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河南省中考历史备用试卷
一、选择题(共20小题,20分)
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在每小题后的括号内。
1.右图青铜方鼎的发现及相关遗迹表明,我国广泛使用青铜礼器的时代上限由殷墟的3250年前提前至郑州的3600年前。它可以佐证
【 】
A.夏朝早期历史 B.商朝早期历史
C.商朝晚期历史 D.春秋晚期历史
2.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认为:商鞅推广县制,是秦国国力日强,并最终打败群雄,建立中华一统国家的根本原因。汤因比如此评价,主要是由于县制的确立
A.强化了诸侯义务 B.规范了选官标准 C.增强了军事实力 D.加强了中央集权
3.西汉陆贾将前朝灭亡的原因归结为暴政和过度压榨,强调“君子之为治也,块然若无事,寂然若无声”。据此判断,陆贾认为汉初的治国理念应是 【 】
A.取信于民 B.重视教化 C.无为而治 D.以法治国
4.西晋之后,北方经历了260多年的分裂,人民向往统一;北方国力的增强和南北方更加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为隋的统一准备了条件。材料说明隋的统一 【 】
A.推动经济发展 B.顺应历史潮流 C.解决民生问题 D.依靠制度变革
5.唐太宗曾对侍臣说:“每有谏者,纵不合朕心,朕亦不以为忤。若即嗔责,深恐人怀战惧,岂肯更言!”这反映了唐太宗 【 】
A.知人善任 B.以民为本 C.广纳贤才 D.虚心纳谏
6.据右图可知,北宋时的开封【】
A.商业贸易繁荣
B.都市生活丰富
C.坊市界限打破
D.水陆交通便利
7.郑和的船队已经能熟练地观察潮汐、洋流和季风的动向,也能综合运用罗盘指向、物标导航、天文定位和计程计速等复杂的航海技术。可见,郑和船队 【】
A.具备远洋航海条件
B.开启海上丝绸之路
C.造船水平领先世界
D.完成环球远洋航行
8.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被卷入世界市场,丝的出口从1843年的1000多包增加到1855年的5.6万多包。这表明当时列强 【 】
A.索取战争赔款 B.进行商品倾销
C.加紧原料掠夺 D.扩大资本输出
9.有学者认为,19世纪中后期的这场运动是中国现代化历史上第一个具有实质性意义的阶段,不自觉地引发了中国从防务现代化向其他领域的现代化纵深发展的历史潮流。下列与“这场运动”有关的口号是 【 】
A. “自强”“求富” B.“变法图强”
C. “民主”“科学” D.“打倒列强,除军阀”
10.全民族抗战开始后,毛泽东指出:“今日中国的军事、经济、政治、文化虽不如日本之强,但在中国自己比较起来,却有了比任何一个历史时期更为进步的因素。”下列最能代表这一时期进步因素的是 【 】
A.青年学生及其爱国倡议 B.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军队
C.农民阶级及其生产运动 D.爱国民主人士及其政治主张
11.右图有力地说明了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在于 【】
A.武器装备 B.战场指挥
C.民心所向 D.军队实力
12.在我国“一五”计划的编制过程中,中央一直强调“量力而行”,将工业总产值从初拟的年增20%调整为14.7%。可见,“一五”计划的编制 【 】
A.服务于土地改革 B.优先考虑重工业
C.借鉴了苏联模式 D.坚持从国情出发
13.20世纪70年代末,国家鼓励发展城镇集体经济和个体经济,一些待业青年在北京前门附近创办了个体经营的大碗茶,因物美价廉,大受欢迎。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 】
A.乡镇企业兴起 B.国家放宽政策 C.国有企业改革 D.对外开放扩大
14.2010年年底,我国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7.6%。各种形式的话剧、脱口秀、演唱会等也快速发展,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材料反映了我国 【 】
A.教育水平逐渐提高 B.文学形式日益多样
C.群众文化生活多元 D.文化事业优先发展
15.有学者指出,古希腊人充分汲取了埃及和西亚的文化成果,并加以发挥创造。··甚至可以说,没有北非、西亚提供的充足养分,就难有希腊的奇迹。该学者强调了古希腊文化 【 】
A.兼收并蓄 B.历史悠久 C.博大精深 D.影响深远
16.在中世纪西欧的城市里,手工业者为保护自身利益按不同行业建立行会。右图徽章代表的行业劳动者是 【 】
A.面包师 B.裁缝 C.酿酒工 D.教师
17.有学者评论:美国的奴隶制和俄国的农奴制在19世纪60年代几乎同时遭到废除,最终的结果是这两个国家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材料中的“变化”主要是指两国
A.垄断组织产生 B.阶级矛盾解决 C.资本主义发展 D.国际地位提升
18.1894年,在法国巴黎至鲁昂举行了第一次汽车计时赛,接着又在巴黎至波尔多举行了第二次。下列史事与这两场比赛密切相关的是 【 】
A.蒸汽机的改良 B.发电机的出现 C.电动机的问世 D.内燃机的发明
19. 苏俄(联)谷物总产量统计表(苏联境内)
年份 1920年 1924年 1925年
谷物总数/亿普特 26 31 44
据上表信息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新经济政策成效显著 B.工业化建设已经开始
C.农业集体化进程加快 D.斯大林模式最终形成
20.右图为1945年的一份海报。据此推断,该海报呼吁的是
【 】
A.复兴与救济 B.理解与和平
C.冷战与对峙 D.联合与自强
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30分)
2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人类学家刘易斯·亨利·摩尔根在《古代社会》中认为,人类进入文明阶段的标准是发明和应用文字;使用铁器;出现了国家和城市。其后,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指出,家庭、私有制和国家是形成文明的要素,作出“国家是文明社会的概括”的论断。
————摘编自中国国家博物馆《文物史前史》
材料二:良渚文化因浙江余杭良渚遗址的发掘而得名。良渚古城是该遗址的核心,距今约5300——4300年,由宫殿区、内城和外城组成。城中人工堆筑的大型墓地兼祭坛是良渚文化的特色之一。贵族墓地均建在祭坛与墓地合一的人工土台上,随葬品以玉礼器为主,数量多、品种齐全,包括祭祀用的玉琮、玉璧和象征军事权力的玉钺,这和其他随葬品较少的普通墓葬对比鲜明。良渚古城的出现标志着良渚文化已经跨入文明社会的门槛。
————摘编自卜宪群《中国通史》
(1)据材料一,指出两种关于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标准有何相同之处。(1分)
(2)据材料二,请提供两例“良渚文化已经跨入文明社会的门槛”的证据,并分别予以说明。(4分)
综上所述,谈谈你对中华文明的认识。(1分)
22.(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甲午中日战争后,社会舆论纷纷呼吁“设厂自救”。张謇凭着坚定的决心与顽强的毅力,克服重重困难,在1899年建成大生纱厂,并以此为轴心,先后创立了众多企业。此外,张謇还创办了职工学校、教育馆、图书馆、医院、公园和博物馆等。张謇的实业和公益活动为中国近代化作出了重要贡献。
————摘编自朱英《中国近代史十五讲》
材料二:1925年,在内有军阀割据,外有帝国主义压迫的情况下,卢作孚艰难创业,创办了民生轮船公司,后又在嘉陵江三峡地区修建铁路、公路,以及各种教育、文化设施。1937——1940年,民生轮船公司从上海等地抢运入川军用物资近20万吨,有力地支持了抗战。
————摘编自邵雍《中国近代社会史》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张謇创业的时代背景。(3分)
(2)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张謇和卢作孚发展实业经历的共同点。(2分)
(3)综上所述,针对当今青年创业,你能从近代实业家身上得到什么启发 (1分)
23.(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中国共产党简史》整理
材料二:随着中国的快速发展及其在国际事务中的积极贡献,中国的国际影响力越来越大。2001年以来,中国的平均关税水平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前的15.3%降到了2010年的9.8%。截至2011年年底,中国已经对38个最不发达国家超过60%的产品实施了零关税政策,累计向联合国30项维和行动派出各类人员约2.1万人次。2017年3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被写入联合国安理会第2344号决议。
————摘编自《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 世界现代史(第二版)下册》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将示意图补充完整并举出该时期的相关外交成就一例。(2分)
(2)据材料二,概括21世纪以来我国在国际社会中发挥的作用。(3分)
(3)综上所述,请谈谈你对新中国外交事业发展的感想。(1分)
24.(6分)请阅读下面材料,围绕日本在近代发展道路上作出的选择,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观点明确;史实正确;条理清晰,语句通顺,表述完整)
早在1885年,日本近代学者福泽谕吉在《脱亚论》中就扬言:“我日本国虽地处亚细亚东陲,但其国民精神却已摆脱亚细亚的固陋,而移向西洋的文明。”他呼吁:“为今之谋;我国不可犹豫,与其坐待邻邦之进步而与之共兴亚洲,不若脱其行伍,与西洋文明国共进退。……不因邻国之故而彬彬有礼,只能按西洋人待其之方法处理之。” ————摘编自唐晋《大国崛起》
25.(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62年10月,古巴导弹危机达到高潮,美苏双方都摆出一副不惜动武甚至动用核武器的架势,但在不妥协姿态的背后,两国最高领导人都表明了通过谈判解决危机的强烈愿望。经过艰难的外交谈判,古巴导弹危机得以平息。
————摘编自《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 世界现代史(第二版)下册》
材料二:冷战结束后,世界在保持整体和平的同时并不太平,局部冲突和战争此起彼伏,各种全球性问题也日益突出。据统计,2008——2009年,全球重大武装冲突涉及亚非拉的十多个地区和国家。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还在危及人类的安全。
————摘编自徐蓝《世界近现代史 1500——2007》
(1)材料一中的“危机”是怎样解决的 这种解决方式有何特点 (2分)
(2)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危机”能以上述方式解决的原因。(3分)
(3)综上所述,面对当今世界的冲突和问题,你还有哪些解决问题的建议 (1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20小题,2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D C B D D A C A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D B C A B C D A B
二、非选择题(共5 小题,30分)
21.(6分)
(1)都以国家的出现为标准。(1分)
(2)良渚古城包括宫殿区、内城和外城,还有大型墓地和祭坛,说明当时已经出现了城市;贵族墓葬和普通墓葬的随葬品对比鲜明,说明当时私有制已经产生,阶级分化明显;玉琮、玉璧和玉钺等玉礼器的出土,说明当时社会已经有身份和等级的差别。(4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每一点中证据1分、说明1分,符合题意的其他答案也可)
(3)中华文明历史悠久;良渚古城是中国进人文明社会的有力证据。(1分,答出其中一点即可,其他言之有理的答案也可)
22.(6分)
(1)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危机加深;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了初步发展;“实业救国”思潮兴起。(3分,每点1分,符合题意的其他答案也可)
(2)都在民族危亡之际投身实业;都有艰苦的创业经历;都积极反哺社会;都把实业活动与时代使命结合起来。(2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符合题意的其他答案也可)
(3)把个人理想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要有艰苦创业的精神。(1分,答出其中一点即可,其他言之有理的答案也可)
23.(6分)
(1)新中国外交基础的奠定(1分,符合题意的其他答案也可)
示例:1953年,我国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5年,我国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1分,答出其中一点即可,符合题意的其他答案也可)
(2)促进世界经济发展,推动经济全球化;推动解决全球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维护世界和平;为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3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符合题意的其他答案也可)
(3)综合国力的增强是新中国外交事业发展的基础;新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体现了中国履行大国责任、树立大国担当的立场。(1分,答出其中一点即可,其他言之有理的答案也可)
24.(6分)
等级建议:
一等 (6~5分) ①题目恰当,观点明确; ②史实运用正确; ③条理清晰,语句通顺,表述完整
二等 ( 4 ~ 2 分 ) ①题目恰当,观点较为明确; ②史实运用基本正确; ③条理较为清晰,语句较为通顺,表述较为完整
三等 ( 1 ~ 0 分 ) ①立场不正确或题目不恰当,观点不明确; ②史实运用不正确; ③条理不清晰,语句不通顺,表述不完整
25. (6分)
(1)开展谈判。(1分)和平。(1分)
(2)双方对二战的反思;对峙双方的力量对比;美苏两国的根本利益及相互妥协;人们对 和平的呼唤。(3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符合题意的其他答案也可)
(3)应积极发挥联合国的作用。(1分,其他言之有理的答案也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