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精品试题 第四单元14乡愁

文档属性

名称 2016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精品试题 第四单元14乡愁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3.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7-26 17:27: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4
乡愁
名校讲坛
1.走近作者
余光中,1928年生。他的诗作兼取中国古
( http: / / www.21cnjy.com )典文学与外国现代文学之精神,创作手法新颖灵活,意味深长,韵律优美,节奏感强。他被尊为“台湾诗坛祭酒”。有诗集《舟子的悲歌》《蓝色的羽毛》《天国的夜市》《在冷战的年代》《白玉·苦瓜》等。
2.主题解说
诗人以时间的变化组诗(小时候——长大后——
( http: / / www.21cnjy.com )后来——现在),囊括了人生的四个阶段;从平凡的生活中提炼出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四个意象,抒发了深切的乡关之思和家国之情。
3.重点突破
“乡愁”本是一种抽象的情感,但是在余光中的《乡愁》里,它转化成了具体可感的东西,作者是如何实现这一转化的?
提示一:作者巧妙地将“乡愁”这种抽象的情感
( http: / / www.21cnjy.com )进行了物化,也就是找到了它的对应物。在他人生的每个阶段里,“乡愁”被他分别寄托在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等对应物上。邮票虽小,却牵系绵长的母子情;船票虽窄,却负载着重重的夫妻之情;矮矮的坟墓载不下巨大的悲痛,浅浅的海峡阻碍不了无尽的相思。落笔虽小,却饱含诗情。
提示二:把乡愁浓缩于四个意象之中,恰恰反衬出诗人内心深处浓烈的思乡情感,将诗人心中难以言说的情绪物化成具体可感的东西,激荡着读者心中共有的情感。
4.结构图解
( http: / / www.21cnjy.com )
5.拓展延伸
有关“愁”的诗词名句
①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
②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
③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
1.辨析形似字,分别组词。
         
2.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余光中的《乡愁》和《乡愁四韵》,是海外游子深情
而优美的恋歌。
B.他是真的没看见我呢?还是故意装作不认识?
C.春天,像一幅图画;夏天,像一首绝句。
D.“快吃饭,”妈妈说,“吃完了我们去公园玩。”
3.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乡愁》选自《白玉·苦瓜》,作者是余光中先生所作的一首诗。
B.我们的老师很年轻,大概三十岁左右。
C.通过这次校运会,他的自信心增强了。
D.从房内飘出一股清香的铁观音。
4.下列句子中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B.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C.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D.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5.填空。
(1)《乡愁》的作者是________,他是我国当代著名的________和诗评家,现居________省。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强烈的________之情,表达了华夏儿女对________的强烈愿望。
( http: / / www.21cnjy.com )
6.仔细观察右面的漫画,简要说明画面的内容。(不超过36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学习了《乡愁》一诗后,你所在的班级准备举办以“乡愁”为主题的综合性实践活动,
请你积极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1)在古代,人们常借各种事物来寄托自己对故乡的情思,如明月等,请你再举两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乡愁,是自古以来诉不尽的主题,请在下面横线处补写诗句。
乡愁是什么?乡愁就是李煜《相见欢》中“剪不断,理还乱”的缠结愁思;乡愁
就是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无
尽绵思;乡愁就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悲苦哀思;乡愁就是王湾《次北固山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焦躁苦思。
阅读余光中《乡愁》一诗,完成下面的题目。
8.诗中的“这头”“那头”“里头”“外头”分别指代什么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四种事物前分别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形容词,其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这首诗是以什么顺序来推进思念之情的?全诗的线索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最后一节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它和前三节有什么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从诗歌欣赏的角度看,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抒发了诗人由有家难归,到有国难回的情怀,表现了天涯游子渴望海峡两岸
统一的愿望。
B.实际上,这首诗写思念亲人是假,思念祖国是真。诗人将对祖国的思念依附到亲人
的思念上,使抽象的东西变得具体了,诗的意境也就出来了。
C.这首诗在音节上回旋往复,一唱三叹,更辅以短语的重复,量词的变换,极具古典
诗歌的韵律。
D.这首诗高度而又凝练地反映生活。全诗不到百字,却把诗人从小到大的思母、思妻、
思乡之苦凝结于诗中。
乡色酒
三十年前
你从柳树梢头望我
我正年少
乡色正好
你圆
人也圆
三十年后
我从椰树梢头望你
你是一杯
乡色酒
你满
乡愁也满
13.诗人将________比喻为“乡色酒”,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
14.诗中写了两次望月,这两次望月的时间、地点、心情是否相同?从何处能看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这首诗由哪两幅画面组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同样是圆月,为何上节说“圆”,下节说“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余光中在《乡愁》中用“小时候”“长大后”“后来啊”“而现在”这些表示时间顺序
的词语来结构全篇,层层深入。你能仿照这种以时间为序的形式,以“母爱”为题,写
一首小诗吗?试试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一枚 玫瑰 山峡 侠女 屏幕 墓地 水湾 弯月 
2.
B(解析:B项句中第一个问号应该是逗号。) 
3.
C(解析:A项句式杂糅,应去掉“作者”或“所作的一首诗”;B项“大概”和“左右”
语义重复,应去掉任意一个;D项语序不当,应改为“飘出一股铁观音的清香”。) 
4.
D 
5.
(1)余光中 诗人 台湾 (2)思乡爱国 祖国统一 
6.
示例:回到祖国怀抱的香港、澳门和祖国母亲一起向台湾招手:“回来吧,就缺你了。” 7.
示例:鸿雁、家书、泥土、炊烟。(2)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夕阳西下 断
肠人在天涯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8.
异地他乡;家乡;离开人世;活在世上。 
9.
小小的 窄窄的 矮矮的 浅浅的 以一种轻淡的描写使乡愁浓缩于面积很小、程度很
轻的对象之中,反衬出乡愁的浓烈,同时增加了音律美 
10.
时间顺序,全诗的线索是乡愁。 
11.
诗人将个人的故乡之思、怀亲之情上升为普遍的家国之思,具有爱国情、崇高美,它所
表现的背井之愁、离乡之悲是诗歌的中心。最后一节深化主题,前三节是最后一节的铺
垫。 
12.
B 
13.
圆月 浓浓的、无边的乡愁 
14.
不相同。第一次望月的时间是“三十年前”,地点是故乡(从“柳树”可以看出),心情
是快乐的、无忧无虑的,因为全家团圆,共享天伦之乐(从“你圆/人也圆”可以看出);
第二次望月的时间是“三十年后”,地点是台湾(从“椰树”可以看出),心情是忆旧伤
怀,思乡情浓。 
15.
一幅是人月同地的图,一幅是物是人非的景。 
16.
上节中的圆月是团圆的象征,所以用“圆”;下节中的圆月像是“一杯乡色酒”,是乡
愁的象征,酒是满的,愁也是满的,所以只能用“满”。
17.【例文】
母爱
小时候/母爱融在乳液里/吮着它/香甜甜
上学后/母爱装在书包里/背着它/沉甸甸
长大后/母爱藏在枕头里/枕着它/爱绵绵
而现在/母爱镶在窗框里/望着它/泪涟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