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人类对宇宙的探索 第二课时(教案 分栏式)

文档属性

名称 3.3人类对宇宙的探索 第二课时(教案 分栏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8.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5-08-12 11:31: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时计划
课题 第三节 人类对宇宙的探索 课时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目标类型/目标行为 9.宇宙中的地球
9.5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7~9年级:①认识宇宙的起源和演化历史。9.6太空探索拓展了人类对宇宙的认知7~9年级: 关注天文学的新发现,了解我国天文事业的进展。
科学观念:通过读图、模拟、阅读等途径,知道宇宙空间中分布着大小不同的天体系统,知道现代宇宙的运行规律和宇宙起源的大爆炸理论,形成初步的空间宇宙观。
科学思维:通过读图,分析、归纳得出星系运行规律;通过模拟实验、逻辑推理、理论辨析等,建构宇宙大爆炸理论。
探究实践:通过探索宇宙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理解探索宇宙不仅需要作出假设、收集证据、得出结论,而且需要新的证据支持,并不断探究、修正、完善宇宙学说。
态度责任:通过了解科学家探索宇宙奥秘的过程,体会到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领悟科学家敢于争论、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
以上目标依据《学科课程标准》第 页 第 行
学情分析
学生在前面已经学习了从地心说到日心说的发展历程,且对宇宙的学习满怀好奇,但本课的学习内容离生活较远,也比较抽象,学生对宇宙中的星系、运动规律、宇宙大爆炸理论的内容很陌生,因此需要借助视频、图片等资源丰富课堂教学形式,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支架。七年级的学生空间想象能力也相对较弱,课堂中需要借助模拟实验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建构模型,促进学生对宇宙大爆炸理论的深度理解。
你分析一下哪些学生的原有知识不能支撑这堂课的学习?
课程内容分析 课表解读/教材分析/支持性材料
本课是七年级上册第3章第3节《人类对宇宙的探索》第二课时,核心内容是对现代宇宙学说进行解说。本部分内容体现了人类对宇宙探索的最新成果,内容比较抽象,空间想象能力要求高。学生通过图片的分析,寻找星系运动速度和方向特点的证据,建立星系运动模型,并通过用气球模拟宇宙膨胀的探索活动,帮助学生建立对宇宙膨胀的理解。让学生感受人类探索宇宙过程中的艰辛历程,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索宇宙的兴趣。
教学过程
学习任务① 宇宙的介绍
学习活动天文学家用大型望远镜观测到了银 教学活动
河系以外的星系,测出不同星系间的距离, 从浩渺的星系切入,体现宇宙的震撼
判断它们的运动速度以及运动方向。请仔细 宇宙从哪里来
读教材118页图3.3-4,小组预测距离地球 宇宙将向何处去
50亿光年的星系的退行速度,并说明预测 宇宙有多大
的方法。 宇宙有中心吗
宇宙中还有适合人类生存的家园吗
过程诊断
通过观看介绍宇宙的视频,给学生带来视觉上的冲击的同时感受宇宙的浩瀚,了解宇宙中有着各种不同的天体。
学校任务② 探索星系的运动特点
学习活动星系距离地球越远,离开我们的速 教学活动 同学们知道宇宙中有哪些类型的天
度越大,星系的退行速度和它们到地球的距 体吗
离呈正比。表明我们所处的宇宙正在有规律 宇宙中不同类型的天体、这些天体组成的不
地膨胀。随着观测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 同天体系统。这些天体在宇宙中处于怎样
星系的运动规律被发现,这些观测结果不断 的状态 宇宙的运行存在什么规律
地证实科学理论,科学理论才被更多的人接 天文学家哈勃提出了哈勃定律,即星系的
受。 退行速度与它们到地球的距离成正比,从整
体上展示了宇宙退行图景。
过程诊断
借助图片等资源丰富课堂救学形式,通过探索活动,培养学生读图、获取信息的能力,了解组成宇宙的天体也是运动变化着的,加深对天体系统的大小、相对位置、层次概念的认识,通过科普激发学生对宇宙探索的兴趣。
教学过程
学习任务③ 建立星系的运动模型
学习活动① 准备一只气球,在其表面贴上 教学活动 既然所有的星系都在退行,其他星
一些圆形小纸片。②在圆形小纸片上用笔做 系都不断地离我们而去,那么宇宙的中心在
记号,记录相邻小纸片的位置和距离。 哪里呢
③用打气简持续地向气球充气,使气球不 可能是以地球为中心进行膨胀,可能以太
断地胀大,如教材119页图3.3-6所示。 阳为中心,可能以太阳系为中心……
④观察气球在胀大过程中,各个圆形小纸 按照下列要求进行模拟实验,并思考问题。
片间距离的变化。
过程诊断
利用模拟实验的探索实战方式,很好地演示了宇宙大爆炸理论,把天体运动具象化,帮助学生建立“宇宙膨胀没有中心”的空间理解,对激发学生想象力起到很好的效果。
学校任务④ 追潮宇宙起源的理论(宇宙大爆炸理论)
学习活动哈勃定律:宇宙空间各个方向的 教学活动 思考与讨论:
辐射;为星系、恒星和行星的形成与演 宇宙在不断膨胀,这意味着过去的宇宙比
化提供了能量 …… 现在小。那么时间越往前,宇宙中的星系
宇宙大爆炸理论成功解释了多方面观测 之间的距离是否必然越小 再往前倒退
事实,是目前最准确的描述宇宙从诞生 至某一时间,宇宙是否密集在一个点上
到当前状态的模型,但随着研究的不断 以小组为单位,阅读教材120页材料,借
深入,仍然遇到不少的疑难问题,有待 助互联网查阅相关资料,列出支持宇宙大
人们去探索和求证。 爆炸理论的证据,并以思维导图的方式呈现。
过程诊断
通过网读资料,引导学生了解宇宙大爆炸理论的基本内容,以议一议的方式,提出自己对该理论的理解和思考,不仅关注科学理论预测对科学观测的积极作用,也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科学家探索科学的精神,激发积极探索的热情。
达标检测
天文学家通过反复观测得出一条规律:星系的退行速度与它们到地球的距离成正比,即哈勃定律: v=Hd,v 为星系退行速度, H为哈勃常数,d为星系到观察者的距离。据此回答问题:
(1)若距离我们约10亿光年的“大熊座某星系"远离我们的速度约为1.5×10'km/s, 则距离我们约40亿光年的“长蛇座某星系”远离我们的速度约为 km/s。
(2)在地球上发现大多数星系都在远离地球而去,能否说明地球是宇宙大爆炸的中心
课堂小结
反思改进 本节课作业
如果在上这节课,我会这样设计: 板书设计
同课章节目录