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中国的农业》教学课件(共22张PPT)2025-2026学年湘教版(2024)八年级地理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4.1《中国的农业》教学课件(共22张PPT)2025-2026学年湘教版(2024)八年级地理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9.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8-12 17:49: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课程名称:中国的农业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学科:湘教版2024
年级:八年级地理上学期
单元主题:中国的经济发展
任务一:联系所学知识,读图回答问题
1.图中畜牧业与种植业的分界线大致是:__________________
2.种植业分布区主要属于_______区(季风区或非季风区),主要的气候特征是________。 畜牧业分布区属于_____________区(干湿区),植被主要是___________。
3.种植业分布区的地形以______和______,______地形为主,畜牧业分布区地形主要
以_________和_______地形为主。
4.将林业(〇)渔业( )符号标到相对应的位置,并思考分布于此的原因。
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季风
雨热同期
干旱半干旱
草原
平原
丘陵
盆地
山地
高原
区域差异——东西差异
农业 部门 分布 自然条件
东部 种植业 东部季风区的平原、盆地及低缓丘陵 雨热同期、
地形平坦、
土壤肥沃
渔业 海洋渔业:东部、南部海域 淡水渔业:长江中下游流域多 海域辽阔
河湖众多
林业 东北、西南、东南部的山区 气候湿润、
地形崎岖
西部 畜牧业 四大牧区 降水较少,
草场广布
中国主要的畜牧业区和种植业区
畜牧业
种植业
林业
林业
林业
渔业


渔业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400毫米
宜粮则粮
宜渔则渔
宜林则林
宜牧则牧
东耕/林/渔
西牧
区域差异——东西差异
农耕区畜牧业
区域差异——东西差异
通过观察图片,你能发现牧区畜牧业和农耕区畜牧业有哪些不同吗?
牧区畜牧业
河套平原
宁夏平原
绿洲农业
雅鲁藏布江谷地
西部地区的种植业主要分布在有灌溉水源的平原、河谷、绿洲
区域差异
任务二:完成下表。
地区 耕地类型 粮食作物 油料作物 糖料作物
南方 水田 水稻 油菜 甘蔗
分界线 秦岭--淮河
北方 旱地 小麦 花生 甜菜
气候
区域差异——南北差异
南北方农作物分布差异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读某区域的景观示意图,完成1—2题。
1.图中乙地与甲地相比,发展种植业
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
A.地形较平坦,便于耕作
B.距河流较近,无旱涝灾害
C.距城区较近,劳动力丰富
D.地势较高,光照更充足
2.近年来,图中乙地区减少了粮食作物的种植面积而改种蔬菜、花卉,其考虑的主要因素是 (  )
A.自然条件 B.国家政策 C.科技水平 D.消费市场
A
D


随堂练习
任务三:沙特阿拉伯是西亚地区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作为全球最干旱的国家之一,淡水资源短缺问题长期存在。小麦是三大谷物之一,喜光热,种植耗水量较大。20世纪70年代,沙特阿拉伯利用石油出口积累的财富大力发展农业设施,在沙漠腹地开采地下水,将沙漠改造为麦田。沙漠腹地的圆形麦田直径约100米,中枢喷灌设备围绕圆心旋转浇灌农田。图1为沙特阿拉伯7月降水分布和小麦种植区分布图、枢喷灌设备在圆形麦田中旋转灌溉示意。图2为利雅得气候资料。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1)描述沙特阿拉伯小麦种植区分布的特点。
分布在内陆沙漠地区,较为分散。
因地制宜
任务三:沙特阿拉伯是西亚地区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作为全球最干旱的国家之一,淡水资源短缺问题长期存在。小麦是三大谷物之一,喜光热,种植耗水量较大。20世纪70年代,沙特阿拉伯利用石油出口积累的财富大力发展农业设施,在沙漠腹地开采地下水,将沙漠改造为麦田。沙漠腹地的圆形麦田直径约100米,中枢喷灌设备围绕圆心旋转浇灌农田。图1为沙特阿拉伯7月降水分布和小麦种植区分布图、枢喷灌设备在圆形麦田中旋转灌溉示意。图2为利雅得气候资料。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2)分析沙特阿拉伯发展小麦生产的优势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
自然条件:
光照充足,热量丰富;
社会条件:
石油出口积累大量财富,
发展农业设施。
因地制宜
任务三:沙特阿拉伯是西亚地区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作为全球最干旱的国家之一,淡水资源短缺问题长期存在。小麦是三大谷物之一,喜光热,种植耗水量较大。20世纪70年代,沙特阿拉伯利用石油出口积累的财富大力发展农业设施,在沙漠腹地开采地下水,将沙漠改造为麦田。沙漠腹地的圆形麦田直径约100米,中枢喷灌设备围绕圆心旋转浇灌农田。图1为沙特阿拉伯7月降水分布和小麦种植区分布图、枢喷灌设备在圆形麦田中旋转灌溉示意。图2为利雅得气候资料。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21世纪以后,沙特阿拉伯政府调整了农业政策,大幅削减小麦补贴,减少国内小麦收购量,以进口小麦填补不足。2016年,政府全面禁止小麦种植,重新完全依赖小麦进口。
(3)分析21世纪以后,沙特阿拉伯政府调整农业政策的主要原因。(提示:可从生态环境角度分析。)
长期开采地下水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引发地面沉降;
灌溉导致土壤盐渍(碱)化的加剧;
因地制宜
粮仓满,人心定,
农业稳,天下安。
中国用不足世界10%
的耕地,养活了地球上约20%的人口。
科 技 兴 农
目前,我国科技进步对农业生产的贡献率已经超过63%,加快了我国从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迈进的步伐。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在实验田中 —
「良种培育」
20世纪70年代以前,我国水稻平均产量不到4500千克/公顷,目前超级杂交水稻已突破12000千克/公顷,使我国在耕地面积减少的情况下粮食产量保持持续增长的态势。
科技兴农

— 温室大棚里结果的草莓 —
「温室大棚」
温室大棚等通过调节温度、湿度等植物生长条件,突破了植物生长的季节和地域限制。例如:北方地区居民在冬天可以吃到当地产的多种多样的蔬菜、水果。
科技兴农

— 农田滴灌设施 —
「滴灌喷灌」
华北、西北等缺水地区大力推广滴灌、喷灌技术。该技术根据植物生长特点,按需按量灌溉,既能提高产量,又能节约水资源、保护环境。
科技兴农
「农业机械化」
近年来,我国农业生产的机械化程度大幅度提高,根本改变了人工劳作的状况,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科技兴农
总结
因地制宜
自然条件
社会经济条件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区域差异
科技兴农
东西差异
南北差异
良种培育
喷灌滴灌
温室大棚
农业机械化
学以致用 回归家乡
探究一 :我爱家乡环境美
(1)据图1,描述青岛地形的特征:以_________地形为主,地势______高_______低。
(2)据图2,描述青岛的气候特征_______________,判断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_____.
(3)青岛市有大小河流224条,多为独立入海的山溪性小河,补给类型__________。
(4)青岛市有5个土类,其中盐土:面积约3700公顷,分布在各滨海低地和滨海滩地。
图1青岛地形图
青岛地处黄海之滨、山东半岛南部,是中国北方一座富有人文魅力、自然禀赋优越的沿海开放城市
图2青岛气候图
平原丘陵
南北
中部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温带季风气候
大气降水
学以致用 回归家乡
探究二:因地制宜促发展
(2)根据青岛的地形特征,遵循因地制宜原则发展农业,请为下列农副产品选择合理布局。
(3)据气候推测青岛最主要的粮食作物最有可能是______ ;随着经济发展,近年来在城镇周边部分地区蔬菜、乳肉、禽蛋逐渐取代了粮食作物,影响因素是________ 。
A
B
C
小麦
市场
A
B
C
学以致用 回归家乡
探究三:展望未来思变化
2016年11月,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成立,落户青岛市李沧区院士港,是国内首个国家级海水稻研发中心,该中心在胶州湾北部白泥地公园处设立30亩海水稻科研育种基地。2023 年 9 月 25 日,对耐盐碱水稻品种“海粳 37”和“海粳 38”进行小面积试验田测产验收,亩产分别达 676.6 公斤和 694.5 公斤。
(4)分析青岛发展海水稻种植的优势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
(5)青岛将继续扩大海水稻的种植面积,
你是否赞同,请说明理由。
自然条件:夏季雨热同期,适宜海水稻生长;
海岸线长,盐碱地多;水源充足。
社会条件:科技水平高;政策支持;
劳动力充足,市场广大。
课后作业
1. 通过查阅资料,了解青岛海水稻的发展历程,分析其发展的优势和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
2. 收集资料,了解我国近年来还有哪些农业科技成果,下节课分享。
对于我们这样一个有着14亿人口的大国来说,农业基础地位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和削弱,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任何时候都是真理!
——习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