解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难点】
1.尝试分析各种生态系统之间的联系。
2.阐明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企鹅的图片,地球的图片和生物圈的范围示意图,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及其生存的生物的图片,七大生态系统的图片,河流生态系统的图片或视频。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展示】企鹅的图片。 【提问】企鹅体内积累的农药含量比海水高出很多倍,为什么?在其他地区施用的农药,为什么会出现在遥远的南极洲动物的体内呢? 【讲述】通过上一节的学习可知,由于食物链的富集现象,企鹅体内积累的农药含量比海水高出很多倍。 识图、思考、聆听。 通过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带着强烈的学习欲望进入课堂,从而引入新课。
续表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二、合作探究 (一)生物圈的范围 【展示】地球的图片和生物圈的范围示意图。 【提问】什么是生物圈?生物圈的范围有多大? 【讲解】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环境的总和,是地球表面适合生物生存的一个薄层。以海平面来划分,生物圈向上有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也有10千米左右的深度,它的范围包括大气圈的底部、岩石圈的表面和整个水圈。 【展示】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及其生存的生物的图片。 【归纳】大气圈的空气是由多种气体组成的,如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大气圈中主要生活着能飞翔的昆虫和鸟类、细菌等微小生物。水圈是地球表层由水和冰雪所占有或覆盖的圈层,大多数生物生活在距海平面150米以内的水层中。岩石圈是地球的最外层,由岩石组成。它的表面大多覆盖着土壤,生物种类十分丰富,是人类的“立足点”。 (二)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 【展示】七大生态系统的图片。 【提问】生物圈中存在着哪些生态系统?各个系统有哪些特征及作用? 【归纳】生物圈中有着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如草原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草原生态系统多分布在干旱与半干旱地区,年降水量很少,缺乏高大的植物,动植物种类虽然比森林生态系统少,但也是非常丰富的。草原生态系统在保持水土、防风固沙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湿地生态系统是在多水和过湿的条件下形成的生态系统。沼泽是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其中沼泽植物占优势,动物的种类也很多。湿地具有净化水质、蓄洪抗旱的作用,有“地球之肾”之称。海洋生态系统中有丰富的藻类资源,动物种类很多。海洋生态系统能吸收大量二氧化碳,海洋中的藻类、植物等可以制造大量氧气。森林生态系统分布在较湿润的地区,动植物种类繁多。森林生态系统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净化空气等方面起重要作用,有“地球之肺”和“绿色水库”之称。淡水生态系统由淡水水体、其中的生物等组成。淡水生态系统不仅为人类提供饮用水、灌溉和工业用水的水源,在调节气候等方面也有重要的作用。农田生态系统以农作物为主体,动植物种类相对较少。农田生态系统可以为人类提供粮食等,但在栽培与管理中也需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在城市生态系统中,人类起重要的支配作用,植物的种类和数量少,消费者主要是人类。城市生态系统以人为主体,容易产生环境问题。 识图、思考、分组讨论、聆听、归纳生物圈的范围。 观察、思考、聆听、理解。 识图、结合教材相关内容思考、聆听、理解。 充分利用直观教学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通过讨论,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使学生了解生物圈的结构,引导学生理解生物分布范围非常广泛,培养学生分析、处理资料的能力,引导学生建构知识框架。 通过观察图片,引导学生认识并区分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培养学生从图片中提取信息的能力。
续表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三)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展示】河流生态系统的图片或视频,阅读教材的“分析·讨论”。 【提问】河流生态系统与哪些生态系统有关联?假如在农田中过量使用农药,污染的只是农田生态系统吗? 【归纳】河流生态系统与许多生态系统都有着密切联系。实际上,每一个生态系统都与周围的其他生态系统相关联。一旦某个生态系统被污染,许多生态系统都会受到影响。 【提问】为什么说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归纳】从非生物因素来说,水、大气等不断运动;从地域关系来说,长江和黄河将各种生态系统关联起来;从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来说,微小的生物、花粉、种子,能够随大气运动,动物的运动、人类的活动也将各种生态系统关联起来。由以上可知,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保护生物圈,人人有责。 识图、阅读、思考、讨论、聆听、理解。 思考、讨论、聆听、理解。 以教材上的“分析·讨论”作为切入点,以农田生态系统为例,避免学生在讨论时观点过于分散,以点概面,引导学生认识到各个生态系统之间不是独立的。 从不同方面引导学生理解“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这样一个比较抽象的观点。突破本节的难点的同时,也促进学生形成保护生物圈的意识。
三、课堂小结 通过提问,引导、帮助学生对本课的学习进行小结。 【提问】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 整理,并回答问题。 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四、检测反馈 要求学生完成相应的练习。 做配套练习。 巩固所学知识。
第三节 生物圈
生物圈
  本节教学的主要内容是组织学生归纳总结生物圈的概念、范围,了解生态系统的类型,理解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通过引导学生讨论企鹅体内出现农药的事件,使学生从上课开始就兴趣盎然,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让学生能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主动学习,力求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学生为主体,教师作为引导者的教学理念。本节教学采用图片呈现的方式,使学生直观地了解各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它们的作用,能够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和表达交流能力。但学生难以从这个认知过程飞跃到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需要教师引导,因此向学生阐明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本节的难点。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