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上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九上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1.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8-11 22:28: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同学们看这个刻在泥板上的符号,它们像什么?是图画?是密码?还是某种文字?
这种文字记录了哪个古代文明的历史?这个文明又孕育在哪些河流流域呢?
楔形文字
制作:黎燕琳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2课
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多元文明的积淀
一、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多元文明的积淀
古代两河流域示意图(约公元前3500-前539)
结合教材并依据地图,指出“两河”的名称及两河流域的地理范围。
名称
范围
幼发拉底河
底格里斯河
“ 美索不达米亚指的是位于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之间的地势低洼、肥沃的土地。该地区是人类最早开始农业生产的地区之一。”——刘银圭 、李春山著 《万物大历史·国家和城市发展的原动力是什么》
地理环境
兴起
一、古代两河流域——多元文明的积淀
地理环境
结合材料,两河流域有哪些有利的条件适合人类定居?
地势平坦
土壤肥沃
定期泛滥(稳定的水源
完善的灌溉系统
“新月沃地,是整个西亚地区最肥沃的土地,在古代的时候更是风调雨顺瓜果飘香,承载了西亚地区绝大部分的人口居住与繁行。”——温骏轩《地图里的人类史》
古代两河流域示意图(约公元前3500-前539)
新月沃地
两河流域文明
找出约公元前3500年、约公元前24世纪发生的重要事件,梳理两河流域的文明历程
文明历程
一、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多元文明的积淀
公元前3500年
产生以城市为中心的小国
公元前24世纪
初步统一
兴起
统一
强盛
公元前19世纪
古巴比伦王国建立
公元前18世纪
汉谟拉比统治
衰亡
公元前1595年
古巴比伦被灭
公元前539年
新巴比伦被灭
一、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多元文明的积淀
文明成就
结合教材,两河流域产生了哪些文明成就?
发明人
刻有楔形文字的泥板
60进位制
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
一年12个月,6个月30天,6个月29天,一年354天。
至于为什么是数字60?
60是一个高度可整除的数字,它可以被1、2、3、4、5、6、10、12、15、20和30整除,方便我们形容时间。
当今世界上普遍采用的是十进位制
——集权统治的典范
古巴比伦王国
二、古巴比伦王国——集权统治的典范
结合教材,请一位同学介绍古巴比伦王国及汉谟拉比实行的统治措施?
发源
国王
性质
措施①
措施②
军事
政治
法律
措施③
汉谟拉比
《汉谟拉比法典》
古巴比伦奴隶制专制国家中央集权的集中体现
二、古巴比伦王国——集权统治的典范
措施④
经济
汉谟拉比
军权
司法权
行政权
神权
集权于一身
结合教材,认识汉谟拉比其人?
结合教材,总结汉谟拉比的贡献?
①统一两河流域
②实行君主专制制度,加强中央集权
③制定《汉谟拉比法典》
《汉谟拉比法典》
——条文背后的秩序
三、《汉谟拉比法典》——条文背后的秩序
结合教材,梳理《汉谟拉比法典》基本内容、正文共有几条?
《汉谟拉比法典》
地位
你认为雕刻这样内容的浮雕是想表达一种什么思想
汉谟拉比
太阳神沙玛什
权杖
象征权力与正义
君权神授
有公民权的自由民
无公民权的自由民
奴隶
从法典中可知,古巴比伦分为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无公民权的自由民和奴隶三个严格的社会等级。奴隶制度在古巴比伦相当发达。战俘是奴隶的主要来源,也有买卖奴隶的现象。家庭奴隶制是古巴比伦的一大特征,男性家长对奴隶有生杀予夺之权,对妻子儿女有绝对权威,在欠债时甚至可以将妻儿送去抵债。同时,法典中有许多关于租赁、雇佣、交换、借贷等方面的规定,说明商品经济在古巴比伦比较活跃。
1.结合教材,法典对古巴比伦社会的等级是如何规定的
2.法典主要反映了哪些内容
特征
社会等级
奴隶制度
商品经济
婚姻家庭
社会等级
弊端:妇女几乎没有任何权力
活跃的商品经济
发达的奴隶制度
三、《汉谟拉比法典》——条文背后的秩序
场景:古巴比伦法庭,众人站定,气氛严肃。
由学生分别扮演法官、自由民甲乙、大商人、理发师、奴隶等,进行一场模拟法庭角色表演。
法官
自由民甲
自由民乙
大商人
奴隶
理发师
三、《汉谟拉比法典》——条文背后的秩序
法官
今日开庭,依照伟大的《汉谟拉比法典》裁决案件。传原告被告上庭!
自由民甲
法官大人,这奴隶太放肆,竟打伤了我,还弄坏了我的工具,让我没法干活
奴隶
他一直打骂我,我实在受不了才反抗,工具也是不小心碰到的。
三、《汉谟拉比法典》——条文背后的秩序
法官
法典第205条规定,“倘奴隶打了自由民的嘴巴,则应割掉他的耳朵”。你打伤自由民,按律当严惩。来人,先割掉这奴隶的耳朵
奴隶
大人饶命呀,再也不敢了!
实质: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三、《汉谟拉比法典》——条文背后的秩序
自由民甲
自由民乙
法官
大人,他故意用石块砸伤我的右眼,此仇不共戴天!
是他先动手打我,我才还手的
法典第196条载明,“倘自由民损毁任何自由民之眼,则应毁其眼”。你既伤其右眼,便剜去你的右眼抵债!
“同态复仇”原则
以牙还牙,以眼还眼
三、《汉谟拉比法典》——条文背后的秩序
大商人
大人这个人欠我钱不还!
法官
自由民乙
家里所有东西都卖掉了,要不我把妻子、女儿卖给你抵债吧
依据第117条:倘自由民因负有债务,可将其妻、其子女出卖为债奴抵债。
家庭奴隶制
三、《汉谟拉比法典》——条文背后的秩序
自由民乙
理发师
法官大人,小人有一事相告。这自由民来我店里理发,却趁我不注意,偷走了我的剪刀和一些钱。我全靠这些营生,求大人还我公道。
家里实在太穷,孩子都快饿死了,才出此下策
法官
法典第6条规定,“任何窃取寺庙或者皇宫的财产的人将被处以死刑,而从他那里收受赃物的人也一并处以死刑”。虽你偷的不是寺庙皇宫之物,但盗窃行径不可饶恕。念你初犯,且事出有因,判你为理发师无偿劳作半年,以抵罪过。
保护私有财产
三、《汉谟拉比法典》——条文背后的秩序
《相关史事》体现了哪些内容?
实质
阶级歧视原则
等级森严;维护不平等的社会等级制度
影响
深远影响:《汉谟拉比法典》不仅被后起的古代西亚国家如赫梯、亚述、新巴比伦等国家继续使用,而且对西方法律文化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三、《汉谟拉比法典》——条文背后的秩序
汉谟拉比法典在序言中声称:“为人民带来幸福……令正义出现在大地上,摧毁罪恶,使强者不能欺凌弱者,像太阳一样照耀人们,给大地带来光明。”它是否公平公正?
有限的公平
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落后性、野蛮性
“该法典很多条文是用来处理自由民的内部关系的,处理的原则就是“以牙抵牙,以眼还眼”。法典内容涉及盗窃动产和奴隶,对不动产的占有、继承、转让、租赁、抵押,涉及经商、借贷、婚姻、家庭等方面;并详细规范了国王、奴隶主与自由民、奴隶之间的阶级关系,还规定要保护孤寡等。为了巩固奴隶主的统治,法典还规定了一些更严厉的条款……”——曹顺仙编著:《世界文明史》
限制贵族权力
解决了社会的众多问题
保护私有财产
三、《汉谟拉比法典》——条文背后的秩序
课堂总结
古代两河流域
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地理位置
文明的出现
古巴比伦王国
汉谟拉比统一两河流域中下游
政权特色
政权衰亡
《汉谟拉比法典》
内容
评价
严格的社会等级
发达的奴隶制度
活跃的商品经济
课堂演练
1.(2025·合肥包河区四模·11)《汉谟拉比法典》统一了重量、长度和容量的单位,还有许多关于租赁、雇佣、交换、借贷等方面的规定。这说明古巴比伦( )
A.君主专制正式确立 B.商品经济比较活跃
C.城市自治得以实现 D.吸收借鉴中华文明
2.(2025·江西中考·15)《汉谟拉比法典》规定:男性家长对奴隶有生杀予夺之权:丈夫是法律承认的无可争辩的一家之主,是妻儿的所有人,甚至他可以典当或出卖他(她)们。由此可知( )
A.古巴比伦实行君主专制制度
B.《汉谟拉比法典》内容广泛
C.古巴比伦实行家庭奴隶制度
D.《汉谟拉比法典》源远流长
B
C
课堂演练
3.(2025·广州天河区九上期末·2)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大兴水利,他在位的好几个年份都作为“开凿河渠之年 ”而载入史册。据此可知,汉谟拉比( )
A注重法律建设 B.完成统一事业
C.强化君主专制 D.重视农业生产
4.(2025·江苏苏州中考·15)这是一部人类早期法典,其序言称法典制定者为“巴比伦之太阳 ”,并阐明制定法典的目的是使“公道与正义流传国境,并为人民造福”,反映了朴素的法律价值观。这部法典是( )
A.《汉谟拉比法典》B.《十二铜表法》C.《拿破仑法典》D.《查士丁尼法典》
D
A
5.(2025·无锡三模·18)汉谟拉比说:“当安努和恩利尔神让我统治苏美尔和阿卡德,他们把缰绳交到我手里,并说: “汉谟拉比会给人民带来富足,。由此可见,在两河流域()”
A.河水定期泛滥 B.君主实行专制统治 C.民众生活富足 D.水利灌溉至关重要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